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優秀傳統文化推送到離學生最近的地方?

2020-12-14 人民政協網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戰略全局,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夯實文化自信根基,讓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全國政協27日在京召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賈寧 攝

11月27日,全國政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在北京召開。除了主會場的全國政協機關視頻會議室,還有天津市政協、山東省政協、湖南省政協三個分會場,參會人士包括長期關注議題的全國政協委員,分會場所在省、直轄市政協負責人,部分地方政協委員,群眾代表,以及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有關負責同志。

01 把握原則 加強頂層設計

為做好會議籌備工作,了解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在地方的貫徹落實情況,今年9月23日-28日,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率隊,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任組長的調研組一行到湖南長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天津市開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專題調研。11月9日,委員移動履職平臺開通主題議政群,邀請委員們線上互動交流,廣泛聽取委員們的真知灼見。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宋大涵在會上介紹了調研成果和主題議政群情況。

「通過調研,委員們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而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於加快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形成高度共識,很有收穫。」宋大涵表示,調研組了解到,各地有關部門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以下簡稱「三進」)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構建教學體系、設計傳承載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

與此同時,調研組也看到,面對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目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存在政策體系不完備、工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對此,全國政協常委李和平在手機視頻連線中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健康、有序、良性發展,需要國家層面立法保障。要把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納入相關規劃和財政預算中,做到規劃有保障、資金有來源、工作有進展。

「『三進』歸根結底要入腦入心。」參加前期調研的全國政協委員王春法建議,應加強統籌規劃,結合教學實際,加強頂層設計,有選擇、有重點地明確哪些傳統文化能進,哪些不能進,形成統編教材或參考材料,並出臺統一明確的課時安排和要求。

會上,山東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楊朝明從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師德引領方面,來自澳門的全國政協委員梁樹森從努力構建全方位的教育氛圍、做好相關教材編寫工作等角度作了發言。雖然委員們身處不同的地方,但大家的聲音都匯聚在全國政協搭建的協商平臺,被與會部委同志認真記錄下來。相關部委同志分別介紹了目前正在開展的工作,針對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給予積極回應。互動交流中,委員們對未來「三進」工作的進展有了更詳細的了解。

02 明確「三進」內容 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

把優秀傳統文化推送到離學生最近的地方———這句話讓在場不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士產生強烈共鳴。

全國政協委員李健認為,應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設計個性化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尤其是讓學生更加關注優秀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推動提高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在天津分會場的全國政協委員金永偉則建議,各地宣傳文化部門要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的組織管理,對實施非遺、戲曲、文博進校園工程的各類文化藝術界人員要建立有針對性的崗位培訓制度,強化教學實踐知識,使其具備基本的專業教育教學能力。

03 多元支撐與協同建設實現社會共同參與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而暢通這一途徑離不開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王歡分享的實踐案例得到了與會人士的充分肯定。

王歡介紹,史家教育集團通過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悟課程》研發,編寫出版了《漫步國博》等多個系列校本教材。課程內容遵循「個人」「社會」「國家」三個維度,課程安排貫穿低、中、高三個學段,課程實施涵蓋場館研學、校園共學、親子旅學、雲端自學四種學習形態,探索課程改革的新模式。基於這些實踐經驗,王歡建議,要充分發揮博物館等文博單位的資源優勢,挖掘文物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規劃建設一批校外傳統文化實踐教育基地,建立館校合作的長效和常態化機制。

近些年,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在引導社會力量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手機視頻連線中,長沙市政協委員、雨花區文旅體局局長王琳介紹,通過研究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扶持獎勵政策,雨花區逐步搭建了湖南雨花非遺館等平臺,並掛牌「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還首創體驗式教學培訓,鼓勵社會力量開設傳統文化研學項目助力「三進」,僅湖南雨花非遺館就開發了30多個非遺項目進入100餘所大中小學校本課程,開設公益講堂800餘場次。王琳建議,應出臺鼓勵社會力量助力「三進」的具體服務標準及科學易操作的考核標準,遴選一批國家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基地。

