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詞:生命的悲風與達者的歌唱

2020-12-17 澎湃新聞

歐陽明亮 中華書局1912

歐陽修像

北宋明道元年(1032),西京幕府中的八位青年才俊追慕唐代「香山九老」結社嵩山的雅事,效仿「九老」之名,自號「八老」,其中歐陽修被朋友冠以「逸老」的稱號。

[明]謝環《香山九老圖》(局部),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不過,歐陽修對這個稱號並不滿意,他在寫給梅堯臣的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要求將自己的名號改為「達老」:

前承以「逸」名之,自量素行少岸檢,直欲使當此稱。然伏內思,平日脫冠散發,傲臥笑談,乃是交情已照,外遺形骸而然爾。諸君便以輕逸待我,故不能無言。……必欲不遺,「達」字敢不聞命。(《與梅聖俞》三)

在信中,歐陽修為自己散漫放浪的幕府生活做了辯解。他解釋說,自己平時的「脫冠散發,傲臥笑談」並非是玩世不恭的輕逸之舉,希望友人不要將自己誤認為是散漫無行之人,自己其實是一位樂天知命的「達者」。

當然,此時年僅二十六歲的歐陽修並不能做到真正的曠達。相反,他常常因為人生的種種無奈而心生惆悵。

就在歐陽修要求將自己的名號改為「達老」的當年,他僅僅因為身處鄰縣的梅堯臣不能與自己同遊嵩山,就生出無限感傷。他在給梅堯臣的信中寫道:

河陽咫尺,顧足下若萬千裡。又曩日恨不得同者尹十二、王三,今反俱遊,而聖俞獨不至。人生不一歲,參差遂如此。因思百年中,升沉生死,離合異同,不知後會復幾人,得同不得同也。(《與梅聖俞》一)

梅堯臣像

大概就在同年,歐陽修創作了《浪淘沙》一詞: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清人黃蘇在評點這首詞時說:「憂盛危明之意,持盈保泰之心,在天道則虧盈益謙之理,俱可悟得。大有理趣。」(《蓼園詞評》)黃氏的評論或許有過度闡釋之嫌,但不能否認,這首詞的確反映出歐陽修對人生命運的深刻感觸,而這種感觸在他的心中一直延續不斷。

嘉祐八年(1063),年已五十七歲的歐陽修在為早年所得的一紙唐人真跡撰寫跋語時,再次表達了《浪淘沙》詞中「知與誰同」的感慨:

餘在洛陽,凡再登嵩嶽。其始往也,與梅聖俞、楊子聰俱。其再往也,與謝希深、尹師魯、王幾道、楊子聰俱。當發篋見此詩以入集時,謝希深、楊子聰已死,其後師魯、幾道、聖俞相繼皆死。蓋遊嵩在天聖十年,是歲改元明道,餘時年二十六,距今嘉祐八年蓋三十一年矣。遊嵩六人,獨餘在爾,感物追往,不勝愴然。(《跋唐韓覃幽林思》)

想到相繼湮沒於時間洪流中的友人,歐陽修思緒萬千,這也讓他深刻認識到生命的脆弱與歲月的無情。人生就像春日盛開的花朵,無論如何鮮豔,最終都要被夜來的風雨打落枝頭:

東風本是開花信。及至花時風更緊。吹開吹謝苦匆匆,春意到頭無處問。 把酒臨風千萬恨。欲掃殘紅猶未忍。夜來風雨轉離披,滿眼悽涼愁不盡。(《玉樓春》)

歐陽修曾在《刪正黃庭經序》中對生死問題做過思考:「道者,自然之道也,生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又云:「蓋命有長短,稟之於天,非人力之所能為也。」

的確,隨著年歲的增長,歐陽修對命運的無常與生命的脆弱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在歐陽修五十歲之後的書簡中,疾病與衰老成為他與友人談論最多的話題:

某自新春來,目益昏,耳亦不聰,大懼難久於筆硯。(《與王文公》一)

某自過年,如陡添十數歲人,但覺心意衰耗,世味都無可樂,百事勉強而已(《與李留後》三)

某以嘗患兩手中指攣搐,為醫者俾服四生丸,手指雖不搐,而藥毒為孽,攻注頤頷間結核,咽喉腫塞,盛暑中殆不聊生,近方銷釋。衰朽百病交攻,難堪久處茲地。(《答張學士》一)

