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牛的老太太:和傅雷是好友,翻譯《唐吉坷德》,活到105歲

2021-01-09 時間簡史淺談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活得最幸福?

其中一個回答得到了很多網友的點讚:「真真實實地生活著的人,往往會很幸福。」

活了105歲的楊絳先生的人生,正是對這個話題極佳的解釋。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人生起伏,她仍如一朵靜開的茉莉花,優雅地走過了自己的一生。

正如她在《我們仨》中寫到: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楊絳先的走紅,應該是從2003年《我們仨》出版後開始的。在此之前,這位在詩人、學者葉匡政先生眼中「1949年以後大陸最優秀的白話文作家之一」,光芒一直被先生錢鍾書所遮蔽。今天就跟著我 一起緬懷這位偉大的先生吧

1932年春天,在一個風光旖旎的日子,楊絳結識了這位大名鼎鼎的同鄉才子。看到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在目光中閃爍著機智和自負的神氣。兩人站在一起楊絳就顯得嬌小可愛。第二年二人談起戀愛,楊絳最後作出決定,與錢鍾書結婚,打算不等畢業就伴隨錢鍾書一同出國。

1935年夏天,兩人舉辦婚禮。兩家都是江南很有聲望的名門之家,錢鍾書又是長房長孫,因此,婚禮張燈結彩、披紅掛綠,辦得極為隆重。

那一年,錢鍾書24 歲,楊絳 23 歲。

許多年前,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沒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由於志趣相投,傅雷和錢鍾書,楊絳二人相當熟悉,並建立了畢生的友誼。兩家的交往比較密切。

楊絳回憶說:「我們和傅雷家住得很近,晚飯後經常到他家去夜談。也許鍾書是唯一敢當眾打趣他的人。」傅氏自視甚高,但只佩服一個人:錢鍾書。

除了在文學上的建樹外,楊絳還是一名優秀的翻譯家。她曾經翻譯過多部著名的作品,比如翻譯西班牙語的《唐吉坷德》。

西方文學界裡程碑式的著作

2003年《我們仨》這本書問世了,這本書寫盡了楊絳這一生對丈夫和女兒的懷戀。也在文壇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為大家對她的尊重所以會叫她為先生,比如楊絳先生、冰心先生、慶齡先生等。

在書的最後,楊絳先生說:「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樣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守,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人。」

有些事,需要早點去做;有些書,要儘早讀;不然的話只會徒增你人生中的遺憾罷了。

《我們仨》這樣一本書,教給我們如何在困難中如何堅強的成長,教給我們怎樣在婚姻中相互幫助,教給我們生活不易,學會珍惜眼前人。

在早已肝腸寸斷,卻極力克制的表達裡,我體會到了人生最深的那種悲。

她的人生何嘗不是每個人的人生,我們終將一個又一個地失去我們至親至愛之人,我們註定要不斷地告別,註定要一生受盡「愛別離」之苦。

作為一本經典暢銷書《我們仨》每年都在重印。《我們仨》全部版稅都寄給了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一本溫暖的書,書裡書外,莫不如是。

