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解決老屋問題 讓房市健康成長

2021-02-07 U臺說

今年以來房市穩定復甦,臺商回流、經濟平穩與低利環境讓房市出現近年少見的好轉跡象,不論住宅或商辦交易都有升溫跡象。在房市春燕飛來的同時,最新統計顯示境內的老宅問題持續惡化,臺北市與新北市的老宅五年間增加八成,臺北市的問題尤其嚴重,部分區域甚至每五間房子就有一間屋齡超過50年。

2003年SARS疫情結束後,臺灣房市在全球資金氾濫、資金回流與低利率等多項條件的推波助瀾下展開長達十年的多頭行情,直到2015年才開始回檔修正。今年有多項指標顯示房市回溫,包括前11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創近五年新高,全年移轉棟數有機會站上久違的30萬棟信心關卡。此外,10月房貸與建築貸款餘額年增率分創八年多來新高。這些數據顯示,在經過四年餘的回檔修正後,房市出現了自谷底回升訊號。

 

雖然目前境內的房貸利率水準較2004年房市起漲時還低,但市場普遍預期即便未來幾年房市回溫,也不至於回到上一波房市大多頭的水準。今年全年移轉棟數站上30萬戶並創下連三年成長,若無法連續多年站穩30萬戶的水準,這一波房市回漲只能以小反彈視之。

 

除了市場追價意願不高,另一方面政府對房市回溫一事採取戒慎恐懼的態度應對,因上一波房市大漲引發民怨,甚至激化了世代對立。今年來受到貿易戰帶動的資金回流潮,境內房市價量穩定走升,央行理監事會成員即提醒政府應注意房市發展,留意金融機構削價衝刺房貸業務,要在房價上漲預期形成前採取適當措施。

 

政府與民眾期盼房市健康發展,而非靠遊資炒作造成房價快速上揚,未來數十年的關鍵在於我們要怎麼處理老屋問題。統計顯示今年第3季臺北市住宅平均屋齡近35年,是六都中平均屋齡最高的城市,其中屋齡逾50年的老宅佔比8.6%,較五年前大增近一倍。新北情況稍好,但平均屋齡也逼近30年,雙北合計已有14.2萬戶的老宅,隨著時間的推進,老宅問題將進一步惡化成超老宅危機。

 

老宅增加不只是經濟問題,亦是公安問題,近年不少學者不斷呼籲位處地震帶的臺灣要注意老宅問題,但可惜的是進展有限。1999年921大地震的震央位於南投,受災戶以中部區域為主,北部等其他區域僅少數建物倒塌。921的教訓喚醒政府與民眾重視建物抗震,之後的新建建築均擁有更高的抗震能力,但愈來愈多的老宅與老商辦卻是抗震防災的隱憂。

 

學界多次警告北部地區面臨山腳斷層的威脅,雙北地區還有多處土壤液化潛勢區,雙北更應重視建物的安全。以臺北市為例,中正、中山、大同與萬華區的老宅佔比都已超過一成,大安與松山區也正逼近一成的警戒線,這些區域是臺北的精華區,人口密集,但老屋問題卻是全臺最嚴重。

 

近年雖然政府陸續公告實施危老建物條例、推動都更修法和成立住宅及都更中心,但目前看來如同在沙漠中滴下幾滴水,難以扭轉老宅數量持續增加的局面。我們呼籲政府應加大投入資源推動老屋體檢、修繕與更新,兼顧防災與人口老化的需要,讓體質良好的老屋透過延壽工程提高抗災能力,或加速屋況不佳的老屋透過都更等方式重建。

 

目前境內屋齡介於40至50年的準老宅已有百萬戶,政府若再不積極面對,十年後老宅數量極可能暴增至200萬戶,既不利防災抗震,也難以應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需要。解決老屋問題能讓民眾對房市的健康成長更有感,這件事今天不做,他日必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相關焦點

