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硯與學硯十年/附:全國制硯人(聯合)實名實價作品【第55期

2021-03-03 研者

文 俞飛鵬(制硯人)

刻硯,必要刻,在於勤動手,多做。哪怕所學所刻,一時生硬,僵直。

硯,是一刀刀刻出的。學硯,學著用刀起線、開池,是一學。學著面硯石造荷,刻蕉葉,也是。

刻硯要見量。

想過學硯,最該下心用力學個十年八年,一直刻,一直學。

估摸,鮮少有人這樣想。

 

學硯,在哪地學好呢?婺源還是——端州?

婺源,大街小巷,西湖蕩大廟街,東門橋頭西門嶺腳,熟,我自是熟了。可是我熟人未必熟,還有熟,不等於便利硯的刻,做,習學。

學硯端州,冬日不知怎樣?婺源,滴水凍冰冬日,究是太過寒冷。

還有學硯,鏟不同於打。僅僅刻刀,有圓口平口鴨舌等等。

學硯,看要怎麼學?硯者,素有素的清簡,花有花的意象,學素,學花,學什麼,有一攻取方向,究竟好於蓋是迷糊。

 

學硯,入師門,問自個,問老師,問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學硯,幾時能學會?學硯,學的所謂會,不過會刻而已。刻硯,刻到會刻,對易者而言,說易也易。會之於易者,快的,學個三五月,多少便會便能刻(硯)了。

 

我學硯,初始煩硯,討厭硯,甚而牴觸,反感不斷。這般景境,態度,自是不會想著怎麼學,該拜誰為師當如何學了。

學硯起步,開池,打堂,常常按下葫蘆浮起瓢,走刀,慣於一邊淺,一頭深。一根線,橫豎、反覆做不妥貼。

此,我如是。

初入硯廠的我,懵。常顛三倒四,常晃蕩。熱天學硯,覺得太熱。天寒地凍冷天,想著都冷。打打雕雕鏟鏟,三五年,只一下便糊塗混過。

一年,戰戰兢兢的我,試著在龍尾石上刻了一醉酒李白。

松鷹,蕉牛,時也刻。雲紋也是。

又一年,躲起,學陳端友,亦步亦趨刻了一竹節硯。

 

彼時,一併都在硯廠的我的好幾個同學,和廠裡絕大部分硯工如是,刻硯,學取的是正刻法。即正兒八經的開池起線打硯堂,正兒八經的取硯石描圖案營造把握,正兒八經的刻雕圖案。

彼時,刻五、六寸素硯,一月,他們隨便已能刻個二、三十方。

相比一起事硯的同學同道,我的硯路簡直荒腔走板。

 

上星期日,見一長方硯。刻這硯的硯手告訴我,他刻硯,刻十多年了。

我不看好那硯。甚而覺得那硯,哪哪都不怎樣。甚而不信刻硯那人,已然刻過十多年硯了。

這一行當,刻十年硯,具十年功夫。

學硯十年,我說過,十年者,非篤定十年。十年不是一必要數。不是說,學硯,必要學十年才能如何,九年八年蓋都不可。

當然刻硯,十年是十年,二十年有二十年的見工見異。

 

曾經刻硯,我只刻想刻的硯樣,挑愛刻硯石。

曾經有那麼幾年,刻硯,我逼迫過一段自己,逼自己刻不情願刻的硯,面不喜歡的制式。

 

刻硯,有的硯,噼裡啪啦如鞭炮脆響,熱鬧;有的,池堂硯面概是老實,老舊得直掉渣渣;有的硯,得仙氣,具匪氣,俯拾即是,別開生面;有的硯,不過硯呢;有的硯,束手束腳,陳陳相因;有的清風撲面,獨往來於天地;還有的,一硯硯只欺世,模樣好比王小二過年。

一次,和硯手聊硯,一硯手謂:有些硯,他看著就不是硯,是畫。一硯手說:硯造,太博大精深。學硯幾年,他學到的不過些皮毛。

兩硯手說硯,一說到硯的看,辨,涉及眼力,感受,認知。一牽繫硯的習學,由表而裡,由刻而不僅。

學硯,邊學邊刻,三錘兩望。刻中寓學,學中蘊刻。

學,任學個三年五載,任去到陽光燦然攀枝花,還是行去歙州龍尾端溪斧柯,任拜名師,學它個十年八年。硯這一界域,概無一勞永逸。硯,都還得一學再學,於摸索中自個琢磨,不斷究學。

噫,學硯,十年八年,甚而數十年如一日的值得這樣青燈黃卷光陰注入——年又一年學麼?

