毛澤東手書《蘭亭序》,大氣磅礴之美!

2021-02-13 書法網

在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內,

毛澤東手書《蘭亭序》石壁格外引人注目。

石壁是一尊天然的園林奇石,

高二點八米、寬三點七米、重約八噸。

臨沂市五位著名篆刻師,

採用傳統的手工刀刻,用時33天,

精心雕刻完成毛澤東,

這一氣勢磅礴的手書《蘭亭序》。

毛澤東一生都非常熱愛書法藝術,他的書法造詣很深。毛澤東書法早期得力於鐘王,在漢魏、隋碑、章草、晉唐楷書等前人碑帖基礎上下了較深的功夫。在戰爭年月,他也沒有放棄對書法的研究和學習,經常隨身帶著唐人小楷字帖南徵北戰。

他十分喜愛《三希堂法貼》,在延安時,曾有過一套《三希堂法貼》,而且一直帶在身邊,後來在戰爭轉移中不慎遺失了。建國之後,他又收藏兩套《三希堂法貼》,走到哪裡,帶到哪裡。1974年,毛澤東身體已經很差了,但他仍堅持看法帖。工作人員為方便他使用,專門委託榮寶齋為他改裝了一套《三希堂法貼》。

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常從故宮博物院等處借閱古代名帖真跡反覆欣賞,頗得真味。

1955年開始,他指示身邊工作人員廣置碑帖。

1958年10月16日毛澤東致信田家英:請將已存多種草書字帖清出給我,包括王羲之等人拓本、於佑任《千字文》及草訣歌。

解放後二十多年間毛澤東收藏各種拓本影本碑帖六百多種,已看過的將近四百種,其中「二王」及孫過庭、懷素的草書帖則是時常披閱。毛澤東還要求為他收集各種字體千字文三十餘種。

毛澤東不但博覽群帖,而且注意規範草書,如古人編輯的「草訣要領」和「草訣百韻歌」等帖。毛澤東幾乎研究了中國書法史中的所有大書法家,就連現代的書法家沈尹默、於佑任和康有為的書法也研究過,因而形成了獨特形態書風的行草書法藝術。

毛澤東曾對他周圍工作人員說:「字要寫得好,就得起得早,字要寫得美,必須勤磨練。」「字如人一樣,也有筋骨和靈魂,練久了便會找到筋骨,寫出神韻。」「學字要有帖,學好帖後再發揮。」

毛澤東寫書法喜用現成的墨汁,也不挑選什麼名貴的端硯,筆則狼毫羊毫都用。喜用大信紙或八開的白色厚宣紙。一張紙上最密的能豎寫七、八行,但一般多隻寫三至五行,每行三至五個字,因此一頁不過十來個字。如果紙上有豎格,他常不按格寫,也可頂天立地寫滿全紙,隨興所至,不求刻板,不受約束。他書寫時凝神連書一氣呵成,寫得滿意就繼續寫,不滿意就順手扔入桌下的字紙簍裡。

徐濤曾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由於工作原因,他有更多的機會與毛澤東接觸,親眼觀看毛澤東寫字或練習書法,聽到毛澤東關於書法論述。他回憶毛澤東談書法時,常提及王羲之與《蘭亭序》。

毛澤東告訴徐濤,「《蘭亭序》是王氏的傳家寶,唐太宗十分喜愛,除令人臨摹外,真品已被唐太宗帶到昭陵的地下去看嘍!」他評價王羲之的書法「筆勢流暢,秀麗多變」,說「王羲之的書法,我就喜歡他的行筆流暢,看了使人舒服。我對草書開始感興趣就是看了此人的帖產生的。」據徐濤回憶,毛澤東常用湖南鄉音朗讀《蘭亭序》。

毛澤東一生喜愛古典詩文,喜愛手書古典詩文。而且他手書古典詩文,大部分不看原著,都是背著寫。毛澤東草書王羲之《蘭亭序》,就是興之所至的練筆習作,因此內中偶有記錯或疏漏,而且結尾不落款。毛澤東草書王羲之《蘭亭序》與原文不一致的地方有多處。如:「歲在癸丑」寫成歲在癸卯,「群賢畢至」寫成群英畢至,「固」寫成故,「悲夫」寫成悲乎,「少長鹹集」鹹集二字重複,「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整句重複,「俯察品類之盛」以下缺十七字,「俯仰一世」以下缺九字,「感慨系之矣」以下缺六十六字,「不知老之將至」前多一曾字。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呢?因為毛澤東有個習慣,平時他看碑帖時從不動筆,寫字當時又從不看帖,也不把帖翻開放在手邊。因此他寫《蘭亭序》,很有可能是背臨,這樣內中偶有記錯或疏漏,就在所難免了。儘管這樣,毛澤東草書王羲之《蘭亭序》仍然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珍品。它運筆瀟灑流暢,氣勢磅礴,具有極高的書法藝術水平。

正如有人評價,同樣寫「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在王羲之的筆下,如古箏琵琶,唱逝者如斯。在毛澤東筆下,似銅琶鐵板,歌大江東去。這篇作品,淋漓酣暢地展現了他廣闊的胸懷,淵博的學識,浪漫的氣質,敏睿的智慧,充沛的情感。從書寫字跡看,這篇草書寫作時間應該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因為這個時期毛澤東的書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達到了巔峰。