  • 觀察│正視2019經濟成長減緩警訊
    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2.66%,不但低於去年3.08%,也無法達成突破3的目標;明年在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下,主計總處預測經濟成長率還會降低為
  • 觀察│當總裁道歉後 誰來解決低薪危機
    徐總裁進入全聯不到幾年,已經讓全聯有超越其他競爭對手的態勢,果然有其過人之處;這次危機處理,直接而明快,效能很高,我們表示肯定。即使有媒體披露,全聯當下正在全力搶攻年輕客群,在策略上有不得不低頭的壓力,我們還是認為這樣的危機處理,值得所有企業領導人重視與參考。只是,年輕人情緒發洩了,總裁也身段夠軟,成為臺灣第一位道歉的總裁,然後呢?
  • 觀察│軍公教加薪解決不了經濟困境
    由於之前林全院長認為經濟情況並不好,剛剛決定不加薪;現在賴院長就任之後卻突然宣布要加薪,讓各界都感到意外。依照賴院長的說法,加薪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臺灣的經濟情況逐漸變好了;另外,股市上萬點已經有一陣子了,表示臺灣的經濟不錯。另方面,他也希望民間企業能夠跟進加薪,讓廣大的勞工也能夠受惠。
  • 【文章分享】格局翻轉,讓室內變明亮,透過縝密設計,讓老屋質感倍增
    老屋翻修是王俊宏所率領的森境&王俊宏室內裝修設計工程設計團隊經常遇到的屋型。年久失修,壁癌、漏水,格局、採光、通風不良的常見問題,經由專業團隊的整治,變得煥然一新,讓居住品質也隨之提升。都會區的老屋,除非等待都更,否則年限一久,很容易出現漏水、壁癌、白蟻等問題。這間位於臺北市區的加強磚造老屋,甚至連牆壁都蓋得歪歪斜斜,但經過森境&王俊宏室內裝修設計工程的專業團隊徹底翻新之後,終於解決困擾多年的格局、採光、蟲蛀等問題。
  • 觀察│破除蓋路解決塞車的迷思
    然而,現實上政府卻是每每遇到塞車,便沉溺於開新路就可解決塞車的迷思裡,把所謂智慧運輸完全拋諸腦後。 5G時代即將來臨,5G頻寬和傳輸速度都遠大於4G,物聯網運用的技術和方式,將因5G的開通而愈來愈廣泛、愈來愈便利,只要搭配大數據,智慧化的交通引導與管理模式,當可應運而生。
  • 觀察│青年貧窮與少子化 三方向解危機
    政府近日接續釋出投資青年就業方案與託育新制兩項政策,加上這幾年力推的長照與社會住宅政策,顯示政府為解決青年世代及少子化問題,正建構更完善的社會安全網
  • 觀察│政府應正視景氣下滑的警訊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次景氣分數變化,有兩個地方值得特別提出來說明。 第一個是這次的景氣分數由5月的29分,大幅下滑到6月的22分,這是非常大的降幅;第二,在九個指標中,有六個指標都下滑,包括M1B、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銷售指數、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出口、批發零售餐飲營業額等;其他三個指數則維持平盤,沒有任何一個指標是改善的。
  • ​觀察│解決零售業缺工 借鏡日本
    日本便利商店7-11因缺工問題從年初開始研究放棄24小時營業,而在公司持續進行結構改革的狀況下,在10月宣布,將關閉1,000家低盈利門市。並從11月1日起,有八家分店將不再24小時營業,成為日本首家以縮短時間來因應勞力不足的大型超商。
  • 觀察│課空店稅...會讓商圈更沒落
    少子化以及17年來的實質薪資停滯,讓年輕人沒有充裕的所得足供額外消費,軍公教的年金改革砍到見骨,以致於中產階級及中高齡族群必須節衣縮食,恐怕更是消費不振的關鍵因素。 其次,就算房租過高是東區商圈沒落的主要因素,並不表示就應該由政府強制介入才能解決問題,冷靜思考會發現還不如交給市場機制去解決可能更好。
  • 我們還有多少問題需要解決?
    我們還有多少問題需要解決? 兩岸英語檢定可以轉換嗎在陸委會舉辦的陸生座談會上,就有陸生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臺灣考的全民英檢、多益不能夠在大陸進行轉換,導致陸生回大陸工作可能還需要再考其他的英語檢定,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 觀察│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升高