2020/12/4稿於攀枝花硯文化研究所

附:全國制硯人(聯合)實名實價硯作推介平臺【55

/端硯

/南坤作品

尺寸:17.6×8×2㎝

坑別:坑仔

石品:石眼

包裝:無

價格:800元/協議包郵

 

/端硯

/鍾業寧作品

尺寸:14×10×2.6㎝

坑別:白端

石品:

包裝:香花梨全木盒

價格:1888元/包郵

 

/紫金硯

/沈默作品

尺寸:15.5×15.5×4.5㎝

坑別:臨朐龍山

石品:紫雲

包裝:

價格:380元/包郵

 

/苴卻硯

/楊銳作品

尺寸:21×17×4㎝

坑別:平地坑

石品:綠膘

包裝:無

價格:980元/包郵

 

/歙硯

/吳振開作品

尺寸:16×12.5×2.3㎝

坑別:眉紋坑,子料

石品:眼眉

包裝:

價格:1200元/包郵

 

/端硯

/莫儉作品

尺寸:19×12.3×3㎝

坑別:麻子坑

石品:蕉葉白,胭脂紅,麻子

包裝:精美錦盒

價格:980元/包郵

 

/歙硯

/江亞健作品

尺寸:11.5×8.2×1㎝

坑別:水舷坑

石品:刷絲

包裝:無

價格:310元/包郵

 

/苴卻硯

/張海軍作品

尺寸:31×15×6㎝

坑別:大寶哨坑

石品:綠蘿,眼

包裝:無

價格:1680元/包郵

 

/端硯

/莫顯仕作品

尺寸:23×15×4㎝

坑別:坑仔巖

石品:微蕉葉白,青花,玫瑰紫,火捺,純石肉

包裝:菠蘿格全木盒

價格:8000元/包郵

 

/易水硯

/馬凱作品

尺寸:10×10×4㎝

坑別:易水老坑

石品:黛青

包裝:錦盒

價格:185元/包郵

 

/歙硯

/汪智淵作品

尺寸:17×14.5×2.3㎝

坑別:古羅紋坑

石品:羅紋金星

包裝:

價格:1888元/包郵



相關焦點

  • 很多硯,都藏有說不清的好/附:全國制硯人(聯合)實名實價作品【第62期
    硯,池開於圓月裡。人物,流雲,蘆葦。刻雕看,工腳都算不上特別。這硯,好哪呢?許,只在硯,許,在硯裡硯外隱隱然營造起的一氛圍。這一氛圍,勾挑起了人的心底裡的某些東西,譬似於湖光瀲灩,亦或——江湖。 一硯,清人造。硯刻瓜樣。端石。硯面四周、硯背、通通都圍有瓜葉。池,形出於瓜葉、藤蔓中。堂,是瓜亦是硯堂。
  • 茂名高州市花重金修建墨硯湖公園,重塑一筆一硯一山出狀元的奇景
    據介紹:高州學硯湖公園工程,已被定為2019年政府的重點建設工程項目,根據2019年2月21日至23日召開的高州市人大第十六屆四次會議決定,動工建設墨硯湖公園工程。從學硯湖公園規劃圖中了解到:規劃總用地225畝,其中湖水面積約100畝。公園東起石鼓垌,南至碌礫村;西至筆架山森林公園,北至站前路湖光山色樓盤周邊。
  • 硯賞——清宮制硯和藏硯
    清廷入關後,接收了許多明代朝廷的遺物,包括明代內府所藏曆代古硯,其中的精華被收錄進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編纂的《西清硯譜》中。清宮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設硯作,但主要以製作松花江石硯為主,內廷所需的大量端、歙等名硯均由產地官員「恭呈」。
  • 藏硯,你藏了嗎
    藏硯,有人鍾意的只是金星,水浪,有人心儀的就是魚腦,蕉白。 藏硯,你藏了嗎? 藏硯要受得了苦。湖北有一藏家,十年前,就為收藏一方看好之硯,瞞著家人,買下那硯,藏了多年,自己節衣縮食,吃苦受累,一人偷偷過了多年。
  • 攀枝花硯文化研究所——談石論硯文集(十二)
    2006年大學畢業後進入湖南工藝美術研究所,制硯先後師從劉克唐、俞飛鵬二位先生,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省部級大獎。從材料出發論硯;從硯種風格出發;從硯之實用功能出發;從歷史演變的角度論硯;從藝術創作角度出發論硯……以上種種論述已有很多了,在此我試從從當下的需求出發談談硯。
  • 從硯銘看硯文化
    硯與硯銘硯與硯銘是一種相互關係,硯是載體,硯銘則是賦予硯的生命,硯與硯銘共同形成了硯文化。硯臺最早的雛形稱作研磨器。「文房四寶」中最早出現的應該就是硯臺,經過對早期巖畫的研究發現,當時研磨顏料的工具「磨盤」和「磨棒」,應該是最早的「硯臺」。
  • 硯間甘露惠龍吟——讀陳三立贈龍榆生自書詩冊及《受硯廬圖題記》
    陳三立(1853—1937),江西義寧(今修水)人,以詩文著稱於海內外。龍榆生1902年生於江西萬載,出於鄉誼,陳三立對龍榆生厚愛有加。(見圖一)詩末有「榆生仁兄詩家屬錄匡山舊句,乞哂正,庚午初秋散原老人三立」,附朱文(散原)、白文(陳三立)雙印。(見圖二)冊尾有趙熙詩記,並附朱文印「孤臣」一方。冊頁封面題有「散原先生自書詩、榆生教授臧」,因題書之名款墨塗,故不詳。
  • 硯臺百科 硯遇——四大美人硯展示八大硯之美
    端硯大師梁鑑棠作品《西施浣紗》硯第一套四大美女硯《西施浣紗》硯硯種:端硯坑別:梅花坑端硯大師梁鑑棠作品《昭君出塞》硯《昭君出塞》硯硯種:端硯坑別:宋坑石品:黃凍、彩帶規格:36×27×5(cm)硯雕作品利用一抹石品黃凍勾勒出昭君的身形,從大漠背景中烘託出一位典雅高潔的人物形象。情景交融,讓人過目難忘。(點評:覃玉球)
  • 硯專題(一)「研」與「硯」的轉變
    在《辭海》中,對「硯」和「研」的釋義有所不同。硯(硯):硯臺,磨墨器。研:①細磨;②通「硯」。雖然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再將「硯」用作「研」,但這一釋義也已反映出「硯」與「研」曾經通用。東漢劉熙《釋名》:「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北宋馬永卿《懶真子》:「文房四物,見於傳記者,若紙筆墨皆有據,至於硯即不見之……蓋古無硯字,古人諸事簡易,凡研墨不必硯,但可研處只為之而。」
  • 【三華文苑】總414期丨夏敏作品《一件鼎式硯探討》
    一件鼎式硯探討文/夏敏庚子年金秋,筆者在一古玩店老闆手中購得一方精巧的小型硯,現披露於世,供收藏愛好者雅俗共賞。該硯園形鼎式。硯蓋上浮雕鐫刻著五隻鳥雀,花卉和一圈絞絲紋,神態靈動,精緻細膩,凸起的弧形蓋園鈕,蓋之硯上嚴絲合縫,擺放案上古色古香。(如圖)揭開硯蓋,硯池上豐富的湔墨點,就好象一棵棵閃爍在水裡的星星飄浮,顯現在硯石當中,使人看到這樣的紋理,就立馬能聯想到一些景致和詩情畫意而產生一種天人合一的陶醉。並使其具有濃鬱的書卷氣息與藝術魅力,而博得文人雅士的評價和喜愛。
