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春節】安國民俗:臘月二十七碾稷米

2021-03-04 方志安國

  「賞年俗,品年味兒; 讀文章,長知識兒,過大年,看大戲兒」。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小編同大家一起感受了安國過年的習俗,今天是臘月二十七了,咱安國人今天要碾稷米。

  「二十七,碾稷米」,是流傳在安國民間的一種過年習俗,這一天要準備過年的主食,碾米、磨麵。在過去,人們生活清苦,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白面蒸饅頭、黍稷(黏米)蒸年糕吃。因此,二十七,碾稷米也就成了過年準備年貨的真實寫照。

小朋友體驗碾稷米  安國市第四幼兒園王麗麗攝於2018年

  每年進入臘月,尤其是臘月二十七這一天,磨坊都排滿了人,家家都來碾米、磨麵,來得晚了都排不上。現在糧食加工機械化了,超市、糧店也有各種成品糧,人們不用再去磨坊排隊了,磨坊和石磨、石頭碾子也就成了人們對過去年味兒的回憶,也是對過去生活的一種懷念。

  現在人們過年不再只是吃饅頭、年糕,不只是吃飽,更向吃好、吃健康、吃綠色食品轉變,新年更是健康年。

關於收集抗疫資料的啟事     

請大家注意收集、記錄防控新冠肺炎的各級文件、圖片、視頻,記錄醫護人員、社會各界人員抗疫的事跡,以及群眾生活、文學作品等各個方面的情況。以便在年鑑、志書中翔實記載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安國人民防控新冠肺炎的情況。

