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為什麼要配伐克?捷克斯洛伐克小史,原本兩兄弟,分家一千年

2021-02-20 歷史綜合體

最近捷克又成熱點了,在很多同志的心中,捷克以前還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以前叫捷克斯洛伐克。為什麼捷克要配伐克呢?

我們今天就聊聊這兩個的故事。

他們都屬於斯拉夫人,準確點是西斯拉夫。斯拉夫人原本居住在波蘭那一塊,在公元五六世紀的時候開始往外遷。最後一氣化三清,變成三大族群。

一個是東斯拉夫,就是現在的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一塊遷到了巴爾幹半島,變成了南斯拉夫,曾經有一個南斯拉夫聯邦國,現在分開了。在一起的南斯拉夫是世界政壇的頂尖存在,不結盟運動的倡導者,不服蘇聯,不畏美國。其領導人狄托敢在美國總統面前抽雪茄。

狄托的其它合影。

這才是兩個平等國家的會談。

狄托的葬禮

在下圖找英國王儲。

這跟現在完全沒法比。

還有一部分就遷到了中歐,也就是現在的西斯拉夫。主要是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

所以,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原本就是一個族群的。斯拉夫也曾經搞過斯拉夫運動,要所有的斯拉夫民族建一個國家,這個就太嚇人了。德英法都反對。不反對也建不起來。現在的東南西三大斯拉夫都沒組團,何況所有的斯拉夫。

且說西斯拉夫中的捷克跟斯洛伐克人,他們遷出來後就組了一個團,建立了一個薩莫公國。這個公國比較鬆散,有點類似我們的黃帝炎帝這樣的部落聯盟。

到了九世紀的時候,才開始建立了一個真正的封建國家體:大摩拉維亞國。

它包括了現在的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蘭的一些地方。是西斯拉夫人歷史上比較大的國家。直到今天,斯洛伐克還比較懷念這個國家,就像中國人會夢回大唐一樣。

如果沒有變化,捷克跟斯洛伐克就永遠是好CP。但這時,來了一個猛人。

這個猛人叫馬扎爾人。

他們的祖先是匈奴人,史學家有的認為他們是被漢朝擊潰西遷後的匈奴人後裔。可能他們在歷史某個時期到中國來混過。

原本他們生活在烏拉爾山,生活樂無邊。但因為氣候變遷,不得不遷移。可能當年往東邊走時,沒有留下什麼愉快的記憶,所以這一次選擇往西走。就來到了歐洲的草原上。

來的時候,正好碰上歐洲大分裂,馬扎爾人一個猛子紮下去,四面開花。洗劫義大利,掃蕩巴伐利亞,拳打拜佔庭。順便,就把大摩拉維亞給徵服了。

馬扎爾人建立的國家就叫匈牙利。

匈牙利把大摩拉維亞的斯洛伐克地區給弄走了,留下了捷克地區。因為斯洛伐克靠近匈牙利平原,而且地理位置好,背靠大山,前面也有平原。而捷克是在一片山區當中。遊牧民族對山區不太感興趣。

這樣一來,捷克跟斯洛伐克這對CP就被分開了。不但西斯拉夫兩兄弟分開了,就是西斯拉夫跟南斯拉夫兩大兄弟的地理聯繫也被隔斷了。

南斯拉夫的各個國家跟西斯拉夫從地理上其實是連成一片的,中間並沒有什麼山脈隔斷,但因為中間插進了一個匈牙利,南西兩大斯拉夫就沒辦法連成一塊。當然還是那句話,南斯拉夫組團都困難重重,何況西南兩大斯拉夫。

沒有了斯洛伐克,捷克只好單幹了,自己組了一個布拉格公國,以布拉格為中心。也叫捷克公國。

這時候,神聖羅馬帝國崛起了。

捷克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七大選候之一。而神聖羅馬帝國屬於哈布斯堡王朝。

這時候,德國開始向捷克移民,導致捷克有很多的德國人。

雖然被神聖羅馬帝國徵服,但捷克還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山民更容易保有自己的文化特徵。

再到後面,匈牙利的國王拉約什二世在跟奧斯曼帝國的交戰中戰死。

而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奧地利大公斐迪南的老婆是拉約什二世的姐姐。拉約什二世又沒有後代。斐迪南就以國王姐夫的名義成為了匈牙利國王。

匈牙利、捷克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下面的公國。兩個分開了五百多年的兄弟,又重新回到了一個大家庭。

