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細胞症候群,常表現持續性發燒,是免疫系統疾病,有遺傳傾向

2020-12-23 風華健康談

導語:吞噬細胞綜合症(HPS),也稱為吞噬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HLH),是由於感染,腫瘤和其他致病因素引起的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系統的異常激活引起的。過度炎症症候群是由大量炎症細胞因子的增殖和分泌引起的。

該疾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HPS,可影響各個年齡段的人。它的主要特徵是持續發燒,肝脾腫大,全血細胞減少和骨髓,肝臟,脾臟和淋巴結組織的吞噬作用。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

01該病的臨床分類還是有好幾種的,一定先確定病症的種類,然後再進行治療

噬血細胞症候群的不同原因可分為兩類:「原發性」和「繼發性」。

1、遺傳性或原發性噬血細胞症候群:也稱為家族性噬血細胞症候群,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2、獲得性或繼發性噬血細胞症候群

(1)感染相關的噬血細胞症候群:主要由病毒引起,稱為病毒相關的噬血細胞症候群,也可以由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尤其是利什曼原蟲)等引起。

(2)腫瘤相關的噬血細胞症候群:尤其與惡性淋巴瘤(LAHS)有關。最常見的淋巴瘤是T / NK細胞淋巴瘤。

(3)巨噬細胞活化症候群:目前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HLH,見於自身免疫性疾病(青少年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的患者。

02這種病症的病因,是不是還不知道,可能很多的患者朋友們也不知道

(一)總述

1、原發性HPS:常染色體或性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與多種遺傳缺陷有關。

2、繼發性HPS:由種原因(例如感染和腫瘤)引發的免疫系統激活機制引起的反應性疾病,與多種因素(例如感染,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

(二)基本原因

1、原發性HPS

(1)家族性噬血細胞症候群: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有5個亞型,每個亞型都有不同的遺傳缺陷。

(2)與免疫缺陷綜合症有關的HPS:主要包括格裡切利氏綜合症2(CS-2),Chediak-Higashi綜合症1(CHS-1)和X-性淋巴組織增生綜合症(XLP)。每人都有不同的遺傳變化。

2、繼發性HPS

它是由各種原因(如感染和腫瘤)引發的免疫系統激活機制引起的反應性疾病。可以在所有年齡段看到。兒童主要是由病毒和細菌感染引起的。成人通常繼發於感染和惡性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感染相關的噬血細胞症候群: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和原生動物感染。病毒相關的噬血細胞症候群更為普遍。利什曼原蟲感染在兒童中更為常見。

(2)腫瘤相關的噬血細胞症候群:腫瘤相關的噬血細胞症候群可見於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胚胎細胞瘤,胸腺瘤,胃癌等。其中,淋巴瘤相關的噬血細胞症候群為最常見的類型,成年人比孩子多。

(3)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的噬血細胞症候群: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繼發於噬血細胞症候群

(4)其他具有吞噬細胞症候群的疾病:具有吞噬細胞症候群的先天性代謝異常,(細胞)賴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硫酸酯酶缺乏症等。在實體器官移植後也出現。

03患病之後,我們應該如何治療呢?這幾種方法教給你

(一)治療原則

HPS的治療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它是誘導緩解療法,其集中於控制過度的炎症以達到控制HPS活化過程的目的。另一方面,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

(二)藥物治療

1、靜脈丙種球蛋白

其作用機理是抑制巨噬細胞的Fc受並減少血細胞的吞噬作用。它主要用於與感染有關的HPS。

2、皮質類固醇

它可以抑制T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以及IL-1,IL-2,TNF-α,IFN-γ,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IL-2R和其他細胞因子的基因轉錄。地塞米松是常用的。

3、環孢黴素(CsA):環孢菌素抑制T淋巴細胞的活化。可用於治療HPS。

4、依託泊苷(VP-16)

