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詞怎麼來的,為何契丹女真人和越南人都喜歡用來自稱

2021-03-05 冷兵器研究所

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充話費領到的國土,甚至就連國家的稱號也有很多民族爭前恐後地搶。在西方最受人尊重的國號就是羅馬,不光德意志人自稱是神聖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自稱是第三羅馬,甚至連某個超級大國也自認是羅馬在世(參議院的原文就是元老院)。而在東方中國和華夏這個稱呼也不是白給的,有不少民族和政權和我們爭搶。

中國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西周,周武王滅了商朝後顯擺自己的功業在寫下了下面的文字「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於上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這裡的「中國」指的可不是全中國,而是天下霸主所居住的最中心的國,也就是天下最強者居住的國度。「中國」的土地並不固定,天子在哪裡「中國」就在那裡。西周時期,關中平原的豐鎬之地就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洛陽等地也被授予了「中國」的備胎資格。但是到了東周洛陽地區才是唯一的中國,而原先的關中平原因為只有秦國和蠻夷在火拼,在諸侯眼中又變成了蠻荒之地。在春秋戰國時代,諸侯中的強者也把自己的統治核心叫做中國。

秦始皇滅掉七國後,所有的華夏族群就被一個政權統治了,所有華夏族群佔據的土地自然也被叫做中國。此後華夏族群的後裔始終佔據著東亞地區最適合農耕的土地,中國的稱呼也就是亞歐大陸東邊最強者的代稱。就算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佔據了華北,他們也就自稱是中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金朝和元朝。雖然金朝沒有統一中國,但他們也自稱是中國和漢人,「漢者共天下之言也」,金朝統治者自認是唐朝的繼承者,把宋朝看作是篡權的「閏位」王朝(閏位是西漢劉韻的發明,認為秦朝是閏位,不在五德之列)和島夷。而元朝皇帝也了解中國的含義,忽必烈在進攻南宋時就照搬了周武王的文字,稱「宅中圖大,天開一統之期」;攻打日本的理由也是「日本開國以來,世通中國。至於騰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認為自己是中國之主,日本人不朝貢自己就是不給面子。元朝和越南開戰時,也用中國自稱,康裡漢子不忽木都嚷嚷著「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要和越南開打。

很有意思的是越南人在和元朝明朝開戰時,也以中國自居。越南君王自稱是炎帝的後人,越南王氏也是龍子龍孫,他們所居住的土地也自然就成了中國,越南人把打進他們國土的中國軍隊都叫做北兵,越南人把本國民眾也叫叫做漢人,越南史書上所有的中國軍隊如何如何其實都是指自家的人馬。

在越南歷史人物的檄文上還經常有中國如何如何的字樣,比如越南名將陳國峻(又名陳興道)就痛斥投降元軍的越南人:「汝等坐視主辱,曾不為憂,身嘗國恥,曾不為愧,為中國之將,侍立夷酋」,這裡的中國之將就是越南將領。明朝將領張輔在越南殺的血流成河,玩起了京觀行為藝術,越南人乾脆就直接把明軍叫做「賊」,把自己的軍隊看成是討伐賊軍的中國大軍。越南人也有自己的夷狄觀念,他們把周邊沒有受過儒家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都叫做夷狄。而在傳統觀念中夷狄是和禽獸並稱的,越南人自居華夏和中國,那麼他們吞併夷狄的國土也就是正義的,越南還建立了迷你版的朝貢體系。

和越南人類似的還有朝鮮人,明朝滅亡後朝鮮就以小中華自居,在滿清日暮西山時,一些朝鮮人也做起當「中國」的迷夢。鹹魚也有夢想,但中國始終還是中國人的。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古人對付騎兵有多努力,八種暗器加八種陷騎法,後面還有拒馬長槍弩兵


