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足球比賽中常見運動損傷及預防

2021-02-07 足球課堂

致力於推廣足球運動,關注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分享交流足球知識、訓練方法、比賽技戰術等資訊信息。

投稿微信號:zuqiuketang

摘 要:學齡期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他們的身體結構和生理機能尚未完全成熟,加之技術水平較低以及場地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在足球運動中非常容易發生運動性損傷。學齡期兒童足球訓練比賽中常見運動損傷包括擦傷、挫傷、肌肉與韌帶拉傷、扭傷、關節脫位、骨折等等。本文主要研究7-12歲學齡期兒童在足球訓練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及其發生原因,從而提出預防措施和處理辦法。旨在為教練員在足球訓練比賽中預防和處理兒童受傷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齡期兒童 足球訓練比賽 運動損傷 防治

1  前言

足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體育運動之一。對兒童來說,參加足球運動是他們提高身體素質和體能的一種有效途徑。因為在訓練和比賽中需要他們付出更高強度的體力和更長的時間。近幾年隨著我國足球氛圍的好轉,參與足球運動的兒童少年與日俱增,但在訓練或比賽中發生運動損傷的機率也在不斷增加。

 2 學齡期兒童的生理特點及其常見運動損傷特點

 2.1 學齡期兒童的生理特點

兒童少年的軟骨成分較多,水分和有機物質多,無機鹽較少,骨密質較少,骨松質較多,因此,兒童少年的骨富有彈性但不堅固,不易發生完全骨折但易發生彎曲變形。兒童的關節面軟骨相對較厚,關節囊及韌帶的伸展性較大,關節周圍肌肉細長,關節的活動範圍大於成年人,但牢固性較差,往往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發生脫位。兒童少年的肌肉發育尚不完善,水分多,蛋白質、脂肪和無機鹽少,收縮機能較弱,耐力較差容易產生疲勞。兒童少年的神經活動過程不穩定,興奮過程佔優勢而抑制過程較弱,興奮和抑制過程在皮質容易擴散,注意力不集中。

 2.2 學齡期兒童常見運動損傷特點

足球訓練比賽中兒童運動損傷一般發生於兒童與兒童、場地、球、球門等接觸時。往往上肢部位容易發生嚴重損傷,如關節脫位,骨折等等。而下肢部位則最容易受傷,其中膝關節和大小腿的受傷最為常見。

3 學齡期兒童足球訓練比賽中常見運動損傷及其發生原因

 3.1 學齡期兒童足球訓練比賽中常見運動損傷

學齡期兒童足球訓練比賽中常見運動損傷包括擦傷、挫傷、肌肉與韌帶拉傷、扭傷、關節脫位、骨折等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擦傷和挫傷,其次是拉傷和扭傷。發生機率較小但最為嚴重的是關節脫位和骨折。

3.2 學齡期兒童足球運動損傷發生原因

學齡期兒童足球運動損傷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準備活動不合理或不充分,在訓練或比賽中突然用力做動作時,因肌肉收縮過急過快而容易導致肌肉和韌帶的拉傷;第二,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差,常忽視著裝與護具的穿戴,在訓練比賽中兒童摔倒次數較多,往往由於受場地的摩擦而造成皮膚擦傷,突然倒地時由於肢體部位的著地可能發生關節脫位和骨折等;第三,技術動作不合理以及犯規動作,兒童之間在搶球時容易相互碰撞、跌倒、用腳或球踢到對方身體,往往會造成小腿皮下組織出血,出現瘀血和腫脹,還有一些動作較大的犯規動作如鏟球等容易造成踝關節的扭傷;第四,過分消耗體力或疲勞所致,訓練或比賽中兒童在體力不支或疲勞的狀態下容易摔倒而導致各種損傷;第五,場地和氣候問題,訓練比賽場地的表面是否適合兒童運動;場地周圍的危險障礙是否得到清除;是否使用適合兒童的器械(如球門的材料等等)。場地地面不平和地面溼滑也是造成兒童各種足球運動損傷的原因之一。

