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順土地不能撂荒,否則將支付荒蕪費?官方回復來了!

2020-12-16 騰訊網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

是農民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

更是農村穩定的基礎

不僅如此,惡意造成土地撂荒

還需要支付相應費用

對此富順一位網友提出了疑問

網友反映:村裡說自己家的土地不能丟荒,不然要交荒務費?

領導你好,村裡說自己家的土地不能丟荒,不然要交荒務費,這是真的嗎?

富順縣古佛鎮人民政府回覆:

網友:

您好,您在人民網留言諮詢「土地能否丟荒」的問題收悉,現由富順縣古佛鎮人民政府辦理答覆如下:

一、根據富順縣農村承包土地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知曉承諾書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承包方違反《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合同》,惡意造成土地撂荒1年並影響地力的,發包方予以警告,並視情形可暫緩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承包方消除惡意行為復耕種予以正常發放。連續撂荒2年及以上,發包方按相關政策規定取消地力保護補貼,按村規民約承包方預繳納耕地復耕費(田450元/畝,土300元/畝),由發包方委託村組集體安排其他村民開展復耕代耕,以保持耕地地力不降低,復耕費在鎮鄉(街道)、村和村民代表監督下按實結算;根據第五款規定,農戶可以自願對承包地選擇4種方式之一解決土地撂荒問題

(一)自行組織復耕、自主流轉或委託他人代耕,自覺接受發包方監督,保證以後不再產生撂荒。

(二)將土地委託給村組集體經營(至少5年),委託經營期間,地力補貼、糧食補貼及土地收益等由村組集體支配

(三)自行預繳本次撂荒土地復墾費,委託發包方開展土地復耕(復耕費按實結算),復耕後由發包方委託代耕或流轉。委託代耕期間,地力補貼由發包人委託的代耕者享有。委託發包方流轉成功,流轉費由承包方享有。

(四)本人自願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發包方支付一次性補償金,本人承諾積極配合辦理相關手續。

二、農戶撂荒兩年以上的所收取的是復耕費,不是荒務費。

感謝您的留言!

除此之外,國家

也有相應土地管理法

當中明確規定其土地復墾費

科普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知》第四十二條:因挖損、塌陷、壓佔等造成土地破壞,用地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負責復墾;沒有條件復墾或者復墾不符合要求的,應當繳納土地復墾費,專項用於土地復墾。復墾的土地應當優先用於農業。