契丹人也想殺李元昊?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相關焦點

  • 金朝明明是女真人建立的,為什麼金國人卻自稱是漢人?
    金國女真人從來沒有自稱漢人!也沒有文獻曾記載過女真人自稱漢人,這純屬網絡謠言!作為金國的統治民族,女真人有著強烈的民族優越感,怎麼可能自稱漢人?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諸國自稱「諸夏」,對四周的少數民族則以戎、狄、夷、蠻稱呼,例如齊國名相管仲就曾對齊桓公說道:「諸夏親暱,不可棄也!」(中國民族概念形成的時間非常早,而中國人最初是以文化來區分民族的,孔子曾說:「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 滿族的族源來歷略考,滿族的確是女真人
    滿族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但是關於滿族的族源一直都是爭論的焦點,一些人說,滿族人並非是金代女真人的後裔,同時說,滿族人和通古斯一詞有何某種關聯。那麼,什麼是女真人?什麼又是通古斯,本文追溯滿族的源流,最初發布於天涯論壇。
  • 女真人的另一面:他們是東亞的維京人,曾渡海入寇日本
    從某些俘虜口中得知,海盜中雖也有不少高麗人,但是他們是被強迫參加的,這隻海盜軍隊的領導者,稱為「刀伊」,這個詞是根據朝鮮語音譯而來,意為「貪得無厭的盜賊」,「刀伊」群體多指東女真人,日本江戶時代的《大日本史》記載:「虜獲中多有高麗人,乃使通事推問所由,皆曰:『賊初寇我本國,吾輩出拒之,返為賊所虜者也』」。
  • 為何越南和泰國相似,中國遊客更喜歡泰國旅遊?這個原因一針見血
    越南和泰國相似,為何人們更喜歡去泰國旅遊?不過在東南亞這些國家中,自然也有優勝汰劣。要說其中的第三梯隊是寮國和柬埔寨這些比較不發達的國家,而第二梯隊是緬甸,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經濟文化都十分精彩。而越南和泰國就要算作是第一梯隊。
  • 遼亡後契丹人的流向
    其後,如此眾多的契丹人都去了哪裡?他們真的消亡了嗎?據史書記載和現代科學發現,共有四個主要流向,證明他們生生不息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一是向西遷徒。1132年,耶律大石(阿保機八世孫)率領200部眾西遷到中亞一帶,與中亞的遼國2萬鐵騎和當地契丹部落匯合,建立了西遼政權。建都於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擁有國土面積351萬平方公裡。在籍總人口達42萬。
  • 為何俄羅斯稱中國為「契丹」?古代契丹人,現在在哪?
    契丹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隨著電視劇《燕雲臺》的播放我們開始了解這個歷史上鮮少提及的遼代,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只有清朝比契丹存在的年限長,古時候的契丹非常強大,甚至直到今天在俄羅斯、伊朗、土耳其等國扔把「契丹」作為對中國的稱呼。
  • 「中國」就是「契丹」,「中國人」就是「契丹人」?這是怎麼回事
    中國用俄語來表示是「Китай」,發音和中文「契丹」發音相似,因此,在東歐國家甚至是中亞,對於古代中國都一直稱呼為「契丹」。
  • 曾經驍勇善戰的契丹人都去哪了?
    但契丹這個遊牧民族,在歷史上的確曾一度讓中原王朝俯首稱臣,勢力最強盛的時候控制了整個中國北部和中亞地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驍勇善戰的部族,卻在元朝末期不知所蹤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一、契丹早期契丹族原為鮮卑族的一支,居住在遼河上遊,以遊牧為主,最早見於《魏書》。
  • 女真人在遼朝管控下,悄然崛起……
    (澶淵之盟形勢)1004年,(北)宋、遼澶淵之盟後,中國各鼎立政權及其子民都進入了休養生息的時期,遼朝得以有較為充足的精力去研究和探討對女真等部族的治理辦法。具體說來,「系籍女真」也稱「系遼女真」或「系案女真」,也就是所謂「熟女真」,指的是納入遼朝人口正規統計、相對正常進行課稅課捐的女真族群,這部分人口原先居住在渤海國境內(大約在今天朝鮮鹹鏡北道、鹹鏡南道一帶和圖們江、鴨綠江兩岸),渤海國被遼朝滅亡後,他們直接與契丹人和高麗人為鄰,生活水平和生產力發展均長期受較其先進的其他民族影響,遠遠超過生活在東北北部的其他女真人。
  • 「疫苗」的英文為何叫Vaccine?這個詞究竟是怎麼來的?
    疫苗的英語為:Vaccine 這個詞隱藏了何種含義?它究竟是怎麼來的? 為何跟牛有關? 因為人類史上的第一支疫苗源自牛身上的牛痘病毒。
  • 女真人的祖先竟然是高麗人?
    北宋期間,在中國的北方——遼國的領地裡,有一個少數民族崛起,具有極強的戰鬥力,迅速滅亡了遼國和北宋,建立了金朝。沒錯,這個少數民族就是女真。
  • 契丹女真後裔如今何在?耶律完顏兩家還有後人嗎?現代都姓什麼?
