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青年成中國「心靈捕手」 登浙大講臺成「網紅」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新華社杭州8月27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朱涵 王陽)33歲的來自河南的物流工人餘建春,沒有受過專業教育,卻帶著自己的數學發現登上了浙江大學的講臺,與教授和博士生們「同堂論道」。這個中國故事,如同奧斯卡獲獎電影《心靈捕手》現實版本。而故事主人公不只有「最強大腦」,還有毅力和專注。

  打工青年登上大學講臺

  今年6月的一天,在浙江大學數學學院的講臺上,餘建春推演自己的數學發現;講臺下坐著6個人,是浙江大學數學系的教授、博士後和博士生。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穿著寬大工作服的餘建春靦腆地笑著:「手一直抖,特別緊張,還寫錯了數字。」

  來自河南新縣的餘建春,畢業於一所專科學校的畜牧養殖專業,目前是一名包裝工。浙大「登臺」的當天,他在黑板上一口氣推演了自己五個數學發現,從上午10點半直到12點,汗水溼透了衣服。期間,他沒有看一眼筆記或參考資料。這些數字和公式早就印在腦子裡,他數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在推算這些公式。

  餘建春展示的五個發現中,有兩個成果已被證實,有一個是類似迴文數的有趣性質,剩下的一組「卡麥可數」的判別準則和一系列高次同餘方程式,讓數學專家們覺得頗有亮點。

  浙大數學學院教授蔡天新說,餘建春最具價值的發現,是一組卡麥可數的判別準則。「卡麥可數」是一種偽素數(偽質數),在一億以內的正整數中只有255個。浙大師生驗證了餘建春提出的公式,認為在一定範圍內,餘建春的發現能夠以更高效率找出更多卡麥可數。

  「餘建春提出了一個很有想像力的方法,他對數字有一種敏感的直覺,這是一種天賦。」蔡天新說。專家們認為,餘建春的想法「新穎」「部分結果有一定深度」。由於論證過程簡短,餘建春的發現無法作為正式學術論文發表,蔡天新決定將餘建春的公式收錄在最新的英文著作中。

  「沒想到琢磨出的數學公式居然得到了大學教授的認可!」回憶起上講臺,餘建春十分驚喜。得到認可那一刻,他等待了多年,也期盼了多年。

  執著鑽研8年推出公式

  餘建春說,他的發現大都是靠「直覺」,那個卡麥可數的判別式就是憑藉直覺一步步推出的,前後大約經歷了8年。期間,他輾轉各地打工,在北京、上海、蘇州、東莞等當過保安、工人,但再艱苦他也始終沒有放棄對數學的熱愛。

  「有靈感時,寫著寫著就入迷,連續五六天埋頭研究,吃飯睡覺都沒心思。」餘建春說,他當銀行保安的一個月中,幾乎天天研究公式,還推出了兩個成果。他的「卡麥可數」公式,也是在一次工作間隙突然有了靈感。

  餘建春從小就喜歡研究數字,閒時喜歡寫寫算算。他一旦有了新發現、剛到一個城市,就跑到當地最好的大學,試圖拜訪數學教授,分享自己的數學發現;見不到專家,他就把演算手稿寄給數學界的「大牛」,渴望得到認可。他說:「自己私下琢磨覺得公式是對的,但很多時候不會驗證,心裡沒底,就想請專家幫忙看看。」

  今年5月,他給蔡天新的郵箱發了一封信,附上了寫滿了四五頁紙的演算手稿。這封信為他爭取到了在浙大「登臺」的機會。這也是十多年來,第一次有專家對他這樣一個數學愛好者作出回應。

  餘建春追求數學夢想、登上大學講臺的故事很快躥紅網絡。網友「村上果樹」表示,餘建春能在艱難環境中堅持對數學的熱愛,令人佩服;網友「tutunino」說:「希望社會有更多溫暖的目光傾注給這樣的年輕人……」

  他的執著堅持,也引發CNN、《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等海外媒體的關注。CNN在報導中說:「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務工者解決了一道複雜數學難題,看起來就像是奧斯卡獲獎電影《心靈捕手》的真實再現。」