很多人都是淚流滿面地讀完這本書,媒體書評欄目將它評為「2003年最感人的書」。

如果你也對這本書感興趣,現在點擊下方商品卡就能包郵到家。

相關焦點

  • 翻譯家傅雷及其翻譯風格
    羅國林:傅雷提出「重神似而非形似」,我也是這個理論的追隨者,我也翻譯過《歐也妮·葛朗臺》,在當中很多的地方我都沒有死摳原文,而是用了神似的手法去譯,我一直相信,譯文只有「活起來」,才能表達原文的風格,與原文一字都不差的譯作,並不等於就是好翻譯的工作。
  • 中國超牛的老頭:和愛因斯坦是好友,發明了漢語拼音,活到了112歲
    談及到語言,不免讓我們想到這位中國超牛的老人,是他的締造拉近了人與人的信任,國家的日益強大,在浮華亂世中,才得以使我國的文化撒到全世界的角落並播下了奇妙的種子。在這行色匆匆的時代,讓我們停下來緬懷這位偉人吧!
  • 《傅雷家書》——傅雷
    教學生涯1931年,傅雷回國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現南京藝術學院),任校辦公室主任,兼教美術史及法文,致力於法國文學的翻譯與介紹工作。次年與龐薰琹和倪貽德結成「決瀾社」。中日戰爭時期,留在上海,此後參加中國民主促進會,曾發表親美言論。抗戰期間,他也曾應滕固之邀在遷往昆明的國立藝專短期任教,後離職。
  • 科學網—新版《傅雷家書》及《傅雷翻譯研究》出版
    為了緬懷和紀念這位20世紀最傑出的法語文學翻譯家,譯林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由傅雷之子傅敏最新編定、著名裝幀設計師朱贏椿設計的《傅雷家書》(精裝紀念版)以及由浙江大學教授許鈞領銜執筆的《傅雷翻譯研究》。從選編的傅聰家信中,可以看到傅雷的很多信實際是受傅聰信感染而寫下的。也就是說這次的精選編排,讓傅聰家信與傅雷家書緊密呼應及兩人之間的互動。單純看傅雷的信,會覺得像說教,但和傅聰的信對比後,可以看出這個傅雷對兒子的愛如此細。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翻譯史的又一座裡程碑」,傅雷的翻譯世界內容極為豐富,值得人們去閱讀和發現,更值得人們去作學術性研究和探索。
  • 翻譯大師傅雷為什麼讓人永遠感懷?
    接著,傅雷對當初讀到《貝多芬傳》時的振奮動情形進行了追述。最後,傅雷希望羅曼•羅蘭能夠回函,並請求能將回函作為序言刊登在他的譯著前面。信函寄出去了,傅雷焦急地期待著大師的回覆,世界著名大文豪會給一個中國的無名譯者回信嗎?
  • 持續鼓勵法語翻譯,2020傅雷翻譯出版獎10部入圍作品揭曉
    「我們要把法國社科方面經典的、奠基性的作品陸續翻譯過來,因為了解一個國家必須要了解這些內容。」傅雷翻譯出版獎主視覺海報2009年,在中國法語界學者的合作支持下,法國駐華大使館設立了傅雷翻譯出版獎,旨在促進法語文學及學術作品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
  • 《傅雷家書》:先做人,後成「家」,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教育經
    1.初讀《傅雷家書》初讀《傅雷家書》的時候,我才只有12歲,剛上初一,對未來懵懵懂懂。《傅雷家書》中,收集著傅雷給兒子傅聰的許多書信,從1954年到1966年,這些信件,讀來讓人覺得親切又溫暖。我知道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但我從沒有看到過像他一樣,這樣細心關切孩子的父親。我被他感動,同時也被他在藝術領域的見解所折服。有這樣優秀的父親,傅聰怎會走不好呢?
  • 有聲|傅雷:別了,孩子,我在心裡擁抱你!
    當地時間2020月12月28日,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之子、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傅聰1934年3月10日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
  • 「傳承傅雷精神」2020中法文化翻譯青年在滬研修
    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駐瑞典、紐西蘭原大使,外交部翻譯室原主任陳明明、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黃瑋以及2019年傅雷青年翻譯人才發展計劃項目9位中標人,相關單位代表和院校教師、學生,以及長期以來一直關心支持傅雷文化建設的社會各界人士一同出席。
  • 54年前,翻譯家傅雷自殺,妻子因愛追隨,墓碑上12字總結了他一生
    另外一個人,就是在相同的情況下,寧死也要守住純潔的靈魂,傅雷夫婦無疑就是這樣一個人。1908年,在上海的一家人中誕生了一個家喻戶曉的翻譯家:傅雷,因為他出生時哭聲異常洪亮,酷似雷聲,所以以單字作雷。傅雷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一生做出了驚天動地的貢獻,一生中有過曲折駭人的經歷。四歲時,即1912年,傅雷的父親被誣陷入獄。
  • 請參考傅雷翻譯出版獎