通過手機視頻連線,全國政協委員韓愛麗根據河北省的相關工作實際和調研情況提出,應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科研專項經費,引導和鼓勵相關研究機構、各級各類學校組建傳統文化調研團隊、教材研發團隊、課程設計團隊等,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政府購買優秀傳統文化「三進」服務方面,設立常態化年度預算項目,明確競爭磋商標準。

在天津分會場,天津市河西區湘江道小學學生家長劉曉琳女士應邀發言。作為學生家長,最初,她也曾擔心課外活動會佔用孩子學習時間,隨著幾年來孩子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劉曉琳感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是非常必要的,對孩子全面發展很有意義。不過,她也提出了切實關心的問題,希望有關部門能研究出可行方法,讓孩子們在面臨升學考試壓力時,能更好地分配好課本知識和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時間,在兩者的學習內容上更好地融合,並在學生考評方面得到充分體現。

……

對於委員們以及家長的種種關切,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同志分別作出回應。2017年,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始終。意見印發三年來,中宣部會同教育部、文旅部等部門作了一系列工作,接下來還將在政策引導、解決支撐保障問題、推動教育載體的深化、提升課本知識和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投入機制等方面繼續作出部署和推進。

隨著委員們和部委同志的互動交流不斷深入,在濃厚的協商氛圍中,雙方共識漸漸清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是加強文化建設的題中要義,需要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常抓不懈,從而為實現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滋養和精神力量。

