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骨質疏鬆是一種高發性的老年慢性病,不過現在隨著飲食條件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在青中年群體的發病率也在逐年攀升,以至於嚴重困擾著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學習工作。在骨疏鬆發展後期,發生意外骨折的機率也會相應提升,對於骨骼的健康狀況保養十分不利。
陳阿姨,今年53歲,前段時間經常感覺腰背酸痛、腿腳抽筋,但是卻沒有過多在意。直到一次外出摔倒後引發了脛骨的嚴重骨折斷裂,才意識到自己的骨骼早就出現了某種問題。經過雙能X射線掃描發現,陳阿姨的骨密度T值僅為-3.2,已經屬於嚴重骨疏鬆的範疇。若是再不注意相應的保養和調理,就會讓骨折的發作頻率越來越高,以至於接近一種生活常態。
骨質疏鬆作為一種慢性骨病類型,雖然跟年齡因素有一定關係,但人們平時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對於骨健康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如果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誘發骨疏鬆出現。
骨疏鬆通常是由哪些因素誘發的呢?
1、錯誤飲食
經常吃些高鹽或高糖分的食物,容易造成體內骨鈣的流失,從而誘發骨疏鬆。而不愛喝水,經常喝一些碳酸飲品,也會在碳酸和磷酸的刺激下,造成骨鈣的丟失率提升,進而不利於成骨發育,降低骨密度。
2、不愛運動
經常缺乏運動鍛鍊的人,骨骼的退化速率會更快,因此也更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的表現。如果不想讓自己骨骼早早受損,在平時就要儘量減少久坐時間。
3、經常熬夜
經常熬夜的情況下,體內骨骼的發育速度會相應減慢,同時骨的吸收速度則會相應提升,由此導致骨量下降,容易誘發骨疏鬆表現。
對於這些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遠離和避開,最好一個也別沾身,才能更好避免骨骼的受損和骨質疏鬆的出現。
從重度「骨疏鬆」到骨密度正常,專家分享:常服1物,多做2事
常服1物
這裡指的「1物」並不是我們常說的鈣片,因為很多食材中其實都包括鈣元素,我們的身體一般來講是不缺鈣的。而維生素D也是可以通過一些體內合成方法自主產生的,這1物指的其實是維生素K。
維生素K是實現鈣質被骨骼吸收最後一步的關鍵誘導因子,在維生素K的幫助下,鈣質才能真正被骨骼細胞所俘獲利用,進而起到幫助骨發育的效果。
做2事
1、多做運動
雖然骨疏鬆患者不建議進行一些過於劇烈的運動,但是像慢跑、遊泳、騎單車一類的有氧運動方式,還是可以多多堅持的。在這些運動習慣的保持下,骨骼狀況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2、多曬太陽
經常外出曬太陽,可以在紫外線的刺激下,自發性合成維生素D營養素,從而有助於促進骨發育,防範骨疏鬆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