看來,在富順有土地的朋友們

可不能偷懶讓土地撂荒了

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來源:人民網領導留言板

相關焦點

  • 富順這條道路何時翻修?官方回復來了!
    目前四川飛馳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已經中標該項目,我鎮將儘快督促其入場開始施工。感謝您對政府工作的關心與支持,祝您生活愉快。來源: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正在組織實施翻修工程目前中標公司已確定將儘快入場開始施工相信很快毛橋鄉這條路就可以翻修完畢了大家的交通將會更加便利了
  • 探索耕地撂荒治理 四川大竹為撂荒地找「婆家」尋「親家」
    全縣撂荒土地如何解決被列入整治清單,高平村3組這個案例就是其中之一。河心村的藥材基地裡旋耕機正在耕地「不能『等靠要』,要有的放矢、主動出擊。」縣農業農村局機關黨委書記黃華說,針對每一條梳理出來的問題線索,該局都成立了工作專班,逐一調查核實並限時辦結銷號。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古城鎮:加強土地集約化利用 撂荒地結出「致富」果
    近年來,古城鎮就全鎮土地撂荒的難題,不斷探索發展新思路,致力於改善土地撂荒。西黑沙圖村作為古城鎮推進土地集約化利用的先行試點,成立了金果來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有效解決土地撂荒的難題,提高村民收入。今天的「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走基層系列報導,我們走進古城鎮西黑沙圖村,看看這裡是如何通過短短幾年的時間改善土地撂荒,帶領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
  • 遂寧市船山區河沙鎮:撂荒地復耕變「聚寶盆」
    而在五年前,這滿山青翠的果園還是一片撂荒地。當時,楊波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鳳凰村,發現了這片撂荒地,覺得大有可為,就開始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種植了每年國慶後上市的東方紅糖桔、次年1月上市的大雅、3月上市的沃柑。
  • 大竹:「找婆家、尋親家」 撂荒地「再嫁」變身「金餑餑」
    全縣撂荒土地的「再嫁問題」被列入了整治清單,高平村3組這個案例就是其中之一。 「『再嫁』不能『等靠要』,要有的放矢、主動出擊。」縣農業農村局機關黨委書記黃華說,針對每一條梳理出來的問題線索,該局都成立了工作專班,逐一調查核實並限時辦結銷號。4月,「高平村撂荒土地整治專班」會同鎮村幹部開始為268畝荒土尋找「婆家」。
  • 南充市「凝聚四力」深度治理耕地撂荒
    一是優化撂荒地經營權。利用耕地「三權分置」改革成果,以村級為單位,下深水調查撂荒,下力氣宣傳動員,讓「長期撂荒有權收回經營權」深入人心,鼓勵撂荒耕地「零租金」「低租金」代耕、流轉集中起來,其中南部縣流馬鎮「3年零地租」在全市廣泛推廣,極大減輕撂荒復墾前期投入。二是優化惠農補貼方向。
  • 撂荒地「重生」老哥倆果斷擴種七八畝田
    土地整理,讓撂荒地變豐產田 蘆橋村以淺丘地形為主,地勢高低起伏。「地不平,農機下不去,家家戶戶都不願意種,只能眼睜睜看著土地撂荒。」提起以前,蘆橋村村主任田光舜很心痛。 申家兄弟的土地在一片山坳裡,只有簡易的泥土路與外界連通,物資運輸十分困難。
  • 土地「活」起來 農民「富」起來——儋州加快土地流轉助力鄉村振興
    「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盤活撂荒土地,結合實際,積極引進大企業、大項目,大力發展和壯大高效農業產業,形成規模化和品牌化,推動我市現代農業更好地發展,助力自貿港和西部中心城市建設。」無獨有偶,在排浦鎮瓜蘭村委會1511畝草地因乾旱缺水,沒有村路等基礎設施配套,村民無法正常耕種,村民在大部分草地種桉樹,小部分草地撂荒,每畝草地年收入不足300元,經過土地流轉提質改造成耕地後,並且將耕地等別提升至9等,租地價格從原來的每畝450元,增加到現在的800元。
  • 昔日撂荒地 今朝豐收田
    ●本報記者 賴 鋒 特約記者 張炳鋒 今年,五華縣打出系列「組合拳」,鼓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流轉撂荒水田進行集約承包復耕複種,讓不少曾經的「撂荒地」在早造、晚造皆喜獲豐收,變成了一片片「豐收田」,切實保障糧食生產和「米袋子」安全。
  • 「百畝撂荒耕地只見野草不見苗」後續:即將播種冬小麥
    噠噠噠……潮白河畔右堤路邊一塊百畝撂荒的土地上,再次響起了耕種機械馬達發出的轟鳴聲。目前這塊地已完成旋耕、深松作業,基本達到播種條件。羅喬欣攝9月14日本報以《只見野草不見苗,說好的復耕呢》為題,追蹤報導了李橋鎮蘇莊村一塊閒置的農用地兩年前復耕後再次撂荒的問題。
  • 搶春光·一線春耕|撂荒地「重生」 七旬老哥倆擴種七八畝田
    撂荒地變豐產田,畝產值多了三五百元蘆橋村以淺丘地形為主,地勢高低起伏。曾經,田塊支離破碎,沒有生產道路,耕作只能以人工為主。而作為一個傳統農業村,年輕人大多數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都是「一老一小」。「地不平,農機下不去,家家戶戶都不願意種,只能眼睜睜看著土地大面積撂荒。」
