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微操大師趙光義,是如何將宋太祖的百戰精兵敗壞殆盡

2021-01-19 執筆談古今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趙光義入宮飲酒,當晚共宿宮中。二十日清晨,趙匡胤忽然駕崩。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

趙光義登基後,為了減少中外對自己弒君的議論猜疑,穩固政權。便急於建立自己的「文治武功」,以求能超越自己的哥哥,消除宋太祖的影響力。

為此,趙光義決定北伐,拿下宋太祖三次北伐都沒有拿下的北漢,成就自己的宏圖霸業。

於是在太平興國四年正月,宋太宗任命潘美為北路招討使,領兵攻打北漢。

二月,趙光義率大軍親徵,此時潘美已經將北漢都城太原圍困許久。太宗到達後,親自督促攻城,並許諾攻下城池後有重賞,宋軍立馬士氣高漲。

到了六月,北漢末帝劉繼元見大勢已去,又得知郭進率領宋軍在石嶺擊退了遼國援兵,只好奉表投降。北漢滅亡標誌著,宋朝徹底結束了自唐末藩鎮割據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統全國。

在完成了柴榮、趙匡胤都沒有完成的功業——吞併北漢後。就徹底的飄了,以為自己就是第二個唐太宗李世民,上馬能統軍下馬能治國。於是傢伙雄心大爆發,臨時決定幹一票大的—親徵遼國,收復幽雲十六州。

但此時宋軍將士已經是人困馬乏,而且攻打北漢時的封賞也沒有兌現,將士心中頗有怨恨。而且從山西 遠徵河北,後勤也有很大的壓力。但是太宗一意孤行,執意領兵北上。初期一路順利,宋軍連克數城,輕鬆抵達幽州城下。

於是宋軍立馬投入攻城戰鬥中,但是遼國防守嚴密,加上宋軍輕車簡行,翻越太行山,一路急行軍,根本沒有辦法攜帶任何重型的攻城武器。宋軍連續攻城近半個月依然沒有攻下。

而宋軍此時也已經筋疲力盡,連續半年的苦戰,已經讓所有的將士都厭戰,想家,平定北漢時的賞賜也沒有下發,導致軍中人心浮動,士氣低落。

恰在此時,遼國耶律沙等人率領的援軍趕到,距離幽州城西北十餘裡。宋太宗以為自己是再世李世民,親自領兵阻擋援軍,雙方在高粱河遭遇。

遼國人採用誘敵深入的戰法,由耶律沙假裝敗退,引誘宋太宗進攻,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趁機從兩翼突襲,宋軍立馬潰散。

攻城部隊為了救駕,只能放棄攻城前來增援,幽州城裡的遼軍也趁機開門殺出,導致宋軍全線潰敗。

宋太宗在敗軍中,目標太過明顯,導致大腿和屁股上被射中了兩箭。因而不能騎馬,只能換乘驢車逃竄。也幸虧宋太宗車技過人,一路漂移,遼軍騎兵追殺三十裡都沒追上。

收攏殘兵敗將,因為找不到太宗的蹤跡,為了安定人心,打算立太祖長子趙德昭為帝。不料太宗及時逃回,此事才不了了之。通過此事,太宗深知雖然太祖已死,但是在軍中還是比自己威望高,這些軍中將領還是傾向於太祖一系,於是只能宣詔班師回朝。

七年後,趙光義在除掉國內的主要威脅,穩定國內局勢後,聽信邊將賀令圖所奏「契丹母寡子幼,群情不附」的情報,雍熙三年,太宗決定一雪前恥,再次北伐遼國。這便是歷史著名的「雍熙北伐」。

由於宋太宗對武將的猜疑和防備,再加上其的偏執性格,使得雍熙北伐在開始的的時候就失誤不斷。

由於在高粱河飆過驢車,太宗再也不敢御駕親徵,但他卻非要掌控戰爭全局。於是這位大哥奇思妙想,開創了陣圖遙控作戰的方式。為宋太宗在位期間,特意御製了一套作戰陣法,取名為「平戎萬全陣」。

