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教會我們:不考慮風險收益比 就不算是價值投資

2021-01-18 騰訊證券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直言,中國投資者在理財時相對浮躁,美國投資者也有過比較急功近利的階段,市場投機盛行,但這一切都會過去。「中國過去幾年的股災可能會讓投資者從中學習後變得理性起來,慢慢成長,成長的煩惱是必經的。」芒格對此表示認同,此前他尖銳指出,太多中國人相信運氣和賭博,這是缺陷所在。

然而,什麼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如何在適當時間做出合理投資,如何分散風險,一直是一道難題。平安道遠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執行官張存相認為,當前大家都熱捧價值投資,但價值的定義是和成長密切相關的。「沒有成長的價值不叫價值,而不講合適的估值也構不成成長投資,成長投資和價值投資不是相互對立的兩個面,而是統一於風險收益比中。」

理解價值投資

上海銀杏資本共同創始人與投資組合經理張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資本市場的目的是為了讓投資者分享整個社會發展的成就,「隨著中國理性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的成功,隨著監管的加強、泡沫和不合規賺錢情況的逐漸消失,價值投資將逐漸回歸正道。」

張峰認為,投資是每個人必須去做的一件事,在投資中對衝社會變革的系統性風險。「打個比方,人工智慧普及後,可能就業人口會縮減至現在的三分之一,巴菲特認為,到那時經濟發展已經充分繁榮,然而就業人口減少會成為社會問題,科技進步提高生產力和導致就業的減少是大趨勢,因此必須通過投資使得自己的財富跟上社會進步,同時保持正面、健康的積極狀態迎接變革。」

大部分人或許都知道巴菲特是價值投資者,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價值投資真正的定義,價值投資也存在風險。GMBP Capital公司創始人兼CEO Howard Chen指出,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不是單純的買入後持有(buy and hold)。「只要是投資就會存在風險,價值投資也是一樣,大多數股票很難有10年以上的生命周期,許多在此期間會被收購或者因經營不慎退市。」其舉例稱,美國股市1969年到現在共發行了23000隻左右的股票,而今可以交易的大概在5000隻,流動性較強的佔60%,即3000隻左右,僅佔總發行量的13%。

赤子之心資本顧問兼紐約大學專業學院院長陳凱豐(Kevin Chen)告訴記者:「大浪淘沙的過程中,隨著時間推移,價值投資一定是最好的,而那些只喜歡投機、炒概念的投資者一定會被市場淘汰。」陳凱豐強調,要有自己的指南針,投資是一門哲學,左側交易更要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回報的「盛宴」。

做擇時投資者

當下市場中所謂有價值的藍籌股就沒有存在泡沫嗎?張存相認為,上市藍籌股存在共性,但也不能忽視個性。「以茅臺為例,因其知名度足夠,增長穩健因此可以稱之為價值投資股,然而是否茅臺就能代表所有的藍籌股,並不能妄下定論。」

同時,張存相指出,買入藍籌股也需要擇時,不是買入就能坐等回報。Howard認為,巴菲特很大程度上就是擇時投資者,在切換增持和減持的時間點上都有近乎完美的表現。

近期巴菲特購入航空公司就是較好的例子。伯克希爾2016年下半年大舉買入航空公司股票,成為達美航空、聯合大陸控股公司、美國航空集團以及美國西南航空的前兩大投資者之一。自去年四季度收購2442萬份聯合大陸控股公司股份後,巴菲特總持股數達到2895萬股,佔流通股的9.2%,一舉成為美聯航母公司最大股東。

Howard指出,航空公司經過20多年的整合,只剩下四家佔據市場70%~80%的份額,市場消費的需求體量卻有增無減,可以不斷產生現金流,油價在40~60美元之間使得航空產業在未來3~5年利潤可觀,因此巴菲特實時作出調整和切換。

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大陸航空(UAL.N)股價自5月1日後6個交易日內5天上漲,從每股70.43美元上漲至78.55美元,累計漲幅11.43%。而此次因為巴菲特股東大會,往返奧馬哈的航班座位供不應求,機票價格飆升數倍,各航空公司緊急新增數趟早晚航班,賺了個盆滿缽滿。