  不少研究卡麥可數的學者,專門發郵件給蔡天新,希望能夠交流餘建春的成果和研究心得。美國密蘇裡大學研究卡麥可數的專家威廉姆·班克斯接受CNN採訪時表示:「如果餘建春的推導是正確的,那將是卡麥可數領域一個令人激動人心的發現。」

  蔡天新則認為,餘建春的難得之處在於:踏實鑽研自己力所能及的領域並樂在其中,理性的研究學問的態度和執著的精神都值得尊重。

  「數學成了我最大的驕傲」

  餘建春就這樣成了「網紅」。但他現今仍在一家企業中負責流水線包裝,從早上7點半到晚上5點,不斷重複著分揀、裝箱、包裝……數學並沒給他的生活帶來實際改變。

  餘建春的宿舍簡陋,沒地方看書、算數,他就用一高一矮兩個油漆桶和幾塊紅磚搭成「桌椅」,蜷縮在床鋪旁演算;寫得密密麻麻的演算紙,就塞在枕頭底下。

  其實,一家浙江企業主動聯繫過他,願意「提供一份發揮特長且穩定的工作」。經過簡單面試後,餘建春覺得他的數學知識不完整、不懂計算機,無法出任數學分析、財務等工作。還有一家基金會願意出資供他上學,他猶豫了許久,最終還是決定先踏實工作。

  「我只是喜歡數論,對幾何、微積分等都不懂;數學書上很多符號也看不懂,只會基本的運算。」餘建春說,目前他的專業知識還難以達到高校的入學標準,眼下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多賺些錢、娶個老婆,有個家庭。去年他已經在老家蓋好新房。

  餘建春害羞、內向,不善與人交際,但他說數學「一直是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媒體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他並不排斥。「以前的同學、老師都特地和我聯繫,說在網上看到我了。」餘建春笑著說,數學成了他最大的驕傲。

  餘建春覺得,在某些方面,他與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相似:沒有受過正規高等教育、沉迷數論、常以直覺導出公式。拉馬努金最終成為印度歷史上的著名數學家。而餘建春正在模仿拉馬努金的研究思路,他也渴望自己能在數學上有更多成就。