4 學齡期兒童足球訓練中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處理措施

4.1 擦傷  擦傷是由於訓練比賽中摔倒或者球的撞擊而導致的皮膚損傷。要預防此類損傷的發生,教練員要注意選擇地面硬度達到規定標準的場地進行訓練比賽,要確保場地的平整,沒有坑窪和碎石,還要要求小隊員穿戴符合規定的著裝和護具。如擦傷傷口較淺,一般只在傷口上塗紅藥水或紫藥水即可。如創面有殘留物,可用清水衝洗乾淨。否則,傷口癒合後,殘留物會留在皮膚內。面部擦傷時尤其要注意,以免影響孩子的容貌。擦傷的創面不必包紮,但注意避免沾水及沾上塵土及其它髒物,以防止創面感染。如有雜物進入皮膚時,要及時用軟刷子刷洗創面,不讓渣屑留在皮膚內,應避免塗色彩藥水。如擦傷較嚴重,用生理鹽水或雙氧水等清洗傷面的殘留物後,再塗抹藥水或藥膏,最後用消毒沙布包紮。

4.2 挫傷  挫傷是由於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兒童在訓練比賽中相互碰撞、跌倒往往會導致挫傷。預防此類損傷,教練員要注意在訓練比賽中教會小隊員必要的自我保護方法,並加強對他們的安全性和紀律性教育,避免因出現混亂局面而導致的損傷。輕度挫傷傷後24 小時內,採取局部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等方法。嚴重挫傷可用雲南白藥加白酒調敷傷處並包紮,隔日換藥一次,每日2-3次理療。

4.3 肌肉和韌帶拉傷  肌肉和韌帶拉傷通常是因為訓練比賽前準備活動不充分或不合理,導致訓練比賽中突然快速做動作時肌肉韌帶過多的被牽拉而導致的損傷。預防此類損傷,在訓練或比賽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既要合理又要適量,為下面的訓練比賽做好充分的準備。其次要加強兒童協調性和柔軟性的練習,合理安排運動量,避免因運動過度而導致拉傷。輕微拉傷:先停止運動並在疼痛部位敷冰塊或冷毛巾30分鐘;傷後24 小時後,可採用按摩、熱敷和理療等手段。嚴重拉傷(包括肌肉撕裂或韌帶斷裂者):先就地進行包紮固定,然後送到醫院進行治療。在傷後2 至4個星期才能逐漸恢復活動,不能過早的進行較大強度的訓練。

4.4 扭傷  扭傷是由於在場地溼滑、技術動作不正確、對方犯規等所造成膝關節、踝關節的扭傷。常見的是踝關節扭傷。教練員要使小隊員從小就養成不使用粗野動作的習慣。在訓練中要加強關節周圍部位肌群的練習,規範小球員的技術動作,還要加強協調性練習。扭傷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時,要立即停止運動,將扭傷部位墊高,先冷敷2-3天後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較嚴重並伴有關節韌帶斷裂症狀者應及時送醫院治療。扭傷應等痊癒後方能逐步參加訓練和比賽,並採用保護性的措施,防止造成習慣性扭傷的發生。

4.5 關節脫位和骨折  關節脫位又叫脫臼,是指組成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中斷。在足球比賽或訓練中因小隊員在跌倒時未能立即採取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造成肢體著地時,用手撐扶地面,使得向下的重力與地面對肢體向上的反作用力相互作用於肢體近端(與地面而言) 而發生的嚴重損傷。雖然受傷部位並不是肢體與地面的接觸部位,但受到突然向上傳遞的間接作用力的作用,使肢體的遠端部位發生關節脫位或骨折的嚴重損傷。骨折和關節脫位均屬於嚴重的運動損傷,所以在訓練或比賽中教練員要採取各種措施儘量減少嚴重運動損傷的發生,以免因此影響小隊員的後期發展。關節脫位的表現,一是關節處疼痛劇烈,二是關節的正常活動喪失,三是關節部位出現畸形。一旦發生關節脫位,應讓隊員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彎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託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帶纏過腦部,在對側腦作結。如脫臼部位在髖部,則應立即讓病人躺在軟臥上送往醫院。值得注意的是,在為脫臼隊員脫衣服時,應先脫健康一側的,再脫受傷一側的,穿衣服時則反之。

