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隋唐歷史的人都了解李靖、李世績等人,但熟悉李大亮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在大唐開國將領中他也許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將軍了,李世民對他的信賴遠甚於李靖或李世績;貞觀十八年,李大亮去世,李世民舉哀於別次,並廢朝三日。
李大亮祖上世居隴右,如果李世民的家譜屬實的話,李大亮就真是皇家的「窮親戚」了。李大良與同時代的將軍不同,他天生帶有一顆憐憫之心,非常關心百姓的疾苦,歸降大唐後首任土門令,看到百姓饑荒沒東西吃,他就賣掉戰馬資助百姓,並勸百姓回家務農;時任雍州牧的李世民,巡幸北方,聽到李大亮的事跡後非常感動,當面慰問李大亮並送上戰馬一匹。
一位將軍光有一顆體恤百姓的心還遠遠不夠,面對盜賊橫行,李大亮的平寇方略更令人佩服,因為兵少寡不敵眾,李大亮索性放棄強攻,單槍匹馬到賊營談判,面對賊寇的咄咄逼人,李大亮不卑不亢,曉以厲害,賊寇果然被李大亮的膽識和真心打動了,於是全部投降就地變成「良民」;李淵得知大唐還有這麼厲害的將領後非常高興,超拜李大亮為金州總管,從一個小小的地方官一躍成為司令級人物,李大亮膽識著實令人敬佩。
武德三年,李世民圍攻洛陽,李大亮奉命南巡襄陽,一路所向披靡打到廣東,回來的時候還順手消滅輔公祏手下大將張善安;隨著功勞越積越多,李淵對這位老鄉越看越順眼,除了授以高官還賜給李大亮奴婢上百人,李大亮看著這些窮苦百姓說道:「汝輩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為賤隸乎!」於是把他們全部遣散回家,李淵聽說以後越感覺此人不同尋常。
貞觀元年,朝廷使者看中了時任涼州大都督李大亮飼養的幾隻鷹,於是就暗示李大亮向李世民進貢幾隻,李大亮假裝糊塗,並秘密給李世民送去一封信,寫的非常刺耳:「陛下久絕畋獵,而使者求鷹。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據史書記載,李世民剛剛登基就宣布了「縱禁苑所養鷹犬,並停諸方所進珍異」的命令,在看到李大亮的信後不僅沒有怪罪李大亮的冒犯,相反非常高興,親自手書表揚李大亮「一言之重,侔於千金」,隨信還送上自用的胡瓶一枚。
貞觀四年,頡利大敗,突厥人民遭遇了百年難得一遇的雪災,整個北方草原鬧起了大饑荒,諸多突厥人民渴望內遷就食於中原,李世民一方面出動軍隊安撫各地一方面派出運糧隊資助突厥人民,而李大亮正是負責這次任務的西北道安撫大使。看到國家一車車往送外送糧,還有數不清的突厥災民湧入中原,李大亮憂心忡忡;要知道,大唐人民也剛剛經歷戰火,許多地方還在受災,中央卻把糧食送給異族,作為一名長民守土的將軍可不能放任不管,於是他上書李世民,提出了「中國百姓,天下之根本」的觀點,不能做「擾於根本,以厚枝附」的「送糧大隊」;憑李大亮多年與北方民族打交道的經驗,這些北方少數民族是不會真心臣服於大唐的,即不能把他們整體遷往內地變其習俗,也不能分散於中原徒留後患;李世民雖然採用了李大亮的建議停止向突厥運糧,但還是把突厥百姓遷往了內地,而事實也證明李大亮的判斷沒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李大亮可以說是大唐諸將最善於安民守土將軍了,據史書記載,武德年間李大亮做過金州總管、安州刺史、越州都督,貞觀年間做過交州都督、涼州都督、西北道安撫大使、劍南道巡省大使、河東道行軍總管;每經一地,以惠政聞名,可以說軍功赫赫,要擱現在胸前的獎章估計都掛不開了;貞觀八年,李大亮跟隨李靖討伐吐谷渾,因戰功卓著進爵為公,李世民賞賜他大量財物和奴隸,而李大亮將這些全部送給族人,除此之外他還收葬同宗五服之內鰥寡老人三百餘人,如此善舉甚獲時譽。
李大亮的清正廉潔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不久李世民封他做左衛大將軍,負責宮廷安全;貞觀十七年,晉王李治當選太子;為了確保百年後李治順利接手,李世民為太子盛選東宮屬僚,特意讓李大亮兼任太子右衛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書,至此李大亮身兼三職、宿衛兩宮,大唐最重要的兩位人物的安危全繫於李大亮,其受信任程度可見一斑。
李大亮做官為人,有儒家所說的慎獨特點,據史書記載,在擔任兩宮宿衛期間,李大亮未嘗絲毫鬆懈,李世民曾說:「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臥」;下了崗李大亮同樣威嚴莊重,《舊唐書》這樣描述:「大亮雖位望通顯,而居處卑陋,衣服儉率。至性忠謹,雖妻子不見其惰容」,一個人處眾端正容易,難的是獨居時任能保持這份心境,古往今來能做到這點的屈指可數。
初唐名將中,能被李世民如此對待真心接洽的人可謂不多,連尉遲恭都曾被李世民懷疑造反,後半生在家裝傻充楞,對於戰功赫赫的李靖和李世績來說,君臣間的信任更是遙不可及,而李大亮卻獨得李世民信賴;據《舊唐書》記載,李世民經常巡幸東都,每次出巡必令李大亮居守長安,行政管理歸房玄齡,京城安全歸李大亮;房玄齡也曾盛讚李大亮有王陵、周勃之節,可以當大位,房玄齡為官謹慎為名,能如此評價李大亮足見其本性能力不俗。
晚年的李世民頗為留念東都的繁華,經常不顧京師安危巡幸洛陽,這一切李大亮都看在眼裡,貞觀十八年,李世民再次起駕洛陽,把京師這一攤子留給了房玄齡,並令李大亮做副手;沒想到李大亮突然遇疾倒下,這下把李世民急壞了,親自調藥並命驛站火速送往京師,李大亮感覺時日無多,臨終前最後一次上書,請求止戈息民,停止伐遼;另外希望李世民不要留戀東都繁華,以宗廟為重長居京師。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李大亮的兩條建議可謂切中時弊,寫完最後一份奏章後,李大亮以「男子不死婦人之手為禮」屏退侍女,就此死去。
李大亮死後,家裡只有五石米、三十端布餘財,史書記載「竟無珠玉可以為唅」,家境比當時長安的普通百姓都窮。《孫子兵法》云:「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如果有來評價李大亮還需再加幾個字,那就是政、略、忠、義、禮、廉,何謂也?勸農以桑,政也;以身勸賊,略也;勸君以義,忠也;葬同族鰥寡,義也;不死婦人之手,禮也;無珠玉為唅,廉也。李大亮如此之品行毫無疑問成為後世之楷模,其中就有北宋宰相張齊賢,他從小仰慕李大亮之為人,隨取字為師亮,其意以亮為師,在他以後的政治生涯中同樣為北宋立下赫赫戰功,這才是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