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最能說的男人——張儀

2021-01-08 奕觀古今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邁向封建社會的起點,當時東周王朝國事衰微,群雄逐鹿中原,一求霸主之位,當時的張儀師出鬼谷子門下(鬼谷子是一個學冠當世,自成一家的人物,在當時春秋戰國時期是數一數二的名師,很多人求不得鬼谷子出仕,就找鬼谷子徒弟出仕,所以鬼谷子門下出了很多高徒,蘇秦,張儀,公孫衍等人)。

張儀能成為鬼谷子徒弟也是非常厲害的,等到張儀從鬼谷子那畢業了的時候,張儀也是充滿了自信,覺得自己特別牛,能夠輔助君王奪取天下,於是張儀開始了為自己的未來謀劃,經過張儀的一琢磨,張儀覺得現在戰國七雄裡,最有奪得天下相的就是楚國和秦國了。

於是張儀來到了楚國,但是有一次楚國舉行大宴會,楚王宴請群臣,張儀也被邀請了,張儀樂樂呵呵的來到宴會上,走的時候被人抬著橫著出來的,原來楚國的這次大宴會上楚王丟了塊價值連城的玉璧,當時楚王就懷疑上剛剛來到楚國的張儀的身上了,還把張儀打了一頓,於是張儀從宴會上回來是抬回來的。

張儀在楚國的宴會上丟了面子,發現楚王壓根就不信任自己,還不重視自己,自己留在楚國也沒啥意思,還有性命之危,於是張儀連夜跑到了秦國,決心為秦國效力,還為秦國出謀劃策,提出來了「連橫」的策略,目的是應對當時六國對秦國的合縱策略,讓秦國遠交近,和遠處的國家交朋友,然後吞併旁邊的國家。

張儀來秦國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幫秦國打壓了宿敵魏國(張儀是魏國貴族後裔),張儀先是拿下了魏國的蒲陽,讓魏國拿上郡和少梁交換。這次面對魏國的事情讓秦惠文王十分信服張儀,並且給了張儀相位,讓張儀成為了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張儀打壓魏國後,又開始搞當初打了自己的楚國,通過三騙楚國,分裂楚國和盟友的關係,最後楚懷王還被騙到秦國,被秦國俘虜,之後張儀就借著秦國的威勢到各國遊說恐嚇,韓趙齊燕國全老實了,並且此後六國再也沒有人敢提出蘇秦的「合縱」策略。

