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小病挺大病拖」成農民工之痛

2020-12-12 光明時評

  作者:楊李喆

  「小病挺大病拖」,健康意識淡薄是不少農民工存在的問題。據《工人日報》報導,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9億人,這個群體流動性大,收入較低,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如何探索出一條能更好保障農民工群體健康權益的可操作性強,並且可複製推廣的途徑已迫在眉睫。

  「小病挺大病拖」這樣的後果直接是小病變大病,大病變成難治之疾。挺、拖只能加重病情,增加就醫支出,加重家庭負擔。誠如一些媒體的報導,現實中,很多農民工即便查出慢性病也得不到有效治療,這其中主客觀原因都有。從主觀來看,有人認為小病不用治;從客觀來看,有人工作忙,大醫院就醫資源緊張,當然最主要的是怕花錢。

  從根本上來講,規避「小病挺大病拖」導致的惡果,關鍵是個人增強健康意識。健康意識淡薄是不少農民工存在的問題。對此,一方面需要做好相關知識的普及,使廣大農民工認識到「小病挺大病拖」的危害;另一方面,個人也應主動增強健康理念,不能讓健康狀況成不定時「炸彈」。

  此外,還應在做好農民工健康服務上下足功夫。比如,有的用工單位在工地設流動醫務室,定時、定點到各項目工地義診;建議企業做好員工、農民工保健工作,也具有積極意義,甚至可以建立務工人員健康檔案,為患有疾病的農民工提供醫療指導、就醫指南和監督用藥等跟蹤服務。事實上,用工單位履行好主體責任,農民工的健康權益就有保障。

  此外,專家建議由政府或其他組織介入,就職業傷害保障等問題設立相應群體的底線保障機制,這也值得嘗試。況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就提出設立「開展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這也給機制創新提供了政策支撐。

  農民工「小病挺大病拖」現象,是亟待解決的社會課題。尤其是2.9億這麼龐大的群體,如何保障其健康權益,不僅事關他們的幸福指數,也關乎著社會和諧度。相關職能部門和用工企業都應該對此重視起來,儘可能讓廣大農民工的權益更有保障。(楊李喆)

[ 責編:劉朝 ]