歐陽修《灼艾帖》,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歐陽修還在一如既往地履行著一位朝廷官員所應盡的職責,而且屢獲升遷,位望日隆,但他對世俗名利提出了深深的質疑:

車馬九門來擾擾。行人莫羨長安道。丹禁漏聲衢鼓報。催昏曉。長安城裡人先老。(《漁家傲》下闋)

詞作用淺顯的語言,直白地點出富貴利祿對個體生命的侵蝕。身體的衰老、京城的喧囂與功名的羈絆,讓歐陽修倍感倦怠。他在給好友杜植的信中感慨:「若寵利紛華,不惟非素心所溺,就令心有所好,大抵晚年實能享者,於身所得幾何?」(《答杜植》)

不過,歐陽修畢竟是歐陽修,他一方面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悲風的侵襲,一方面又努力尋求精神上的快樂:

把酒花前欲問君。世間何計可留春。縱使青春留得住。虛語。無情花對有情人。 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紅顏能得幾時新。暗想浮生何事好。唯有。清歌一曲倒金樽。(《定風波》)

在永恆的時間面前,個人的生命總是顯得如此短暫。就像春天無法挽留一樣,一個人的青春也註定會象落花一般枯萎凋零,這是自古以來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命運。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應該以何種態度去面對這種宿命。在詞作的結尾,歐陽修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既然人生的宿命無法逃避,那麼不妨在短暫的浮生裡去盡情享受快樂。

歐陽修在詞中不止一次地用這種歡樂的歌唱來抵禦生命的悲風:

好酒能消光景,春風不染髭鬚。為公一醉花前倒,紅袖莫來扶。(《聖無憂》)

好妓好歌喉。不醉難休。勸君滿滿酌金甌。縱使花時常病酒,也是風流。(《浪淘沙》)

風過小池輕浪起,似江皋。千金莫惜買香醪。且陶陶。(《賀聖朝影》)

這種對人生歡樂的追求與貪戀,給後人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在這些近乎偏執的表白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裡抓住每一個機會享受快樂的生命。

歐陽修的這些詞句並非酒酣耳熱之際的一時信筆,而是來自對命運的深刻思考,在《仲氏文集序》中,歐陽修專門探討了儒家的「知命」觀。對孔子「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論語·堯曰》)的觀點,歐陽修有自己的理解:

嗚呼!語稱君子知命。所謂命,其果可知乎?貴賤窮亨,用舍進退,得失成敗,其有幸有不幸,或當然而不然,而皆不知其所以然者,則推之於天曰有命。夫君子所謂知命者,知此而已。

在歐陽修看來,所謂的「知命」,並非是說一個人可以清楚地知曉自己的命運。恰恰相反,命運本身其實是不可知曉的,只有一個人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才是真正的「知命」。

反過來說,「知命」之所以可貴,也正在於命不可知,因為這要求一個人用精神的力量去超越命運的無常,由此才不會因為生死壽夭、榮辱貴賤而戚戚於心:

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 白髮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樽前。(《浣溪沙》)

皓然的白髮意味著歲月的流逝,鮮豔的花朵則是青春的象徵,二者無論在色彩還是喻意上都呈現出鮮明的對立,而當歐陽修坦然地將象徵青春的鮮花戴在皓然的白髮上時,這種對立似乎瞬間消失:雖然青春已經一去不回,但這份生命之重卻並非難以承受,畢竟世間還有諸多的美好值得去欣賞、留戀。

[宋]馬遠《山徑春行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人生的宿命雖然無法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人生註定是一場悲苦的旅行,真正的智者不是想方設法逃避命運的人,而是那些坦然地接受命運,並能在逼仄的境遇中享受人生佳釀的達者。

熙寧四年(1071),歐陽修的退休申請終於得到朝廷的批准。

對於歐陽修的選擇,舉朝上下驚愕惋惜:

公既氣貌康強,而年未及禮制,一旦勇退,近古數百年所未嘗有,天下士大夫仰望驚嘆。(歐陽發《先公事跡》)