相關焦點

  • 戰國爭雄:張儀一張嘴,大秦橫天下
    張儀是戰國時期魏國人,是歷史上著名的縱橫家和外交家。他能言善辯,非常機敏,出山後憑藉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各國,在最開始的時候他並沒有受到重用,後來投靠秦國,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讚賞,遊說六國,幫助秦國破了蘇秦的合縱之局。今天我們所要說的就是張儀破縱連橫的故事。
  •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間交流用什麼語言文字呢?
    春秋時期國家養兵並不多,到了戰國中後期,此時各國對其他國家實行的都是滅國戰,不再是講究仁義道德的攻伐戰,迫於巨大的生存壓力,各國都把軍隊擴張到了極限,在戰國後期,七國人口約2000萬,總兵力就達到了500萬,且徵兵制度極其嚴格,以秦國為例,男子17歲開始就要編入軍籍,平時務農,如果戰爭需要,隨時需要應徵入伍,直到60歲才能免除兵役。
  • 春秋戰國著名人物一覽表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 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十道選擇題,五百多年歷史你能了解多少?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跨度五百多年,不僅是諸侯爭霸從分裂到統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人才輩出、百家爭鳴和思想文化璀璨的時代;其它不說,後世的不少成語都和這一時期息息相關,今天就以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出十道選擇題,看看你對那段五百多年歷史能了解多少?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引用自《大爭之世》簡介> 主角穿越的人物為公子慶忌 推薦一看3.春秋小領主 作者:赤虎春秋時代,是中華文明的根源,因為中國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一半以上的成語形成於春秋時代,我們文化的始源也在春秋……因為有了這段歷史,才給我們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遺產
  • 在春秋戰國的時代背景下,諸子百家的誕生
    春秋戰國時代,社會處於大變革時期,思想極為開放,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如孔子創立的儒家、老子創立的道家、墨子創立的墨家、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等等。這些流派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春秋戰國裡的鬼谷子
    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周朝衰微,無實際控制能力,中原各國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各國間戰爭日益加劇。從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沒有戰爭。各國之間的競爭,也間接帶動了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於是一個新的社會階層應運出現了,這就是士。
  • 春秋戰國時代專題史
    東周實際上包括了前後兩個大的歷史階段:前段叫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403年),因孔子改編的魯史《春秋》而得名,其特點是天下權力重心由天子下移到諸侯;後段叫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前221年),因西漢劉向所編《戰國策》一書而得名,其特點是權力重心繼續下移,由諸侯而卿大夫而士,布衣即平民階層興起。春秋五霸相爭
  • 春秋戰國:人才濟濟的魯國,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戰國時期,群雄紛爭,出現了戰國七雄,而這個七個諸侯國經過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在三家分晉之後,趙魏韓躋身在強國之列,又因為田氏討伐齊國,這個時候戰國的格局正式形成。
  • 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形勢圖
    再如三十九卷《晉世家》,周之宰孔對晉獻公說:「齊桓公益驕,不務德而務遠略,諸侯弗平。」晉獻公比齊桓公早卒8年,他在世之時不可能有齊桓公之說。有學者認為,太史公撰史引而用之諡號,表而達之史實,乃玉之微瑕,無傷大雅。 尊稱者,一般以君、子多見,第二人稱為君,第三人稱為子。還有官職也能演變為名字,比如某族數代人管理倉廩,則倉廩或為其名。
  • 春秋戰國時期誰最有智慧?
    春秋戰國四百多年,湧現出無數豪傑智者。這裡不談孔老莊墨等思想家,而是說說政治、軍事領域,誰最有智慧?
  • 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最久的國家,越國有1900年
    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最久的國家!,但是春秋戰國時期存活最久的其實並不是秦國,也不是戰國七雄,而是另外幾個國家,其中存活最久的是越國,前後長達1900年。春秋時期的吳越故事很多,家喻戶曉的就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復仇,夫差,伍子胥,範蠡和文種都是那個時代的人物,演藝了一部精彩的吳越春秋。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北上中原爭霸,成為春秋霸主,盛極一時。
  • 春秋戰國時期,常年打仗為何很少沒有出現權臣篡位之事?
    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經常打仗,有沒有出現權臣篡位時間呢?如果說春秋戰國時期沒有權臣篡位,也不準確。戰國時期,確實極少出現權臣篡權行為。但是春秋時期,卻曾經出現過權臣篡權行為。講到春秋時期的篡權行為,我們一定會想到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是非常典型的權臣篡權行為。田氏經過數代努力,最終成功地篡權,取代了原來的姜氏齊國。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形成的原因(百家爭鳴,啟於春秋,興盛於戰國,它是特定的歷史時代的產物): 經濟:井田制崩潰,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
  • 佔小便宜吃大虧,戰國時期的楚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戰國一開局可以說楚國是獲利最大的國家,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春秋與戰國的劃分是以三家分晉為標準的,而三家分晉只是各傳統大國發生內亂的一個標本而已,在齊國也發生了田氏代齊,這種本來是一個諸侯國中的士大夫階層,由於自身家族勢力的上升和逐漸掌權而替代原有國君地位的事件,從某種層面上講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為何沒有三國時期的歷史更讓人感興趣?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為何沒有三國時期的歷史更讓人感興趣?三國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可謂我國歷史上最為動亂的階段。不過,描繪三國歷史的《三國演義》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取材於春秋戰國歷史的《東周列國志》則沒有前者那麼高的知名度。
  • 人物常識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名將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馬錯率軍滅亡蜀國。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馬錯率領隴西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其後事跡不詳。8、樂毅
  • 春秋時期的戰爭,尚且講究禮儀,為何戰國時期卻毫無顧忌?
    於是就有謀士說趁機發起進攻,但宋襄公卻表示不行,非得等楚國列好了陣型再打,結果宋國大敗。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宋襄公怕不是讀書讀傻了,太迂腐了,但其實不是,在春秋時期還就得遵守這樣的規矩。幹出這種事情的也並非只有宋襄公一個人,就好比師出有名、退避三舍、不斬來使、不殺俘虜等等,這些成語或者類似於戰場潛規則的典故其實都發源於春秋時期。但是在到了戰國時期以後,這些春秋時期存在的「戰場禮儀」啥的就好像失去了作用一般,各個諸侯國打起仗來幾乎就可以稱得上是毫無顧忌,戰爭是越來越慘烈。
  • 戰國時期你是哪國人?河北人竟是這些國的……
    戰國時期的趙國,疆域包括今山西中部和北部、陝西東北部、河北西部和西南部,都城邯鄲,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 一個三千多年都沒有改名的城市。滄州的鹽山縣戰國時期也屬於齊國。因為瀕臨渤海,當時的鹽業也很發達哦。張儀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