每次戰前,皇帝會為出徵的大將「授以陣圖」,並要求領兵將領不折不扣的執行,就連一手打下大宋江山的一代名將宋太祖,都沒這麼幹過。而被宋太祖親口評價不知兵的宋太宗,卻不知道哪來的自信敢這麼幹,真的是迷之自信。

979年的時候,契丹入侵,太宗令李繼隆、崔翰、趙延進統兵八萬防禦,並親授陣圖,分為八陣。後來若不是諸將及時改變打法,幾乎全軍覆沒。

但是宋太宗並沒有繼續吸取教訓,改變自己紙上談兵的做法。按照他的計劃,宋朝的二十萬大軍分為三路,東路以曹彬為主帥,從雄州出發,進攻幽州,牽制耶律休哥的主力。西陸以潘美為主帥,楊業為副帥,出雁門關,攻打關外諸地。中路以田重為主帥,出飛狐口,伺機夾攻幽州。

但是三路大軍分隔太遠,且沒有 統一指揮,根本是各自為政無法配合。除此之外,太宗還派出「監軍」跟隨各部主帥,監督將帥執行皇帝的戰略部署,作戰的將領根本沒有自主權。

而遼國在得知宋軍的戰略後,制定了會合各路軍馬,誘敵深入,對宋軍各個擊破的戰略。

遼軍首先以騎兵之長和平坦廣闊的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先破宋東路軍,再移師逐個擊破。

由於遼軍誘敵深入的戰略,東路的宋軍進展順利,導致戰線過長,被耶律休哥派出的輕騎截斷了糧道。大軍只能返回雄州尋求補給,但這時中路軍獲勝的消息傳來 ,東路的將士急於立功,紛紛要求出戰,而主帥曹彬根本無法節制,只好率領大軍攜帶五十天的軍糧進攻涿州,但是一路被遼軍騎兵騷擾,大軍只能邊打邊走,二十天才走了一百裡路。

到達涿州時,東路軍已經還是人困馬乏,缺糧少水,而對面的遼軍主力援軍卻早就到了涿州,休整完畢以逸待勞。曹彬見狀只好撤退,。耶律休哥立即率遼朝生力騎兵一路追殺,一直追到歧溝關,遼軍發動總進攻,宋軍大敗。數萬宋軍,或被殺,或掉入河中溺死,或被俘,損失巨大 。

由於東路主力大敗,宋太宗合圍幽州的戰略意圖再難實現。遼軍方面開始全面反攻。

中路軍田重進部倒是不辱使命,全軍退守定州,並帶回部分收復地區百姓。

而西路的潘美,楊業因為引兵護送雲、朔、寰、應四州百姓內遷,被遼軍盯上。此時遼軍已佔據寰州,副帥楊業力主分兵應州,誘遼軍向東,另以強弩手千人扼守石竭谷口,阻擊遼軍,以保民眾安全南撤。

這本來是安全退軍的最佳方案。然而監軍不納楊業建議,逼其出戰。楊業與潘美、王侁約定,讓其在陳家谷設步兵強弩接應,然而楊業退至陳家谷時候,潘美、王侁已違約先撤。楊業孤軍奮戰,負傷被俘,絕食而死。至此,宋三路大軍皆敗,所取州縣復失。

雍熙北伐的失敗,讓宋太宗徹底斷絕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念頭。宋朝開始實行虛外守內的國策。對遼國的政策完全變成了守勢,不再主動進攻。

而且由於在軍事上受挫太多,宋太宗變得刻薄而不自信,開始猜將打壓武將。宋太祖因為五代軍閥分戰,而實行「崇文抑武」,這本是正理。而宋太宗卻將「崇文抑武」變成「重文輕武」,矯枉過正了。