相關焦點

  • 「永不打工」的偷車賊周某,為什麼成了網紅?
    他爆紅的直接原因是因為他被捕時說過幾段話,大意如下:「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去打工,做生意又不會,只能靠偷電瓶車維持生活」「這裡(指看守所)的老哥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這裡的!因為其雷人的話語和獨特的長相,周某被抓後接受記者詢問的視頻,在他蹲監獄這幾年,火遍全國,成了很多搞笑視頻的段子來源,還有人把他改編為鬼畜視頻……看起來,周某出名好像是因為他很搞笑,又撞臉名人,這個新聞也像一個茶餘飯後閒扯的搞笑新聞,其實不然。周某能夠爆紅,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娛樂新聞,而是反映了社會上一些深層次的現象!
  • 《心靈捕手》是部關於心理學的電影
    因為不會有人停下來拉你一把,大家所有人都在社會大潮中拼命往前趕,至於有人落下、有人消失不見,對於別人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大家自身難保,唯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的「心靈捕手」。心靈捕手?不當你的心靈殺手就不錯啦~如果你足夠幸運,你就會碰上一個屬於你的,三觀匹配的、可貴的"心靈捕手」,ta一定不能是大多數人的,一定是屬於你的,TA可能是你的伴侶,可能是你的好友,ta的三觀和你大致相符,你想表達的每一句話ta都理解,並予以支持,你在困境的時候ta給予你信心和鼓勵,同樣的,你也是ta的心靈捕手,你們可以一起進步,走向美好的未來。
  • 無師自通破解無數的數學難題,真實版心靈捕手,他的現狀怎麼樣?
    餘建春,現實版的心靈捕手「當我望著鋼琴時,只能看到一架木頭及一堆琴鍵和踏板。但對於貝多芬和莫扎特來說,他們卻能將鋼琴彈奏得流暢自如。這是電影心靈捕手裡的一句臺詞。在現實生活中,餘建春也和心靈捕手中的威爾,有著差不多的經歷。2016年的某一天,也是一道困難的數學題,難住了浙江大學的學子,就這樣他們舉辦了一場討論會,可是談論了好久也沒討論出結果,教授和學生們都爭論不休,各執己見。
  • 「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前科男 成了網紅會怎樣
    因「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而走紅的周立齊於4月18日出獄。當天,除了他的家人,還有網紅經紀公司等來到了現場,200萬籤約、綜合開發、直播提成、保時捷和瑪薩拉蒂跑車的轟鳴聲,讓現場周某的親屬們有些困惑。
  • 《心靈捕手》:跟隨內心的感受,通往幸福的大門
    《心靈捕手》1977年美國上映的《心靈捕手》或許就是人生的窺視鏡,怎樣選擇完全取決於自己。如果我問關於女人的事,你八成會說出個人偏好的謬論,你可能上過幾次床,但你說不出在女人身旁醒來很幸福的滋味。如果我問你戰爭,你會說莎士比亞的話「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沒接近過戰爭,從沒有把好友的頭抱在膝蓋上,看著他吐出最後一口氣。
  • 健康權威媒體稱心理專業人士「心靈捕手」要傳達何種信息?
    周一一大早,打開《健康報》電子版,在第1版要聞版中的「致敬中國醫生」專欄讀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該報記者採寫的到《武漢去的「心靈捕手」》,此文是從正面的角度報導了某著名心理專家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派出的專家之一,踏上徵程,逆行奔赴武漢戰「疫」前線,為一線醫務人員、患者和公眾提供緊急危機心理幹預服務的事。報導內容筆者都覺得挺好。
  • 《心靈捕手》:每個人都需要一場心靈的救贖
    《心靈捕手》是一部勵志電影,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影片是一場觸及心靈的旅程,在幽暗冰冷的海底捕捉似有似無的光亮,只是在遠處的召喚和無力抵抗的漂浮中一點點靠近,最後劃出水面,踏著淺海柔軟的泥,沐浴久違的陽光。
  • 《心靈捕手》:人生若僅有才能,未必活得很幸福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於1997年上映的心理學題材的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影片說的是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藍勃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
  • 也談「不打工」周某:誰在製造網紅?
    周某的走紅源自 2012 年一檔電視採訪,他在採訪中的一些回答,尤其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這句話,被網友製作成表情包、視頻等廣為傳播。4 月 20 日上午,有消息透露周某籤約了某傳媒公司,後續,周某的二哥道歉是他自己沒有經過周某同意做的,並且周某罵了他,讓他不要再繼續。1、周某火過嗎?