然而,這不過是他悟透命運本質之後的必然結果。在無法逃避的宿命面前,歐陽修希望能保持精神的自由,以一種更為平靜豁達的方式渡過人生的最後旅程。

致仕居潁期間,歐陽修為自己的《採桑子》聯章詞添寫了一篇序言,序言中列舉了前代名士的種種曠逸之舉。歐陽修為歷史長河中這些鮮活而精彩的個體生命而感動,在他們身上,歐陽修看到了一個人應該如何超越現實,以獲得心靈上的自由與快樂:

乃知偶來常勝於特來,前言可信;所有雖非於己有,其得已多。(《西湖念語》)

此時的歐陽修已經能夠坦然地面對命運的安排,接受生命的贈予,從而也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天容水色西湖好,雲物俱鮮。鷗鷺閒眠。應慣尋常聽管弦。風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採桑子》)

在天容水色的涵蓋輝映下,世間萬物都顯現出本真的一面。那些聽慣了急管繁弦的鷗鷺,悠然自得地閒眠湖中,如同不再為榮辱窮達所動、以亡機之心棲息於天地之間的達者。舉目四望,廣袤的湖面與皎潔的月色相互照映,融為一體,現實中的一切枷鎖迎風而解。輕舟之上,只有一個無限自由的靈魂。

元豐五年(1082),也是在一個風清月白的夜晚,泛舟於赤壁之下的蘇軾和他的老師一樣,在造物者賜予的無盡藏中,感受到無限的自由: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賦》)

[明]文徵明 《仿趙伯驌後赤壁圖》(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一年,蘇軾四十七歲,歐陽修已離世十年。

《歐陽修詞校箋》(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宋]歐陽修 撰 歐陽明亮 校箋

繁體豎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42310

58.00元

內容簡介

《歐陽修詞校箋》,宋歐陽修撰,歐陽明亮校注,其中《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三卷、《醉翁琴趣外編》六卷。《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三卷本系從《歐陽修全集》中析出,是為《全集》本,成於南宋慶元間,收詞凡179首,經過南宋學者的刪汰纂輯。《醉翁琴趣外編》成書略晚於《全集》本,乃當時系列詞選「琴趣外編」之一種,收詞凡203首。剔其重複者130首,《琴趣外編》本尚溢出73首,這些溢出之作,除一些誤收者外,多系《全集》本纂輯者認為太過豔俗而刊落者。今歐陽明亮將歐陽修兩種詞集合而校注之,包括匯校、考證、注釋與資料彙編等。其匯校部分,選取由宋至清各種歐詞版本詳加校勘,訂正訛誤,辨明源流;考證則涉及歐詞真偽、作年及相關本事;注釋部分於歐詞用典、語源、詞義均有揭櫫,以助讀者探求歐詞內蘊;資料彙編則輯存歷代文獻中涉及歐詞的相關資料,以便學者參稽。

作者簡介

歐陽明亮,博士,井岡山大學副教授,長期從事歐陽修研究及詞學研究,博士論文《歐陽修詞論稿》獲評2013年上海市優秀學位論文,出版著作《歐陽修詩編年箋注》(合著,中華書局2012年版,獲江西省第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全金元詞評註·元詞卷》(副主編,西安出版社2014年版),譯著《自由意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語言本能》(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獲江西省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晚清民國詞的創作生態與傳習方式研究」(12YJC751060)一項、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歐陽修與桐城派」(09WX253)、「歷代歐陽修詞的批評與接受研究」(16WX11)兩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民國詞集專題研究」(13AZD084)一項。

目 錄

<<<滑動查看本書目錄>>>

試 讀

(統籌:陸藜;編輯:思岐)