  • 大量勞力外出,家中土地如何不撂荒?盤活農村閒置資產,沙縣人是這樣...
    但是,這也給當地帶來了新的問題:大量勞力外出,如何讓家裡的土地既不拴人又不撂荒呢?在俞廣清的庫房裡,他與兒子默契配合,正在將收穫的糧食裝車裝備發往國庫。為俞廣清規模化種植按下加速鍵的,是沙縣土地流轉信託平臺和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的成立。過去,俞廣清挨家挨戶找人租土地,籤好的合同也會擔心對方反悔,而如今這樣的擔心完全沒必要了,2011年,沙縣註冊了專門的國有信託公司,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將土地進行統一委託,統一流轉,統一分配。
  • 撂荒地變「聚寶盆」皋蘭縣水阜鎮破解荒地復耕難題助農民增收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大部分收入來源於溫室大棚和露地瓜菜。2018年「7·22」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後,大批良田被毀,人為棄荒現象嚴重。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水阜鎮因災撂荒的土地至少有1萬畝。撂荒耕地面積不小,復耕複種難度很大,怎麼保證土地不閒置、群眾收入不受影響,成了擺在鎮黨委、鎮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 防止耕地撂荒的局部經驗能否大範圍推廣?農業農村部:需慎重
    對於全國人大代表趙剡水提出的「試點推廣農業合營制破解耕地撂荒化」建議,農業農村部9月2日在官網上答覆道,防止耕地撂荒,各地有不同經驗做法,但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區域間資源稟賦存在差異,局部地區試點經驗能否在更大範圍推廣,需要慎重研究。
  • 日照東港千畝黃桃園:昔日「撂荒地」如今「金土地」
    後來,由於樹齡老化、蘋果市場行情低迷,村民們將果樹砍伐掉。山地水土流失、貧瘠化嚴重,不少村民選擇棄地外出務工,土地撂荒現象隨處可見。原本生機勃勃的山場,變成了大量閒置的荒嶺。2016年1月,東港區供銷社攜所屬的坤豐農業服務公司走進這片山嶺。公司從村民手中流轉了1500畝閒置山地,一個集黃桃栽培、良種選育、技術服務於一體的現代農業基地建成。
  • 來了來了!富順五府山隧道通車啦!
    今天,小編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大富順又一改建工程富順縣五府山隧道通車啦~~五府山隧道人防工程一、建設內容及規模擬從富順縣城馬家衝穿過五府山山體,打通到達縣人民醫院住院部通道,建設長約63.5米,寬9米(其中車行7.5米、人行1.5米,雙邊各0.75米)、淨高4.5米,建築面積約776平方米(含口部外通道)人防工程。
  • 官方回復:保定高新區小學西區分校土地問題
    保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給予回覆:經多方協調合力推進,高新區小學西區分校項目已有所進展。為保證適齡兒童入學,在西區分校建成之前,高新區已協調競秀區,將落戶適齡兒童按照就近入學原則,安排到競秀區的江城東隊小學,江城中學就讀。同時,高新區決定在西區範圍內租用合適場所建立1所4軌36班九年一貫制學校,已經高新區第二十五次黨政聯席會議討論通過。財政局已做好資金保障,住建局、審批局正加快審批。
  • 昔日撂荒地,今時希望田,山東煙臺福山李家疃村上演「變形記」
    在2020年以前,這片土地還是雜草叢生的「撂荒地」,如今一排排荷蘭香蜜杏樹苗整整齊齊佇立著,成為了李家疃村集體增收的「希望田」。「原來看到家裡頭這個撂荒地特別心疼,地基薄,土壤肥力不夠,種什麼都沒效益。現在可好了,荒地成了『香餑餑』,不僅解決了土地浪費,還給我們增長了收入。」回裡鎮李家疃村村民王培昌說道。
  • 黃土高原萬畝進口紫花苜蓿收割:昔日撂荒地綠草如茵
    黃土高原萬畝進口紫花苜蓿收割:昔日撂荒地綠草如茵 2020-06-13 15:52:25 丁凱 攝此次收割的苜蓿將供應給蘭州新區養殖企業。 丁凱 攝該項目通過「園區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盤活村集體經濟活力,扶持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實現產業帶貧不返貧。 丁凱 攝  六月中旬,位於黃土高原蘭州新區的萬畝進口紫花苜蓿迎來頭茬收割,昔日光禿禿的置撂荒土地變為綠草如茵的優質牧草基地。
  • 民國時期富順任期最長的縣長,鮮為人知的執政往事
    在張孟才到任之前,因為鹽業開採的需要,僅有一條建於1930年的井富馬路(自流井至富順),全長50公裡,是富順地區的第一條公路,也是四川較早建成的公路之一。 張孟才是一位十分重視交通建設的官員。他到任後,首先提出了要儘快修建富隆公路(富順至隆昌)的設想,並以身作則,將自己應得加工溢額獎金七千餘元全部捐出,作為修築基金。在他的帶動下,縣政府全體職員紛紛解囊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