張存相認為,巴菲特看好消費股是因為,消費品市場穩定性較高,總體需求相對穩定。

陳凱豐則表示,消費品企業和產品不太容易作弊,能吹的「牛」相對較少,現金流也相對清楚。」陳凱豐建議,投資者不要僅僅跟風熱點,而失去選擇自己能看得到、用得著、想得明白的股票,與人性的貪婪博弈。「要投資現金流、估值方面不錯的公司,也可以參與基建相關的公司。我覺得價值投資還是要服從最基本的投資邏輯,投資可以理解的東西是更穩健的選擇。」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巴菲特長期以來都對對衝基金、私募股權基金、互惠基金等另類投資持質疑態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投資顧問收費制度的不滿,其曾在股東信中公開表示,對衝基金就是「傻瓜的遊戲」,長期以來的業績都不及那些並不複雜的指數基金。巴菲特甚至公開挑戰對衝基金經理立下十年賭約。

但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來說,選擇將資金投入適當的基金,交予專業的人管理卻是更理性也更正確的投資之道。畢竟,投資者有千千萬,而最終成為巴菲特的卻只有一個。

Howard從事指數基金的量化投資十餘年,他認為指數基金的底層邏輯之一是分散投資降低風險,而巴菲特的理念則是主觀投資,重倉持有所看中的公司是風險較高的一種做法。「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的投資者不能成為巴菲特,不僅因為抗風險能力沒他強,選擇沒他準,還在於,雖然信息披露的逐漸公開透明化減少了客觀層面的信息不對稱程度,然而信息和知識汲取量的巨大差異形成主觀條件的不對稱。」

Howard進一步解釋,資金體量與收益某種程度上呈反比,資金體量越大收益的曲線越趨於平滑。舉例來說,一百元初始資本的投資收益達到100%相對容易,而1億元初始資本想要得到100%的回報就難得多了。「巴菲特的公司價值幾千億美元,而量化基金則是以萬億美元計,以黑石(Blackrock)為例,其體量大約為5萬億美元,中國所有基金的總和粗略統計大約在1.7萬億至2萬億美元之間。因此僅僅用收益作為唯一衡量指標,而不考慮不同體量下獲得收益的難度,是不客觀的。量化基金分散風險做結構性的配置,收益自然相對低。」

FOF(基金中基金)和MOM(管理者之管理者)的創新模式在美國已經推行了15年左右,記者在大會會場問詢多位與會人員,他們表示或已經購入FOF或MOM的產品,或看好兩者發展未來考慮購入。Howard認為,兩類模式未來在中國會被大力推行。

5月,中國基金業協會已正式發布實施《基金中基金估值業務指引(試行)》,目前共有32家基金公司上報了64隻公募FOF產品,FOF落地進入讀秒。而2011年,平安集團和羅素集團合資成立平安羅素,並正式引入MOM模式,張存相便是在成立初期最早進入公司的核心人物。

張存相表示,一般投資者在選擇被投基金產品和基金經理時會遇到四大困局:第一,選擇的時候數據匱乏;第二,信息相對不完整且不透明,盲人摸象做判斷;第三,公司的知名度或規模往往成為投資者第一考量的標準,存在非合理性;第四,更多通過過往業績選擇,與投資面向未來做安排的導向背道而馳。

張存相表示,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基於專業的機構選擇合適的產品和投資管理人,基於資金的性質和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組合投資和管理,基於不同個體的不同風險偏好,分散風險,獲取合適的投資收益。

MOM投資組合是多元資產、多元風格、多元投資管理人的組合,能夠做到篩選多元投資風格的投資經理,構建投資經理的組合,並持續對其業績進行動態管理,分散風險,降低波動,獲取較好的、持續穩定的投資收益。

張存相強調,MOM和FOF只是投資管理的模式,無論是牛市、熊市還是「猴市」(形容股市的大幅振蕩的情況),所有的投資追求的終極目標都是風險收益比。

歡迎關注騰訊美股微信號「騰訊美股」 (qqustock),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相關焦點