再到法國崛起,拿破崙直接把神聖羅馬帝國取締了,奧地利只好搞起了奧地利帝國。

而為了拉攏匈利牙不單幹,最後改組為奧匈二元帝國。捷克和斯洛伐克都在其中。

只是一個屬匈牙利,一個屬奧地利。這其中,捷克的工業特別發達,奧匈帝國的重工業基本都在捷克境內。

雖然是一個大家庭,但兩者對大家庭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捷克工業發展程度高,德國人又在這裡佔了很多地盤,兩者衝突比較多。所以捷克一直對大家庭不滿,要分出來單過,沒事就起點義。而斯洛伐克是農業地,都是農民,農民反抗意志就弱很多,向誰交稅都是交,沒有什麼直接的利益衝突,所以情緒就要穩定很多。

捷克對帝國的歸屬感非常低。一戰的時候,奧匈帝國是同盟國,捷克不但不積極參戰,還宣傳不要參戰,不要把我們的槍口對準我們的斯拉夫兄弟。另一邊的協約國成員塞爾維亞是斯拉夫人。

當時還有一個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百分之九十是捷克人,剩下的是斯洛伐克人。

他們不是幫自己的奧匈帝國打仗,而是幫俄羅斯帝國等協約國攻打奧匈帝國,目的就是要獨立。

都到這地步,不分家不可能了,偏偏奧匈帝國還打敗了,就此解體。捷克跟斯洛伐克終於可以獨立了。

那是各自成立一個國家,還是一起過呢?

當時大家覺得單過不保險。捷克怕德國吞併他,因為他的國內有三百多萬德國人。捷克人有六百八十萬,看起來比德國人多,但還沒有多到絕對優勢的地步。而當時斯洛伐克有一百九十萬人。六百八十萬再加斯洛伐克的一百九十萬就保險了。

斯洛伐克也害怕匈牙利還惦記他。因為他的境內有七十多萬匈牙利人,他要單過,也沒有絕對優勢。所以兩者一拍即合,在1918年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

一開始還好,但這種組合被證明總是有衝突的。

首先斯洛伐克發現不對勁了,社會的好資源全被捷克人幹走了。這也不能怪別人。斯洛伐克從匈牙利中脫離出來後,匈牙利的老爺們都被請走了,空出來不少好職位,但斯洛伐克人以前都是農民,根本沒有這個管理水平,所以大部分被捷克人佔據了。

而且捷克是工業地區,商品多,斯洛伐克是農業地區,沒有什麼工業,斯洛伐克就成了捷克工業品的傾銷地。

這樣一來,斯洛伐克人發現,自己雖然獨立了,但並有過得更好,只是捷克人佔了便宜。

那不行,那得單過。

斯洛伐克人剛說出口,另一個人搶跑了,就是境內的德國人。

因為捷克長期被神聖羅馬帝國統治,德國往這個地區移了很多人,到了捷克斯洛伐克成立的時候,境內有三百多萬德國人,主要集中在蘇臺德地區。

這些人原本在奧匈帝國裡是上等公民,捷克斯洛伐克一成立,他們就成少數民族了,當然有意見,德國在旁邊一煽動,他們就更想脫離捷克斯洛伐克,加入到德國去。

希特勒就此施壓,英法為了禍火東移,就出賣了捷克,在慕尼黑協定中,讓捷克把蘇臺德地區割讓給了德國。

英國的張伯倫以為自己拿到了通向和平的協定,但第二年,德國就侵佔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隨後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

到了二戰結束,德國人從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撤走了。捷克斯洛伐克基本滿血復活。

捷克當時是最後起義的,看到德國人走了之後,才起來反德國,這跟亞洲的泰國差不多。因為看準了才起義,所以國內沒有遭到德國的炮火攻擊,捷克的首都布拉格的建築保存的很好,這座城市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整座城市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城市。

德國走後,捷克斯洛伐克感覺蘇臺德太不穩定了,必須進行改變,怎麼改變呢?就是把這個地方的德國人全部遷走。不遷怎麼辦?趕著你走。

捷克人對德國人的態度不太好。當年德國佔領捷克,德國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頭目萊因哈德·海德裡希被捷克流亡政府派出兩名傘兵暗殺。希特勒為了報復,血洗曾經幫助這兩名傘兵的利迪策村。德軍把村裡的大人跟嬰兒全部殺光,剩下的村子裡的兒童大多數在波蘭切姆諾毒氣室被殺害。