它對單核細胞和組織細胞有影響。自1980年代以來,它一直被用於治療HPS。它是治療與EBV有關的遺傳性和HPS等嚴重病例的關鍵藥物之一

5、其他免疫調節措施: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結合糖皮質激素和CsA可以成功誘導HPS緩解。

6、細胞毒性藥物

對於症狀嚴重且疾病進展迅速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CHOP(環磷醯胺,阿黴素,長春新鹼,潑尼松)和其他治療方案

7、抗生素:如果患者被感染,則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適當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三)相關藥物

丙種球蛋白,地塞米松,環孢素,依託泊苷,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環磷醯胺,阿黴素,長春新鹼,潑尼松,達克珠單抗,英夫利昔單抗,利妥昔單抗

(四)手術治療

這種疾病通常不需要手術。如果患者有需要手術治療的症狀,可以在確保生命安全和穩定的條件下進行手術治療。

(五)其他治療

1、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

HPS治療的長期策略是糾正免疫缺陷。對於原發性HPS患者,必須進行HSCT糾正潛在的遺傳缺陷。確定主要HPS後,應儘快執行HSCT。據患者的病情,醫生將諮詢患者及其家人以確定適當的治療計劃。

2、補品:全血或血漿交換也可以從血液中去除免疫抑制物質。

3、輸血治療

對於急性出血患者,應輸注血小板,新鮮的冷凍血漿和凝血酶原複合,雖然這種治療的成本很貴,但是生命才是更重要的,如果大家需要這一種治療方法的話,希望能夠接受。

結語:吞噬細胞綜合症,常表現持續性發燒,是免疫系統疾病,有遺傳傾向。這種病症其實是很少見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就遠離這種疾病了,上面提到的患病因素,你需要格外多注意,這樣才能避免病症的發生。