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課程詳情頁。

相關焦點

  • 取自《蘭亭集序》中文雅大氣的古風名字,美極了!
    《蘭亭集序》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名篇,並且這篇文章以簡淨而韻味深長的語言,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集會的樂水之美,從而來體現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而且在文章中,飽含了人生哲理,字裡行間流露出的飄逸大氣,給人一種文雅大氣的感覺,所以,從中起名很有意義。
  • 《蘭亭序》不足以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其一,格調不高古,有人可能會說,這正是其創新之處。創新可以,但不能使格調不高古。而顏真卿的《祭侄稿》則格調高古。  其二,書法的最高境界是:散、淡。而《蘭亭序》的書法並不太散,也不太淡。它是有所為而書,用心而書。而《祭侄稿》則極散又極淡。書無意於佳乃佳。  其三(這一條是散和淡的具體化),顏真卿寫《祭侄稿》下筆運筆皆十分自然,不做小技巧,不刻意為之。
  • 《蘭亭集序》真跡下落之謎
    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如其中的20個「之」字,竟無一雷同,成為書法史上的一絕。以後他多次重寫,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 《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之謎
    --原文地址:《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之謎作者:劉繼興歷史上最具影響的文化之謎,莫過於王羲之的書法真品《蘭亭集序》的下落。
  • 蘭亭集序 | 王羲之
    蘭亭集序魏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譯文】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裡,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裡。
  • 11歲神童臨摹《蘭亭序》以假亂真,字跡工整大氣,書法家:不入流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段文字大家都非常熟悉,出自書法名作《蘭亭序》,也就是常說的「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的名氣太大了,古往今來臨摹的人數不勝數,唐代書法大家馮承素的作品便是典型代表。沒有真正學過書法臨摹的人很容易誤以為臨摹就是「照樣複製」,實際上古人早就強調:「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
  • 《蘭亭集序》真跡尋蹤
    》真跡下落之謎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宴聚於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26人賦詩41首,並聚詩成集,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
  • 王羲之書法《蘭亭集序》鑑賞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有「書聖」之稱,代表作《蘭亭集序》《黃庭經》。《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行書起源於楷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用筆簡潔,字體較放縱流動。
  • 王羲之《蘭亭集序》鑑賞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宴聚於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26人賦詩41首,並聚詩成集,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  《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
  • 蘭亭序真跡欣賞,高清字帖 | 《蘭亭序》(五種)
    此次雅集共得詩37首,編為《蘭亭集詩》。而王羲之在酒酣意暢、神採飛揚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為此詩集作序,寫就了千百年來令無數習書者傾倒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此序記錄了這次詩文盛宴帶給作者的愉悅心情,但也抒發了他對人生苦短、生死無常的感慨。更重要的是全篇書法之美,遒媚飄逸,縱橫變化,其中的「之」字更是寫出了20個不同的樣子,堪稱一絕。
  • 《蘭亭序》: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公元353年,王羲之於蘭亭寫下千古名篇《蘭亭序》【歡迎到網易雲音樂,關注@安徽共青團,和團團一起聊青春。】●●●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在山陰之蘭亭修「拔禊」之禮。當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五十一歲的王羲之用蠶繭紙,鼠須筆,興樂而書,完成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遒媚飄逸,縱橫變化,氣韻完美,雄秀之氣,出於天然。
  • 《蘭亭序》歌詞完整版
    《蘭亭序》歌詞完整版 周杰倫 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杰倫 演唱:蘭亭序
  • 延綿千年的筵席——蘭亭集序
    後世也只能從史書文字及摹本中一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風採,但這份風採也許遠不及王羲之本人的萬分之一。那他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足以讓後世崇拜了近兩千年呢?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東晉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王羲之在會稽蘭亭組織了一場聚會。
  • 歷代名家寫《蘭亭序》,精彩紛呈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晉朝頂級軍政高官在山陰(今紹興)蘭亭修禊(xì),商議國家大事,各有詩,輯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 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 《蘭亭序》背後的故事——參加蘭亭雅集的都有誰,《蘭亭集》裡到底都寫的啥?
    眾人沉醉於酒香詩美的回味之時,有人提議不如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彙編成集,這便是《蘭亭集》。這時眾人又推王羲之寫一篇序。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這就有了冠絕千古的《蘭亭序》。1、右將軍令稽內史王羲之代謝鱗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迺攜齊契。散懷一丘。悠悠大象運。輪轉無停際。陶化非吾因。去來非吾制。
  • 周杰倫出道20年,志邦家居《蘭亭序》系列詮釋全屋定製靈動之美
    從《東風破》、《發如雪》到《蘭亭序》,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用現代的音樂唱出古典的味道,早已經成為代表最前沿流行音樂的一個符號。音樂如此,生活亦是如此。周杰倫代言的志邦家居推出全屋定製新品《蘭亭序》系列就是基於中國傳統美學,融合現代設計手法,打造富有傳統韻味的簡中家居。志邦家居《蘭亭序》系列兼有傳統中式風格和現代簡約風格,沉穩大方,於低調的奢華中彰顯品味。
  • 墨涯| 王羲之《蘭亭集序》及賞析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
  • 林語堂譯《蘭亭集序》
    ▲王羲之畫像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等。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
  • 王羲之《蘭亭序》有多美?放大10倍欣賞,美得不可思議!
    聽到王羲之的名字以後大家會非常的佩服吧,他在書法界的地位也是最高的,被稱為是書聖,一生創作了很多書法作品,比如《快雪時晴帖》、《換鵝帖》、《黃庭經》都非常的有名,無不體現出王羲之書法功底的深厚,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但是說到王羲之一生當中最有名的書法作品應該就是《蘭亭序》了,
  • 《蘭亭序》全文及賞析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作品原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