  • 分解巴菲特的超額收益:股神的三大能力圈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點拾投資導讀:關於巴菲特,我曾經有一個困惑,他是必然的產物還是偶然因素?作為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又擁有最長期的牛市,如果不出巴菲特是不是也會出其他人?投資中一定有運氣因素,巴菲特到底是不是拋硬幣大賽冠軍呢?在做了很多研究後,巴菲特的成功是必然。他堅持了一種超額收益最大的策略:長期策略!
  • 崇尚價值投資?巴菲特「信徒」容易犯這五大錯誤
    當天,主辦方Charlie田博士通過鳳凰財經向價值投資者介紹了「減少投資失敗風險的關鍵要素」,並結合實例進行分析,同時分享了他在早年研究Peter Lynch和巴菲特過程中汲取的經驗。這才是從1999年到現在的18年裡,通過研究Peter Lynch和巴菲特,我下決心寫了這本《投資大師》(《Invest Like a Guru》)並在去年十月出版。  減少投資失敗風險的要素  Charlie田稱,正如巴菲特說的「買股票其實就是投資該公司」。因此,一定要買長期表現好、盈利的公司。
  • 投資筆記0505:重讀巴菲特的阿爾法(Buffett「s Alpha)
    來源:分歧指路人在投資筆記:因子投資(一)裡崎路人將完美的因子比作賢者之石,而投資界的大佬們,他們是掌握了賢者之石還是有著獨特的鍊金術?巴菲特的阿爾法(Buffett's Alpha)是NBER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2013年12月3日的一篇工作論文。
  • 一線丨對話太平洋保險資管趙鷹:巴菲特長期投資的底氣何來
    騰訊新聞《一線》:對於大體量資金的管理尤其需要精於評估和控制風險,您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保險公司是如何做好投資風險管理的呢? 趙鷹:我認為第一點首先要在理念上明確,管理風險不等於消滅風險,投資的本質其實是通過承擔一定的風險獲得相應的風險溢價回報,如果完全消滅風險那就無法獲得風險溢價,所以我們實際上要做的是管理風險。
  • 價值投資已死?巴菲特又雙叒被吊打了
    這本書以及隨後的巴菲特稱之為「有史以來有關投資的最佳書籍」的《聰明的投資者》,是當今價值投資者的福音。 有很多方法可以定義價值股票,但最簡單的定義是相對於公司資產的價值,其收益穩健,或現金流量穩定,以較低的價格進行交易。它們通常被不公平地低估,因為它們處在不流行的行業中,並且比更具魅力的股票以穩定的速度增長,從理論上講,這是非理性的投資者為希望獲得可觀的回報而超額支付的價格。
  • 勿將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教條化
    來源:中國證券報 | 發布時間:2012年02月11日 09:42 | 作者:胡蝶   □平頂山 胡蝶    美國股神巴菲特無疑是投資高手,其價值投資理念值得推廣,也值得投資人細細琢磨,但要避免將其簡單化、教條化。
  • 剛登峰:巴菲特的投資操作體現出對於商業模式的苛求
    巴菲特投資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一些對商業模式的苛求。投資操作中,對於不同的個股,有一些止損了,有一些還在堅守。在投資企業的時候,每一個行業的競爭力、脆弱性是不同的。有的行業韌性跟其他行業比起來會強一些。對巴菲特來說,這個年齡還做出這樣的判斷,勇於承認社會的複雜性,是非常不容易的。
  • 重陽投資陳心:市場大幅波動是踐行價值投資的難得機遇
    以較低價格買入優質公司的「價值投資」機會並不多金融界:您是如何理解價值投資的? 陳心:對於價值投資,我們的理解與傳統價值投資理論大致相同。如果我們堅信自己的價值判斷並且預期這種偏差在未來大概率會縮小,這就成為一個以較低價格買入優質公司的「價值投資」機會。客觀講,這樣的投資機會並不多見,或許算得上是可遇不可求。我們能做的就是平時積極地做好研究準備,在機會真正來臨時有能力和勇氣去抓住它。
  • 絕對收益投資策略方法論:聚焦風險收益比 提高長期「勝率」
    【投資理念】關注風險收益比,提高長期「勝率」問:我們知道,您在管理公募之前,曾做過專戶投資,這對您的投資風格有什麼樣影響?于洋:先做了絕對收益,再去管理公募基金產品,會有不同的視角看待投資。對我來說,其實最關心的不是淨值漲幅,而是產品的回撤,希望給客戶提供不錯的調整風險後收益。當市場調整的時候,我們能跌幅較小,當市場上漲時,我們能跟上市場。
  • 從巴菲特投資比亞迪,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一個公司能跟上潮流才會變得貴,投資就是要跟上潮流,而不要買那些被時代拋棄的便宜貨。儘管這些理論聽起來好像頭頭是道,但是實際上卻完全站不住腳。對任何一筆交易,付出更少的價格,永遠是價值投資的精髓。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永遠是價值投資者戰勝市場的法寶。在巴菲特對比亞迪的這筆賺了19倍的投資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端倪。
