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MSQUARE ACADEMY精練學院 」是我們推出的全新欄目,以專業主義和用戶本位為出發點,面向頭部健身教練和愛好者,輸出原創健身內容。
精練學院包含:訓練科普、在線課程、健身科學和創新課程等。
作者/碧紋
審核/GymSquare Academy精練學院
作為現代病的後果之一,很多人在忍受疼痛。
中國疼痛健康指數在2020年首次發布,幾乎每10個中國人,就有7個在忍受疼痛。而打開大眾點評,每一個按摩館的招牌項目,都離不開「肩頸疼痛、腰部不適」。
看起來是短暫的身體不適,但很有可能是人體筋膜出現了問題。
如果用專業詞彙表達,他們都遇到了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多數是因運動和錯誤的的姿勢導致的慢性疼痛。
筋膜就像一張網,包裹著全身的肌肉骨骼,傳遞張力,也儲存張力。同時含有豐富的感覺神經。當然,也能用菜市場裡切開牛肉中包裹著的白膜結構,作為比喻。
這種彈性的網,不僅能牽動全身力量,支撐身體,協助完成跑,跳,蹲運動,還能敏銳的感覺神經及時反映身體的問題,比如傳遞疼痛。
因為在缺乏活動或遭遇超負荷壓力下,筋膜可能會呈現紊亂。而他們粘連在一起,通常是產生疼痛的根源。
所以,解決疼痛最有效的方法是緩解筋膜的粘連。
這與中醫的經脈相通理論類同。臨床曾出現頸部疼痛的患者,在做檢查時,發現下蹲腳後跟會抬起,因為足底筋膜粘連。導致張力從下至上傳導,拉緊小腿三頭肌、膕繩肌腱等,進而影響豎脊肌肉以及顱頂筋膜,助長了脊柱上部的疼痛。
■筋膜互相牽扯會進一步形成筋膜鏈,在全身互通傳導張力
自2007年首屆筋膜大會以來,筋膜的應用在向大眾健身靠攏。
比如瑜伽、普拉提、 禪柔,都和筋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筋膜槍也不再是NBA球員專屬放鬆設備,因為成為大眾按摩槍,所以2020年在國內銷量增長了21倍。
與其說筋膜健身是為了舒緩放鬆,更大的價值是被應用於康復療法。
通過筋膜療法,物理治療師幫助馬拉松選手治療跑步膝,在疼痛狀態下建立肌肉平衡。將筋膜內的張力溶解,從而針對性改善疼痛。
而考慮到全身上下的筋膜網絡,已成為筋膜理論給運動康復屆帶來的新觀點。相反,只關注局部症狀通過「治標」的手法復位,很難實現「治本」的康復幹預。
當然,建立正確的筋膜放鬆體系,也是健身房即將出現的新趨勢。通過筋膜健身,提高身體的靈活性,運動質量和身體感覺,緩解肌肉張力並支持運動後的再生。
疼痛的人更多了
91%的中國人經歷過身體疼痛,34%的人每周都會經歷身體疼痛,其中最常見的是頸部,肩膀和腰背部。這是2017年全球疼痛指數顯示的結果。
這些疼痛問題,反映了現代生活習慣對肌肉骨骼的影響。長時間的伏案工作,會導致圓肩駝背,骨盆前傾。久而久之,肌肉僵硬,疼痛就發生了。
比如下背痛。不僅是簡單的局部肌肉僵硬疼痛。更深層的原因,在於筋膜粘連而產生的疼痛。
種症狀,又被稱為肌筋膜疼痛綜合症 (MPS) 。我們由此感受到的疼痛,通常是從局部到整體的牽扯疼痛。
牽扯疼痛是筋膜特有的性質。筋膜將許多肌肉包裹,形成筋膜鏈。當鏈條的一端出現了肌肉縮短,通過傳導,張力可以沿著整個鏈條影響到另一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筋膜如何通過人體局部影響整體
來源:Sterling Structure Therapy(SST)
所有的筋膜是一個整體的纖維網絡,將肌肉,骨骼和器官互連在一起。不僅有包裹在肌肉外的淺,深筋膜,還有針對身體最深處的內臟筋膜。包裹著心肝脾肺胃等一眾重要的器官。
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臨床上心臟有問題的患者,出現了多年的肩痛,久治不愈。因為長在最深層的內臟,能夠通過筋膜影響身體最表層的肌肉。
■Robert Schleip
作為最近兩次國際筋膜大會的發起人之一,筋膜屆先驅人物Robert Schleip提出了筋膜新的定義,它不僅僅是肌肉間的填充材料,更是身體信號的傳導途徑,它能使我們感覺到身體,並使我們變得靈活。