相關焦點

  •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病因是什麼?患上這種疾病,會有什麼臨床表現?
    導語:小童在出生之後2個月開始就一直反覆的發燒,並且每次都會持續非常多天,等到燒退之後的8天到10天就會再次開始發燒。在做過多項檢查之後基本排出腫瘤、風溼和感染等問題。小童有淋巴增殖的情況,會讓多種促炎症細胞因子增高,都代表小童有免疫系統固有的缺陷問題。
  • NEJM:免疫系統的一場混戰!細胞因子風暴如何成為疾病的「奪命幫兇...
    這篇綜述系統討論了細胞因子風暴的定義、細胞因子風暴所致症候群的病理生理特徵、臨床表現和處理,並且闡述了醫源性等多種因素對細胞因子風暴的影響。免疫系統的複雜性以及炎症介質的相互依賴性使得臨床上區別正常和異常反應更加複雜。細胞因子風暴的發生和持續時間因原因和治療而異。雖然誘因不同,但細胞因子風暴的晚期臨床表現相似。細胞因子風暴患者幾乎都有發熱症狀。此外,患者可能出現疲勞、厭食、頭痛、皮疹、腹瀉、關節痛、肌痛和神經精神症狀。
  • 健康橋丨免疫系統疾病不得不說的痛
    「免疫紊亂通常是指機體的免疫對抗平衡失調或破壞,導致人體器官的正常功能被打破而出現的一種病理狀態,其種類繁多,誘發因素複雜多變,多呈反覆發作和慢性遷延趨勢,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採訪中,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風溼骨病科主任王鋼介紹,免疫系統的疾病大多不好治癒,並且可以在身體任何部位發病。
  • Mirizzi症候群與遺傳無關,常發病於膽囊,有腹痛的表現,多注意
    導語:Mirizzi症候群是指嵌在膽囊的膽囊管或漏鬥中的膽結石,引起肝總管外源性壓迫,導致肝總管阻塞。患者可能出現右上腹部黃疸,發燒和疼痛。該症候群是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症的罕見併發症。通常在患者進行膽囊切除術之前未發現,這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和膽管損傷。
  • 黑熱病症狀表現明顯,雖不會遺傳,但有一定的傳染性,別不重視
    可能多數人都不知道,甚至一些患者都不清楚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分為以下幾種:1、結核病:起病緩慢,午後發燒,盜汗,咳嗽,食欲不振,常被誤診為肺結核。-吞噬細胞系統中的大量繁殖會引起疾病。感染了利什曼原蟲的人或狗是主要的感染源。(二)基本原因1、利什曼原蟲的生物學特性利什曼原蟲屬於錐蟲家族。
  • 雷諾病常發病在手足上,醫生:女性多注意,有一定遺傳傾向
    它可以表現為皮膚的顏色變化,如面色蒼白,淤青和潮紅,局部溫度低,可以感覺到疼痛和麻木,並且在溫暖後可以恢復正常。這種疾病很少見,多數發生在女性身上。發病年齡大多在20至40歲之間。4、遺傳:有些患者有家族病史。
  • 噬血細胞症候群是什麼?看泰安醫生怎麼說!
    「入院時患兒一般狀況差,發熱、精神差、腹脹、腹痛、面色蒼白等明顯症狀,經檢查確診為噬血細胞症候群。」 泰安市中心醫院兒內三科(兒童血液病科)王兆輝說。那麼噬血細胞症候群到底是什麼呢?據泰安市中心醫院兒內三科(兒童血液病科)王兆輝說,人體血液中有一種細胞,名字是吞噬細胞,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像清潔工一樣吞噬入侵的細菌和機體的衰老細胞,清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起著保護人體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其過度活躍,就會不分敵我,將人體有用的細胞一併吞噬,嚴重的還會將人體組織、器官一點點侵蝕,造成一系列損傷,例如出血、肝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嚴重後果,這就是噬血細胞症候群
  • 菌群左右下的免疫力天平——免疫失衡疾病背後的新機制
    在脊椎動物中,先天和適應性免疫反應相互溝通,目的是識別和消除非自我,同時儘量減少對自我的損害。隨著後生動物免疫系統的進化,耐受有益微生物的需要對這個系統施加了反選擇性的壓力。經過數千年的選擇和反選擇,後生動物已經進化出高度專業化的非自我識別系統,消除病原體和對有益微生物的耐受性。
  • 淋雨後變「銅人」,原是患了「噬血細胞症候群」
    本以為只是一場小感冒,沒想到持續發燒十幾天後,他不僅胃口變差,渾身乏力,身上的皮膚、眼睛也慢慢變黃,像少林「銅人」。淋了一場雨,怎麼會變成少林「銅人」?近日老江從當地轉入湖南省人民醫院嶽麓山院區,被診斷為符合為「噬血細胞症候群」。 噬血細胞症候群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脾大、全血細胞減少、高甘油三酯、低纖維蛋白原、高血清鐵蛋白,並可在骨髓、脾臟或淋巴結活檢中發現噬血現象。
  • 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有這些表現
    神經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有許多種,而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吃什麼食物?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植物神經系統的以感覺、運動、意識、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 reiter症候群的症狀表現很複雜,常常與遺傳有關,有症狀後早就醫
