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業圍堵不奏效,鏈家系 「全村的希望」貝殼集團要上市了

2020-12-18 騰訊網

作者丨馬程

全文共 2386 字,閱讀大約需要 5 分鐘

成立僅2年時間,鏈家系的貝殼集團要上市了。

7月24日晚間,貝殼集團正式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文件,股票代碼為BEKE。招股書顯示,貝殼集團創始人左暉持股28.9%,為第一大股東。其次為騰訊持股12.3%,軟銀10.2%、高瓴資本5.3%。

2年多的時間裡,貝殼找房GTV(原價交易額) 提高到212.8 百億人民幣。僅看交易額,貝殼集團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房屋交易和服務平臺,甚至是繼阿里巴巴之後的中國第二大商業平臺。如果能成功登陸紐交所,貝殼找房將成國內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根據貝殼集團在3月份Pre-IPO完成後的估值140億美元,這也會成為本年度中概股最大規模的一次IPO。

與此同時,過去三年,貝殼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7年淨虧損達5.38億元,2018年縮窄至4.28億元,但到了2019年,淨虧損同比暴增409.35%,達21.80億元。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淨虧損擴大到12.31億元。

曾經背靠鏈家系,而現在貝殼集團已經成為左暉最為亮眼的招牌,也擔負了他籤下的鏈家5年內上市對賭協議的重任。

雖然至今未能盈利,但貝殼找房的發展,是傳統線下房產交易服務向全面網際網路化的數字房地產交易平臺的一次嘗試。但就如左暉所說,「我們更認為一個成功的IPO取決於公司的價值而非其他。」

01////

貝殼:惹怒全行業的一次轉型

2017年,鏈家最初宣布上線貝殼找房App,引發了全行業的震動。

貝殼找房大平臺上線,意味著這家傳統的線下房產中介向線上平臺發起進攻,從直營模式轉變為平臺模式,面向各個中介品牌開放。

最初,貝殼找房就表達出野心,宣布「不久的將來賦能100個機構品牌、服務100萬以上的經紀人,解決整個行業的服務痛點。」

貝殼找房上線時,業內卻充滿質疑——鏈家系做房產服務平臺,相當於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因為鏈家本身已經有一個龐大的經紀人體系,對於其他中介品牌來說,鏈家是競爭對手。那麼加入貝殼平臺,是否能獲得應有的流量支持,是一個未知數。

在最初上線的一年多時間裡,貝殼並沒有獲得太多大型中介品牌的加持。甚至還遭受了抵制。

其中,反應最激烈的是大型中介機構以及58同城為代表的信息平臺。

以58為例,最初並沒有自身的房產經紀人體系,只是一個聚合平臺,但是2015年收購安居客之後,58迅速成長領先的房地產交易平臺,這也是58集團內部僅次於招聘的高營收板塊。貝殼的出現,是對其核心業務的直接挑戰。

2018年6月,貝殼找房正式上線僅2個月,58集團拉上中原、我愛我家、麥田等二手房中介組建了「真房源」聯盟,這一個聯盟也被業內稱為「反鏈家系聯盟」,有些像貝殼找房示威的意味。當天,58同城CEO姚勁波和左暉還在朋友圈中互相揶揄。

姚勁波多次公開稱,貝殼正在破壞原有的行業生態,「有的公司希望這個行業裡的公司全死掉,只有我活著,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之後,58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財報中提到,目前58同城、安居客、趕集服務的經紀人數量已經超過110萬,而貝殼找房的經紀人數量可能還在十萬多級別。

但是,貝殼找房的成長速度,卻讓業內措手不及。

根據招股書顯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貝殼找房平臺上擁有265個房地產經濟品牌、超過42000家線下門店,代理人數超過45萬,遍布103座城市。增長速度超過了58系。

究其原因,對有技術和場景需求的中小型經紀公司,貝殼吸引力相當可觀。因為中小公司長期缺乏獨立做大的基礎,急需平臺力量整合資源。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德佑。這是一家誕生時間早於貝殼的鏈家系加盟品牌,在最初一年貢獻了貝殼近一半數據,15個月內吸引9萬經紀人開出1萬多家門店,其後9個月爆發性增長9000店。德祐的發展模式就是大規模連結中小型中介,並且下沉到三四線城市。這對訂單量和成交量的提升有重大意義。