  • 《心靈捕手》:總愛沉湎過去的你,欠心靈一次擁抱
    威爾像其他街頭混混一樣,《心靈捕手》裡年紀輕輕的威爾終日混跡於貧民窟中,他已經犯下了許多足以關進監獄的惡行,可他卻有著天才般的頭腦,令他一次次逃脫制裁。選擇權在威爾的手裡,他想過什麼生活,完全由他自己決定,但顯然,由於過去的傷痛,威爾被過去蒙蔽了內心,不明白心裡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 《心靈捕手》:心靈的背後,是一場逃避現實和自我救贖的心理較量
    不同人觀看《心靈捕手》會有著自己不同的感受,有人看到了愛情、有人看到了友情、有人看到了成長,而我卻看到了威爾在追尋自我中與友情、愛情的矛盾與選擇。在本文中,我將從他人對威爾心靈成長的幫助,反思什麼才是成功,電影的價值意義三個方面來進一步探討這部影片的獨特魅力價值。
  • 豆瓣高分電影《心靈捕手》:表達的是愛情?前途?心靈?
    兩人一致認為這個故事適合拍成電影,所以《心靈捕手》橫空出世。處女作《心靈捕手》的成功,不僅讓達蒙和本·阿弗萊克得到歷練,還讓羅賓·威廉士(劇中飾演心理學教師)榮獲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總票房高達2億多美元,《心靈捕手》也算是收穫頗豐。
  • 網紅文化,對中國青年影響有多大?-虎嗅網
    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的網民規模已經達到8.54億,10~39歲的網民群體佔網民整體的65.1%,其中20~29歲網民群體佔比最高,達24.6%。許多依託網際網路產生的群體及其所體現的文化獲得了不斷生長的機會。
  • 輿論中的「不可能打工男」:傳言將成網紅主播,家人說還是先務農
    4月18日刑滿釋放後,因「這輩子不可能打工」言論意外「走紅」的周某,圍繞其是否高價籤約公司成為網紅的話題熱度不減。4月21日,周某的弟弟向南都記者否認了千萬籤約一事,並稱周某不懂網紅和直播,目前先在家務農,打理辣椒和苦瓜。像周某一樣的另類網紅IP並不少見。此前因「大力出奇蹟」為人熟知的「大力哥」,出獄後曾成為主播。
  • 這個村裡,有一位「心靈捕手」
    「心靈捕手」重燃村民希望對於八維村而言,引導貧困戶走上致富路的關鍵在於扶志,這一點,80後廖志達看得很清楚。駐村扶貧4年來,他電腦裡儲存的扶貧相關文件達到了15G,工作筆記寫滿了5本。至今,他的筆記上還記錄著這樣一句話:她真正的安身之所不在房子,而是在心裡。
  •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網紅出獄在幹什麼?
    回顧到之前的一些社會事件,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有的人曾經說出過這麼一句話,打工是不可能的,我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在2012年曾經有這麼一個廣西人,周某在偷竊的時候被抓,在派出所採訪時講出了這麼一句話,因為長得特別像格瓦拉,更因為他的不打過宣言,也有那種反叛的精神,所以說他立馬就成為了一個網紅
  • 豆瓣8.9《心靈捕手》|與自己和解,並不是原諒傷害自己的人
    01 威爾和尚恩的療愈之情從「傷害」開始以擁抱結束《心靈捕手》中威爾有著超強的記憶能力和極高的天賦,他總能通過滔滔不絕講出書本上的知識,讓和自己爭論的人啞口無言。他同時也擁有極強的分析與觀察能力,所以他奚落了六位輔導自己的心理醫生,包括尚恩。
  • 網紅「切格瓦拉」夢想成真,創立電動車公司,再也不用打工了
    半年前,一個偷電動車的慣犯因為刑滿釋放而迅速佔據了各大新聞、熱點的頭條,成了當下熱度最高的一位紅人。這位人送外號「竊格瓦拉」的牛人之所以能夠走紅,就是因為他的「奇葩名言」。 在竊格瓦拉第二次入獄的時候,面對著鏡頭他說出了這麼一句有意思的話: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 豆瓣8.9《心靈捕手》:直面人生慘澹,成就最好的自己
    文 | 翩翩青楓英國哈裡王子在其母親黛安娜王妃去世後的20多年裡,幾乎封閉了自己的內心,一度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青年。他上夜店、吸食大麻以及襲擊記者等,愣是把自己的人生過得一塌糊塗。無獨有偶,《心靈捕手》的主人公威爾同樣也是一名問題少年。他從小就輾轉寄養在幾個家庭裡,因受虐而從其中三個家庭搬出。童年的陰影一路伴著威爾,成年後的他開始變得叛逆不羈,到處打架滋事。所幸,威爾在尚恩教授的引導之下,逐漸叩開心扉,重新找回人生目標。
  • 闞亞玲:三尺講臺綻放芳華
    她教書育人,有愛心、有奉獻、有擔當,在三尺講臺綻放芳華。榮獲「第二屆安徽省最美教師」「第四屆宿州市道德模範」等稱號。在碭山縣碭城第一小學,很多孩子親切地喊自己的老師闞亞玲叫「愛心媽媽」。在孩子們眼裡,她不僅是名教師,教書育人,在三尺講臺綻放芳華;而且更像一位母親,愛生如子,用愛呵護每名孩子的成長。1981年出生的闞亞玲從教已有16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