    ——雨果 在中國歷史上,契丹和女真這兩個族群可以說都是發揮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族群。因為契丹可以說是第一個建立了中原形式的王朝,卻仍然沒有完全失去其遊牧族群特質的族群,可以說橫跨農耕與遊牧區的遼朝成為了後世元朝的樣板。而女真族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漁獵族群建立的主要王朝,可以說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後世清朝的樣板。
  • 「河東獅吼」一詞是怎麼來的?蘇軾用來形容這個女人
    「河東獅吼」一詞是怎麼來的?蘇軾用來形容這個女人大家一定都對一個詩人非常的熟悉,小學的時候或者初中高中的時候肯定都背誦過這個人寫的詩,沒錯,這個人正是宋朝的蘇軾,他這一生可是寫詩無數,很多經典現在還能夠被人們朗朗上口,不想今天的一些網絡上很火的詞語或者話,都是一些沒有營養的東西,紅火了幾年就不再被人們提及了,但是蘇軾的詩句呢,到今天還在被人們讚頌,被人們世世代代的傳頌,這樣的東西才稱得上是經典,一些蘇軾的詩句甚至被做成了成語來紀念他的詩句
  • 消失的百越人都去哪了?有三個去向,為何越南人也自稱龍的傳人?
    這些少數民族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繫,後來這些百越人最終都消失於歷史長河中,那麼如今這些百越人究竟都到哪裡去了呢?百越人最終的去向有三,一是融入漢族成為其民族的來源之一,二是改變了名字繼續成為中國南方的少數民族,三是其中的駱越人和漢族混血形成今天的越南主體民族京族。
  • 為何歷代皇帝都用「朕」自稱,專家:把「朕」拆開看,你就明白了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皇權往往是最為尊貴的存在,而期間也誕生了很多特殊的規則,比如說皇帝往往自稱為「朕」,這也讓不少人感到好奇,「朕」字專門指皇帝,是從首次開創皇帝制度的秦始皇時期所開始的,帝王為什麼要用「朕」自稱呢?實際上漢語專家會告訴你,把朕字拆開來看,就明白了。
  • 朝鮮和越南的名字都是拜中國所賜?這些鄰居的名字都是怎麼來的?
    1392年,李成桂建立了「李氏朝鮮」,鑑於當時朝鮮與中國的藩屬關係,李成桂派特使向剛剛建立明朝不久的朱元璋報改國號。朱元璋在「朝鮮」與「和寧」兩個備選方案中選定了「朝鮮」,取「朝日鮮明」之意。所以「朝鮮」最初應讀作「zhāo」鮮。
  • 金朝後期已經接受了中華文明,為何到了後金又倒退回了野蠻社會?
    金中都,在今天的北京南二環白紙坊一代。(金中都遺址公園雕塑應該是一個女真人和他的馬)按照常規理解,金中都地區屬於漢族地區。實際上這個理解不太全面。這一地區在中古歷史中的民族構成遠比想像中複雜。這裡略微展開一下:上圖,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其中幽州一帶為後來的遼南京、金中都)在唐朝,燕雲十六州是農耕民族抵抗遊獵民族的前沿陣地。
  • 北京有個別名,有三個字,是偉大北方的意思,很多北京人都不知道
    說起中國,鴉片戰爭前,西方人對契丹、中國是同一個地方,知道的人並不多。即使是鴉片戰爭後,很多英國人仍然把中國稱之為契丹。這一點,在今天俄羅斯那邊依然沒有改變,要知道俄羅斯人在他們的俄羅斯語中,對中國的發音是「Китай」,意思還是「契丹」的意思。對契丹、中國傻傻分不清,不僅是俄羅斯人,更讓西方人迷糊。這不,在16世紀中葉,有兩個西方人,決心要一探究竟,要證實中國與契丹的關係。
  • 越南在上千年的時間裡都屬於中國,為何在今天卻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那麼,它明明已經三番四次被中國納入了版圖,為何卻又被多次放棄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太麻煩。華夏文明發展的早期,人們是圍繞著黃河流域繁衍生息的,像比較早期的夏、商、周三大王朝,最核心的統治區域都位於中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得益於生產力的發展和諸侯擴張領土的需要,越來越多原本偏遠的土地得到了開發。
  • 華夏族和漢族的區別 華夏族和漢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
    "民族"是外來詞Nation,概念演變十分複雜,參考維基百科。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把很多西方詞彙翻譯成日語,其中一部分用漢字表示,比如「科學」、「哲學」等等,中國人學習西方,最早是跟日本學,所以很多翻譯直接用了日語的翻譯,「民族」這個詞就是其中之一。之前的叫法是「漢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等,不叫「漢族」「蒙古族」。在古代,「中國」是個文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