記者:劉彤

編輯:莫愁

相關焦點

  • 政協遠程協商會為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建言 中宣部教育部等多部長...
    中國網北京12月3日訊 (記者 和海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保證,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放眼全局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目標,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其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根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弘揚,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12月6日,為更好地探討這一話題,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一場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在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海南大學教授、海南微思維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鍾哲輝發言東坡文化作為海南特色性地方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我們傳承和弘揚。
  • 傳承地方戲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寧海平調」走進浙江工商職院
    據唐潔妃介紹,寧海平調是寧波寧海古老的地方劇種,產生於明末清初,迄今已有400餘年的歷史,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作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戲曲,寧海平調既傳承了宋元南戲的遺韻又兼有清代戲劇傳奇的特徵,集中體現了浙東古代民間風情和文化理念。
  •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學生有什麼意義?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擁有者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但是近些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我們的傳統文化卻在一步一步的丟失,當前的傳統文化教育對中小學生的教育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的點還沒有達到最優化的程度!幫助學生打下紮實的文化基礎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而傳統文化教育正是幫助學生深扎民族根、熔鑄中國魂的重要方式與方法。
  • 裕德路69號,遍布優秀傳統文化的鄉土表達——崧廈鎮小讓傳統文化...
    2019-04-25 15:3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成波校園,是一首帶著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的儒雅之詩,理應讓學生沉浸其中,品讀味道。一所校舍新新的鄉鎮小學,怎樣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呢?崧廈鎮小的教育人清醒認識到:傳統文化進校園不能只做加法,還要做減法。不能把傳統文化和國家課程對立起來,而是應該按照認知規律和課標要求,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國家課標課程中。通過頂層設計形成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各個學段相互銜接的課程體系。
  • 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裡詩意地棲居
    記者在該礦看到,運煤車進入煤場後,最快幾分鐘就可以滿載而歸,從門禁、放倉、過磅到離礦全程自動化「流水」運行,實現了無需人工幹預即可達到精準裝車、高效發運的「一條龍」流程效果。學校以「做受人尊敬的教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構建了以課程、實踐、文化為主體的育人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高雅之情、儒雅之氣、嫻熟之藝、品德之美」,促進學生性格、氣質、情懷等內在品質的提高,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裡詩意地棲居,讓生命在校園裡燦爛地綻放。
  • 習總書記勉勵我們「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
    他希望我們好好學習,早日成才,為社會作出貢獻,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作為一名香港學生,我覺得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一定會加倍努力學習,掌握專業知識,爭取早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葉煒麟:相較於在電視中見過的畫面,總書記顯得更加親切,更加平易近人。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理想信念教育
    借鑑和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要素和有益經驗,既可以為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引導路徑,也可以弘揚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實現民族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直接關係到「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能否實現。
  • 文化建校 向上向善氛圍春風化雨——看衡水中學如何用優秀傳統文化升華「精神特區」(上)
    ……我們要積極發展教育事業,通過普及教育,啟迪心智,傳承知識,陶冶情操,使人們在持續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認識各種文明的價值,讓教育為文明傳承和創造服務。」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陣地,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場所。學校在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何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教育實踐之中,以優秀的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學子的心靈與人格?
  • 【和合遄小】 立足優秀傳統文化 培育核心價值觀
    一、完善德育課程一體化體系     學校充分貫徹臨淄區教育局德育一體化工作實施要求,將傳統文化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開足課時,全面落實地方必修課程內容。學校根據不同年級需求分別編制了《雅頌之啟蒙篇》、《雅頌之孟子篇》、《雅頌之論語篇》三種刊物,積極組織開展經典誦讀、詩詞大會、成語故事會、國學小名士等一系列有特色、有影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成果展示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      學校派出10名骨幹教師赴先進學校參加「第五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交流活動」,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熟悉傳統文化教材。
  • 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價值
    我們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孝道終究是一種倫理道德的意識和規範,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誠信助人的社會道德教育,可以讓學生由家庭內的道德規範逐步過渡到社會中,由家庭倫理道德引領社會道德規範教育。   第二,探索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中和諧觀教育的因素。
  • 優秀傳統文化「活」了
    不久前,一場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主題的論壇在北京舉行,多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深入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
    近日, 全國政協在京召開「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 」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從堅定文化自信高度認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的重大意義,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整體設計和分類施策相統一、內容優化和形式創新相統一、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統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心田 ,培養富有文化自信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 如何打造優秀傳統文化IP之「影視篇」
    然而,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精品內容,卻因為一成不變的呈現方式,尚未在新時代引起更多的年輕人的關注。影視如何才能盤活傳統文化IP?哪一類IP會有較大的再利用空間?影視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過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別關注的點?
  • 借傳統文化之火 點亮學生心燈
    為何要請學生題寫校牌?如何選出校牌作品?在這一思想的驅使下,2016年起,學校決定將校牌題寫的權利交給學生,在全校學生中開展作品海選,經過老師篩選和評定,選取優秀的書法作品作為學校的校牌,每兩周更換一次,輪流展示學生作品。△點擊查看視頻隸書、篆書、楷書、行書等等字體的校牌紛紛展示在校門口,激發了學生們學習書法等傳統文化的熱情,「寫好字,做好人」成為師生新追求。
  • 優秀傳統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南昌工程學院中華優秀...
    南昌工程學院作為一所以工學為主的高校,特別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和塑造,堅持以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學生的心靈,涵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開設慕課,是立足新時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傳播的一個成果,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圍繞價值觀的一場精神相遇和一番理論探索,是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一次有益實踐。進行課程實證研究。為真實掌握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底蘊以及授課的實效性,教學團隊堅持開展對授課對象的調查與對比分析。
  • 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如何相融
    【摘要】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主戰場,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 用英語去介紹茶,向全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覺得這麼好的東西,應該有必要向世界各地傳播的同時,我們自己要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基因傳承下去。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優秀的一部分,用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們最應該拾起的內涵在哪裡?讀出精髓,才知道如何傳承。才能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出對茶的心聲。二、喝茶就能喝出健康身體,幾千年的飲品,不離不棄茶作為中國人比較喜歡的飲品,除了給人以身心放鬆的享受,最重要的是茶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與抗氧化營養素。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可以有助防老,營養身心之保健功能。
  • 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源流來自何處?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過程中,優秀的傳統文化又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 【思政講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核心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內在一致性,要善於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中華精神、中華價值、中華力量,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生思想教育教學過程,培養青年學生艱苦奮鬥、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積極有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