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體向上遇到瓶頸?用這兩個輔助訓練,提升你的訓練水平!

2020-10-04 福了李了體能體態

如果你訓練了很久,卻很難在引體向上這個動作中獲得突破,那麼本文將會為你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幫助你衝破瓶頸!


註:本文適合能夠獨立完成引體向上的朋友。

「為什麼提高引體向上這麼難?」

在我剛踏進健身房時,我對一切都覺得很新鮮,在朋友的引導下,我很快熱愛上了力量訓練。

隨著訓練時間堆積,我的臥推、划船、硬拉、二頭彎舉等等各種訓練動作的進步都比較顯著 --- 比如一開始只能用8kg的啞鈴臥推,三個月後已經可以用25kg的啞鈴做臥推訓練 --- 相應的,我的自信心也逐步膨脹。

然而,引體向上卻是我面前的一座大山!

當時,我對身體訓練並無研究,只是有樣學樣。由於動作技術缺失自身體重過大(95kg),我的引體向上一直非常糟糕(即使我可以在機器上,用70kg做10次高位下拉);

健身半年以後,我才解鎖了第一個引體,整整一年後,我才能用極不標準的姿勢完成5個左右的引體向上......

引體向上真難啊

隨著自身力量水平提高,我逐漸突破了10個引體向上的「大關」;隨後,更長的瓶頸期卻到來了,我的引體向上次數一直卡在10次左右,而且動作幅度不大,下巴只能勉強過槓,看著別人「雙力臂」「前水平」等等酷炫的單槓動作,自己卻怎麼也完成不了,只能暗自羨慕......

羨慕人家引體隨便拉到胸口

慶幸的是,在我針對引體向上進行鑽研後,我成功突破了這引體向上的瓶頸,一組極限次數超過20次解鎖雙力臂、前水平等等自己之前無法企及的動作!

解鎖雙力臂

如果你能夠獨立完成引體向上這個動作,但是對動作的次數、幅度、上肢力量不滿意,那麼請嘗試我今天介紹的兩個輔助訓練!

當然,我們首先還是要先分析一下引體向上這個動作。

引體向上的主要動作模式與發力機制

引體向上,是一個上肢拉力主導的訓練動作。據肌電圖研究顯示(Youdas et al,2010),引體向上的起始階段,斜方肌下束胸大肌協同主導發力,產生肩胛骨下抑,產生一個自下而上的拉力;隨後肱二頭肌背闊肌進行主導,帶動身體拉至頂端,三角肌大圓肌等肩袖肌群作為輔助發力肌群。

總體來說,引體向上過程中發力參與度最高的肌群是背闊肌肱二頭肌(Dickie et al,2017),所以引體向上也是背部訓練的招牌動作之一

背闊肌、肱二頭肌

常做引體向上的朋友應該能感受到,引體向上從底部產生向上的力並不難,但是在肘關彎曲接近九十度之後,動作也會越來越困難,因為此時背闊肌的收縮幅度接近尾聲大圓肌、三角肌後束以及肱二頭肌、前臂屈肌等肌群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而這些肌群恰恰是許多人的弱點。

很多女性也能完成高質量的引體向上

所以,如果你想要完成更多高質量、高標準的引體向上,你需要針對性的輔助訓練!

輔助動作1:90度停頓引體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強化引體向上後半程的力量,同時提高向上拉的速度

研究顯示(Beckham et al,2018),個體在執行引體向上時,上升階段的速度,與引體向上總次數正相關的聯繫。通過這個訓練,我們能夠有效地提升上肢拉力的速度!

90度停頓引體

  • 首先,做一個引體向上,將身體拉至頂端(可以用彈力帶輔助);
  • 下放時,稍作控制,當屈肘90度時發力將身體定住片刻,找到上肢在這個位置的張力;
  • 隨後立即發力將身體拉回頂端,重複以上步驟;
  • 建議每周選三天進行這個訓練,每天執行3-5組,每組4-6次,組間休息2分鐘以上,避免力竭、疲勞!

