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460億,最大房產「中介」要上市了

2020-12-23 虎嗅APP


多次上市傳聞之後,貝殼找房上市的靴子終於落定。


7月24日晚間,貝殼集團正式提交美股IPO文件,股票代碼為"BEKE",高盛、摩根史坦利、華興資本為貝殼集團此次IPO的聯席主承銷商。

 

招股書顯示,2019年全年貝殼集團收入460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公司營收71億元同比下降12.7%。但第二季度市場隨即反彈,公司收入暴漲至超過197億元,同比增長72.4%。

 

賺錢能力可觀,貝殼集團的虧損也一直沒停下來,過去三年公司累計虧損超30億元。這背後,一方面是行業長期低人效,低毛利率,一方面是貝殼平臺在戰略上的選擇。

 

強融資能力的貝殼帳上不缺錢,坐擁300多億現金,創始人左暉要做的是從自營到平臺,商業模式從重到輕,從房產中介轉向居住服務平臺,搭建行業生態,重塑產業鏈,講更大的故事。

 

有了鏈家18年的線下房產交易基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貝殼找房平臺備受資本青睞,短短兩年時間,融資兩輪,跑步上市。

 

但長期受到「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質疑」的貝殼,坐上中國居住服務第一股的交椅之後,又會面臨哪些挑戰?

  

賣房平臺,年入460億


2020年以來,疫情之下房產市場經歷了先冷後熱的變化。貝殼集團的招股書中同樣顯示了這一特點。

 

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個月,貝殼集團收入7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2億元下降了12.7%,招股書解釋這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2020年第二季度隨即房產市場轉熱。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三個月,平臺上的GTV(總交易額)為人民幣9993億元,2019年全年為21277億元。也就是說,僅2020年第二季度的總交易額就達到了去年的近47%。

 

同時招股書指出,貝殼集團第二季度收入不少於197億元,同比增加約72.4%,公司淨利潤不少於27億元,比2019年同期的4億元增長589.3%,主要是由於2020年第二季度經濟重新開放,需求激增。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看過去三年貝殼集團所從事的房產交易服務,到底有多賺錢。

 

2017年到2019年,貝殼集團的營收分別為255億元、286億元、460億元,營收增速從2018年的12.3%提高到了2019年的60.6%。

 

事實上,脫胎於鏈家的貝殼找房成立於2018年4月,集團從自營房產中介轉向了吸納眾多房產經紀品牌的網際網路平臺。也是得益於這一策略,貝殼集團的營收上了一個臺階。

 

製圖 / 燃財經


具體來看,貝殼集團的營收來自三大板塊:現有房屋交易服務(即二手房買賣和租賃)、新房交易服務、新興及其他服務。

 

現有的房屋交易服務中,既包括鏈家品牌帶來的房屋銷售和租賃佣金,也有來自貝殼平臺上其他代理商的佣金,還有從貝殼集團的加盟品牌如德佑品牌收取的特許經營費。對於新的房屋交易服務,貝殼則向房地產開發商收取銷售佣金。此外,公司還收取金融服務和與房屋翻新相關的服務費用。

 

從數據來看,近三年來,二手房交易服務帶給貝殼集團的收入逐步下降,新房交易帶來的營收比例越來越高,到2019年,新房收入佔比達到了43.9%。

 

這背後也是貝殼集團的戰略嘗試。2019年貝殼心選上線,其定位是新房交易服務平臺,主打零服務費為客找房。


製圖 / 燃財經


由於房產領域的特殊性,高客單價的房產成交同時也伴隨著高昂的成本,也就是房產銷售的佣金。因為貝殼的平臺屬性,佣金成本也分為對代理商和對內兩部分。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貝殼的佣金支出主要在內部,可見平臺上鏈家自營業務的比重仍然佔據主要部分。

 

製圖 / 燃財經


除了收入成本,貝殼集團也和一般企業一樣,需要支出營銷費用、一般行政開支和研發費用等。招股書顯示,貝殼的營銷和研發費用佔比不大,也相對穩定,佔比最大的是一般行政及開支。

 

  製圖 / 燃財經  


賺得多,虧得也多


營收雖然可觀,但貝殼集團近兩年的毛利率在24%左右,基本上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這也是房產經紀行業的共同特點。

