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災防治·衛士風採】 劉智賢:滑坡現場,我堅守到群眾全部撤離

2020-12-18 新華網貴州頻道

  開篇語

  5月至9月是貴州地質災害的高發期,為普及地災防治知識,講述一線防災故事,天眼新聞都市新聞報導推出了貴州「地災防治· 衛士風採」系列人物故事。

  本期我們講述的是晴隆縣長流鄉國土資源所所長劉智賢的故事,他緊盯地災隱患點、嚴防地災、守護村莊。2019年7月,長流鄉雙龍村鳳吟組發生山體滑坡,劉智賢迅速組織群眾撤離,並且堅持等到最後一個群眾安全撤離,他才離開。

  嚴守21個地災隱患點

  劉智賢今年41歲,自2012年擔任鄉國土資源所所長以來,至今已有8年。長期在地質災害防治部門工作,他深知地災防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長流鄉位於北盤江南岸的山脊上,大多數人家住在坡度有30度以上的半山腰。山高坡陡,因此這裡的地質災害隱患較多。

  劉智賢知道,這些地質災害隨時都可能危及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防災減災工作絲毫不敢大意,無論颳風下雨,他都堅守崗位,並將巡查記錄及時上報。

  時間一長,他對鄉裡21個地災隱患點了如指掌,這些監測點監測難度較大。因此他白天要加緊對地災隱患點巡查,晚上如果下暴雨,他仍然要冒雨趕到現場監測。為了更好地監測地災隱患點,每年汛期,劉智賢更是吃住在單位,一旦天氣發生變化,他便及時前往各個高危地災隱患點巡查。

  這些年來,他曾無數次帶領大家前往地質災害危險區域進行排查。在排査組,他成了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他不畏艱險,總是第一時間抵達現場開展監測工作。

  一旦發現地質災害監測數據有變化,他立即上報上級部門,同時組織相關專家研判地災發展趨勢和變化,最快拿出監測方案和險情處置措施。

  災害現場 堅守到群眾全部撤離

  2019年7月,長流鄉普降暴雨,連續下了6天,雨量達到了200毫升以上。這場暴雨,誘發了地質災害。

  7月23日早晨,長流鄉雙龍村鳳吟組的村民們被一陣轟隆隆的響聲驚醒,這個原本不是地災隱患點的地方,竟然發生了山體滑坡。由於情況緊急,劉智賢在向當地政府匯報的同時,果斷組織村民緊急撤離。

  村民們剛撤離不久,約30000方的泥土傾瀉而下。幸運的是,由於發現及時、處置得當,成功避免了30戶118人傷亡。

  群眾迅速撤離到了安全地帶,劉智賢則堅守在山體滑坡現場,直到最後一位村民安全撤離。

  「當時我也非常害怕,但是我肩負責任不能先走。我進去的了一瞬間就下了決定,一定要把老百姓全部疏散出來我才離開。」劉智賢回憶。

  滑坡發生後,經專家判定,危險依然存在,將該點納入地災隱患臺帳進行管理。由於是新增隱患點,沒有監測員,怎麼辦?但是時間緊急,一時間難以找到合適的監測員人選,劉智賢以共產黨人的責任和擔當,毅然兼任起了這個新增隱患點的義務監測員。

  劉智賢說,既然自己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兢兢業業地把它幹好,雖然身上有很大壓力,但自己也有強勁的動力。這份動力就是——讓老百姓成功避讓地質災害。

  正是他這股強烈的責任心,讓他在地質災害來臨時能夠臨危不亂,保護當地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也成為了劉智賢作為一個地災防治工作者的堅定信念。

