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前,翻譯家傅雷自殺,妻子因愛追隨,墓碑上12字總結了他一生

2021-01-09 雷劍鋒說歷史

真英雄並非沒有低級情操,而是永遠不會被低級情操徵服;真正的光明並非沒有黑暗。但並沒有被黑暗所淹沒。--《約翰·克裡斯朵夫》「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兩句家喻戶曉的詩都出自臧克家的近體詩《有些人》。看起來簡單易懂的兩句話,卻概括了世界上兩類人。在面對時代的巨浪時,《霸王別姬》裡的段小樓,為了自保不惜出賣良心,這是一種人。另外一個人,就是在相同的情況下,寧死也要守住純潔的靈魂,傅雷夫婦無疑就是這樣一個人。

1908年,在上海的一家人中誕生了一個家喻戶曉的翻譯家:傅雷,因為他出生時哭聲異常洪亮,酷似雷聲,所以以單字作雷。

傅雷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一生做出了驚天動地的貢獻,一生中有過曲折駭人的經歷。

四歲時,即1912年,傅雷的父親被誣陷入獄。同樣從這一天起,傅雷開始了他悲慘的童年。對傅雷家族來說,這無疑是致命一擊。家裡又一次失去了頂梁柱,母親從此擔負起照顧四個孩子的重任。

爸爸已經進了監獄,已然是殘酷的打擊,但更殘酷的事情接踵而至。進了監獄後,傅雷的父親受了無數次折磨,最後沒能挺過監獄,冤死了。

這位母親忍無可忍,帶著四個孩子四處哭喊。最後,三個孩子不幸夭折,只有傅雷一人活了下來。

倖存的傅雷也成了母親心中培養子女的唯一希望。媽媽特地請老師教傅雷識字、算術和英語。

因為對傅雷期望值過高,所以母親也異常嚴厲,傅雷學習上有一點不稱職,就會遭到責罵。作為一個單身母親,她把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和困難都發洩在孩子身上。她的母親幾乎是病態的,對傅雷非常嚴厲,甚至非常殘忍。

當傅雷看書的時候,他在小的時候,會被蠟燭油燙醒。在母親的壓力下,傅雷從小長大,這種原生家庭也造就了他嚴肅、固執的性格。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兩面的,也正是這種固執的性格,使他一生都忠於自己的靈魂。原生家庭雖然給傅雷帶來了許多傷害,但他依然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公正的人。

讀高中時,他不但專心致志學習,而且認真專研文學事業,分別在《北新周刊》《小說世界》發表了小說。也積極參加愛國鬥爭,反對軍閥勢力。但1926年「四二一」政變後,面對時局動蕩,傅雷卻不願涉足這個時代的風潮,他還是想繼續安心學習。於是他向媽媽提出:想去法國讀書。

媽媽非常支持傅雷繼續自己的學業,於是賣掉田產,湊齊錢後將傅雷送出了家鄉。傅雷潛心在法國學習,除了到法國西部補習法語,課餘時間還會到法國藝術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去看看。

直到1929年暑假和朋友們一起去旅遊的時候,他偶然看到了一本叫《聖揚喬爾夫的傳奇》的書,傅雷很喜歡這本書,就想翻譯一下,最後他成功地翻譯了它,並將它發表在了《華胥社文集》上。

當傅雷的第一個翻譯成功時,他完全愛上了這份工作。從那時起他就從事翻譯工作。傅雷對翻譯工作十分認真,他在翻譯時從不顧及人情。一九五四年,傅雷到北京召開翻譯工作會議,傅雷沒有去參加,但寫了一份書面意見。本意見中還引用了許多謬誤的例句,但這是例句的主人就是這一譯者。

一位從事翻譯工作的老先生在這份意見被大量發表後,氣得大叫。傅雷的家僕說,他早上7點起床吃過早餐後,就開始從事翻譯工作,直到中午吃飯,吃完飯後繼續翻譯,直到深夜。由傅雷翻譯的傳記,一個比一個好。同時,他也常常寫信給他的朋友,強調上述問題的翻譯,並用紅筆清楚地寫下他認為的問題。

即使在翻譯事業上有所成就,但傅雷還是很謙虛,仍然認為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也會經常向朋友請教如何能使自己的翻譯更生動活潑。在自己不滿足於工作的時候,還一直恨自己讀書少。

傅雷的妻子是他的表姐朱梅馥,他們的親事由傅雷的母親決定。所以,傅雷對妻子朱梅馥並無夫妻情誼,相反,他去法國後,愛上了一個法國姑娘:瑪德琳,瑪德琳活潑好動,與傅雷性格迥異,又或出於某種原因,傅雷才被她深深吸引。