但是,要籠絡行業裡的大玩家,無論是說服入夥、還是融合轉變,都需要更高時間成本。初期,貝殼找房也要依託鏈家實現交易,與大公司的衝突依然明顯。

伴隨著貝殼的銷量和影響力提升,最初加入58聯盟的21世紀地產等大平臺也放棄了之前的策略,轉而加入了貝殼平臺。但是我愛我家等行業巨頭,依然沒有鬆動。

在這個期間,貝殼找房很多新制度也一直圍繞消除其他中介品牌的顧慮。比如推出經紀人合作網絡——ACN。經紀人完成的每一筆交易,代理商可以分為主代理商和合作代理商兩種角色,主代理商有權決定代理服務的價格以及確定其他合作代理商的角色及貢獻。這個體系最大範圍減少品牌的控制。

02////

6億對賭:鏈家縮進貝殼

從年初開始,關於貝殼IPO的消息一直不斷。對於左暉來說,這個2年前傾力投入的轉型,其實是鏈家系整體的寄託。

2016年4月,鏈家在B輪融資時,左暉與投資人籤訂對賭協議——鏈家需要在5年內完成IPO。2019年,鏈家的投資方股權通過鏡像平移到貝殼。2020年,已經逼近左暉對賭的最後期限。

貝殼的快速發展並不是憑空而來。這背後是左暉轉型的決心。

2018年鏈家的戰略討論會上,左暉提出必須立刻將線上流量與地面網絡結合,才能搶跑對手。貝殼上線後,外界甚至傳出「貝殼掏空鏈家」說法的由來——左暉短期內抽調了鏈家精兵強將的70%~80%至貝殼,同時從各網際網路大廠招兵買馬。

從貝殼的團隊配置上來看,CEO彭永東,鏈家網COO王擁群都是鏈家系的老人。

同時,早在鏈家時期,左暉已經為轉型線上做了準備。

2014年,左暉與「搜房網」決裂,獨自創立鏈家品牌時,就已經在利用融資快速收購和擴張。之後的2年中,鏈家開啟先後收購、合併了上海德佑地產、北京易家地產、深圳中聯地產、杭州盛世管家、廣州滿堂紅和成都伊誠地產等等,用左暉的話,是「把行業內靠譜的中小型中介品牌都收購了」。同時,也把萬科等大房產品牌拉入合作陣營中。

隨著網際網路埠的費用不斷上漲,中介品牌也開始建立自己的線上渠道,但是苦於自建平臺前期的流量問題,還需要藉助於58等線上平臺來引流。這期間,鏈家得益於提前布局和資本助力,成為唯一走出網際網路「陰影」的中介品牌。轉型貝殼前,來自鏈家網促成的二手房買賣佔比已經達到整體成交量的30%。由此,最早面對58的抵制,貝殼並不懼怕。

一定程度來看,貝殼找房繼承了鏈家所有的優勢資源,加上收購了大量的中介公司之後,必然會根據自己的標準建立「真房源」,從地理布局上鏈家有一定優勢,這樣形成一個依託「鏈家系」的小中介的生態。

2019年開始,左暉開始逐漸把鏈家系「收納」進貝殼體系中。上市前,德佑和鏈家體系也都整合入貝殼集團統一管理。

招股書寫到:「我們擁有並運營中國地產經紀領先品牌鏈家,它是貝殼平臺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全歷史提到,按照左暉的想法,其實鏈家被裝在了貝殼的IPO框架中。貝殼也找房因此從一個輕資產的網際網路產品,成為了鏈家系的核心貝殼集團。

03////

虧損下的信心——二手房的剛需和騰訊的注資

成立至今,貝殼找房的連續虧損是事實。

根據招股書,開支主要來源於營銷支出、行政支出和科研支出。其中,行政支出佔到大頭,包括員工工資、辦公室費用、招聘及訓練費用等。值得注意的是,貝殼一直將中介專業化訓練放在較重要的位置,郵件裡專門的培訓學校。同時,用戶VR看房等技術升級的研發支出也在提高。