  • 如何理解價值投資,為什麼大多數人沒辦法做到價值投資?
    進入周期思維後,就無法再做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了。 金融市場是反人性的,市場的存在,就是專門去發現人性的弱點。當你過分樂觀,或者過分悲觀時,都會成為市場的韭菜。金融市場和賭場一樣,市場永遠都在,但參與者會變化。價值投資者不要求戰勝市場,也不跟人性為敵,只是希望能一直在市場上活下去。如果你不貪,就能獲取正常的收益,而如果運氣夠好,還會有超預期的投資回報。
  • 近百年來世界歷史上三大投資天才——股神巴菲特
    (4) 可口可樂: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股票已經有超過三十年的歷史,而可口可樂也給巴菲特帶來了充足的投資回報率,而就在2019年底,可口可樂股票市值更是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而可口可樂也是全球100大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
  • 為什麼投資中欲速則不達
    散戶更加熱衷於投機,習慣用技術手段賺取短期市場情緒波動的收益,熱衷於市場熱點和龍頭股,喜歡追漲殺跌,通過不斷的交易提升投資效率,妄圖在短時間內增大投資的本金,從而實現財富自由,可知到頭來「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大錢沒賺到反而成為資本市場遊資和機構的韭菜。
  • 一文讓你從此信仰價值投資
    第三代價值投資者的代表是美國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他又開創了一個新策略——爛公司、更爛的價格。他們投資的股票、債券都是些垃圾資產,市場都知道這些資產風險大,所以常常是價格跌過頭,所以稍微向上波動就有賺錢的機會(但這個策略不適合中國,目前A股市場有漲跌幅規定,限制了流動性,而且信息披露不及時)。
  • 散莊書苑張志強:資本市場中博弈,價值投資才是王道!
    在投資的世界裡,其實沒有對與錯,只有嬴家和輸家!簡單說,賺錢與不賺錢,才是投資者最終宿命選擇。  賺錢與不賺錢長期看跟正確的投資觀有很大的關係。這次我從各大戰配基金的基金經理中學習到不少關於投資觀理解,今日跟大家分享分享!  全世界都知道巴菲特是價值投資者的踐行者,並且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 漢和資本:投資的價值與陷阱
    對於第一個問題,結果無非是以下兩種,股票短期跌了,低價買入長期看多賺一點;股票短期漲了,無奈只能用更高的價格追進去或者乾脆不買了。那麼這個問題就變成:我願不願意冒著提高成本甚至放棄收益的風險來換取一點點的收益增加,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對於第二個問題,我們認為短期市場無法預測,短期上漲和下跌的概率沒有差別,既然長期看會回調,下跌的風險會大於上漲的期望。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 理性的力量:五維模型透視巴菲特投資人生
    從這位傳奇人物的身上我們能夠學到什麼?今天我們嘗試用五維模型來透視巴菲特的投資人生,希望能儘可能接近真理並有所收穫。圖:巴菲特投資人生五維模型 「五維」指的是天分、出身、導師、搭檔和終身學習,其中天分和出身個性化色彩較濃我們放在後面討論,先從巴菲特的兩位泰鬥級導師和最佳搭檔說起。班傑明·格雷厄姆生於1894年,是公認的金融分析開山鼻祖。
  • 散莊書苑孔令飛:投資有風險,不投資有更大的風險!
    原標題:散莊書苑孔令飛:投資有風險,不投資有更大的風險! 關於投資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常識:投資有風險。所以很多人認為不投資就沒有風險。工資直接打入銀行帳戶,轉為定期存款,省時省心,沒有虧損的風險,還能獲得利息。表面看來資金很安全,實際上真的沒有風險嗎?
  • 陳思進對話何剛:巴菲特投資觀真知or偽善
    而且實際上在我們媒體的合作當中,比如說我個人非常喜歡道瓊旗下的巴倫周刊,它類似於美國市場周刊的意思,做投資標地的推薦,他永遠推薦什麼應該買進,什麼有風險,他看到波音跌到80%的時候,他反而說波音可以買進了,好像有點滅絕人性,怎麼不關心這些火熱的生動事跡,他很冷靜看投資機會和投資風險。
  • 「知性投資」之淺見,比「價值投資」更久遠的哲學傳承
    由此可見,陶朱公可追認為「知性投資」古代最著名代表之一,其思想與「富甲天下」的投資實例,有很多仍值得我輩研習與傳承。「價值投資」代表不外百年,古代「知性投資」思想及傑出人物,至少追溯二千年以上,陶朱公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發掘,容日後研究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