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畝撂荒耕地只見野草不見苗」後續:即將播種冬小麥

2020-12-22 瀟湘晨報

噠噠噠……潮白河畔右堤路邊一塊百畝撂荒的土地上,再次響起了耕種機械馬達發出的轟鳴聲。

目前這塊地已完成旋耕、深松作業,基本達到播種條件。羅喬欣攝

9月14日本報以《只見野草不見苗,說好的復耕呢》為題,追蹤報導了李橋鎮蘇莊村一塊閒置的農用地兩年前復耕後再次撂荒的問題。報導刊發後,引起了順義區和李橋鎮政府的高度重視。9月14日當天,順義區政府主管副區長、區農業農村局、區規自分局以及李橋鎮等主要領導現場督辦,要求對撂荒問題立即整改。

村民告訴記者,14日下午,專業的破碎機就開進了這塊閒置土地所在的院子,將雜草全部就地打碎。經過七八個小時的作業,15日上午,這片土地大面積覆蓋的野草基本上清理完畢。16日大雨之后土質鬆軟,大馬力的旋耕機進場,對這片土地進行了深松作業。只用了兩天半的時間就完成了這片土地的平整。

9月21日,記者再次來到現場,滿地野草的情況不復存在。李橋鎮介紹,經過專業檢測,這塊地基本達到了復耕的條件。根據最近的天氣條件和土壤墒情,完成一次補水後,預計9月底至10月初就可進行冬小麥的播種了。

回應關注1

土質是否達標?

地塊經過環保專業部門檢測

這塊耕地佔地面積102.5畝,土地性質為永久基本農田,是23戶村民的確權地。由於土地承包方曾蓋過大棚房,並試圖轉手挪作他用,部分土地停放過汽車、堆放過渣土,所以村民最關注的是,現在這塊地的土質是否適合耕種。

據李橋鎮介紹,鎮政府聘請了北京中環長青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對該地塊進行是否存在掩埋建築垃圾等汙染土壤情況的排查。地勘的技術人員進場後,在該地塊布設了五個探孔提取土壤樣品,皆為耕作土及黏土,未見建築垃圾。

回應關注2

水源如何解決?

周邊水源調水解燃眉之急

2018年記者採訪時,這塊地的院子中央有一口灌溉機井。但村民說,這口井早就被破壞了。今年7月,村民發現有人在地裡打了一口新井,但又因手續不全,被水務部門封上了。那麼復耕後灌溉水源的問題怎麼解決?

鎮上介紹,根據季節特性,蘇莊村計劃在該地塊播種冬小麥。由於該地塊舊井老化坍塌,新機井為非法開鑿,目前已封堵,為確保該地塊復耕,村委會協調從地塊西側150米處的另一口機井引水灌溉,目前正在鋪設管線。與此同時,村委會已向水務部門申報取水證,辦理鑿井手續,對坍塌的機井進行更新。

回應關注3

復耕誰來負責?

依法解除舊承包合同引入種糧大戶

2018年至今,村民多次舉報此地撂荒,村委會多次找到相關承包人,要求其恢復耕種,但承包人表示無力打理,且未安排人員看護和管理。於是,蘇莊村委會協調,找到一位有經驗的種糧大戶對此地進行耕種,目前達成口頭協議。李橋鎮要求,10月8日前完成冬小麥播種工作,並制定播種、日常管理、收割等作業標準,並要求蘇莊村委會全程監督,確保復耕及後續管理到位。

順義區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現場指導地塊復墾工作,建議將此地塊納入順義區良種更新工作實施地塊,給予政策支持。

村民認為,根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十八條相關規定即「承包經營基本農田的單位或者個人連續2年棄耕拋荒的,原發包單位應當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包的基本農田」,村委會應該把土地收回,重新利用經營。

對此,蘇莊村委會表示,他們正在按照法律程序,與原承包方解除土地租賃協議,收回土地使用權。9月15日,村委會與承租當事人當面溝通,其表示同意解除合同、交回土地。

李橋鎮表示,全面排查鎮域撂荒地塊情況,形成臺帳,目前排查工作已經全面開展。下一步,鎮農業部門將進一步加強監管,壓實責任,按照地塊實際,制定一地一策復耕和播種計劃,督促所有撂荒地塊全部實現復耕。

相關連結

李橋鎮進一步規範用地行為

為進一步規範用地行為,李橋鎮嚴格落實順義區關於農村經濟合同管理的相關要求,對外出租土地需通過北京市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進行交易;建設用地10畝以上、農用地50畝以上的,報區相關部門審核後再行籤訂。