同時,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尤其寫字樓等成交量降低,是導致虧損增加主要原因。

同時,從成本側,貝殼成本中佔比最大的為佣金及內部補償費用,第二大塊為佣金分割。

隨著 2019 年貝殼找房業務的增長,這兩部分費用都出現了大幅度上升。

佣金比率高,貝殼的毛利率降至在24% ,加上經營費用同樣高企,這是貝殼最終難以實現盈利的重要原因。這也意味著,隨著GTV的增加,虧損也很可能繼續增加。

貝殼集團在虧損下依然高估值IPO,主要信心是來源於其聚焦的二手房交易市場前景廣闊。

從招股書公布的數據來看,二手房交易也是貝殼的主要營收來源。2019年營收高達246億。排名二三位的業務分別是新房交易服務和新興及其他服務,2019年營收分別203億元和12億元。

2019年11月,左暉在貝殼的新經紀峰會上做出預測,整個新房市場未來5年會從15萬億萎縮到12萬億甚至會更小,二手房市場會從六七萬億增長到10萬億。

「很幸運的是,我們做交易市場的仍處於增量市場中。」左暉總結。

灼識行業諮詢有限公司報告顯示,中國住房市場規模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30.7萬億元。隨著中國住房市場的供求關係變得更加平衡,房地產經紀服務將擁有更大的市場機會。預計到2024年,中國住房市場的經紀服務滲透率將從2019年的47.1%增長到2024年的62.2%。

江瀚認為,把貝殼找房看做一家網際網路化的公司,沒有實現盈利實際上並不是問題,只要能夠保證現金流的穩定和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貝殼找房的商業模式在行業裡,是具有很好的前景。」

貝殼集團的另一個信心來源,是騰訊系的支持。

騰訊2016年參與了鏈家的B輪融資;2017年3月,馬化騰拜訪鏈家總部,並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繼續加碼鏈家。之後,騰訊也參與了鏈家旗下自如的獨立融資。

貝殼找房成立後,業內也一直猜測騰訊會壓注。果然,2019年7月,騰訊參與了貝殼的D輪融資,領投8億美元。此後,騰訊也在D+輪,也是Pre-IPO階段再次投入近5億美元。

對於出身傳統地產中介行業的鏈家來說,騰訊的投資,不僅是給予資金支持,還有網際網路專屬的流量等資源支持。2019年,貝殼找房正式加入微信錢包「九宮格」(現改為十二個),接受微信的特殊引流。

儘管騰訊也是58同城的大股東,還參與了58到家(快狗打車)的投資。即使看微信錢包的布局,也有來自58系的轉轉二手交易平臺。但是,微信還是把唯一的房產交易平臺留給了鏈家。

看來,房產中介走到今天,也成為一個網際網路的故事,需要用現金流和流量說話。貝殼提前準備和強大的整合資源的能力,走出了自己的路,獲得了資本青睞。這也意味著,上市後,貝殼也面臨著更大的盈利壓力。