由於脫位時間越長,復位就越困難,所以應儘可能在進行妥善固定後,迅速就醫。一旦發生隊員發生骨折,要立即做好以下兩點急救措施。第一,首先固定傷肢,以減輕疼痛,避免再加重軟組織損傷。固定所用的器材應充分準備好,也可就地取材利用木板或硬紙板等物品。對開放性骨折應先用清潔敷料覆蓋傷口,加壓包紮。固定包紮時繃帶的鬆緊度要適宜。第二,搬送骨折隊員送醫院確診治療。在搬送過程中要求動作迅速、正確、輕柔、避免震動,稍抬高患肢部位,擔架平穩舒適,以防止加重損傷。

5 小結

學齡期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他們的身體結構和生理機能尚未完全成熟,加之技術水平較低以及場地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在足球運動中非常容易發生運動性損傷。然而,了解和掌握學齡期兒童在訓練或比賽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及特點,及時採取各種預防和處理措施,就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各類損傷事故的發生,更好地發揮足球運動對學齡期兒童身心健康,體質增強和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為兒童今後的足球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現代足球[ M ].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 呂志剛.足球運動員的損傷研究[ J ].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8,24(2).

[3] 劉飛振.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研究[ J ]. 體育函授通訊,2000(2)

[4] 劉志剛,李林凱.足球運動中學生損傷規律探討[ J ]. 中國學校衛生,2000,23(5)

[5] 趙軍紅.對學生發生運動創傷的分析及建議[J]. 瀋陽體育學院學報, 1999, (3).