 

美凱龍愛家總裁馮全林就曾向燃財經分析,「房產經紀行業的重要問題就是效率非常低,二三十年以來,房產中介的產出一直是約每人每月0.2-0.3單,很多公司人均產出30萬算是盈虧平衡點,行業一直圍繞著盈虧平衡點上下波動,」

 

他拿房產中介人員的配置與分級舉例,在一個中介機構,最底層到最高層有十幾級,經紀人、組長、店長、小片長、大片長、區域經理、城市副總、城市總,再往上還有大區負責人、全國銷售的副總裁、總裁,這就導致了一個深井式的工作匯報機制。另外,每一個店裡會有門店的助理,專門做交易、貸款、辦證照的人,分工非常細,崗位設置冗餘。

  

製圖 / 燃財經


不過,貝殼集團屬於賺得多也虧得多的類型。過去三年,公司的淨虧損分別是5.38億元、4.28億、21.8億元。由於尚處於平臺建設期,貝殼集團對於人力投入成本較高,因此尚未盈利。這也與貝殼轉型平臺,加大投入獲取市場有關。

 

投入的效果也很明顯,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貝殼平臺上有超過42000個門店和456000名代理商,而截至去年同期,這兩個數字分別是24000個和250000名,幾近翻倍。

 

貝殼有底氣用虧損來換取規模,背後是強大的資本能力。

 

招股書顯示,貝殼集團創始人左暉持股28.9%,投票權46.8%,為第一大股東。其次為騰訊持股12.3%,軟銀10.2%、高瓴資本5.3%。大股東騰訊甚至為其在微信錢包首頁留出一席之地,和滴滴、京東、美團、拼多多並列,支持力度可見一斑。

 

公開資料顯示,鏈家從2011年拿到了來自鼎暉投資9400萬元Pre-A輪融資,2014年拿到鼎暉投資和復星銳正資本的數億元A輪融資。2016年4月,鏈家獲得B輪60億元融資,投資方來自騰訊投資、百度投資併購部、經緯中國、源碼資本等。2017年初,融創中國26億元戰略投資鏈家,此外萬科集團、新希望集團、華興資本、高瓴資本相繼戰略投資。

 

2019年3月,騰訊領投貝殼8億美元D輪融資,2020年3月,據媒體報導,貝殼確認已於2019年11月完成了D+輪融資,參與方包括軟銀、騰訊、高瓴和紅杉,融資額超過24億美元。

 

極強的融資能力讓貝殼找房囊括了市面上大多數頂級投資機構與騰訊這樣的資源「深口袋」,因而,即使業務虧損,貝殼集團並不缺錢,2017-2019年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82億元、128億元和319億元。

 

如今的貝殼集團,旗下擁有45.6萬中介員工,在全國擁有4.2萬家門店,入駐了103個城市。

 

貝殼創始人、董事長左暉在致股東的一封信中提到:「我們是一個18年(鏈家)和2年(貝殼)組織的結合體,多年來我們深深意識到,房地產服務業作為一個『前工業化』的行業,卻有著大量的機會和空間被網際網路和大數據進行深度重構。」

 

他坦言,房產經紀行業長期缺乏基本的規範和標準,基礎設施完全不具備,從業人員行為不規範且大量流失,消費者怨聲載道。而他要「做難而正確的事」。最困難的就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往往帶來的不是收益的增長而是下降,當然這種下降是階段性的,過了這個階段自然會進入長期增長的通道,但是就是這個下降的階段使得組織面對大量的考驗,也就是「無產出期」。


「我們不僅僅對企業短期財務表現有信心,我們更關注長期能力的培養和建設,哪怕這些能力得到財務的回報很漫長,我們甚至對越困難和越漫長的回報越有興趣。」左暉說。

  

能否穩坐居住服務第一把交椅?