+

相關焦點

  • 傳貝殼要上市!估值雖近千億,但鏈家老闆左暉仍面臨「壟斷」質疑
    早在2016年,在進行B輪融資時,鏈家與投資人進行了對賭,稱在完成該輪融資後的五年內,實現鏈家上市,否則就需要回購投資。如今承擔上市重任的,是脫胎於鏈家的貝殼找房,距離與投資者約定的上市時間,所剩不多了。上市之事箭在弦上,而眼下左暉糾結的,還有選擇美股還是港股?
  • 「反貝殼聯盟」慘敗,最大「中介頭子」貝殼找房逆勢赴美上市有難言...
    本次上市的主體為貝殼,除平臺公司貝殼找房外,還包括鏈家、德佑、金融、裝修等業務。按照計劃,貝殼此次IPO募集資金最多為10億美元,實際金額待後續確認。分析稱,如果貝殼找房成功上市,將創造今年以來中國企業赴美最大規模IPO,這也是繼2018年底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登陸紐交所以來,首家在美IPO融資規模超10億美元的中國企業。
  • 貝殼上市左暉身家大漲760億人民幣,站在背後的包凡成為最大贏家
    貝殼集團將籌集21.2億美元,這是自2018年3月愛奇藝在美國上市以來,中國公司在美國最大規模的IPO。而成功上市的背後,前期參與投資貝殼的機構們可謂回報滿滿,其中尤以既是聯席主承銷商又是早期投資方的華興資本受益最大。據了解,華興資本旗下華興新經濟基金參與了鏈家(貝殼前身)的多輪融資。
  • 鏈家「生死」時速
    鏈家並沒有示弱。在打破傳統租售生意的邏輯下,鏈家因此也祭出了貝殼找房,希望能夠進行一場自下而上的網際網路改造。2018年4月,號稱在內部醞釀了四年的貝殼找房上線,貝殼不僅負擔著引領鏈家走向網際網路化的使命,左暉要實現平臺化的野心開始不斷落地。更為重要的是,貝殼找房還面臨著另一項重要的KPI——IPO,於鏈家而言,這是一項命運攸關的命題。
  • 貝殼上市:長期主義者的速勝
    鏈家用18年築起又高又厚的城牆成為行業老大,剛大功告成就自我顛覆,自營模式的鏈家轉型為開放平臺模式的貝殼。資本市場熱烈歡迎這一轉型——貝殼市值接近本行業所有上市公司總和的5倍,但未知的風險或許也在前方靜伏。
  • 創立2年就上市,邊虧損市值邊暴漲!貝殼能笑到最後嗎?
    創立鏈家前,左暉已經北漂多年,從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他期間在化工廠有過分配的工作,也在中關村軟體公司做過銷售,並在保險行業賺到了第一桶金。 開發商大多不願意將新房給予平臺,但貝殼因為擁有足夠的現金流,以及大量的經紀團隊,在開發商端具有很強的話語權。 「實際上,貝殼系的房產經紀人,基本上就只用貝殼。因為貝殼打廣告比較兇,導流的客戶就很多,經紀人只要將房源錄入進貝殼系統就好,不需要再付錢推流,也不需要想怎麼導流。」麥田一位房產經紀人林航對《海西商界》說到。
  • 貝殼找房上市 「運動員」左暉走上裁判臺
    對於上市,貝殼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表示,貝殼的節點不是以上市前後來論的,上市本身就是一個事件而已。   公開資料顯示,貝殼起於鏈家,但不同於鏈家網的垂直自營模式,其使命是締造平臺。   目前鏈家已成為貝殼的入駐品牌之一,除了鏈家,其他商家也可以在貝殼找房平臺上發布房源,貝殼找房與鏈家最大的區別在於貝殼找房主要負責的是線上業務,而鏈家主要負責的是線下門店業務。
  • 貝殼上市,我看到了第二個「阿里」
    左暉2001年內創辦鏈家,當時房產中介市場混亂不堪,吃差價、低買高賣、全憑一張忽悠的嘴屢見不鮮。 當時行業裡最著名的事件,是「堅石案」,當時一個叫堅石房地產的北京經紀公司,一邊收租客3個月房租,一邊只給房東1個月的錢,最後詐騙近400萬元被判刑。
  • 貝殼上市首日市值看齊百度,422億美金憑什麼?
    礪石導言:從廣遭詬病的傳統房產經紀行業起家,到成為炙手可熱的,市值高達422億美金的新經濟企業代表,貝殼找房是如何做到的?華生 | 文12020年,國內最引人矚目的兩起大型IPO應該就是螞蟻集團與貝殼找房了。
  • 58集團與鏈家的「爭奪戰」房產線上平臺「真房源」交鋒
    背靠鏈家這棵大樹,貝殼找房的廣告一夜間遍布街頭巷尾,短短一個月就聚集了較高的關注度。貝殼找房CEO彭永東曾言,「貝殼找房2018年年底要進入到100個城市,賦能的經紀品牌超過50個、連接3萬家店面。」     針對此形勢,58集團高級副總裁、安居客COO葉兵給出的答案是,「將房源信息做『全』才是最重要的,同時要努力做到『真』」。      「我們認為全的價值是巨大的。人們住酒店通常不會單獨訪問某一個品牌的酒店,一定會找一個全的信息平臺。而房產作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投資,需要更全的內容體系建設,讓用戶在找房過程中,整個信息是透明對等的。」葉兵說道。