  • 超級硯賞——歷代名硯
    說明: 愛硯之人將自己與硯等同,朱彝尊、高鳳翰、沈石友等藏硯大家均有將肖像刻之於硯的,可見朱為弼亦是愛硯之人。硯面琢朱為弼小像,寥寥數筆,然神情生動,栩栩如生。配紅木硯盒。印文:竹賓硯盒銘文:1._折其角,無嶽嶽。此君子處世之道也。而用以勵吾學。敬之仁兄大人屬。竹賓。印文:沈焯2.敬之大兄大人雅屬,子衎余杰寫。
  • 米芾、蔡京題款——闢雍古硯現身日本
    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米芾的題跋是乙亥年(1095年)冬月,即元祐十年,是米芾44歲時的作品。米芾活了56歲,44歲可以說是他年富力強的時期,也是他書法藝術的鼎盛時期。從這面積不大的硯刻銘的20個字可以看出他瀟灑飛動的用筆和雄強的氣勢,結字謹嚴而又有動態,章法布局錯落有致。硯刻銘的內容與唐李賀的「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詩句有一字不同。不知是否是傳抄之誤。
  • 淺說「四海昇平」硯
    硯臺之家,傳承和推廣硯文化!
  • 硯上"寒山"
    以靈山為中心,方圓數十裡都潛藏著龍尾硯石的"礦脈",除溪頭龍尾山外,大畈、濟溪、浯村等地,均產硯石。      大畈村在歷史上文風鼎盛,科第蟬聯,徽州文化底蘊頗為豐厚。大畈人制硯的歷史可追溯到北宋時期,當時歙硯的十大名坑,大畈就有兩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腦瓜靈光的大畈人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挖掘整理傳統技藝,形成以"硯"為龍頭的系列產業。
  • 錫悟 春燕 詠梅丨硯是硯字是字,各有前緣各安今途
    再走出來手裡拿著一塊大吉玉牌,清初精品,沈茵隨口出了價立刻付錢告辭:『你的大吉牌比那塊硯好,』她拍拍老先生的手背說。老先生一臉茫然,皺了皺眉頭俯在沈茵耳邊說:『硯臺你也拿走吧!』到底在舅舅古玩店裡見慣世面的人,進城路上沈茵說價錢偏高,藏一下準賺大錢:『東西太好了!』翌年日本一位藏硯家一見傾倒,六倍價錢拿走了。
  • 菘 硯 ——晴雨樓藏硯欣賞(《藝術中國》2015年第5期內容精選)
  • 近現代制硯大師陳端友作品賞
    ,並步入到中國制硯史的高峰期。這期間湧現出諸多制硯高手,如「清代制硯第一人」顧二娘、「清初江南第一者」王岫君、「近現代最傑出的制硯大師」陳端友等。其中陳端友大師的制硯,體現了近現代硯雕的文人意趣、審美追求和藝術風格。他一生制硯的精品俱為館藏,當中上海博物館還珍藏有大師的35方制硯佳作。
  • 嘉德四季第45期拍賣會預覽 龜阜齋藏硯及龍尾石紋之美
    龜阜齋主人與日籍西泠印社早期社員長尾甲同是四國高松市人,受之影響及秉承祖上美德,淡泊名利,雅好中國文化,尤鍾情於中國古硯之收藏。1992年,龜阜齋主人薈集所藏古硯,經沙孟海、謝稚柳等署題,顧廷龍作序,由上海書店精印出版《龜阜齋藏硯錄》,書中詳述龜阜齋所藏名硯。本場拍賣有一批來自龜阜齋收藏的各式佳硯,以供硯痴選藏。這其中更有四方著錄於《龜阜齋藏硯錄》,收藏價值極高。
  • 歷代名硯欣賞一
    銘者簡介:張聯第[清],字谷生,號曉蓮,江都(今江蘇揚州人)。鹹豐八年北闈副榜,官至四川知府,書法柳公權,畫法惲壽平。清·朱為弼像硯銘文:盤谷之石,如端溪良,琢以為研,成圓相光,研北之人,亦行亦藏,飲且食兮,壽爾康,茮堂先生自銘。南叔書並刻。說明:愛硯之人將自己與硯等同,朱彝尊、高鳳翰、沈石友等藏硯大家均有將肖像刻之於硯的,可見朱為弼亦是愛硯之人。
  • 中泰說硯
    刻字,即用刀在玉石、金屬、木竹等材料上雕刻文字,是人的一種活動,起源於文字同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如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和秦漢時期的碑文等,都因刻字而流傳至今。刻字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在我國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體現出了其特有的實用性、觀賞性和藝術性。 刻銘,指在金石等器物上鏤刻文字,與刻字相同,而刻銘還有一解:刻於金石等器物上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