換句話說,某些情況下,筋膜是肌肉的起源或附著點。而身體就像一座橋梁,不僅由橋梁拱門(骨骼,肌肉)和支柱(內臟)組成,而且還需要他們相互支撐。筋膜能夠將他們固定在一起,以便橋真正地穩固。
同時,筋膜中感覺神經佔了很高的比例,可以感覺疼痛、影響肌肉放鬆的程度。這就是一種身體的自我感知。
所以,解決疼痛最有效的方法是緩解筋膜的粘連。因為它不僅能夠傳導疼痛,還因為豐富的感覺神經而使疼痛感更強烈。
筋膜健身,
緩解慢性勞損
與肌肉組織相反,筋膜是被動結構,它賦予肌肉形狀和力量。而且,不只能傳遞張力,也能儲存張力。
美國醫學博士「生物張力之父」Stephen Levin,在2006年定義了生物張力這一術語。它描述了肢體結構對外部衝動做出反應並對其進行處理的方式。
在生物張力結構中,骨骼處於「被控制」狀態,肌筋膜處於張力狀態。這種張力能夠通過肌肉骨骼系統的拉伸和壓縮,從細胞到全身水平,達到最佳利用。
舉個例子,走在路上差點摔倒,但是及時站穩了。這是因為肌筋膜及時的傳遞了力量,防止摔倒。而第二天,卻感覺小腿酸痛,這是因為前一天餘留在肌筋膜的張力起的反作用。
而紊亂的筋膜可以重塑,比如變硬,變厚或變松。因此,進行筋膜訓練可以讓身體更靈活的適應外界的變化。
■筋膜的宏觀和微觀結構
一方面它能夠動員體內的筋膜,消除阻塞,使筋膜更柔軟,更有彈性且整體更牢固。同時增加身體的靈活性,提高運動質量和身體感覺,並支持運動後的再生。
事實上,通過簡單的運動健身方式(如跳動和拉伸,瑜伽),使用特殊的輔助工具(泡沫軸,筋膜槍)以及物理療法等,都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比如禪柔運動發明者Juliu Horvath認為,禪柔可以通過不斷改變運動範圍的角度,訓練筋膜,並沿著筋膜線在儘可能多的關節上展開運動,讓身體變得更柔軟靈活。
■禪柔
每個人都可以從筋膜訓練中受益。2015年發表於國際體育物理療法雜誌的研究表明,筋膜訓練十分適用於肩,頸和背部疼痛,以及懷孕初期。
因為肩關節靈活性很強,周圍主要是肌肉,而不被骨結構控制,因此,肩關節周圍的結締組織結構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筋膜鍛鍊輕鬆解決。
而背部和頸部的疼痛應該看作一個整體,大多數人活動的太少,僵硬地坐在電腦前幾個小時,凝視著屏幕。由於肌肉活動不足,筋膜會變得僵硬且無法移動。
至於在懷孕的最初幾周內,筋膜訓練可為接下來的幾個月做好身體準備。放鬆背部,抑制妊娠紋的出現。
筋膜健身,
更是健康療法
目前筋膜研究在國際上影響力比較大的有三個流派,分別是撰寫了《解剖列車》的Tomas.W Myers。出版了筋膜手法治療系列圖書的Stecco家族。以及創立了筋膜運動和筋膜健身的德國筋膜領域領先人物Robert Schleip。
雖然流派之間已經出現共識,筋膜訓練的益處真實存在。但筋膜健身仍然是個新興的訓練方法。
過去,許多人都將筋膜訓練局限於泡沫軸放鬆。其實,筋膜放鬆走紅後,衍生出各種有趣的筋膜健身手法和工具。如筋膜刀,拔罐治療等物理療法都被認為能夠釋放張力,消除活動受限。
而更受康復領域關注的,是期望通過筋膜療法提高關節活動度,同時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並且,不再只關注局部肌肉的疼痛,而是將放鬆按摩的角度放大到包裹著肌肉的整個筋膜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肩部肌筋膜放鬆術-治療師通過按摩包裹肩袖(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的筋膜,達到放鬆大範圍肌肉,緩解肩部疼痛,提高肩關節活動度的效果。
來源:John Gibbons
另一方面,筋膜健身也存在需要規避風險的方面。比如在不進行熱身或在壓力作用下對筋膜進行強力拉伸,會產生受傷風險。但另一方面,如果筋膜訓練後疼痛,不一定表示受傷,也可能只是滾動太多或時間太長。
如果過快地拉伸筋膜,也無法達到期望的效果,還有可能摩擦傷害關節。每周拉伸2至3次,最多10至15分鐘,每種按摩方法重複10至15次。除此之外,太硬的泡沫軸和不均勻的呼吸也會影響拉伸效果,並對身體造成壓力。■ GYMSQU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