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英雄並非沒有低級情操,而是永遠不會被低級情操徵服;真正的光明並非沒有黑暗。但並沒有被黑暗所淹沒。--《約翰·克裡斯朵夫》「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兩句家喻戶曉的詩都出自臧克家的近體詩《有些人》。看起來簡單易懂的兩句話,卻概括了世界上兩類人。在面對時代的巨浪時,《霸王別姬》裡的段小樓,為了自保不惜出賣良心,這是一種人。另外一個人,就是在相同的情況下,寧死也要守住純潔的靈魂,傅雷夫婦無疑就是這樣一個人。
1908年,在上海的一家人中誕生了一個家喻戶曉的翻譯家:傅雷,因為他出生時哭聲異常洪亮,酷似雷聲,所以以單字作雷。
傅雷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一生做出了驚天動地的貢獻,一生中有過曲折駭人的經歷。
四歲時,即1912年,傅雷的父親被誣陷入獄。同樣從這一天起,傅雷開始了他悲慘的童年。對傅雷家族來說,這無疑是致命一擊。家裡又一次失去了頂梁柱,母親從此擔負起照顧四個孩子的重任。
爸爸已經進了監獄,已然是殘酷的打擊,但更殘酷的事情接踵而至。進了監獄後,傅雷的父親受了無數次折磨,最後沒能挺過監獄,冤死了。
這位母親忍無可忍,帶著四個孩子四處哭喊。最後,三個孩子不幸夭折,只有傅雷一人活了下來。
倖存的傅雷也成了母親心中培養子女的唯一希望。媽媽特地請老師教傅雷識字、算術和英語。
因為對傅雷期望值過高,所以母親也異常嚴厲,傅雷學習上有一點不稱職,就會遭到責罵。作為一個單身母親,她把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和困難都發洩在孩子身上。她的母親幾乎是病態的,對傅雷非常嚴厲,甚至非常殘忍。
當傅雷看書的時候,他在小的時候,會被蠟燭油燙醒。在母親的壓力下,傅雷從小長大,這種原生家庭也造就了他嚴肅、固執的性格。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兩面的,也正是這種固執的性格,使他一生都忠於自己的靈魂。原生家庭雖然給傅雷帶來了許多傷害,但他依然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公正的人。
讀高中時,他不但專心致志學習,而且認真專研文學事業,分別在《北新周刊》《小說世界》發表了小說。也積極參加愛國鬥爭,反對軍閥勢力。但1926年「四二一」政變後,面對時局動蕩,傅雷卻不願涉足這個時代的風潮,他還是想繼續安心學習。於是他向媽媽提出:想去法國讀書。
媽媽非常支持傅雷繼續自己的學業,於是賣掉田產,湊齊錢後將傅雷送出了家鄉。傅雷潛心在法國學習,除了到法國西部補習法語,課餘時間還會到法國藝術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去看看。
直到1929年暑假和朋友們一起去旅遊的時候,他偶然看到了一本叫《聖揚喬爾夫的傳奇》的書,傅雷很喜歡這本書,就想翻譯一下,最後他成功地翻譯了它,並將它發表在了《華胥社文集》上。
當傅雷的第一個翻譯成功時,他完全愛上了這份工作。從那時起他就從事翻譯工作。傅雷對翻譯工作十分認真,他在翻譯時從不顧及人情。一九五四年,傅雷到北京召開翻譯工作會議,傅雷沒有去參加,但寫了一份書面意見。本意見中還引用了許多謬誤的例句,但這是例句的主人就是這一譯者。
一位從事翻譯工作的老先生在這份意見被大量發表後,氣得大叫。傅雷的家僕說,他早上7點起床吃過早餐後,就開始從事翻譯工作,直到中午吃飯,吃完飯後繼續翻譯,直到深夜。由傅雷翻譯的傳記,一個比一個好。同時,他也常常寫信給他的朋友,強調上述問題的翻譯,並用紅筆清楚地寫下他認為的問題。
即使在翻譯事業上有所成就,但傅雷還是很謙虛,仍然認為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也會經常向朋友請教如何能使自己的翻譯更生動活潑。在自己不滿足於工作的時候,還一直恨自己讀書少。
傅雷的妻子是他的表姐朱梅馥,他們的親事由傅雷的母親決定。所以,傅雷對妻子朱梅馥並無夫妻情誼,相反,他去法國後,愛上了一個法國姑娘:瑪德琳,瑪德琳活潑好動,與傅雷性格迥異,又或出於某種原因,傅雷才被她深深吸引。
儘管朱梅馥從小受西方教育,但她身上的賢淑、文靜卻完全是中國傳統賢妻良母的形象,傅雷不喜歡這樣的女人。
傅雷還為瑪德琳寫了一封家信,讓媽媽推這門親事。可是在傅雷身後發現瑪德琳的情人很多,並不是傅雷真正喜歡的。當傅雷知道後,感到後悔莫及,幸好這封信一直在他朋友那裡,沒有寄出去。
不管怎樣,傅雷回國後儘管和朱梅馥成了夫妻。但由於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傅雷脾氣古怪,特別是對孩子,不停地罵。朱梅馥對傅雷的脾氣一直選擇忍讓,她也不幹涉傅雷如何管教孩子。然而最令人吃驚的是,朱梅馥對傅雷的花邊新聞,選擇了同樣的方式。傅雷成家後喜歡上了陳家鎏,並把她奉為女神,公開追求。在朱梅馥知悉此事之後,她自己卻不見了。
隨後陳家鎏前往雲南,傅雷變得心神不寧,朱梅馥為了讓丈夫能正常工作生活,還打電話給陳家鎏說:讓她趕快回去,丈夫能好好生活。聽到朱梅馥的話,陳家鎏心裡也很慚愧。傅雷與他斷絕了來往,傅雷的兒子長大後,陳家鎏對兒子說:你父親很愛我,但你母親太好了,我必須離開。
又是因為朱梅馥太過包容,讓傅雷心狠手辣提出離婚。但傅雷最終還是在朱梅馥的克制下,收斂了自己暴躁的性子,四十歲以後,他也越來越關心自己的妻子:朱梅馥。
朱梅馥之所以選擇忍讓,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因為她愛他,了解他,知道他一生所經歷的艱難,所以選擇包容。我想世上很少有像朱梅馥那樣心地卑微的女人,也正因為如此,她終於願意跟隨傅雷去死。
傅雷與朱梅馥的性格互補,一柔一剛。二人晚年相依為命,也迎來了自己幸福的人生。五十四年前,傅雷夫婦被捲入了時代的洪流,遭到了四天三夜的毒打和凌辱。極為精神潔癖,傅雷承受不了這樣的羞辱,而妻子深深的愛他,丈夫做任何事都跟著做。一九六六年,他們選擇在自己住了十多年的地方自殺。
更令人欽佩的是,傅雷一生飽覽了世事滄桑,與人間冷暖。最終還是要選擇善良,忠於內心。為了不打攪鄰居,他們在地上鋪了一條毛毯。而且,在自殺之前,傅雷寫下了3000多字的遺書,講述了他們死後的細節。他把房子的租金和夫妻雙方的火葬費,以及家中的一張紙片的處理方式,一筆勾銷,一筆勾畫出來。
在經歷了一番波折之後,傅雷夫婦的骨灰葬於上海陵園。墓上12個字:孤獨的赤子,將創造一個世界。這個詞雖短,卻概括了傅雷的一生。雖然一生中他嘗盡了人間的冷暖,洞察了人性的醜惡。但他寧可選擇孤單,蜷縮在自己的小窩裡,也要用生命守護自己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