      聯繫電話:0312—3555766

      電子郵箱:agsdfzbgs@sina.cn

      安國市地方志辦公室

2020年2月11日

相關焦點

  • 春節民俗:臘月二十七「殺年雞」
    臘月二十七,春節的腳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們仿佛都聽見了除夕的鐘聲。家家戶戶,大街上全都熱鬧了起來。在昨天吃過了美味的燉大肉以後,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雞」。民謠中「臘月二十七,殺只雞」,指的就是這個意思。那麼為什麼要在二十七殺雞哪?
  • 【小編話民俗】臘月二十七,為什麼要宰公雞而不是母雞?文末話題有獎互動!
    過年前的這幾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民俗習慣。有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採購。
  • 【民俗】春節習俗完整版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平涼好攢勁」為平涼卓越世紀文化傳媒網絡有限責任公司以「好攢勁歡樂秀」註冊商標為載體的本土文化傳播平臺。平臺有專業的錄播舞臺,提供專業攝製服務。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農曆十二月初八,俗語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作為節俗來講,過了臘八節,「過年」就由此拉開了序幕。  臘月二十三 ,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 臘月二十七,宰雞洗浴祛百疾
    臘月二十七,臘月二十七是中國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七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節日之一。
  • 春節民俗及禁忌完整版【收藏備用】
    ,也是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老禮兒,未來也將由孩子們傳承,因此,不妨和孩子一起了解一些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闢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臘月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正月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 2019·安國首屆民俗大廟會邀您來!
    2019安國首屆民俗文化廟會震撼視覺的「藝術盛宴」
  • 臘月二十七風俗習慣!
    臘月二十七,春節的腳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們仿佛都聽見了除夕的鐘聲。家家戶戶,大街上全都熱鬧了起來。在昨天吃過了美味的燉大肉以後,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沐浴。漢族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 "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 的諺語。臘月二十七洗浴為 " 洗福祿 "。
  • 陝西省糧食質量安全中心召開《稷》《稷米》《黍》《黍米》國家標準修訂研討會
    為充分發揮糧油標準對雜糧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陝西省糧食質量安全中心於2021年1月21日在西安召開國家標準修訂線上線下研討會,對承擔的《稷》
  • 臘月二十七的民俗是什麼?宰年雞趕大集風俗來源
    今天是臘月二十七,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為什麼要在二十七殺雞?  這是因為諧音,「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之意。  有習俗說二十七要宰公雞。為什麼一定是公雞呢,母雞難道就不行嗎?
  • 網絡中國節·春節 | 「忙年」備忘錄,肥西人的過年記憶!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肥西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為啥要在二十七殺雞?這是因為諧音,「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之意。在肥西,一款寓意著團團圓圓、美滿幸福的糯米圓子是各家的春節必備。肥西三河鎮的糯米圓子作為傳統美食,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
  • 新式稷米水分儀快速檢測糧食含水率
    稷米水分儀的應用範圍稷米含水量測試儀實質為烘箱法滷素水分儀,它能夠快速加熱並乾燥樣品,自動測算加熱前後樣品的質量差與加熱前樣品重量的百分比,也可認為加熱前後樣品的質量差是水分散失量。糧食行業常用於檢測大米、黑米、碎米、黍米、稷米、小米、糙米、紅米、香稻米、優質大米、食用粳米、食用秈米、高粱、玉米、小麥、稻穀、花生等農作物含水率。稷米質量指標根據國標GB13358-2008稷米中的規定,稷米的碎米含量不能超過6.0%,而水分含量則不能超出14.0%,其色澤跟氣味不能有異常。
  • 中國春節民俗大全
    洗疚疾(臘月二十七)過年在臘月二十七這天仍舊繼續昨天的工作洗衣服、洗澡,有臘月二十七洗疚疾,洗舊泥的習俗,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傳說在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氣,洗去一年的疾病,其實就是為了祈求來年能健健康康,無病無疾!
  • 【民風民俗】逢年過節在福清(一):福清的米時粿
    編者按:農曆鼠年即將來臨,「知福清」民風民俗特開闢「逢年過節在福清」專欄,介紹福清年節習俗傳統文化,歡迎大家圍觀並踴躍賜稿。福清人對粿情有獨鍾。逢年過節,福清人都要搓做粿。粿成了福清獨特的風味小吃。福清有一民謠,「初一鐺門蔥,初二起家朦,初三煎麵餅,初四做節仔,初五龍船爬滿江」,說的是端午節五天中的每一天,福清都有民俗活動,故福清人又稱之為「五日節」。農曆七月半,福清有做「九重粿」的習俗。九重粿又稱「早米」。七月流火,早稻已經收割完畢。早稻碾的米俗稱「早米」。早米磨成漿,加入用稻草燒成的鹼,在蒸籠裡一層一層的蒸,蒸了九層,所以又稱「九重粿」。春節蒸糖粿。
  • 2020北京通州張家灣春節民俗文化大集(時間+地點)
    2020北京通州張家灣春節民俗文化大集  同時也將更加規範地進行管理和服務,更多地將張家灣特色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使之成為百姓常態化感受民俗文化和逛集購物的好去處。  古鎮張家灣自明清時期,就是大運河北端重要的水陸碼頭,來往於京城的各色旅客也大多在這裡換乘水路。因此,這裡人流不息,商業活動和客棧餐飲等服務行業最是興旺。
  • 民俗 五角母生:十月十四拜米甕,五穀豐登慶豐收
    一說來源於「社稷」二字,社稷是國家的代稱,「社」指土地神,「稷」就是五穀神,全國人民自古是在土地上種植五穀來維持生存的,所以歷代帝王把「祭社稷」列為國家的大典。「稷」是今天的小米,是古代北方的主糧之一,被稱為「五穀之長」;「稷」相傳又是周部族始祖后稷發現、培植的,故「社稷」既是王權的代表,又有神化周部族祖先的象徵意義。基於上述理念與史籍記載,把五穀神指稱后稷,還是較合理和較可信的。
  • 【網絡中國節·春節】年味十足的春聯
    一農民在新中國成立前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過年只有兩升米;押歲並無一分錢。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改革開放,生活更加富裕。於是這位農民又寫了一副對聯: 過年儲糧十餘擔;押歲存款上千元。時代的變遷,賦予了對聯新的活力和內容。
  • 年味漸濃|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洗福祿、洗疚疾、剃精細……
    年味漸濃|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洗福祿、洗疚疾、剃精細……你知道臘月二十七都有哪些習俗嗎?年味漸濃,臘月二十七是過年的前夕,全國各地有不少有趣的風俗。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在過去,臘月二十七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去趕年集,購置年貨,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在過去,臘月二十七要宰公雞,但為什麼一定是公雞呢,難道母雞就不行嗎?這其實反映了在以男子為主導的父系社會時代,雄就是第一。
  • 2020春節廣州寶墨園醒獅民俗文化活動一覽
    為慶祝番禺區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傳承和弘揚優秀嶺南醒獅民俗文化,擦亮「嶺南古邑,粵韻番禺」的文化品牌,2020年春節黃金周,番禺區「醒獅賀歲,福鼠迎春」——2020年新春嶺南醒獅民俗文化活動將在寶墨園荔景湖水上舞臺上演,1月25日-30日(年初一至年初六)每天兩場,上午11:00-11:45;下午14:30-15:15。
  • ​春節專題:民俗正月初九天公生日
    春節專題:民俗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在民間風俗中,過了初七人的生日,初八穀物的生日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