此次貝殼集團上市,有觀點認為,這是因為原專注於線下的鏈家因政策監管遲遲未能上市,而創始人左暉曾與投資人籤署對賭協議,如果2021年4月前沒有完成IPO,需回購60億融資及按年支付8%的利息。於是2018年鏈家啟動戰略轉型,成立了輕資產平臺屬性的貝殼找房謀求上市。

 

無論是否屬實,貝殼如果上市成功,將成為國內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在獨立房地產分析師姜國君看來,這個上市時機掐得比較準。

 

他提到,疫情後的中國樓市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和後勁,對相關企業形成了利好之勢,加上貝殼本身在業務擴張、營業收入等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另外,貝殼原本新房業務增長較快,對開發商的制約也在加速,但今年以來受疫情的作用這個趨勢正在減弱。多家頭部房企為了應對疫情而加大營銷力度,也為擺脫對第三方平臺的流量依賴打下了基礎。這個局面對於第三方平臺的貝殼來說形成了較大的壓力,焦慮感明顯上升,對其加速上市起到了倒逼作用。貝殼在其新房業務尚未表現出頹勢的情況下提交招股書,也是比較明智的選擇。」他說。

 

馮全林認為,貝殼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價值巨大,貝殼的上市意味著行業被資本市場認可,即使面臨虧損,都是戰略性虧損,「主要體現於兩個方面,一個是防守性虧損,就是護城河的建立;一個是擴張性虧損,就是加盟模式和網際網路的持續投入。貝殼想要獲利不難,取決於意願度和戰略選擇。」

 

來源 / 視覺中國


但同時他提到,貝殼現在的加盟模式也面臨一定的挑戰。首先,強加盟方式對現有鏈家體系是一個衝擊;第二,眾多的加盟商難免良莠不齊,保持品牌不被傷害是對他們重要的考驗;第三,對加盟商的管理過於嚴苛有不少抱怨的聲音,生態夥伴的比例對貝殼來說也是重要的考題。

 

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提到,貝殼平臺吸引了4萬多商家,40多萬銷售人員,體現了平臺極大的吸引力,但他們沒有提到疫情會對下一步的房產市場產生什麼影響,在這一方面,公司的經營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並且,如何應對房地產市場的降溫,穿越這樣的周期,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今的房產經紀行業市場格局是一超多強,一超是鏈家,多強中有我愛我家、中原地產。因為極強的地域性和對線下的依賴性,行業的地域發展很不平衡。鏈家在北京的份額最高,上海其次,但在杭州等南方城市,我愛我家也佔有不少市場份額。

 

而在平臺方面,安居客、58同城、搜房網、房多多等也各自分食一杯羹。不過,利用網際網路降低獲客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是行業共同的需求,居住行業的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已經來臨,誰能把這個需求解決得更好,誰就有可能獲得更多同盟軍加持,搶佔更大市場份額。