    即使這回倒掛僅維持約6.5小時,不若過往持續數月或一至二年,卻仍讓市場倍感驚慌,當日道瓊指數更暴跌800餘點。畢竟,1978年迄今的五次美國經濟衰退發生前,2年期和10年期公債殖利率曲線都出現倒掛現象,而最近一次是出現在2007年。 鑑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道瓊指數劇跌又令全球投資人注目,使美國經濟是否將步入衰退成為各界矚目的關鍵問題。
  • 觀察│實價登錄升級 健全房市邁大步
    、更及時,對健全房市是很重要的一步。也就是說,不動產市場買賣雙方經常會有明顯訊息不對稱的問題;而且,由於買賣標的物件的價值很高,因此訊息較多的一方就會有誘因,利用訊息優勢去佔另外一方的便宜。比方說,在消基會處理的買賣糾紛中,不動產交易糾紛所佔的比例最高,因此,如何減少住宅交易雙方的訊息落差,避免造成交易上的不公平,就是健全住宅交易市場重要的一環。
  • 觀察│基本工資審議 別加劇勞資對立
    蔡總統的重要競選政見是改善臺灣的低薪問題,她曾說心目中的理想最低工資是3萬元,目前臺灣的基本工資2.2萬元,兩者間的差距仍大,蔡總統任期內如何將現實與理想拉近,是她的一大挑戰。 從外在情勢來看,鄰近臺灣的南韓與日本,今年不約而同宣布調高基本工資。南韓今年基本工資上調16.4%,是近20年來最大調幅;日本今年調高平均時薪3%,是近16年來的最大調幅。
  • 觀察│國際收支資金外流 藏三大隱憂
    首先,國際收支中的金融帳資金長期外流,讓人直覺想到是否表示企業和民眾對於臺灣沒有信心,尤其是過去五年來,臺灣每年的經常帳順差都達到500億美元以上,但在另一方面,金融帳的資金流出也都達400億美元以上。 央行拿出資料說明許多國家都有長期資金外流的問題,但是不免還是會讓人去思考,為什麼民眾不把錢放在臺灣而要放在國外。
  • 觀察│莫忘推動實價登錄2.0的初衷
    回顧實價登錄三法(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好不容易突破萬難從2012年8月實施,至今已近七年,當初立法目的便是讓房地產的價格資訊透明化,避免爾虞我詐的哄抬房價,確保房市交易的公平合理。
  • 華航機師罷工的問題 日本航空業也在尋找解決方法
    全球航空業從 2017 年開始就傳出機師荒的問題,日本自從 2012 年廉航啟動之後,機師荒一直困擾著日本的航空公司。最近日本經常傳出國際線的機師在登機前酒精濃度超標的問題,這多少也都與機師荒造成機師們的負擔有關,面對全球性的機師荒,日本各航空公司開始採取自主訓練的方式,希望從根本解決機師不足的問題。
  • 觀察│社宅跳票 找出政策盲點
    由此可見,柯市長認為北市和中央的「社宅政見都跳票」,應該是誠實而符合事實的說法,內政部的反批只讓民眾覺得蔡政府是見笑轉生氣,何不藉此有臺階下的機會,找出社宅政策的盲點,進而檢討整體的房產政策或許更為務實。 在社宅政策的正當性方面,柯市長在今年4月就說,一年以上沒人居住的房屋就有60萬戶,20萬戶社宅的政策理由是什麼?
  • 觀察│從諾貝爾獎趨勢 看臺灣減排困境
    經濟為何及如何成長?地球是否有足夠的自然資源供經濟持續成長?這是人類社會長期以來的重要問題,其中羅默教授的內生成長模型,探討技術進步在經濟成長的角色及市場力量與政府政策如何促進技術進步,而諾德豪斯教授自1970年開始研究氣候變遷,整合自然科學與經濟學,探討氣候變遷對當代及未來世代福祉的影響,其研究成果對於全球氣候變遷因應政策有重要貢獻。
  • 觀察│全球十大美食之都 為什麼臺北上不了榜?
    時值政府大力發展美食旅遊之際,這種結果值得關切,並找出問題所在對症下藥,以創造更大的旅遊商機。 自從鼎泰豐小籠包在亞洲闖出名號,並獲米其林星級評鑑之後,民眾對美食的重視程度愈來愈高;不僅大專和高職餐飲科系益發受學生青睞而陸續擴張,餐飲業也經常是在臺灣景氣不佳下,極少數可以維持正成長的產業。
  • 觀察│思考高明對策 解決口罩之亂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臺灣雖然沒有完全買不到口罩的恐慌,但「口罩之亂」至今仍未完全解決,甚至在產能大增之後,還有「口罩之謎」,有待政府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