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 ︱杭州市加強政策管控,以撂荒耕地複種助力...

2020-12-23 瀟湘晨報

今年以來,杭州市陸續出臺《縣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耕地保護監督政策,加強耕地的後期管護與利用,強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在全市各地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在,讓我們走進杭州市主城區唯一的農業大鎮——西湖區雙浦鎮一起去看看,該鎮緊扣政策紅利,將杜絕耕地撂荒作為抓手,從源頭上加強了對違法違規侵佔耕地問題的管理,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以「補償激勵」為「方向舵」,確保全面複種。按照「誰保護、誰受益」要求,按一般農田200元/畝年、永久基本農田600元/畝年的標準下發耕地保護補償資金,並對遭到破壞的耕地按照面積予以扣發。同時,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與鎮村幹部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加大宣傳,教育農戶特別是承包戶,愛土惜地,做到耕地不撂荒。

以「土地整治」為「助推器」,提升耕地質量。充分發揮全域土地整治基礎平臺作用,對撂荒土地一併實施除雜清障、土方調配及原土層的平整夯實、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田埂修築和排水渠等附屬工程,恢復耕種,完善基礎設施,改善農田防護、生產條件,提高耕地質量等級。2017-2019年,共實施旱改水和耕地等級提升3032畝。

以「規模流轉」為「動力源」,力推現代農業。鼓勵引導農戶採取轉包、出租或入股的方式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實現農業產業鏈現代化,確保應種盡種。截止目前,連片耕地總數從677個降至170個,平均單塊面積從1.71公頃增加到12.95公頃。

嚴格保護耕地,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是保障糧食安全、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根基,杭州市一直高度重視耕地保護與監督工作,通過政策管控、資金激勵、專項行動多措並舉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夯實了基礎。

(耕保處、西湖分局)