這個動作被我放入了消防官兵體能訓練的菜單,讓我們合作的中隊官兵引體向上考核全員平均成績提升40%,相信對你也會有幫助!

消防官兵也要經受引體向上的考核

輔助動作2:團身前水平

這個動作,不僅能提高肩胛骨穩定能力背闊肌的力量,更能挑戰身體的整體性,這一點對於提升引體向上的實力非常重要!

團身前水平

  • 雙手握住單槓(可以正握反握),屈膝、膝蓋靠近軀幹,腹部收緊;
  • 發力時儘量維持手臂伸直,通過背部肌群發力將軀幹逐漸拉起接近水平;
  • 略作停頓後緩緩下放至起始位置,隨後重複以上動作;
  • 建議每周選三天訓練,每天進行3-4組,每組4-6次,組間休息2分鐘以上,同樣避免力竭、疲勞!

通過這個訓練,你會獲得更好的背闊肌、核心協同發力的能力,對完成前水平、高位引體向上甚至雙力臂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前水平

寫在最後

引體向上不僅僅是一個背部訓練動作,對從事遊泳、攀巖等項目的運動員以及軍警、消防等「戰術運動員」也是非常重要的力量訓練技能,值得大家花更多的心思去針對性地提升。

同時,「將自己身體向上拉起」,也象徵著一種不斷向上、目標高遠的精神意境,希望大家(無論男女)都能更積極地接納、堅持引體向上的訓練!

目標高遠!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覺得對你有幫助,請將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們,健康路大家一起走!

這裡是福了李了體能體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給你傳遞專業的健身知識


參考文獻:

Beckham, G.K., Olmeda, J.J., Flores, A.J., Echeverry, J.A., et al. (2018) Relationship Between Maximum Pull-up Repetitions and First Repetition Mean Concentric Velocity.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Online] 32 (7), 1831–1837. Available from: doi:10.1519/jsc.0000000000002431.

Dickie, J.A., Faulkner, J.A., Barnes, M.J. & Lark, S.D. (2017) 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 of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pull-up variations. 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 [Online] 3230–36. Available from: doi:10.1016/j.jelekin.2016.11.004.