相關焦點

  • 腰腿痛不重視,別再拖了!會把小病拖成大病,嚴重時可導致下肢癱瘓
    很多患者在初期出現腰腿痛症狀的時候,往往選擇忍住,覺得拖一拖和注意休息可能就好了,慢慢就不會疼痛了,頂多吃點藥扛過去。 正是由於這樣的習慣與觀念,使得很多患者消極應對,往往會讓原本一般性的腰腿痛發展成頑固性的腰肌勞損,甚至椎間盤突出。
  • 一元錢看病:讓「小病拖、大病扛」成歷史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一元錢看病:讓「小病拖、大病扛」成歷史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李慧慧 宋繼祥 楊月 張玘雲 林潔)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鎮,一元錢就能看病,你信嗎?這事兒就發生在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
  • 很多癌症其實都是拖出來的,得了3種小病,該治就治,別硬拖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癌症也不是突然形成的。很多癌症其實都是拖出來的,有些大家一直以為的小毛病,或許是癌症早期的「偽裝」,如果不當回事,拖久了,可能就會逐漸變成癌。提醒大家,得了3種小病,該治就治,別硬拖著,否則或許是在給癌細胞留門,帶來的後果你或許難以承受,下面就具體向大家介紹一下。
  • 為什麼農村人更容易患大病一些?因為缺錢嗎?
    農村人為什麼更容易患大病一些,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農村人大多數幹的是體力活,常年勞累,拖垮了身體在農村,很多人幹的都是體力活。像泥工、小工、木工等,都不是輕鬆的活,每天辛辛苦苦,還要日曬雨淋,久而久之,對身體造成的傷害特別大。
  • 腳上這個地方痛可不是小事,建議及時檢查骨頭和關節,別再拖了
    暴飲暴食、酗酒、免疫功能下降以及食用大量含嘌呤鹼食物都容易引起痛風,急性發作患者的關節就會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嚴重時還容易影響患者的睡眠,若治療不及時會在關節處形成尿鹽結晶,使關節軟骨遭到破壞,還容易使心臟、腎腦發生嚴重病變,危害身體的健康。
  • 癌症是拖出來的?4種小病,不能一味硬抗,拖久了後果或會很嚴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癌症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很多癌症跟一些常見的小病有一定的聯繫,若不重視小病,拖久了可能就會增加癌變風險,4種小病,不能一味硬扛,拖久了後果或會跟嚴重,要重視,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下。
  • 穿鞋越來越大 原是腳病來了 專家提醒:別把足踝小問題拖成大毛病
    昨天上午,北京同仁醫院足踝外科中心主任張明珠的診室裡接診了近30位患者,他們中有20多位都是將小問題拖成了「大毛病」。張明珠提醒,不要忽略腳病的早期「預警」,出現足踝問題時要盡早到專科門診求醫。 「100米都走不了!我現在腳疼得根本沒法出門!」上午9時許,60多歲的李女士在家人的攙扶下,一瘸一拐走進足踝外科門診。李女士腳沒受傷,但近年來總覺得疼痛,她從沒把腳疼當個「病」。
  • 威海7390名大病患者和417名農民工獲慈善救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8日訊 1月8日,威海市2020年度慈善大病救助金發放儀式和威海市慈善總會·威海建設集團農民工救助金發放儀式舉行,大病受助人員代表和受助農民工代表現場領取救助金
  • 男子肩痛一周後突然猝死!醫生忠言:這7種「疼痛」可能致命……
    但有些疼痛真不能拖也不能忍,不然真的會釀成大病。據揚子晚報報導,江蘇40歲的張先生出現左肩疼痛,以為是頸椎病犯了,就到小診所按摩了幾次,然而肩痛不見緩解。一周後的一天,他竟突然暈倒在地,神志不清,口吐白沫。雖然家人趕緊撥打了120,將他送進醫院搶救,但張先生還是不幸離世。當天值班的江蘇省中醫院急診科醫師仲躋巍分析:患者猝死很可能與心梗有關!
  • 相互寶等網絡大病互助計劃怎麼「病」了?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網絡大病互助計劃怎麼「病」了? 來源:證券時報電子報近日,以相互寶為代表的網絡大病互助計劃遭遇用戶規模負增長,引發業界廣泛關注。網絡大病互助計劃大熱之後集體陷入增長困境,主要有四點原因:一是用戶的絕對數量有限,用戶規模在發展初期迅猛上漲後必然會進入調整周期;二是互助計劃是事後分攤機制,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滯後效應導致整體出險率增加、分攤金額上升,進而導致更多健康人群選擇退出計劃;三是網絡互助計劃本身的吸引力下降;四是市場上各類互助計劃數量眾多,「藍海市場」已漸成「紅海市場」。
  • 一個農民工的心聲:希望工資能月月清 別拖欠
    到底哪個環節脫節導致一個壯年農民工死亡?他們生活都還好嗎?對死亡,對城市,對未來,他們有何想法?   人物   孫國慶,34歲   老家在商丘民權縣人和鎮新莊村   一個農民工的鄭州瞬間:   這是昨天中午剛剛來到鄭州市鄭汴路立交橋下落腳的一個壯年農民工,他身邊一個編織袋裡,裝著一床被褥。
  • 腰間盤突出腰疼別著急,常見食材搭配名方,讓你少花錢治大病
    腰突腰疼別著急,常見食材搭配名方,讓你少花錢治大病相信很多人對這種腰間盤突出疾病並不陌生,而且此類疾病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多見,在臨床醫學上的實例也是比較多樣的,這都為我們防治和檢查此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男人小腹經常有墜痛感,可能是哪些病的預兆?別總是硬扛
    當感到小腹有墜痛感的時候,女性可能會比較擔心,會及時去檢查,但對很多男性來說,可能他們就會覺得有點矯情了,男子漢大丈夫,又不是什麼大病,這點小痛難道都忍不了?殊不知,沒有一種大病是突然出現的,都是沒有把小毛病當回事,一天一天拖出來的!
  • 癌症是拖出來的?醫生告誡:體內有3種炎症,儘量趕緊消炎不要拖
    癌症是拖出來的?醫生告誡:體內有3種炎症,儘量趕緊消炎不要拖導語:很多病都是被拖出來的,尤其是癌症,癌症會直接威脅到我們的生命。所以在平時,身體如果有不適的狀況,就一定要及時就醫,不然會引發大的毛病。身體如果有了炎症,如果拖著不治理,就有可能形成癌症。
  • 患癌老人挖坑等死 面對大病我們能做什麼呢?
    看到這個新聞,我也想起來社會上關於醫療的一些順口溜: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幹」;「一人得病,幾代受窮」;「小病自我診斷,大病自我了斷」。這些話題,雖然有調侃的成分,但卻從側面反應出每個家庭在大病威脅下的深深的無力感與不安全感。人的一生,很難避免重大疾病對我們的威脅,而當遇到重大疾病的時候,首先考驗的便是經費問題。
  • 「走進未摘帽貧困縣」新疆策勒: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以前有些群眾覺得自己沒錢,認為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起,所以不願來醫院。現在,這種情況基本上都不會有了。」阿力木江對記者說。據介紹,2020年策勒縣參加醫療保險16163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參保79244人。目前,策勒縣人民醫院、縣維吾爾醫院2所縣級公立醫院均達到二級醫院服務能力,8所鄉鎮衛生院達到一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127個行政村均建有村衛生室。
  • 科學養生 ▏秋季健康小知識;這8個人體最虛弱的地方,拍一拍,大病小...
    科學養生 ▏秋季健康小知識;這8個人體最虛弱的地方,拍一拍,大病小病不上門!這8個人體最虛弱的地方拍一拍大病小病不上門!中醫有一個養生的重要方法就是拍打八虛。為什麼要拍打八虛呢?
  • 大病保險發展被寄予厚望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能力。專家普遍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提高,人們對風險的關注越來越多地從死亡風險轉向生存風險,更加關注養老和健康。這其中,作為基本醫保的重要補充,大病保險的發展被寄予厚望。
  • 「大病來前,腳先知」,若是你的腳部有這6個表現,或是大病信號
    如果把我們的身體比喻成一部製作精密的機器的話,那麼我們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就是構成機器的大大小小的零件。如果不注意保養,任由機器零件老化生鏽,那麼從小零件開始損壞,慢慢發展成影響大的零部件的運行,最後就會導致機器崩潰。
  • 【百姓身邊看變化•我的這一年】小病大病不用愁 在家門口就能治
    「孫大娘,您別擔心,我這就聯繫縣醫院專家。」高改霞說著,拿出一臺智能終端,打開屏幕,藉助遠程醫學會診平臺向柏鄉縣中心醫院發起會診申請。「總院你好,十里舖村衛生院現有一名患者需要遠程會診,請安排。」柏鄉縣中心醫院遠程會診中心收到遠程會診申請後,心血管內科醫生李立彩帶領團隊,趕到遠程醫學會診中心通過智能終端進行實時會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