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初中時便得了慢性胃炎,飲食不慎,即致胃脘痛、腹瀉,經常反覆發作,身體抵抗力極差,易感冒或感染瘡癬,纏綿難愈,影響生活和學習。
學習中醫後使我有機會接觸和了解氣功,並開始自練真氣運行法。在沒有老師指導下,通過閱讀別人的練功體會,不斷改進自己的練功方法,逐漸地出現了一些氣功效應:飲食增加,身體好轉,機體免疫力增強。如今胃脘痛不再發生,腹瀉、感冒也極少發生,以前不時出現的鼻衄、齒衄也得到控制,心情舒暢,精力充沛。
茲將我練功治療腹瀉、便秘的一點體會簡述如下:
一、氣功療法的雙向調節
腹瀉時,腸蠕動加快,排便次數增多。這時運氣意守丹田區,逆時針揉腹36次或72次,腸蠕動同樣加快,但是覺得舒適、溫暖,矢氣頻轉,而病理性的加快得以控制。輕則作一遍,重則作兩遍即止瀉。
便秘時運氣,順時針揉腹後便秘改善。這充分體現了氣功治療中的雙向調節作用,使機體達到「陰陽兩和」的最佳狀態。
二、語言誘導,辨證選詞
氣功與祖國醫學關係密切,可以說氣功隸屬於祖國醫學範疇,治療應強調辨證施功。練功時加以語言誘導可以提高療效,而語言誘導亦應辨證選詞,從而加強意念作用。
我針對自己腹瀉時出現的症狀進行辨證,確立相應的字句誘導。
有一天被雨水淋溼而致腹瀉,根據自己素有脾胃陽虛,兼感寒溼,即選用「健脾和胃溫中散寒,滲溼止瀉」詞句;如系由腸胃功能失司致瀉,則選「澀腸止瀉」詞語。再如便秘,近來因飲食結構改變,雜食增加,體內津液相對不足致便秘,只需「潤腸通便」詞語,以達到「增水行舟」,而並非食滯或邪氣交結時所選的「攻下」一詞。實踐證明辨證選詞語言誘導是可行的。(向本樹)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