相關焦點

  • 引體向上的四個輔助訓練
    引體向上的四個輔助訓練  你能做幾下引體向上呢?  引體向上是大家最為熟知的訓練方法!它被稱為上半身訓練之王!  想要做到引體向上,首先你要有強壯的背部肌群:闊背肌與菱形肌的參與,同時還有後三角肌與肱二頭肌的輔助,還有核心肌群在這動作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做動作時最重要的細節是肩胛骨的收緊,以確保可以用正確的肌群發力,而不是使用其他代償的肌群。
  • 引體向上拉不了?四招輔助性引體向上訓練!
    提示:點擊上方"阿迪健身訓練營"↑輕鬆學健身你能做到引體向上的動作嗎?
  • 一個引體向上都不會?按照這4個步驟訓練,引體向上其實超簡單
    第一步、引體向上力量基礎一般我們夯實力量基礎會用增肌練法,因為直接增肌比起其它訓練方法,力量增長更加直接了當,而且對於新手來說,提升的幅度也更大。引體向上力量基礎在手臂和背部肌肉上面,所以我們選擇動作也應該更多的針對背部和手臂。儘量選擇比較類似引體向上的動作,這樣對於後期協調發力也會更加容易。
  • 感覺練引體向上太難,可以試試這些輔助訓練動作和GTG訓練法
    ,我們只需要對這幾塊肌肉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就能從側面提升我們引體向上的能力。2、彈力帶輔助引體向上將彈力帶兩端綁在單槓上,雙腳踩住彈力帶的中間位置,在彈力帶的輔助下完成引體向上的訓練。當我們背闊肌和肱二頭肌力量不足的時候,我們可能只能做1-2個引體向上久沒力氣了,這樣的訓練效果是很差的,對目標肌肉無法積累足夠的訓練量。通過彈力帶輔助我們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彈力帶得輔助,降低我們動作的難度,幫助我們累積肌肉增長所需的足夠的訓練容量,可以快速提高我們引體向上的水平。
  • 正手引體向上可以1次做10個,屬於哪種訓練水平?
    如果能完成標準的正手引體向上10個,而且沒有任何借力,說明這個人的整體力量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1.正手引體向上的訓練過程正手引體向上,就是將兩側手臂直接向上舉高,同時雙手握距需要大於肩寬距離。在徒手訓練中,你可以一次性完成50個伏地挺身和50個深蹲,一到引體向上就很困難。即便你有經常訓練的習慣,可能也無法做好引體向上,更別說一次做10個動作。主要難點在於:上肢肌肉、背部肌肉以及核心肌群薄弱。
  • 如何訓練可以提升背部力量,至少10個引體向上起步
    引體向上是最好的運動之一,可以增加上背部和手臂肌肉的大小及強度。它們也為你的核心發展做出了貢獻。實際上,我將大部分背部發育歸因於我定期進行上拉訓練。更不用說,引體向上也是非常方便的鍛鍊。但是,引體向上通常是最難掌握的練習之一。你可能已經嘗試了一些增強上背的鍛鍊方法。事實是大多數人使用了錯誤的方法。
  • 4種訓練方式,提升你的引體向上次數!
    增肌、減脂、提升力量、耐力還是增強體質。當然,也有不少小夥伴想要提升引體向上的次數,但是卻沒有具體的訓練方式,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那麼,今天我們就開分享3個提升引體向上次數的訓練方式。1、低強度,高頻率一天練個6組左右即可,但是這幾組並不是一次性做完,而是是分配到一天的時間。也就是每1~2小時做上1組。
  • 引體向上的數量達到十個以上之後,如何快速提升引體向上的數量?
    但是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繼續提升引體向上數量的難度,並不比以前小多少,甚至可能感覺難度更高了。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快速提升引體向上的數量,達到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呢?這裡有兩個方向,讓你選擇。這兩個方向的練法,是不一樣的,所以你在練之前,需要弄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如果你選擇了第一個方向,主要就是想提升引體向上的個數,那麼你要做的,就是提升引體向上的訓練容量,同時提升引體向上的頻率。引體向上的訓練容量是什麼意思?說白了就是你一個訓練日裡面,引體向上的個數和組數。
  • 引體向上突破計劃,十二天內將你的引體次數提升2倍
    導語:完成引體向上動作是展現男人陽剛魅力的一面,走進健身房、甚至是小區或公園,只要是有單槓的地方都可以練習,而就是這種隨處可得的道具,我們卻無法拉上去,哪怕一個……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帶你進行為期十二天,四天為一個周期的訓練計劃表,讓你能夠完成標準引體動作,進而提高動作次數。