相關焦點

  • 價值400億美元的房地產中介公司,開始了線上突圍
    房產中介在中國發展了幾十年,如今卻像是一片草莽荒原。著名的網際網路房產中介平臺貝殼找房迎來了資本市場中狂飆突進的時刻。資本市場為什麼對這家成立僅僅兩年的上市公司如此青眼有加?夢想與現實根據貝殼的招股書顯示,這家成立於2018年3月的公司,其上市主體包括貝殼找房、鏈家和德祐的存量房交易、新房交易和金融、裝修等業務,估值200億美元。除了自如和願景明德之外,這幾乎涵蓋了左暉個人18年創業的所有家當,無怪乎有人稱之為鏈家系的借殼上市。
  • 那個兩歲的鏈家「小弟」,已經成了400億「房產一哥」
    繼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被美國下重手後,8月14日,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貝殼找房在紐交所順利敲鐘上市。2、1個貝殼找房=1.01個京東?上市前三年連虧,如今上市市值飆升至400億美元。3、這個跟鏈家App房源極其類似的房產中介平臺,要講什麼故事?
  • 跨過中介直接交易,賣房僅需三天!美國房產交易平臺Opendoor上市
    上市之後,Opendoor市值接近180億美金,僅次於美國最大的房地產交易平臺Zillow(市值超300億美金)。編輯 搜圖上市之後,Opendoor市值接近180億美金,僅次於美國最大的房地產交易平臺Zillow(市值超300億美金)。
  • 入行房產中介3年多,是怎麼快速找房源的?
    作者: 房猿找房源是每一位房產經紀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房源是房產中介賴以生存的經濟資源。要想擁有大量的優質房源,是日積月累換來的,並且要通過各種正常的途徑來獲得。中介找房用房猿房猿採訪了幾個經紀人小夥伴後,整理了一些常見的找房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1,門店上報中介門店都會有值班人員,坐等客戶上門。客戶分為兩種:一種是來店裡找房子的,一種是來店裡登記房源的。因為他們自己懶得打理,所以就主動交給中介,但這種業主,一般都會給多家中介登記,並不是獨家優質房源。
  • 2933億!貝殼上市,左暉身價暴漲767億!
    貝殼找房是線上線下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從平臺成交總額(GTV)來看,貝殼找房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此次,上市主體除貝殼找房,還包括鏈家、德佑及金融、裝修等業務。一營業收入的增速約為60.6%,上市首日收漲87.2%2018年和2019年,貝殼的營收分別為286億元人民幣和460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的增速約為60.6%。同時,貝殼佔據了中國房產交易和服務行業的最大市場份額,其2019年的GTV為2.13萬億元人民幣。
  • 2020年房產中介企業如何發展?你不知道的房產中介近代20年發展史
    2018年9月5日,貝殼研究院舉辦了「中介20年-歷史與進化,開啟新經濟時代」的分享活動,通過數據回顧了房產中介的20年發展史。二十年來,從宏觀層,房地產中介經歷了從雜亂無序到規範有序發展;從微觀層面,經紀人的作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 「反貝殼聯盟」慘敗,最大「中介頭子」貝殼找房逆勢赴美上市有難言...
    脫胎於房產中介鏈家、中國最大的房產在線交易平臺「貝殼找房」正越過大海,走在一條「上岸」的路。傳言多日的消息在7月24日實錘,貝殼找房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開遞交招股書,擬在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BEKE」。
  • 房產打工人真相中介篇|房產中介:985畢業12年,我當中介攢了三套房
    騰訊房產作者:汪瑞傑編輯:樂燕紅本文為騰訊房產2020年終策劃之「房產打工人真相」系列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果一個女孩的擇偶標準是:脾氣好、211或者985學歷、年入大幾十萬……那麼相親網站很有可能會匹配出一個房產中介。以前,房產中介這份職業,被打上「低學歷」、「簡單粗暴」的標籤,處在職場鄙視鏈底端,但行情好時也有讓人羨慕的高收入。
  • 江門房產中介排名的情況是什麼
    在我們買房的時候,挑選房產中介的時候,總是非常謹慎的同時又充滿疑惑的。不知道哪一個好。那麼江門房產中介排名的情況是什麼呢?在生活中,房產中介陷阱如何預防?今天小編就來教一教大家吧,相信大家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就會對房產中介陷阱有一個自己的大致判斷了,一起來看看。
  • 上市首日飆升,市值超400億美元,TMD陣營又新增一個貝殼?