因為這個,後面才有了國際兒童節來保護兒童。

所以,捷克人趕起德國人也是毫不留情。蘇臺德地區的德國人儘管不是人人都支持德國法西斯,但無差別被強迫離開自己的家園,很多人死在了搬家的路上,據統計有2.4萬人死亡,6.2萬人失蹤。

而捷克斯洛伐克的人實在不多,這些德國人遷走之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沒有辦法填充離開的城市,於是這個地方很多變成了鬼城、空城。

到現在,這些城市才恢復過來,而城市裡還留著德語的痕跡,很多德國人有時候還會回來看看自己的老家,但大部分人是不會回到這塊傷心之地了。

且說德國走後,捷克斯洛伐克認了蘇聯當老大哥。

在蘇聯的援助下,原本的落後地區斯洛伐克也開始富裕起來了,貧富差距大的時候,鬧單過,富裕了也想鬧單過。而且這時候外面也沒有壓力了,匈牙利也不會想著吞併斯洛伐克,而且斯洛伐克境內的匈牙利人也通過置換,全部跑到匈牙利了。

捷克也不用擔心德國了,因為國內的德國人被清除了。

兩個人合夥的現實需求消失了。那自然就該分家了。

而且兩個地方雖然都是西斯拉夫人,也曾經是同一個國家,但被兩個大哥帶走了千年,再見面時,早已經是面目全非。

比如國家的首都定在捷克的中心布拉格,讓斯洛伐克人總覺得自己是不是低人一等。而且捷克地區因為比較發達,面對斯洛伐克人,總是有點小傲嬌。

到了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舉行大選,捷克人選了左翼的克勞斯。

斯洛伐克人則選 了左翼的梅洽爾。兩者的差異一下出來了。那怎麼辦?有的地方是直接開打,但捷克斯洛伐克選擇了和平分手,可能兩個地方已經貌合神離了近五十年,早已經不是一條心了,分手只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

克勞斯和梅洽爾就決定徹底分裂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而且為了避免爭議,這麼大的事情都沒有公投,直接兩個人就拍板了。