2013-05-30  人教網

來源: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張凱 轉載僅用於分享,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如何預防兒童足球運動損傷
    足球作為一項身體接觸的對抗性項目,必然存在發生運動損傷的風險,而當下校園足球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兒童參與到足球運動當中,兒童參與足球運動的損傷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國際足聯醫學評估與研究中心在2004年就針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損傷發生的特點進行了研究,結合後續研究和分析,於2014年制訂了FIFA 11+ Kids熱身練習方案,專門用於7~13歲兒童足球運動員的損傷預防。
  • 為什麼足球運動容易發生損傷?怎麼預防?
    為什麼足球運動容易發生損傷呢?總結起來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激烈比賽致傷比賽時緊張地爭奪、疾跑與鏟球,易發生大腿與小腿的肌肉拉傷與斷裂。但最典型而常見的損傷是守門員的手指損傷,如拇指、食指或其他手指的韌帶牽扯與關節半脫位。
  • 運動減肥很好,但運動損傷,該如何預防?
    在運動過程中,相當於普通人負重運動,更容易造成關節和肌肉的損傷。跟腱損傷這是由於長期做劇烈的跑跳動作導致跟腱鍛鍊過度而引發的,常見於跑步,籃球,足球,團操,舞蹈等運動。在長期高強度的健身過程中也會因疲勞而產生跟腱損傷。預防方法:平時加強小腿肌肉的拉伸和鍛鍊,如有受傷,及時冷敷。
  • 足球運動中的針對性損傷預防—德國職業聯賽足球俱樂部的康復和預防性運動訓練
    德國保險公司(VBG)最近開發了一項被稱為「隨隊醫生」的項目,在其激勵下,在2015/2016賽季期間,德國丙級足球聯賽隊伍明斯特普魯士隊首次將針對性、預防性體育訓練計劃納入了常規訓練中。2016年,德國保險公司的體育報告分析了男子籃球、冰球、足球和手球在最高兩級聯賽中的事故發生頻率。
  • 十大運動項目常見損傷及預防之一:中長跑
    跑步是最常見運動方式,隨時隨地都可以跑起來,隨著馬拉松的普及,喜歡跑步的人越來越多。不可忽視的運動損傷成了影響跑步效果的最大因素。如何瀟灑跑起來,不受傷呢?下面就分析一下中長跑常見的運動損傷,以及相應的預防措施。
  • 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
    體育運動中,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壞或生理上的紊亂,稱為運動損傷。運動損傷按時間可分:新傷和舊傷;按病程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按性質可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按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損傷和重傷。運動損傷是無法避免的,那麼當發生運動損傷時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成都骨科醫院急診科主任邱斌給我們帶來詳細講解。
  • 兒童遊泳中心線上課堂丨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處理
    (三)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處理運動損傷是指在運動的過程中造成的,身體組織或者器官受到傷害的情況。只要是因為運動所導致的傷害都可以稱之為運動損傷,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很多,比如說擦傷、肌肉拉傷、肌腱斷裂、骨折、關節扭傷等。運動損傷的原因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與鍛鍊者的活動基礎,體質水平有關,也與運動項目的特點,技術難度以及運動環境等因素有關。
  • 01 碰撞性團隊運動常見傷害與預防
    碰撞性團隊運動涉及高強度的身體碰撞,極有可能造成運動損傷,導致頭部或脊椎的傷害,運動過程中躲閃動作也極有可能導致踝關節、膝關節與髖關節的傷害。運動疝氣也有可能會發生。6、大腿——短距離衝刺可能會導致腿後肌拉傷或股四頭肌拉傷。7、膝——快速的旋轉或直接受到強力的撞擊,有可能導致膝關節韌帶的損傷,或半月軟骨的損傷。8、小腿——高衝力的撞擊可能會導致脛骨與排骨的骨折。在短跑衝擊的推蹬動作中,有可能對小腿肌肉與腳趾造成張力,若配合上動作方向的改變,有可能會造成跟腱斷裂。
  • 運動受傷很常見,訓練損傷發生的特點有哪些?
    運動損傷是家長主要擔心的問題,下面給大家介紹下運動傷發生的特點: 1、發生頻率 運動傷是平時常見的多發病,在運動人群中的發生率較高。據報導,專業運動員的損失率高達80%以上。
  • 趙輝醫生: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及預防