    傅蘭思是清華大學中法社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漢學家和巴黎一大(巴黎先賢祠索邦大學)漢語語言文化系講師。除了常任評委,兩名上屆傅雷獎獲獎者也將參與終評,更有兩名中方文化界特邀嘉賓,分別是作家李洱和社會學家渠敬東。值得一提的是,在入圍今年傅雷獎的譯者中,最年輕的譯者只有25歲。與此同時,今年特設展覽「傅雷的法蘭西青年歲月」,追溯青年傅雷在法國的腳步,展出許多從未公布過的珍貴資料。
  • 傅雷:孤寂良心
    傅雷:孤寂良心作為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和父親的傅雷,已經為人耳熟能詳。他翻譯的《巨人三傳》《約翰·克利斯朵夫》、巴爾扎克、梅裡美,滋養了幾代人的心靈和頭腦。《傅雷家書》和《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出版,更讓劫難初平的國人感受到美與善的撫慰。
  • 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很多的中國人認識了翻譯家傅雷
    晚年的傅聰回憶說:「我很少再看《傅雷家書》,因為一看就淚如雨下,無法繼續工作。」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無數的中國人認識了著名翻譯家傅雷,以及「鋼琴詩人」傅聰,看到了傅雷對兒子苦心孤詣的教誨。1954年,傅聰出國之前,傅雷對他叮囑了一句話:「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縱覽整部《傅雷家書》,可以看出,傅雷十分注重對孩子人格的培養,他認為,無論做什麼,做人都應該擺在第一位。
  • 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傅聰在英感染新冠不幸去世
    當地時間12月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27日,傅聰被媒體報導確診新冠肺炎。他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
  • 1966年傅雷夫婦在家自殺,為何火化後有人冒充養女,將骨灰領走?
    至於傅雷夫婦為什麼自殺,他曾跟好友周熙良說過:如果再來一次一九五七年那樣的情況,我是不準備再活得。由於翻譯過世界名著《約翰·克裡斯多夫》,傅雷心中有了捨生取義的想法。1954年,傅雷又翻譯了幾篇巴爾扎克的小說,了解巴爾扎克作品的人都知道,他這人愛寫悲劇,而傅雷翻譯其作品,也無疑受到了不小的影響。1958年,傅雷被扣上了大帽子。當年,在女友的提醒下,傅雷的兒子傅聰,從波蘭出逃英國。
  • 人工智慧時代還需要翻譯家嗎?中法文化主題交流活動在傅雷故裡舉行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宋寧華)人工智慧時代還需要翻譯家嗎?10月24日和25日兩天, 2020中法文化翻譯青年研修活動暨『傅雷和朱梅馥』紀念章首發儀式」在傅雷故裡的上海傅雷圖書館舉行。圖說:傅雷青年翻譯人才發展計劃項目吸納中法翻譯人才。
  • 傅雷夫婦自殺的那個夜晚!
    (現代翻譯家、文藝評論家)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
  • 不講武德的年輕人,能否理解傅雷父子和那個「人到中年」的時代
    傅雷生於1908,是五四一代人,積極參加過學生愛國運動。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離開上海,去巴黎留學。1931年回到上海,此後大部分時間在象牙塔內做美術教學研究工作,後來精力轉向了翻譯。抗戰勝利之後,又開始出來參與社會運動,和朋友一起組建中國民主促進會,反對國民黨統治。在新中國繼續從事高校教師工作,是法國文學翻譯大家,翻譯了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作品。
  • 86歲著名鋼琴大師傅聰去世,父親曾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一生傳奇
    86歲著名鋼琴大師傅聰去世,父親曾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一生傳奇在本月的29號凌晨,有媒體報導,著名鋼琴家傅聰先生因為感染了新冠疾病,最終在英國不幸去世,享年86歲。早在本月27號的時候,就有媒體爆出傅聰感染新冠的消息,只是沒想到因為這個疾病,引發了一系列的併發症,最終導致老先生的去世。
  • 你不知道的傅雷:妻子邀小三來家同住,58歲和妻子自縊共赴黃泉
    傅雷的父母絕對想像不到,傅雷的未來人如其名,就像是翻譯界的驚雷,為我國翻譯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愛情史也是曲折不堪。1912年,傅雷4歲,父親被小人誣陷入獄,在牢房裡受盡了折磨,最後還是沒有挺過去,撇下傅雷的母親和四個兒女去了,父親的去世,也是傅雷悲慘童年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