原標題:《歐陽修詞:生命的悲風與達者的歌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蘇軾和韻歐陽修的詞,是作繭自縛?還是難能可貴?
    四十三年後,也就是1091年,五十六歲的蘇軾來到潁州做知州,和韻了這一首詞。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霜餘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這就要歸結於他當時沉浸在緬懷恩師歐陽修的思緒中。歐陽修曾在潁州做知州,最後終老於此,蘇軾泛舟的潁河也是歐陽修當年經常遊玩的地方,一時間蘇軾感慨萬千,思緒波湧起伏,這就使得潁河人格化了。正如他當時在《祭歐陽文忠文》所寫:「清穎洋洋,東注於淮,我懷先生,豈有涯哉!」
  • 歐陽修的一首閨怨詞,讓李清照自嘆不如,欣賞效仿
    說起歐陽修,大家或多或少了解這個人物。我們在中學課本上學習過他的名篇《醉翁亭記》。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也是被後世尊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學家。歐陽修在詩詞、散文上成就都很高。他的詞風,深穩妙雅,含蓄蘊藉,婉曲幽深。
  • 歐陽修很冷門的一首詞,最後3句卻是神來之筆,令人讚不絕口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北宋詞人歐陽修的《浪淘沙·把酒祝東風》,來一起感受下古代文人是如何在詩詞中表達對朋友的深情厚誼的。首先,這首詞是歐陽修與朋友梅堯臣在洛陽城東舊地重遊時有感而作,也就是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春。所以詞中傷春惜別,抒發了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嘆,表現出詞人對友情的珍惜。
  • 歐陽修《秋聲賦》:秋天的聲音,是對生命深沉的體悟
    但是,歷來評論者對《秋聲賦》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篇辭賦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也有人認為它只是歐陽修對自己仕途坎坷的喟嘆,思想過於消沉,表現的是一種養生全命的悲觀思想。總之,人們對這篇辭賦的藝術性是肯定的,但是對其思想性卻有很大分歧。
  • 歐陽修最深情的一首詞,寫盡世間相思,美到令人心碎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一種守望,有時候註定成殤,卻依然保持著一個優雅的姿勢,向著遠方朝思暮想,生命在這種守望中消磨,在這種消磨中體驗愛的甘甜和苦澀,所以往往不知疲倦。像鳥兒捨棄了溫馨的巢一樣,繞過雲霧,在茫茫人海裡尋覓著心上人的身影,這樣的痴,只因為愛的力量太過強大。在震古爍今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佔據了六位,並且都是北宋前期。
  • 歐陽修寫了大量的豔情詞,與其鴻儒身份並不矛盾
    以豔情詞知名的柳永、晏幾道、秦觀等自然不必多說,而像晏殊、歐陽修、周邦彥、黃庭堅等「正派」詞人都寫過一定數量的豔詞,甚至是名臣身份的範仲淹、司馬光也寫過幾首豔詞。當然,因為寫豔詞受爭議最多的就是歐陽修了。
  • 歐陽修想起揚州的平山堂,寫下了一首有名的送別詞,讀來很感人
    這首詞有一條小序「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原來劉原甫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學者劉敞,他是歐陽修的好友。嘉祐元年(1056)劉敞出守揚州,當時在京城汴梁的歐陽修為劉敞餞行。此時歐陽修回憶起自己揚州工作的經歷,寫下了這首送別詞《朝中措》,對劉敞的揚州之行寄予厚望。劉敞到任後登臨平山堂,想起平山堂的的創建人、他的好友歐陽修,就將歐陽修的這首餞行詞刻在了平山堂的牆壁上。
  • 歐陽修的一首阮郎歸,雍容蘊藉,全詞不著歡愁,而歡愁自見
    歐陽修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不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算是蘇軾的恩師。讀者朋友都熟悉他的散文《醉翁亭記》,以及著名的說理文章《賣油翁》。歐陽修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常懷青雲之志。不過北宋那些有才華的士大夫,沒有幾個仕途順利,他也曾多次被貶。
  • 歐陽修寫的這首詞情真意切,其中的一句更是經典,相信你一定讀過
    古裝大劇《清平樂》已經播出一段時間了,這部劇不僅讓我們記住了宋仁宗,也讓我們深度了解了晏殊、範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等一批傑出而偉大的文人,他們那一首首經典詞作,仿佛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照耀著北宋詞壇,也照亮了整個中國文壇。今天,我們談一談一代文宗歐陽修。