李橋鎮還出臺了村級經濟合同管理及考核制度,為各村出具合同模板,對各村籤訂土地租賃合同給予科學指導。各村新籤土地出租合同時必須履行民主程序,由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然後由經管、規劃建設、林業、農業、安全、司法等鎮級部門聯審,從程序上嚴格把控,確保了農村集體土地依法依規、合理有效使用。

(原標題:百畝撂荒耕地即將播種冬小麥)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14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北京順義百畝農用地竟成渣土場」追蹤:仍只見野草不見苗
    現場探訪:百畝農用地又變草場9月8日,記者跟隨幾位村民再次來到北京順義區李橋鎮蘇莊村,荒地依然用圍牆圍著,院門半開著,走進去一瞧,兩年前這裡渣土裸露,如今雜草叢生。只見一條被車輪軋出的小路直通向院子深處,而其他地方幾乎無路可走,想要穿過去只能「披荊斬棘」。
  • 南充市「凝聚四力」深度治理耕地撂荒
    為貫徹全省「主糧面積務必要擴大,糧食總產務必要增加」的總體要求,2020年,南充市以深度治理撂荒耕地為突破口,強化政策執行力,提升大戶帶動力,保障農業生產力,成功復墾48%撂荒耕地,糧食播面達到842.8萬畝、增加5.2萬畝,糧食總產達到311.6萬噸、增加3.9萬噸,糧食產量實現「五年連增」
  • 探索耕地撂荒治理 四川大竹為撂荒地找「婆家」尋「親家」
    全縣撂荒土地如何解決被列入整治清單,高平村3組這個案例就是其中之一。河心村的藥材基地裡旋耕機正在耕地「不能『等靠要』,要有的放矢、主動出擊。」縣農業農村局機關黨委書記黃華說,針對每一條梳理出來的問題線索,該局都成立了工作專班,逐一調查核實並限時辦結銷號。
  • 搶春光·一線春耕|撂荒地「重生」 七旬老哥倆擴種七八畝田
    老申家兩兄弟均已是七旬左右老人,一共種了近10畝田,除了自家的兩畝多,還代種了外出務工鄰居家的撂荒田。「現在都是機械化,自己幹的活路輕鬆多了,所以多種一點也吃得消。」哥哥申永高說。就在一年多前,老哥倆的田,卻種得一點也不輕鬆。
  • 昔日撂荒地 今朝豐收田
    據初步統計,今年五華縣水稻播種面積對比去年增加3.32萬畝,預計水稻總產量增加1.9萬噸、增長4.45%。 打出組合拳 護好米袋子 「水田撂荒背後的癥結是多方面的,解決起來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單憑一招一式不可能藥到病除。」
  • 撂荒地「重生」老哥倆果斷擴種七八畝田
    原標題:撂荒地「重生」老哥倆果斷擴種七八畝田 一線見聞 2月28日,綿陽市遊仙區忠興鎮蘆橋村,申永高和申永紅兩兄弟迎著春光,在地裡忙著鋤草。再過20天就要育秧了,種子已經備好,田也用旋耕機翻過了一遍。 老申家兩兄弟均是七旬左右老人,一共種了近10畝田,除自家的兩畝多外,還代種了外出務工鄰居家的撂荒田。
  • ...附冬小麥與春小麥有什麼區別?它們的播種方式與收割期分別是何時?
    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這幾年氣候條件和生產條件發生了一些變化,今年小麥播種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耕作整地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麥田達到耕層深厚,土壤中水、肥、氣、熱協調,土壤鬆緊適度,保水、保肥能力強,地面平整狀況好,符合小麥播種要求,為全苗、壯苗及植株良好生長創造條件
  • 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 ︱杭州市加強政策管控,以撂荒耕地複種助力...
    今年以來,杭州市陸續出臺《縣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耕地保護監督政策,加強耕地的後期管護與利用,強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在全市各地取得了良好效果。
  • 4400粒玉米種子能種多少畝?要考慮什麼?
    4400粒玉米種子能種多少畝?要考慮什麼?一畝耕地是六百六十六平方米,如果種密植玉米,行距五十釐米,株距三十釐米,就是四千四百四十棵苗。這四千四百粒玉米種子如果是百分之百的發芽率,就能種九點九畝地,將近一畝地。
  • 撂荒地變「聚寶盆」皋蘭縣水阜鎮破解荒地復耕難題助農民增收
    水阜鎮是皋蘭縣傳統的農業鄉鎮,耕地面積6.8萬畝,人均1.6畝。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大部分收入來源於溫室大棚和露地瓜菜。2018年「7·22」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後,大批良田被毀,人為棄荒現象嚴重。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水阜鎮因災撂荒的土地至少有1萬畝。