    導語:Reiter症候群,也稱為瑞特症候群,是指一種特殊的臨床反應性關節炎,以關節炎,尿道炎和結膜炎三聯徵為特徵。該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與感染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2、泌尿生殖系統的性能最常見的形式是尿道炎,主要表現為尿頻,尿痛,尿道灼熱感,明顯的化膿性分泌物或稀薄的水狀滲出物,偶有血性,通常大小不一。在尿道口可見紅斑,水腫或淺表潰瘍。
  • Usher症候群疾病解析
    Usher症候群概述Usher 症候群是一種以耳聾和進展性視力喪失為特徵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是最常見的引起耳聾伴眼盲的疾病,人群患病率是1/5000~1/16000。>色覺:可合併有色覺異常;眼底改變:與RP眼底表現類似;眼底影像學和電生理特徵:與RP表現類似。
  • 什麼是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有什麼作用
    中性粒細胞的作用中性粒細胞在血液的非特異性細胞免疫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處於機體抵禦微生物病原體,特別是在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線,當炎症發生時,它們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症部位。由於它們是藉糖酵解獲得能量,因此在腫脹並血流不暢的缺氧情況下仍能夠生存,它們在這裡形成細胞毒存在破壞細菌和附近組織的細胞膜。
  • 免疫五項與感染性疾病的關係,你都知道嗎?
    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見於先天性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以及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腎病症候群、大面積燒傷燙傷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補體是存在於正常人和動物血清中的一組與免疫相關並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補體升高常見於急性風溼病、急性肝炎、肺炎、甲狀腺炎等疾病,降低常見於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腎炎、嚴重肝病和營養不良等。
  • 消化系統疾病布加症候群,多發於青年身上,目前尚無辦法預防
    1、布加症候群的疾病定義布加症候群是指肝靜脈或其開口以上的下腔靜脈阻塞引起的,主要以門靜脈高壓或者門靜脈及下腔靜脈高壓為特徵的一組疾病,大多數患者由下腔靜脈或肝靜脈血栓或隔膜引起,典型表現為腹水、雙下肢水腫、肝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下肢潰瘍。
  • Cell:在人類基因組中識別出7000多個控制血細胞特性的遺傳區域 有...
    血細胞在人類健康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包括機體免疫反應、氧氣的轉運、形成凝血來預防傷口血液流失等,而諸如貧血症、血友病和血液癌症等血液障礙或許是引發全球人群健康的重要負擔。其中很多疾病被視為正常生物學狀態的極端情況,比如貧血,患者機體往往會因為紅細胞過少而誘發機體供氧不足,這些極端情況或許也是機體DNA發生微小突變所造成的,而其中一些突變還會增加個體患病的風險。
  • 北京肌無力專家殷世榮:重症肌無力的發病原因都有哪些?有什麼表現?
    重症肌無力(MG)是一種由神經肌肉接頭傳遞功能障礙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變部位在神經-肌肉接頭的突觸後膜,該膜上的乙醯膽鹼受體(AchR)受到損害後,受體數目減少,臨床主要表現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無力和易疲勞,活動後症狀加重,經休息和應用膽鹼酯酶抑制劑治療後症狀減輕。
  • 過敏性紫癜的發病部位多,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其有一定遺傳傾向
    導語:過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又稱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過敏性紫癜症候群(HSP)和IgA血管炎,是一種常見的血管過敏性疾病。由於人體對某些致敏物質的過敏反應,血液在皮膚和黏膜下逸出,出現瘀斑,關節腫脹和疼痛,腹痛,便血,血尿,蛋白尿等症狀。
  • 當冠狀病毒進入體內,你的免疫系統是如何「反抗」的?
    理想狀態下,這種先天免疫防禦可以迅速控制機體感染,儘管病毒也有其自身防禦機制,來削弱或逃避幹擾素的作用。先天免疫反應是生病時產生許多症狀的根源。這些症狀通常有兩個目的:一是提示體內出現了對免疫系統的攻擊—這被認作為發燒的作用之一。另一個目的是試圖驅除病毒——通過咳嗽或腹瀉排出病毒微粒。
  • 噬血細胞症候群中國專家聯盟晉冀蒙分中心在山西白求恩醫院成立
    噬血細胞症候群中國專家聯盟晉冀蒙分中心成立大會暨晉冀蒙噬血細胞症候群學術研討會在山西白求恩醫院舉行。山西白求恩醫院噬血細胞症候群多學科聯合會診(MDT)診療中心同時成立。▲噬血細胞症候群中國專家聯盟晉冀蒙分中心授牌儀式。山西白求恩醫院腫瘤中心淋巴腫瘤科被聘為分中心理事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