相關焦點

  • 「地壩有裂縫了!」趕在滑坡發生前,4戶21位村民安全撤離
    這幾天,駐守在陶家鎮堅強村15社鐵路橋附近滑坡點的群測群防員稍微鬆了口氣,回憶起7月19日的經歷,仍然心有餘悸。19日上午6點,陶家鎮堅強村15社鐵路橋附近出現滑坡險情,九龍坡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地質專家會同區應急局、陶家鎮政府赴現場進行了應急處置,緊急撤離受威脅群眾4戶21人(含1戶為租賃戶,租賃人員3人),無人員傷亡。
  • 湖北:築牢地災防治「生命工程」
    6月28日,當地又下大暴雨,曹國成發現煤窯裡漲水了,他冒雨去屋後掏溝,試圖把水流引開,在此過程中,開始出現滑坡險情,他迅速通知鄰居撤離,並將情況報告給了村黨總支書記陸承松。當地迅速組織人撤離,當位於滑坡體上的3戶房屋,被下滑的土方掩埋時,包括3戶人家在內的20多名群眾,被撤離到安全地帶,無一傷亡。
  • 湖北表揚沙子壩滑坡「預警第一人」 獎勵5萬元
    7月21日,恩施市屯堡鄉馬者村沙子壩發生滑坡,導致清江幹流河道形成堰塞湖,58歲的陳光明是預警此次滑坡的第一人。△陳光明7月17日下午,陳光明得知村民家中牆壁開裂的消息,立即到現場查看。他剛從家中走出五六百米,便看到村組公路裂開四五釐米,沿著公路一直延伸到玉米地,長度約50米。
  • 常德石門大型山體滑坡零傷亡!人員提前撤離
    慶幸的是,本次大型滑坡發生前,當地已轉移安置群眾6戶20人,實現了「零傷亡」。那麼,本次「零傷亡」背後,當地做了哪些應急舉措?對我省其他地區,又有什麼值得借鑑的經驗?真相記者進行了詳細調查。地動山搖,無情的土方,裹挾著樹木滾滾而下,整個現場充滿了緊張與危險。
  • 石門發生一起地災隱患點山體滑坡,無人員傷亡!
    石門發生一起地災隱患點山體滑坡,無人員傷亡! 7月6日下午,石門縣南北鎮潘坪村雷家山地質災害隱患點突然發生山體滑坡,塌方約100萬餘立方,毀壞1座小型電站,衝毀省道S303道路1 公裡,坍塌5棟民房,無人員傷亡,受災群眾均已妥善安置。
  • ​成功避讓兩起地災!貴州省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全省通報表揚,學習「黔西經驗」
    成功避讓兩起地災,避免765人傷亡,
  • 四川地災隱患點最多縣:普適型科技設備顯威力
    搭我一程!」9月12日上午,在阿壩州茂縣渭門鎮核桃村,村民佘廷兵等了老半天才碰上一輛到細口村的小貨車,跟師傅打過招呼後,他上了車。「上山幹啥?」小貨車師傅問。「看下你們村地災監測設備,我們村的遭毀了,準備換個更現代的。」佘廷兵回答。「是該把這些設備及時更換,它們的威力大呢。」小貨車師傅感嘆。
  • 提前布局 重點監防 科技助力,石門山體滑坡「零傷亡」的背後
    「看到大山垮塌,我們房屋被吞沒的時候,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7月6日下午,常德市石門縣南北鎮潘坪村,一場新中國成立以來該縣最大的山體滑坡,衝破了村裡的寧靜。巖石泥土裹挾著植被傾瀉而下,民房、道路、田地瞬間被埋沒……目睹這一切的村民賀順明,至今依然心有餘悸。
  • 搞這個事,就得擔這個責——記湖北省恩施市沙子壩滑坡「預警第一人...
    16時40分,屯堡鄉自然規劃所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查看村民房屋開裂情況。「一個小時裂開了兩三釐米。」村民陳國壽發現家中院壩開裂。時間就是生命,17時許,該所工作人員預判滑坡的可能性很大,爭分奪秒的群眾撤離轉移開始了。
  • 智能化「體檢」山體發現地災隱患點
    日前,記者從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獲悉,針對重慶水庫岸坡、高山峽谷等複雜區域,研究院定製化研發了InSAR地質災害早期識別技術(以下簡稱「InSAR地災識別技術」),通過衛星雷達「把脈」大地變形,著力解決「地災隱患點在哪裡」的問題,並自主研發11款普適性智能化監測預警設備,逐步建立形成服務於自然資源的綜合遙感數位化平臺。