  • 「反貝殼聯盟」土崩瓦解,貝殼「霸權」
    2018年6月,貝殼找房成立2個月後,58同城CEO姚勁波發起「全行業真房源誓約大會」,除了鏈家以外,我愛我家、中原地產、萬科物業樸鄰、麥田房產等行業大型房地產經紀公司都出場站臺,「真房源聯盟」陣營強大。在會上,姚勁波直接喊話:「有的公司希望這個行業裡的公司全死掉,只有我活著,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 貝殼找房赴美上市,反殼聯盟已無力抵抗
    上周五晚,貝殼找房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遞交招股書,擬申請在紐交所上市。本次上市主體貝殼找房包含了房地產中介鏈家,及房地產交易及服務聚合平臺貝殼找房兩部分。從鏈家成立時算起,這家企業已經走過了18年,而這恰好也是網際網路浪潮波瀾起伏的18年。
  • 貝殼找房敲鐘在即,「反殼聯盟」徹底輸了?
    ▲圖片來源:招股書此次的上市主體貝殼包含了房地產中介鏈家,及房地產交易及服務聚合平臺貝殼找房兩部分,從鏈家成立時算起,這家企業已經走過了18年,而這恰好也是網際網路浪潮波瀾起伏的18年。貝殼的發展歷史,正是這十餘年間傳統行業從線下向線上轉型,通過技術與數據的力量完成行業革新的縮影。
  • 恆大切入中介賽道,對標貝殼找房等,有戲嗎?
    近期房地產行業的熱門話題之一,是恆大切入中介賽道。不少讀者私下問對此事怎麼看。NO. 1|壹8月,恆大集團的恆大寶集團變更成房車寶集團,以現階段667億元的估值,3年期246發展計劃,展望2023年6萬億估值,2024年上市。
  • 貝殼+鏈家大數據驅動 科技賦能行業服務能力再升級
    12月15日,北京鏈家舉辦了首屆社區百科AI講盤大賽的決賽,從23000多名經紀人中最終產生的9支經紀人隊伍,在AI人工智慧和真人雙評委的評審下,完成了一場戰隊之間,以及和AI機器人戰隊的對決。這場「人人大戰」和「人機大戰」,也是自AI人工智慧開始探索在房產經紀行業的應用以來,行業首次舉辦的大型賽事。
  • 上市首日飆升,市值超400億美元,TMD陣營又新增一個貝殼?
    流量到服務本位之爭在貝殼上市當晚 ,58集團董事長姚勁波在朋友圈寫道:「今天貝殼上市,向左暉總表示祝賀。但負責任的將我們相信開放平臺Android會大於封閉,58安居客退市後會全方位進入/賦能產品。」這邊貝殼剛剛上市,老對手58就來下了戰書。
  • 貝殼上市,左暉身價暴漲767億!
    貝殼找房是線上線下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從平臺成交總額(GTV)來看,貝殼找房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此次,上市主體除貝殼找房,還包括鏈家、德佑及金融、裝修等業務。一營業收入的增速約為60.6%,上市首日收漲87.2%2018年和2019年,貝殼的營收分別為286億元人民幣和460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的增速約為60.6%。同時,貝殼佔據了中國房產交易和服務行業的最大市場份額,其2019年的GTV為2.13萬億元人民幣。
  • 貝殼找房上市首秀火了!創始人身家近500億
    貝殼找房只增收不增利2019年淨利潤同比下降367%貝殼找房官網顯示,公司是由鏈家網升級而來,是以技術驅動的品質居住服務平臺,聚合和賦能全行業的優質服務者,打造開放的品質居住服務生態,致力於為三億家庭提供包括二手房、新房、租賃、裝修和社區服務等全方位居住服務
  • 貝殼找房是中介公司嗎?他和鏈家地產到底是什麼關係?
    8月13日,貝殼找房平臺在美國上市。對於中國的二手房經紀行業來說,貝殼找房當前可算行業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貝殼找房2019年總交易額達到了2.128萬億人民幣,通過其平臺成交的二手房總量超過了220萬套。
  • 年入460億,最大房產「中介」要上市了
    強融資能力的貝殼帳上不缺錢,坐擁300多億現金,創始人左暉要做的是從自營到平臺,商業模式從重到輕,從房產中介轉向居住服務平臺,搭建行業生態,重塑產業鏈,講更大的故事。 有了鏈家18年的線下房產交易基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貝殼找房平臺備受資本青睞,短短兩年時間,融資兩輪,跑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