【來源: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撂荒地變「聚寶盆」皋蘭縣水阜鎮破解荒地復耕難題助農民增收
    水阜鎮是皋蘭縣傳統的農業鄉鎮,耕地面積6.8萬畝,人均1.6畝。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大部分收入來源於溫室大棚和露地瓜菜。2018年「7·22」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後,大批良田被毀,人為棄荒現象嚴重。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水阜鎮因災撂荒的土地至少有1萬畝。
  • 南充市「凝聚四力」深度治理耕地撂荒
    為貫徹全省「主糧面積務必要擴大,糧食總產務必要增加」的總體要求,2020年,南充市以深度治理撂荒耕地為突破口,強化政策執行力,提升大戶帶動力,保障農業生產力,成功復墾48%撂荒耕地,糧食播面達到842.8萬畝、增加5.2萬畝,糧食總產達到311.6萬噸、增加3.9萬噸,糧食產量實現「五年連增」
  • 昔日撂荒地 今朝豐收田
    ●本報記者 賴 鋒 特約記者 張炳鋒 今年,五華縣打出系列「組合拳」,鼓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流轉撂荒水田進行集約承包復耕複種,讓不少曾經的「撂荒地」在早造、晚造皆喜獲豐收,變成了一片片「豐收田」,切實保障糧食生產和「米袋子」安全。
  • 探索耕地撂荒治理 四川大竹為撂荒地找「婆家」尋「親家」
    全縣撂荒土地如何解決被列入整治清單,高平村3組這個案例就是其中之一。河心村的藥材基地裡旋耕機正在耕地「不能『等靠要』,要有的放矢、主動出擊。」縣農業農村局機關黨委書記黃華說,針對每一條梳理出來的問題線索,該局都成立了工作專班,逐一調查核實並限時辦結銷號。
  • 「不誤農時不誤春」四時人勤地不懶,稻粱蔬果著春衫
    四時人勤地不懶,稻粱蔬果著春衫——君山區綠色高效農業生產見聞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通訊員 王瓊 馬如蘭4月15日,春和景明,生機盎然。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除了大戶,田間也不乏「種田能手」。廣興洲鎮殷家鋪社區的聶建渠今年流轉了70畝水田,56歲的他種了一輩子的田。即便高薪的子女屢次勸他放棄勞作,他仍然樂此不疲。「拋秧有插秧穩當嗎?」「拋秧秧苗小,固根返青快,比插秧收成高。」
  • 「百畝撂荒耕地只見野草不見苗」後續:即將播種冬小麥
    噠噠噠……潮白河畔右堤路邊一塊百畝撂荒的土地上,再次響起了耕種機械馬達發出的轟鳴聲。目前這塊地已完成旋耕、深松作業,基本達到播種條件。羅喬欣攝9月14日本報以《只見野草不見苗,說好的復耕呢》為題,追蹤報導了李橋鎮蘇莊村一塊閒置的農用地兩年前復耕後再次撂荒的問題。
  • 防止耕地撂荒的局部經驗能否大範圍推廣?農業農村部:需慎重
    對於全國人大代表趙剡水提出的「試點推廣農業合營制破解耕地撂荒化」建議,農業農村部9月2日在官網上答覆道,防止耕地撂荒,各地有不同經驗做法,但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區域間資源稟賦存在差異,局部地區試點經驗能否在更大範圍推廣,需要慎重研究。
  • 不能把好地都佔了,用劣地、坡地、生地來濫竽充數丨耕地佔補平衡政策實施困境以及如何突圍
    我國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其中耕地佔補平衡政策是依據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用地需求與耕地保護矛盾、確保耕地總量實現動態平衡的重要舉措。耕地佔補平衡政策對於守住耕地資源底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耕地非農化需求日益增長,地方在實施耕地佔補平衡政策過程中逐漸出現補充數量不到位、補充質量不到位問題。
  • 福建連續20年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 出臺工作方案加強耕地保護監督
    記者從會上獲悉,2000年以來,福建省堅持落實耕地佔補平衡責任,嚴格補充耕地計劃管理,強化新增耕地質量建設,已連續20年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耕地保有量達到國家下達的1895萬畝目標。為進一步加強福建省耕地保護工作,落實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堅守耕地保護紅線,近日,省政府辦公廳研究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監督工作方案》。
  • 4月27日最新疫情通報︱專家提醒:五一出行防控優先,加強防護避免...
    4月27日最新疫情通報︱專家提醒:五一出行防控優先,加強防護避免扎堆!·政務 2020年4月26日0-24時,杭州市無新增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 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決定耕地用途
    嚴守耕地紅線,確保每年的糧食作物都增產增收,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是保證我國糧食安全、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我們不受制於人而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前提。耕地是糧食生產的重要載體,保耕地促生產是保糧食安全的生命線,就是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的關鍵舉措。後疫情時代,我們面對當前充滿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形勢,保障糧食安全尤為重要。
  • 富順土地不能撂荒,否則將支付荒蕪費?官方回復來了!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 是農民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 更是農村穩定的基礎 不僅如此,惡意造成土地撂荒
  • 《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實施意見》
    (上接第一版)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增強各級黨委、政府耕地保護責任意識,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著力加強耕地管控、建設、激勵多措並舉保護,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著力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著力改進耕地佔補平衡管理,落實補充耕地任務
  • 大竹:「找婆家、尋親家」 撂荒地「再嫁」變身「金餑餑」
    「基地裡的活兒省時省力,耕地施肥都是機作,簡單的插種蔬菜和看護作物,我們這些老年人做起來也不費勁。」8月31日上午,在大竹縣廟壩鎮高平村3組的蔬菜基地裡,今年63歲的村民歐素芬正蹲在剛翻耕好的地裡插種藠頭。
  • 耕地不種糧,再現「種樹潮」,為何沒有被嚴懲?這4點要清楚
    [土地是發展之基、民生之本、農業之資、農民之根,觀農村土地政策動向,察農民思想生活狀態,敬請點擊上方按鈕,關注「土地觀察員」!]我們國家人口多、耕地少,人均佔有耕地量遠遠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嚴格保護耕地、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是一項重要政策,國家提出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每年都要對各地耕地保護情況進行檢查驗收,提出了18億畝的耕地保護紅線,劃定14.56億畝的永久基本農田,制定出一系列耕地保護的政策制度,嚴防耕地被侵佔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