儘管朱梅馥從小受西方教育,但她身上的賢淑、文靜卻完全是中國傳統賢妻良母的形象,傅雷不喜歡這樣的女人。

傅雷還為瑪德琳寫了一封家信,讓媽媽推這門親事。可是在傅雷身後發現瑪德琳的情人很多,並不是傅雷真正喜歡的。當傅雷知道後,感到後悔莫及,幸好這封信一直在他朋友那裡,沒有寄出去。

不管怎樣,傅雷回國後儘管和朱梅馥成了夫妻。但由於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傅雷脾氣古怪,特別是對孩子,不停地罵。朱梅馥對傅雷的脾氣一直選擇忍讓,她也不幹涉傅雷如何管教孩子。然而最令人吃驚的是,朱梅馥對傅雷的花邊新聞,選擇了同樣的方式。傅雷成家後喜歡上了陳家鎏,並把她奉為女神,公開追求。在朱梅馥知悉此事之後,她自己卻不見了。

隨後陳家鎏前往雲南,傅雷變得心神不寧,朱梅馥為了讓丈夫能正常工作生活,還打電話給陳家鎏說:讓她趕快回去,丈夫能好好生活。聽到朱梅馥的話,陳家鎏心裡也很慚愧。傅雷與他斷絕了來往,傅雷的兒子長大後,陳家鎏對兒子說:你父親很愛我,但你母親太好了,我必須離開。

又是因為朱梅馥太過包容,讓傅雷心狠手辣提出離婚。但傅雷最終還是在朱梅馥的克制下,收斂了自己暴躁的性子,四十歲以後,他也越來越關心自己的妻子:朱梅馥。

朱梅馥之所以選擇忍讓,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因為她愛他,了解他,知道他一生所經歷的艱難,所以選擇包容。我想世上很少有像朱梅馥那樣心地卑微的女人,也正因為如此,她終於願意跟隨傅雷去死。

傅雷與朱梅馥的性格互補,一柔一剛。二人晚年相依為命,也迎來了自己幸福的人生。五十四年前,傅雷夫婦被捲入了時代的洪流,遭到了四天三夜的毒打和凌辱。極為精神潔癖,傅雷承受不了這樣的羞辱,而妻子深深的愛他,丈夫做任何事都跟著做。一九六六年,他們選擇在自己住了十多年的地方自殺。

更令人欽佩的是,傅雷一生飽覽了世事滄桑,與人間冷暖。最終還是要選擇善良,忠於內心。為了不打攪鄰居,他們在地上鋪了一條毛毯。而且,在自殺之前,傅雷寫下了3000多字的遺書,講述了他們死後的細節。他把房子的租金和夫妻雙方的火葬費,以及家中的一張紙片的處理方式,一筆勾銷,一筆勾畫出來。

在經歷了一番波折之後,傅雷夫婦的骨灰葬於上海陵園。墓上12個字:孤獨的赤子,將創造一個世界。這個詞雖短,卻概括了傅雷的一生。雖然一生中他嘗盡了人間的冷暖,洞察了人性的醜惡。但他寧可選擇孤單,蜷縮在自己的小窩裡,也要用生命守護自己的內心世界。