  • 一次次操作邊坡雷達 在滑坡前拉響警報
    勘測隊現場勘查滑坡情況  哪裡發生大型滑坡災難,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操作著監測儀器,緊盯山體變化,確保在二次滑坡發生前拉響警報,撤離周邊人員。  一次次災難面前,勘測隊研製的S-SAR型邊坡雷達,在長途運輸、頻繁搬運的情況下,通過了颱風暴雨、高溫溼熱、嚴寒暴雪、高原高海拔等惡劣環境的考驗,多次成功預報險情,穩定了災區群眾情緒,堅定了應急救援指揮部的信心。同時,勘測隊在救災中還示範使用無人機、衛星遙感、雷射掃描等先進技術,帶動了滑坡應急救援監測技術的發展。
  • 汛期將至 山西劃定地災防治9大重點區域
    這些在政府備案的地災隱患點,猶如懸在群眾身邊的「一把刀」隨時可能發生災害,吞噬生命。  地災防治歷來都是我省重抓的「生命工程」。尤其在每年汛期(5月—9月),我省都會周密部署、嚴密監控,發揮最大力量守護處於地災隱患區群眾的生命安危。
  • 四川地災防治的「綿陽樣本」:連續九年地災「零傷亡」
    圖為綿陽地災防治中的自動化監測設備。 鍾欣 攝中新網綿陽1月4日電 (楊勇 王鵬)位於四川龍門山斷裂帶中部的綿陽市,是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區之一,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崩塌、滑坡、泥石流在境內頻繁發生。
  • 幹群齊心抗洪災 災後重建鑄希望
    暴雨中,青場鎮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全力將該鎮受災較為嚴重的8個村(社區)26個村民組1850人安全轉移,並奮力做好災後重建工作幹群齊心抗洪災災後重建鑄希望近期受連日暴雨影響,七星關區多地出現暴雨,7月11日夜間至白天,水箐鎮降雨量更是達到101.1mm之最,青場鎮木瓦房的降雨量達到60mm
  • 地災重點防治九大區域
    其範圍包括河曲、保德、柳林、石樓、永和、大寧、吉縣的全部,偏關、五寨、岢嵐、興縣、臨縣、離石、中陽、隰縣、蒲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近2萬平方公裡,防治重點為村莊、廠礦、209國道、307國道、離柳高速公路、孝柳鐵路及其他縣鄉道路周圍的小規模黃土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地質災害。
  • 匯川區團澤鎮:巨石移位隱患排除,卜臺地災點撤離7戶28人平安回家!
    日前,地災監測人員第一時間發現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卜臺村興坪組磨子巖存在一重約24噸的危巖體巨石發生位移,由於連日的強降雨,不穩定斜坡大面積變形,其海拔1138米,斜坡下方海拔1104米,居住其下的7戶28人受到嚴重威脅,存在巨大安全隱患。
  • 【盤州發布】緊急撤離!1351人一個都沒少......
    ,盤州市委市政府根據現場勘察、會議研判、專家論證並結合地災險情不斷加劇和柏果鎮近幾日氣象情況,綜合判定,果斷決策,及時啟動了柏果鎮比中村地災防治和緊急應急避險工作。請市縣政府進一步做好撤離群眾臨時安置工作,確保險情區域應避險撤離群眾不漏一戶一人,險情未消除前不返回一戶一人」。
  • 受連續降雨影響四川宜賓高縣發生滑坡 80間農房倒(傾)塌30戶受災
    封面新聞記者伍雪梅9月30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宜賓高縣縣委宣傳部獲悉,受連續降雨影響,9月27日,高縣文江鎮黃泥村甜竹林組(小地名瓦廠灣,非地災監測點)殘坡堆積體發生滑坡地質災害,致斜長約500米、寬約100米、總量約40萬方殘坡堆積體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