財產分割也按人口數分割,捷克拿兩份,斯洛伐克拿一份。兩家就這麼分了手,因為太過順利,被稱為是天鵝絨革命,整個過程,就像天鵝絨般平和柔滑。

現在兩個國家都是發達國家,日子過得都不錯,關係也挺好,算是少見的分家不傷和氣的例

相關焦點

  • 親兄弟,也要明算帳——捷克斯洛伐克「和平分家」記
    後來在協約國列強的調和下,兩國於1918年10月28日合併成一國,也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此時,由於長期分屬於不同的強權,捷、斯兩族已經相互分化。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本應承認差異,尊重不同。但執掌政權的捷克高官們,卻不這麼認為。這些人時常發表「捷、斯是同一個民族」、斯洛伐克語是「捷克語的一種方言」等諸多言論,甚至把這種思想寫進了1920年憲法,由此引起了很多斯洛伐克人的不滿。
  • 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捷克和斯洛伐克它們倆結婚於1918年10月28日,一戰之後奧匈帝國解體,倆民族一拍即合組建了家庭,即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然而這對模範夫妻在1992年12月31日離婚了,徹底分道揚鑣。這在當時讓世界人民驚訝不已,畢竟比起南斯拉夫和蘇聯,大家普遍認為捷克斯洛伐克更有可能保持國家統一。
  • 為什麼說二戰中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使德軍增加了侵略的膽量
    別看只是個從當年奧匈帝國"分家"出來的,國土面積不到13萬平方公裡,但早在一戰時,就憑著其強大的工業生產力,享有"奧匈帝國心臟"的美譽。  待到"分家"後,捷克斯洛伐克的工業實力更是突飛猛進,作為其軍工"標牌"的斯柯達兵工廠,更是公認的歐洲第二大軍工企業。
  • 歷史上,捷克和斯洛伐克本是一家,為何最終會走向分裂?
    所以捷克斯洛伐克是奧匈帝國崩潰之後,在它的領土上誕生的一個新國家。但這個新國家卻在各方面都繼承了太多舊帝國的色彩。首先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由捷克部分和斯洛伐克部分組成,其中捷克部分在舊奧匈帝國屬於內萊塔尼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奧地利部分。而斯洛伐克通常也被成為「上匈牙利」,是匈牙利王國領土的一部分。其中斯洛伐克首都符拉迪斯拉發原本被叫做普雷斯堡,在歷史上長期作為匈牙利王國的首都。
  • 捷克斯洛伐克緣何分離?
    這可讓大夥吃了一驚,因為當時外界普遍認為,相比南斯拉夫和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更有可能保持國家統一。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在血緣和歷史上就是一家人(西斯拉夫人),原本就在同一國(大摩拉維亞王國),捷克在西,斯洛伐克在東,只是後來因為馬札爾人入侵才各自分道揚鑣。捷克與斯洛伐克之間既沒有歷史積怨,邊界也足夠清晰(沒有居住地域上的矛盾),從來沒打過仗,也從來沒紅過臉。
  • 捷克和斯洛伐克到底什麼關係,看他們歷史就在知道了,分分合合
    830年,在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生活的地區出現了一個國家叫大摩拉維亞公國。這個國家統治的地方包括摩拉維亞、波希米亞、西裡西亞、斯洛伐克西部和波蘭南部等地。這個國家是捷克人建立的,不管怎麼說捷克和斯洛伐克現在變成一個國家了。不過這個國家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在960年滅亡了。大摩拉維亞公國是被馬扎爾人滅亡的,馬扎爾人是匈奴人的後代,當年橫掃整個東歐和中歐地區。
  • 捷克和斯洛伐克當年因何「結緣」,又為什麼「離婚」?
    起源它們倆的緣分要從公元5-6世紀說起:當時,發源于波蘭的斯拉夫人西遷到如今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623年,一個名叫薩摩(Samo)的斯拉夫人首領稱王,建立了薩摩公國,領土範圍大致相當於如今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但薩摩死後公國解體,又恢復到部落的形態。
  • 捷克歷史大綱
    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幾百年歷史中,捷克與斯洛伐克共同經歷著一段被壓榨與被解救的崢嶸歲月。捷克的前身是捷克斯洛伐克,所佔領土面積是如今捷克的近一倍,人口卻只相差500萬,當然這和如今捷克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是分不開的。捷克斯洛伐克自1918年成立,至1993年解體,在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立以前,捷克與斯洛伐克共同經歷了幾百年的被統治後,在蘇聯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道路。
  • 昱見|捷克和斯洛伐克是怎樣分道揚鑣的
    是的,倒回幾十年前,「捷克斯洛伐克」作為一個統一的歐洲社會主義國家,還會出現在那個年代中國很常見的世界地圖上,成為那個年代學地理的人必須死記硬背的單詞之一。但1991年的東歐劇變當中,捷克和斯洛伐克突然分裂成了兩個國家。更奇怪的是,與俄羅斯、塞爾維亞這些曾經大國中的主體民族對國家的分裂懷有深刻悲情不同,捷克人幾乎敲鑼打鼓「喜迎」與斯洛伐克分道揚鑣。
  • 不要再喊捷克斯洛伐克了!它們早就是兩個國家了 !
    公元5~6世紀,西斯拉夫人從維斯瓦河、易北河上遊西遷至今斯洛伐克和捷克地區,從此兩國便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聯手抵禦外敵到成為大帝國的附屬國,再到被帝國兼併,再到兩國合併,分分合合,牽牽絆絆千百餘年,雖然同命運不同謀,兩兄弟卻都有著共同的目標——我們要獨立!波蘭天際微信公眾號: safaripoland,客服微信: sinkywu