  • 引體向上訓練的 「三要素、七法」
    作為新《大綱》必考的基礎體能科目,引體向上新的考核標準要求身體擺動幅度不超過15度,這讓不少平時採取擺槓借力方法訓練的戰友叫苦不迭。如何提高引體向上訓練成效?值班員作為多年來「硬拉派」的踐行者,根據訓練實踐經驗,總結了引體向上訓練的「三要素、七法」。
  • 如何提高整體訓練水平?先練好背部,做好引體向上和划船
    背部訓練計劃中有引體向上和啞鈴划船,引體向上一直都被認為是王牌動作,雖然引體向上看起來比較簡單,但做起來還是比較複雜的。引體向上屬於自重動作,需要拉起整個身體的負重,所以我們在進行背部訓練的時候要把引體向上放在首要位置,因為在開始訓練的時候,我們的精力和狀態是最充足的。
  • 引體向上3階段訓練,只要訓練量足夠,想不當高手都難
    :引體向上「輔助進階」訓練在這個階段,鍛鍊者仍舊沒有能力在無輔助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一組引體向上。這是由於最主要的發力肌群背闊肌、大圓肌、斜方肌下束等肌肉還太弱。因此,需要通過輔助訓練,逐步強壯這些發力肌群。引體向上「輔助進階」訓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單槓上的訓練,另一類是器械類的背部力量訓練。
  • 引體向上訓練計劃:教你3個技巧,21天讓引體向上數量翻倍
    不會做引體向上的人,可以完成第一個引體向上。而會做引體向上的人,根據你的水平不同,可以讓引體向上數量迅速提升,比如說從10次到20次,從20次到25次。平時的引體向上練法平時大家是怎麼練引體向上的?我想大多數人會把引體向上放在練背日。比如說周一練背,大家會集中在這一天練引體向上,練個十幾二十組。
  • 引體向上訓練計劃:教你3個技巧,21天讓引體向上數量翻倍
    不會做引體向上的人,可以完成第一個引體向上。而會做引體向上的人,根據你的水平不同,可以讓引體向上數量迅速提升,比如說從10次到20次,從20次到25次。平時的引體向上練法平時大家是怎麼練引體向上的?我想大多數人會把引體向上放在練背日。
  • 一口氣20個引體向上什麼水平?使用GTG訓練法,你也可以做得到
    通過下面這套輔助訓練動作可以強化引體向上各部位肌肉根據木桶理論,我們的引體向上能力取決於我們最弱的一部分肌肉水平,通過一系列的輔助訓練動作,我們能夠有針對性地強化引體向上涉及的各個部位肌肉,從而達到補強短板,提升引體向上水平的目的。
  • 引體向上零基礎,用這套訓練計劃,讓你快速學會引體向上
    想要完全掌握引體向上,就必須要學會發力的技巧,那些基礎的力量其實是其次考慮的。今天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套引體向上的訓練方法,讓你快速學會發力。那麼就推薦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反向划船,反向划船在整體方面跟引體向上相似度是極高的,並且強迫性也會更強一些。因此將反向划船作為學習引體向上的訓練動作是非常合適的。
  • 「耐力訓練」100次伏地挺身,20次引體向上,你都可以做到
    比如說你想做100次伏地挺身,做20次引體向上,你會怎麼做?那很多都推薦你做負重訓練,掛個10公斤槓鈴片,練一段時間試試。你掛10公斤的片,練一段時間引體向上,引體向上頂多增加兩三個。而我接下來就跟你分享的訓練方法,是可以直觀提升你的耐力。
  • 引體向上和伏地挺身等能代替力量訓練嗎?
    重量訓練還應遵循力量訓練的若干原則與力量訓練相比,自重訓練,如伏地挺身和引體向上,總是用自己的體重作為訓練的重量。如果你達到了相對較高的訓練水平,你就不能像力量訓練那樣,通過增加重量和運動強度使身體繼續前進。
  • 8周引體向上挑戰,一步一步教你拉起引體向上
    01適合不同水平的引體向上練習方式 雖然,這是一個引體向上挑戰,但並不代表所有挑戰者都必須統一地練習標準式的引體向上。這裡,我們根據大家不同的現有水平,分別推薦不同難度的引體向上練習方式。而當你能做3個以上的標準引體向上時,這個較為初級的訓練方式就意義不大,沒什麼提升效果了,也就是時候專注練習標準式引體向上,來不斷提高了! 上述這3種初級引體向上練習方式,適合那些做不了引體向上、或者勉強只能做1、2個引體向上的小夥伴們,在8周訓練挑戰中使用。同時在挑戰中,大家並不需要固定地使用某1種,而可以在3種訓練方式中靈活切換、調整。
  • 引體向上做不動?三大訣竅教你如何快速提升引體實力
    這兩個姿勢都不必彎曲肘關節,被動懸掛的關鍵在於握力,也可以用這個動作拉伸胸肌和背肌,更好的打開肩膀。而主動懸掛可以激活背闊、斜方和腰椎。所以引體向上時,首先要做的是主動懸掛。收緊肩胛骨,手臂不要彎曲準備開始引體向上。這樣可以募集更多肌肉,保證肩膀的健康。做引體時可以從主動懸掛開始,把剩餘起始動作變成被動懸掛。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