  • 一個老師沒告訴的歐陽修:生命不息,懟人不止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這些人對歐陽修有這種評價呢?我們少不得重翻故紙堆,鉤沉稽古,發微抉隱,去重新審視歐陽修,這對於我們增廣見識,深解人情頗有助益。晏殊(歐陽修恩師)說:吾重修文章,不重他為人。《邵氏見聞錄》:「晏公不喜歐陽公。」曾慥:歐陽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
  • 歐陽修一本正經寫豔詞俗詞,人們為幫他收拾爛攤子,真是費盡心思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在中國文壇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像歐陽修這樣的大佬,在一般人看來,他的詩詞和文章一定都是高雅脫俗的,其實不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寫豔詞俗詞也是一絕。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便是這首《醉蓬萊》了。
  • 42歲蘇軾緬懷恩師歐陽修,悲痛寫下一首詞,改自白居易卻更勝一籌
    42歲蘇軾緬懷恩師歐陽修,悲痛寫下一首詞,改自白居易卻更勝一籌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他的《自詠》詩中寫道:「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而到了宋神宗元豐二年,42歲的蘇東坡三過平山堂,瞻仰先師歐陽修手跡,心生感慨,寫下了《西江月·平山堂》一詞。《西江月·平山堂》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 蘇軾緬懷歐陽修的詞,富有文採,結尾人生感悟,讀完令人透徹心扉
    詩中的前半句,既體現了詩人對恩師歐陽修的無限懷念,也體現了詩人對歐陽修的真誠友情,我想,歐陽修在世時,應該不只是一對完美的師徒,更應該是一對真誠的朋友,此刻我們就在歐陽修所建的平山堂裡,當詩人再面對這些,自然會有萬千思緒。
  • 歐陽修這一首詞,寥寥數語,寫盡離愁別恨,讓人魂銷腸斷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醉翁亭記》,給人們留下了一句雋永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流傳千古。他的文風流暢自然,古樸清新,在大宋時代,引領一時風氣。歐陽修寫離愁,雖也有些婉約,卻一洗花間詞的金玉之綴,讓人讀來如清溪細流,悠悠相思,無盡心愁。歐陽修這一首詞,寥寥數語,寫盡離愁別恨,讓人魂銷腸斷。詞曰: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
  • 歐陽修最牛婉約詞,開篇創宋詞經典,李清照仿寫一首,卻不及萬一
    說起歐陽修的代表作,你首先想到的會是什麼?是中學課本裡的《醉翁亭記》?還是二十四史之一的《新唐書》?亦或是那首讓他背負「猥瑣大叔」惡名的《望江南》?作為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的才華文筆自不用說,無論詩詞還是文章,都堪稱一流水平。
  • 歐陽修的打情罵俏詞,他的死忠粉稱:他不可能寫這詞,是仇人冒名
    歐陽修這首詞所用言語都是民間小詞常見的白描和口語,並沒有什麼華麗辭藻或典故,寫的也是夫妻之間的閨情,是一首妥妥的「打情罵俏詞」。 甚至,歐陽修在宋朝的死忠粉曾慥等人,更是為了「袒護」歐陽修,稱這首詞是「仇人無名子所為」,意思就是這首詞並不是歐陽修所寫,乃是他的仇人為了壞他名聲所寫,讓人可謂大跌眼鏡。
  • 鞭辟入裡,歐陽修代表作《朋黨論》
    歐陽修是北宋文豪,古文運動的支持者,《朋黨論》是他的代表作。這篇文章寫於慶曆年間,宋仁宗啟用範仲淹、韓琦等人,開展「慶曆新政」。
  • 誰的詞讓歐陽修、梅堯臣坐不住了?決心一較高下?
    期間歐陽修、梅堯臣、林逋的詠草詞給我們留下了一段佳話。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樂府·詠草詞》云:「梅聖俞在歐陽公座,有以林逋《草詞》『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為美者,聖俞因別為《蘇慕遮》一闕云云。歐公擊節賞之。」在此之前,我國古代同題作文古已有之。
  • 歐陽修-蝶戀花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六一居士歐陽修
    無論是儒家的學人,還是佛家的學人,凡有理性智慧者,讀其著述,莫不心悅誠服。後來,契嵩禪師住永安寺,著有《禪門定祖圖》、《傳法正宗記》、《輔教編》,上進仁宗皇帝。仁宗皇帝覽之,甚是歡喜,交傳法院,編次入藏,賜契嵩禪師,號明教大師。宰相韓琦,大參歐陽修,皆尊禮契嵩禪師。契嵩禪師的全部著作,收在《鐔津文集》,共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