  • 曾是世界第七大工業國,如今遍地是妓女,捷克究竟經歷了什麼?
    對捷克這個國家,國人的印象大多來自抗戰劇中的捷克式輕機槍。這是由捷克斯洛伐克斯柯達兵工廠研發的一款輕機槍,我國在上世紀30年代左右採購了3萬餘挺,仿製了10萬餘挺,是我國在抗日戰爭期間的主力機槍,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從捷克式輕機槍在我國的受歡迎程度可以看出捷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無愧於「世界第七大工業國」之稱。
  • 曾經輝煌的捷克軍事工業,在東歐劇變後,為何就走向了沒落?
    1918年,多民族的奧匈帝國被一戰拖垮,從奧匈帝國分裂出來的捷克與斯洛伐克,在外力作用下組合成一個新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在此情況下,作為「帝國武器庫」的捷克地區(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地區),便繼承了奧匈帝國遺留下來的龐大軍事工業。20世紀20~30年代,捷克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工業化國家,其境內有著名的斯柯達兵工廠、布爾諾兵工廠等大型軍工企業。
  • 捷克斯洛伐克電影《坦克旅》簡介
    捷克斯洛伐克於1955年拍攝的影片《坦克旅》,就從這一視角描寫了一支捷克坦克部隊在二戰後期的經歷。這部影片製作精良、場面宏大,任何一個軍迷看過後無不大呼過癮。本文將從若干角度對這部影片進行介紹。1939年3月15日,德國法西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迫使捷克成為「波希米亞-莫拉維亞保護國」,而斯洛伐克在此前一天宣告獨立。捷克斯洛伐克軍隊沒有進行抵抗。很多不甘心亡國的捷克斯洛伐克軍人開始逃離祖國,或逃往波蘭,或取道南斯拉夫、黎巴嫩逃往法國。1939年7月11日,一支3 000餘人的捷克斯洛伐克部隊在波蘭的克拉科夫組建。
  • 1968年,蘇聯50多萬軍隊,為何佔領了盟友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8月,蘇聯出動了25個師,再加上盟友波蘭、匈牙利、東德等國家的軍隊,總計50多萬大軍,從各個方向進入了盟國捷克斯洛伐克,並且徹底控制了這個國家。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既然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屬於盟友,蘇聯為何要大動幹戈,集結50多萬軍隊呢?
  • 中歐強國丨捷克斯洛伐克為何會「天鵝絨分離」?利益的角逐戰場
    中歐地區降水量捷克山區內褐煤、硬煤及鈾礦蘊藏相當豐富,儲量均居世界前列。要知道,這些礦產資源都是重工業,特別是軍工行業的重要燃料,奧匈帝國把工業重心放在此區域的目的不言而喻。與德國做鄰居的捷克外來種族的移入不僅侵佔了原本屬於捷克人民的權益,而且還與捷克的大封建地主、教會相勾結,共同剝削底層民眾。
  • 捷克,下一個「脫歐」的國家?
    而鮮有人注意的是,地處中歐的小國捷克,「脫歐」一時竟也暗流湧動。英國要「脫歐」情有可原,畢竟幾百年來人家都不承認自己是歐洲的一部分,跟歐盟也一直不太對付。但捷克曾是最早開啟「回歸歐洲」之路的原蘇東社會主義國家之一,也是自2004年以來從歐盟獲利最豐的新成員國。剛進歐盟兩年,捷克就跨入了發達國家行列。2019年,捷克國內失業率在歐盟所有國家中排名最低。
  • 對華戰略:愚蠢的捷克與聰明的斯洛伐克
    50年代末之後北京與莫斯科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也削弱了捷克斯洛伐克與中國和解的可能性。後來中蘇關係進一步惡化,嚴重破壞了捷克斯洛伐克與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關係;文革期間,兩國關係甚至在原本就不很融洽的基礎上進一步降溫。不過有兩點值得注意,文革時,中國官方正式肯定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自由主義改革的大膽嘗試,並強烈譴責蘇聯領導的華約組織對「布拉格之春」運動的鎮壓。
  • 捷克:為什麼布拉格拋窗事件300年後,捷克才正式獨立?
    那麼,宗教改革在歐洲掀起了什麼樣的重大變革?奧地利和捷克在當時又是什麼樣的存在?至於捷克地區,在當時稱為波西米亞,早在馬丁·路德之前100年,已經經過自己的宗教改革:波西米亞宗教改革。但是,在獨力難支的情況下,很快被天主教廷打壓下去。1415年,改革的領導者約翰·胡 司被天主教廷處以火刑。
  • 二戰時,捷克斯洛伐克為什麼會成為慕尼黑陰謀當中的犧牲品?
    首先,我們先共同回首一下當時籤訂《慕尼黑協定》的時代背景,即:由於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不但位於歐洲的中心、軍事工業方面特別發達,還礦產資源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德國一旦佔領了捷克,就可以向東有了進攻蘇聯的跳板,向西有了進攻英國和法國的重要陣地。所以,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是垂涎三尺。
  • 二戰時期,工業能力大於日本的捷克斯洛伐克為何會滅亡,原因在這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戰敗的奧匈帝國瓦解,作為曾經的「加盟國」,捷克和斯洛伐克宣布獨立,共同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任總統為託馬斯·加裡格·馬薩裡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