  • 女婿給老丈人甘蔗苗當花養,洛陽大哥好奇種了2畝地,一算能掙6萬
    劉大哥所在的村子耕地並不多,人均才一畝多地,山裡的梯田也不能採用機械化收割,主要種一些玉米、花生之類的常規農作物。接觸甘蔗還是去年,在鄭州工作的女婿給他帶回來一捆甘蔗苗,讓他當花養,試試在家鄉能不能長大,結果劉大哥送給親戚很多,自家的幾棵栽在下水道出口。結果很明顯,一顆也沒有養活。自己家的一顆也沒有種活,反倒是親戚家小花園裡栽種的幾顆,成熟之後足有兩米多高。
  • 防止耕地撂荒的局部經驗能否大範圍推廣?農業農村部:需慎重
    對於全國人大代表趙剡水提出的「試點推廣農業合營制破解耕地撂荒化」建議,農業農村部9月2日在官網上答覆道,防止耕地撂荒,各地有不同經驗做法,但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區域間資源稟賦存在差異,局部地區試點經驗能否在更大範圍推廣,需要慎重研究。
  • 新機械一天能收700畝!很多農活動動手指...
    這幾天,在河南鶴壁濬縣的優質花生現代農業產業園裡,近萬畝花生喜獲豐收。技術人員站在農田邊,通過操控手裡的電腦,指引大型花生撿拾機在無人駕駛下,按照規劃路徑,在花生田裡自動收割。這套基於北鬥技術的農用導航系統不僅可以實現24小時全天候作業,還能大大提升收穫效率和質量。
  • 調查丨 8700 畝耕地建新區涉嫌「以租代徵」,「如果不是通知去領錢...
    ▲ 8 月 9 日,一名北陽村村民在撂荒的耕地上放牧。新京報記者 李英強 攝 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的南環路往南,撂荒的地上長出了一米高的雜草。8 月 9 日,附近北陽村的一名村民趕著 40 多隻綿羊到這裡放牧。他說三年前,這裡還是成片農田,種著玉米、穀子等北方常見作物。
  • 新疆鞏留:農業部門為冬小麥苗情「把脈」
    現在正是冬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為了準確掌握小麥生長情況,鞏留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前往各鄉鎮片區開展小麥調查分析工作。  11月20日,在鞏留縣阿尕爾森鎮阿尕爾森村的冬小麥連片種植地裡,農業技術人員就地面溫度、空氣溼度、出苗率、麥苗長勢情況進行了觀測和分析,測量小麥的生長環境,查看麥苗的行間距,向種植戶詳細小麥的播種時間、畝下種量、出苗時間等,並且講解如何科學管理小麥,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
  • 新疆庫車:無人機作業 助力30萬畝冬小麥除草
    新疆庫車:無人機作業 助力30萬畝冬小麥除草 2020-04-10 20:21:54   來源:央視網
  • 富順土地不能撂荒,否則將支付荒蕪費?官方回復來了!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 是農民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 更是農村穩定的基礎 不僅如此,惡意造成土地撂荒
  • 於都:「五統一分」破解農村土地撂荒等問題
    「我們購買農機,免費給大家耕地,我們幫您聯繫種子,15元每斤,比市場價低10元每斤。一畝要50個秧盤,一個秧盤要0.55元左右……」連日來,段屋鄉鄉長謝慧每天忙碌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翻耕、育秧等,為村民盤算著買多少種子,育多少秧,並通過村民微信群發送天氣等技術要領。
  • 星星草,農村常見「野草」,其實是一種優質牧草,禽畜喜食
    星星草,在農村的路邊很常見,卻是個寶貝呢,它的莖葉之中的蛋白質含量其實是很高的,是一種優質牧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小「野草」吧。星星草生長習性星星草目前在我國的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山西、內蒙古、安徽、青海、新疆以及甘肅等地均有種植。星星草可以生長在海拔500~4000米的固定沙灘、草原鹽化溼地、水溝渠岸的草地上。
  • 大竹:「找婆家、尋親家」 撂荒地「再嫁」變身「金餑餑」
    「我們家流轉了2畝土地給基地,每年有1000元收入,加上我在這裡幹活,每天還有50元的工錢。」「基地裡的活兒省時省力,耕地施肥都是機作,簡單的插種蔬菜和看護作物,我們這些老年人做起來也不費勁。」8月31日上午,在大竹縣廟壩鎮高平村3組的蔬菜基地裡,今年63歲的村民歐素芬正蹲在剛翻耕好的地裡插種藠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