    北京時間8月14日凌晨,貝殼找房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IPO發行價為20美元/ADS,募資規模達到21.2億美元。這是自2018年3月愛奇藝IPO以來,中資公司在美國最大規模的IPO。.正是這些模式和技術的顛覆性變革,貝殼才有機會後發至上,目前貝殼是中國最大的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以及中國第二大商業平臺。小心卻迅速的2年轉型左暉和彭永東有預料到貝殼的前景,但未必預想到貝殼的發展及上市速度。
  • 房產中介這塊蛋糕都有誰在吃?
    ,後瘋狂的發展,後出現整合,形成現在的各種行業的帶頭整合資源的平臺房產中介的發展過程:2000之前幾乎沒有房產中介,房產中介那個時候大多數隻存一線城市,2000到2010年之前,個體小中介瘋狂發展的過程,然後區域性的連鎖形成,個體老闆賺到錢之後,然後在一定的區域內開始做連鎖門店,個體房產中介的弊端是,信息封鎖,自己得到一套房子,捂著藏著,恐怕同行給挖走這個房源
  • 頂級房產中介月入十幾萬,只因他們懂得這3個秘訣,學到不吃虧
    頂級房產中介月入十幾萬,只因他們懂得這3個秘訣,學到不吃虧隨著城市裡面的房子越建越多,做房產中介的人越來越多。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裡面,當你買房的時候,你就會碰到很多的房產中介。因為這個城市還沒賣掉的房子,基本已經在這些房產中介手裡了,他們手裡的房子資源都有很多。中介手裡買房,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挑選的房源很多,而且中介對自己手裡的房源都比較了解。你直接說出自己對房子的要求,他就能根據你的要求挑出符合你的標準的房子,供你參考。可以說是省了很多的事,不過中介費也不少。
  • 河南永城:一座沒有房產中介的城市
    如果不是高德地圖將此處標為「德佑房產」,普通人很難從外觀看出,這裡原本也是鏈家旗下品牌「德佑」的一家門店。 經紀人陳寶生剛剛結束今天最後一筆業務,他回到車裡,把手機音量調到最大,打開微信「附近的人」,開始尋找新的目標。他的微信「AA房產銷售」可直接添加好友。從現在直到凌晨,他要為明天的工作積累新客戶。
  • 為什麼房產中介天天都在招人|中介公司該如何解決招人難的問題
    房產說理第151篇原創房產中介跟保險銷售應該是目前市面上招聘需求最大的兩個行業。據統計,每年入行的新人,有60%選擇三個月內離開。這也導致了房產中介公司天天招人的,哪怕人員滿編,也要多儲備幾個以防萬一。
  • 網際網路房產江湖10年生死局,最小化倖存遊戲?
    7 月 24 日,虧損 40 億的貝殼找房公開遞交招股,擬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美股擬迎來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估值達到 200 億美金。這一估值,對於其他房產公司來說已經成績出色。但 2018 年中國房產市場大概25 萬億元成交額,相當於阿里電商三年的成交額。滴滴創始人程維也曾說,衣食住行四大領域,都會出現千億美金以上的網際網路玩家。
  • 連虧6年,苦熬8年,機構的耐心不多了,房多多終於要上市
    招股書顯示,公司是「國內第一家產業網際網路SaaS(軟體服務化)模式的房產中介公司」,為眾多中介商戶提供在線解決方案。多位投資人曾對投中網表示,2019年,網際網路主戰場將從消費網際網路(To C)轉向產業網際網路(To B)。
  • 房產中介廝殺,美凱龍愛家能贏嗎?
    房產中介行業經過幾十年浮沉,既有屹立40年的中原地產,又有從業20年的鏈家、我愛我家盤踞,而由鏈家升級而來的貝殼找房,已經是市值超800億美元的巨頭。隨著幾輪淘汰洗牌,房產中介行業基本形成以鏈家為龍頭,我愛我家、中原地產等追趕的一超多強格局。而一年前,這一格局悄然開始分化。
  • 中國房產中介的精英化時代也在悄然開啟
    其實在美國,房產中介是真正的職業精英——92%的房產經紀人手握大學學歷,20%的中介配備了私人助理。歐巴馬最愛的高分美劇《摩登家庭》中,男一號菲爾·鄧菲就以房產中介謀生,養育了三個子女,躋身中產階級。中國房產中介的精英化時代也在悄然開啟——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之下,靠信息差賺取中介費的模式已經不再Work,而中介也逐漸進入服務為王、專業為先的精英時代。
  • 貝殼上市左暉身家大漲760億人民幣,站在背後的包凡成為最大贏家
    截至美股收盤,貝殼集團報37.44美元,較發行價大漲87.20%,市值達422.13億美元。招股書顯示,2019年貝殼集團總交易額(GTV)為2.128萬億元人民幣,促進了超過220萬筆住房交易,是中國最大的住房交易和服務平臺。2020年上半年,貝殼集團GTV達成了1.33萬億元,同比增長49.4%。
  • 200萬房產中介與「職業尊嚴」的距離
    在房產經紀領域打拼7年後,30歲的潘超已經能總結出一套「服務公式」:不管是面對高端盤客戶還是中低端盤客戶,經紀人首先需要保持良好的形象,這是「博得」好感的第一步。其次,僅是信息中介的工作內容已經完全無法適應市場變化,要賣出一套房子,他不僅需要把握住客戶的核心需求,還要拿出十足的熱情,向客戶付出最長時間的、不求報酬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