相關焦點

  • 54年前,傅雷夫婦在家中去世,墓碑上刻了12個字,一看令人心碎
    傅雷先生一生敢愛敢恨,像一支青竹傲立人間,讓人羨慕的是他有一個深愛他的妻子,即便是他移情別戀兩次,依舊無怨無悔。可惜的是,就是這麼一個文壇巨匠、中華國寶,卻因為在某個錯誤的時期,因無法忍受社會對自尊的摧殘,從而夫妻雙雙自盡。觀其遺書,細節滿滿,12字的墓志銘更是囊括一生,令人心碎。
  • 54年前傅雷夫婦家中自殺,留下3000多字遺書,細節感人
    這是《傅雷家書》中的一句話,而這句話,也成為了傅雷的墓志銘,彰顯著傅雷一生鐵骨,寧折不彎的高貴品質。以至於此書在國內市場極為暢銷,反響巨大,傅雷也因此在中國文學界有了一定的地位。賢惠妻子在傅雷的一生中,除了母親以外,還有一位女性對他極為重要,那就是他的妻子朱梅馥。二人都是上海人,是青梅竹馬。
  • 你不知道的傅雷:妻子邀小三來家同住,58歲和妻子自縊共赴黃泉
    點擊上面的「關注」,為你解讀這個世界我們對傅雷的印象還停留在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信《傅雷家書》上,此書是傅雷對養育孩子的記錄與注釋,在書中,傅雷和兒子討論生活、愛情、真理、藝術,一封封書信飽含了傅雷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而傅聰也在父親的教誨下一點點成長。
  • 《傅雷家書》:先做人,後成「家」,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的教育經
    1.初讀《傅雷家書》初讀《傅雷家書》的時候,我才只有12歲,剛上初一,對未來懵懵懂懂。《傅雷家書》中,收集著傅雷給兒子傅聰的許多書信,從1954年到1966年,這些信件,讀來讓人覺得親切又溫暖。我知道傅雷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但我從沒有看到過像他一樣,這樣細心關切孩子的父親。我被他感動,同時也被他在藝術領域的見解所折服。有這樣優秀的父親,傅聰怎會走不好呢?
  • 《傅雷家書》——傅雷
    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文革當中,被紅衛兵逼於家中自縊而死。傅雷一生嫉惡如仇,其翻譯作品也是多以揭露社會弊病、描述人物奮鬥抗爭為主,比如《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約翰·克裡斯朵夫》等。傅雷對其子家教極嚴,而又父愛至深,其家書後由傅敏整理成《傅雷家書》,至今影響深遠、廣為流傳。
  • 翻譯家傅雷及其翻譯風格
    作為翻譯家,人們說傅雷「沒有他,就沒有巴爾扎克在中國」,他向國人譯介的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曾深深影響了不止一代人。作為文學評論家,他對張愛玲小說的精湛點評,為學界作出了文本批評深入淺出的典範。作為音樂鑑賞家,他寫下了優美的對貝多芬、莫扎特和蕭邦的賞析。傅雷一生痴愛藝術,他欣賞藝術的美,常常有獨到的發現和感悟,似乎比別人多了一雙慧眼。
  • 傅雷夫婦自殺的那個夜晚!
    (現代翻譯家、文藝評論家)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
  • 1966年傅雷夫婦在家自殺,為何火化後有人冒充養女,將骨灰領走?
    如果上學時知道傅雷夫婦在1966年於家中自殺,而且火化後骨灰被別人冒領,估計不知道心中是何種滋味。那麼傅雷夫婦因何自殺,骨灰又為何會被冒領,會後究竟何去何從呢?傅雷的自殺,可以說是一場羅生門事件,死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服毒,有人說是上吊,還有人說在地板上鋪了棉被。
  • 86歲著名鋼琴大師傅聰去世,父親曾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一生傳奇
    86歲著名鋼琴大師傅聰去世,父親曾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一生傳奇在本月的29號凌晨,有媒體報導,著名鋼琴家傅聰先生因為感染了新冠疾病,最終在英國不幸去世,享年86歲。早在本月27號的時候,就有媒體爆出傅聰感染新冠的消息,只是沒想到因為這個疾病,引發了一系列的併發症,最終導致老先生的去世。
  • 翻譯大師傅雷為什麼讓人永遠感懷?
    傅雷譯文傳神,行文流暢,共翻譯34部作品,一生譯作逾500萬字;他的遺著《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傅雷家書》等,也深受讀者喜愛。傅雷的名字,在中國翻譯史上,在億萬讀者的心目中,閃爍著永遠的光輝。她對工作人員說,她是傅雷的乾女兒,要求認領傅雷骨灰。她從殯儀館登記本上查到朱人秀家的地址,求得他的幫助後,她把傅雷夫婦的骨灰盒放進一個大塑膠袋,轉送到永安公墓寄存。江小燕還寫信給周恩來總理,說傅雷是被冤枉的。那些封信落到了造反派手裡,她被追查審訊,雖然最終沒有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但卻在恐怖中生活了10多年。
  • 傅雷之子傅聰去世,背負54年逼死父母之名,史料揭真相:他真冤枉
    ——傅聰2020年12月28日,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倫敦去世,享年86歲。傅雷、傅聰父子在中國家喻戶曉,全都是因為《傅雷家書》這本被譽為教育聖經的書。這本書的作者傅雷是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他在書中展示的形象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他在書中稱為「親愛的孩子」的就是他的大兒子傅聰。
  • 1966年,傅雷夫婦自殺,三個人的命運隨之改變