    今天我就從一個骨科醫生的角度來跟大家來聊一聊運動損傷。什麼是運動損傷?最直觀的解釋就是:運動(健身、打網球、羽毛球等等)過程中經,由於肢體運動過度或者運動不當造成的人體組織或器官在解剖結構上的破壞或者是生理功能的紊亂而造成的各種損傷。
  • 趙輝醫生: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及預防
    什麼是運動損傷?最直觀的解釋就是:運動(健身、打網球、羽毛球等等)過程中經,由於肢體運動過度或者運動不當造成的人體組織或器官在解剖結構上的破壞或者是生理功能的紊亂而造成的各種損傷。手腕、腳踝、腰部、小腿都是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
  • 十大運動項目常見損傷及預防之二:遊泳
    夏天到了,遊泳是大家喜歡的運動方式,遊泳在所有的運動項目中,是傷病發生率比較低的運動。而且,遊泳可以作為很多運動損傷的康復手段,對於頸椎,腰椎不好的人,遊泳也是可以選擇的項目。對於普通人來說,偶爾遊泳,很少會發生運動損傷。但是對於遊泳運動員以及遊泳愛好者來說,同樣需要注意運動損傷的預防。
  • 運動中常見急性損傷處理與預防:抽筋,肌肉拉傷,韌帶損傷
    夏季長時間運動時,要注意補充鹽分。疲勞和飢餓時,不要進行劇烈運動。肌肉拉傷多見於突然加速和衝刺的運動中。加壓包紮(讓肌肉在伸展的狀態下包紮固定,以防影響肌肉收縮,這是防止受傷的肌肉反覆損傷最關鍵的一步)。抬高患肢。完全斷裂者需手術治療。預防作好準備活動。加強易傷部位肌肉力量的鍛鍊。
  • 背部拉傷是網球運動中的常見損傷-如何預防
    ·費德勒因背部受傷退出與德約科維奇的決賽,這是眾多網球愛好者不願意看到的事情,費德勒自己很尷尬,向遠道而來目睹決賽的在場觀眾表示深深的歉意。3,背部的日常保健和增強背後群肌的平時練習方法:彈簧拉力器、從兩根練起、逐漸加彈簧,最後加滿5根,每次練習拉滿2-3次,逐漸增加次數5-20次。啞鈴練習、伏地挺身、沙袋直接撞擊後背練習、同伴帶上拳擊手套撞擊後背肌肉、可進行武術拳擊打擊後背和中慢速遊泳運動等等。
  • 【受傷不可怕,可怕的是……】10種常見跑步運動損傷(中)
    我們將陸續推出以「科學、健康、輕鬆跑步」為主旨的系列性文章,涵蓋運動損傷與預防,跑姿分析、力量及拉伸訓練、運動裝備、運動營養、科學訓練等方面。 目前跑步損傷相關的文章大部分不夠專業嚴謹,甚至會對跑友產生誤導。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撰寫了這個跑步運動損傷系列文章。 本系列前3期將對10種常見損傷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之後針對每一種損傷詳細介紹其損傷機理、預防及康復措施。今天是第2期。
  • 試論:常見的足球運動損傷原因
    不論是業餘的還是職業足球運動員,只要一進入比賽場地,就會為了爭取最好成績而盡最大努力。其技術、技能和經驗有助於地避免某些災禍。但是,疲勞和偶然性將會使那些可能造成傷害事故的因素意想不到的出現。綠茵場上競爭的激烈性,個別運動員不良的職業道德等也使得損傷現象加劇。 易受到損傷的部分——肌肉、肌健、韌帶和骨骼等,能夠或長或短地影響運動員重返運動場的時間。
  • 11種常見的跑步運動損傷,如何預防和處理?
    跑步中發生的運動損傷大部分都可以歸因於跑鞋的減震性能有問題,訓練強度過大及忽視了熱身,拉伸或體能恢復等問題。肌肉損傷後,受傷部位不能再進行拉伸。攝入大量蛋白質會加速細胞增長及肌肉修復。跑步中發生的不同程度的肌肉損傷,從過度勞累後的肌肉酸痛到肌纖維撕裂甚至肌肉撕裂都有可能。發生肌肉損傷後,休息,冰敷法,壓迫法,抬高法是幾種常見的恢復方法。
  • 如何預防和處理常見的跑步損傷?9種損傷處理方法,建議收藏!
    而許多跑者經常會因跑步而發生肌肉痛、韌帶拉傷和膝蓋傷痛等傷病,不僅消耗了跑者對跑步的積極性,如果不引起重視還會因一時不查而造成更為嚴重的損傷。因此,每一個正在跑步或準備參與跑步運動的跑者都需要對如何預防和處理常見的跑步損傷有所了解,可以在跑步時有效預防受傷,並能在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及時進行處理。
  • 兒童運動損傷後,父母第一時間應該怎麼做?
    當孩子在操場上運動時受了傷,父母應該知道如何評估傷勢並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案。父母具體應該怎麼做?什麼情況下需要去看醫生? 兒童運動損傷的類型 根據美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兒童中常見的運動損傷包括: 1.
  • 十大運動項目常見損傷及預防之三:羽毛球
    羽毛球運動因其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 並且不受性別、場地以及運動水平的限制而成為大眾喜愛的體育運動之一。近些年來,羽毛球普及較好,參與人群眾多,在高水平羽毛球運動員中,運動損傷的發病率不是很高,羽毛球運動的安全性較高。但隨著該項目的不斷普及和深化, 羽毛球運動損傷逐漸引起重視。損傷不僅會影響運動員技術水平的發揮, 同時也會給練習者帶來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