    他自印的稿紙上,署的是「疾風迅雨樓」。1966年9月3日,傅雷與夫人朱梅馥雙雙上吊於家中。在其身後,更大的疾風迅雨才剛剛開始。三次自殺未遂的傅敏1966年9月3日晚8點,傅敏突然接到舅舅朱人秀從上海發來的電報。電文總共6個字:父母亡故速歸。
  • 科學網—新版《傅雷家書》及《傅雷翻譯研究》出版
    為了緬懷和紀念這位20世紀最傑出的法語文學翻譯家,譯林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由傅雷之子傅敏最新編定、著名裝幀設計師朱贏椿設計的《傅雷家書》(精裝紀念版)以及由浙江大學教授許鈞領銜執筆的《傅雷翻譯研究》。因此,這是一部更加完整、親切、豐富的《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的版權代理人江奇勇解釋說,新版《傅雷家書》的最大特點,是把傅雷高大上、嚴苛的父親形象轉為更親切、更家常的父親。比如過去的那種家書中傅雷先生文化藝術的長篇獨白被刪去了,儘量使用日常生活當中體現的傅雷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原則的家信。 新版加入了傅聰回信三十餘封,傅雷父子終得在書中團聚。
  • 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傅聰在英感染新冠不幸去世
    當地時間12月28日,據奧地利音樂頻道消息,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27日,傅聰被媒體報導確診新冠肺炎。他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
  • 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很多的中國人認識了翻譯家傅雷
    晚年的傅聰回憶說:「我很少再看《傅雷家書》,因為一看就淚如雨下,無法繼續工作。」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無數的中國人認識了著名翻譯家傅雷,以及「鋼琴詩人」傅聰,看到了傅雷對兒子苦心孤詣的教誨。1954年,傅聰出國之前,傅雷對他叮囑了一句話:「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縱覽整部《傅雷家書》,可以看出,傅雷十分注重對孩子人格的培養,他認為,無論做什麼,做人都應該擺在第一位。
  • 持續鼓勵法語翻譯,2020傅雷翻譯出版獎10部入圍作品揭曉
    在昨日舉行的2020傅雷翻譯出版獎北京新聞發布會上,傅雷評委會主席傅蘭思介紹說,共有5部社科類、5部文學類譯作入圍終評。在文學方面,傅雷翻譯出版獎組委會主席董強重點介紹了雷蒙·格諾的《一百萬億首詩》。他說,這是一本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作者使用技術手段,讓詩可以被無窮地閱讀。
  • 人工智慧時代還需要翻譯家嗎?中法文化主題交流活動在傅雷故裡舉行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宋寧華)人工智慧時代還需要翻譯家嗎?10月24日和25日兩天, 2020中法文化翻譯青年研修活動暨『傅雷和朱梅馥』紀念章首發儀式」在傅雷故裡的上海傅雷圖書館舉行。圖說:傅雷青年翻譯人才發展計劃項目吸納中法翻譯人才。
  • 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是他成長史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當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對熱愛古典音樂或者熟讀《傅雷家書》的國人來說,這個消息來得太過突然。此前傅聰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發文透露,傅聰與妻子卓一龍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剛剛聽說老人家的情況不算危殆,還沒上呼吸機,就傳來他去世的噩耗,令人錯愕唏噓。因課本裡耳熟能詳的《傅雷家書》,中國讀者都極為熟悉傅雷一家。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母親是朱梅馥,一部《傅雷家書》影響中國幾代人。
  • 傅雷:孤寂良心
    「紀念傅雷,不僅要紀念他作為翻譯家的輝煌,也需要紀念他作為社會良心的寂寞和悲涼。」2008年,傅雷誕辰百年,Lens雜誌曾刊登一篇他的專題文章。現今重讀這篇文章,以示懷念。傅雷:孤寂良心作為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和父親的傅雷,已經為人耳熟能詳。他翻譯的《巨人三傳》《約翰·克利斯朵夫》、巴爾扎克、梅裡美,滋養了幾代人的心靈和頭腦。《傅雷家書》和《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出版,更讓劫難初平的國人感受到美與善的撫慰。
  • 我們默哀主要是為傅雷,還是為傅聰?
    剛剛得到消息,你們曾經讀過的《傅雷家書》的作者傅雷之子傅聰去世了。傅雷先生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不堪忍受凌辱而自殺在家中,現在他摯愛的傅聰也離開這個世界了。傅聰去世在英國,因罹患新冠。我想請大家為遙遠又並不遙遠的傅雷和傅聰默哀1分鐘。」全班充滿了莊嚴的氣氛。「我想請大家默哀前先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現在默哀主要是為傅雷,還是為傅聰?」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