並且由於自己的的無能,宋太宗擔心自己掌握不了優秀的武將。就任用比自己還無能的心腹家奴出任禁軍大將,於是潛邸親隨成為武將群體中權貴勢力,牢牢掌握了核心兵權。再優秀的將領也只能當這些人的下屬。

宋朝軍隊的戰鬥力開始下降,宋太祖開國的百戰精兵,就這樣被自己的弟弟宋太宗敗壞殆盡。

相關焦點

  • 燭影斧聲:宋太祖真的死於謀殺?趙光義篡奪皇位?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作者 | 趙英雄北宋神宗皇帝在位時,僧人文瑩在《湘山野録》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趙匡胤早年結識了一位道士,此人姓名不詳,以預測神準為人稱道。宋太祖即位後,一直想要找到他,可惜久久不能如願。終於,在開寶九年,趙匡胤西巡洛陽時,重新遇見了這位老友。
  • 宋太祖駕崩後,朝中心腹大臣不擁他兒子登基?反而讓趙光義鑽空子
    唐朝帝王將信任完全放在太監身上,兵權交予使其禍亂朝政,藩鎮造反帝王無兵權指揮,只能束手就擒。宋朝自然是吸收教訓,將兵權收歸中央,但日後埋下的隱患,使得北宋成為太宗系。趙匡胤計謀不成,連累子孫趙匡胤起家的資本本就是老臣的擁護,考開國功臣理應受到優待,這是無可厚非的局面。
  • 趙光義真的殺了趙匡胤嗎?揭秘幕後真相!
    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斧光燭影事件,由於宋太祖突然駕崩,死前又只有趙光義在場,斧光燭影事件的種種謎團造成很多人對趙光義的繼承皇位充滿了懷疑,再加上趙光義繼承皇位後的所作所為更加讓人們相信:宋太祖趙匡胤就是被他弟弟趙光義謀害的!
  • 趙光義真的殺了趙匡胤嗎?揭秘幕後真相
    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斧光燭影事件,由於宋太祖突然駕崩,死前又只有趙光義在場,斧光燭影事件的種種謎團造成很多人對趙光義的繼承皇位充滿了懷疑,再加上趙光義繼承皇位後的所作所為更加讓人們相信:宋太祖趙匡胤就是被他弟弟趙光義謀害的!
  • 北宋最善良皇子:趙光義的長子 卻裝瘋賣傻不想當皇帝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宋最善良皇子:趙光義的長子 卻裝瘋賣傻不想當皇帝 都說當皇帝苦,當皇帝累,臨到選繼承人的時候,還真有想甩手不幹的勇士。 一、順遂人生無坎坷 宋太宗是有個名正言順的嫡長子趙元佐的,很多人對這個嫡長子都沒有什麼關注,因為他的人生實在是莫名其妙。
  • 趙匡胤去世前,為何不讓25歲的兒子繼位,反而傳位給趙光義?
    因此,按照這一說法的話,宋太祖趙匡胤臨終前,已經決定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趙光義。 不過,縱觀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封建王朝,雖然兄終弟及的情況卻有不少,但是,大部分時候還是優先選擇父死子繼。比如在明朝時期,兄終弟及的情況,往往是建立在皇帝沒有子嗣的前提上。那麼,問題來了,趙匡胤去世前,為何不讓25歲的兒子趙德昭繼位,反而傳位給趙光義呢?
  • 後蜀花蕊夫人被趙匡胤收入後宮中,為何最後被趙光義一箭射死?
    文|觀景說史公元964年,宋太祖趙匡胤為了統一中國,派兵進攻四川的後蜀政權。雖然孟昶手下有精兵十四萬,但在宋軍凌厲的攻勢之下節節敗退,次年宋軍兵鋒直逼成都。孟昶眼見大勢已去,只好棄城投降,後蜀滅亡。花蕊夫人畫像插圖宋太祖趙匡胤宅心仁厚,並沒有殺了孟昶夫婦,可在七天之後孟昶卻突然暴斃。
  • 北宋統一戰爭,為什麼持續了十八年的時間?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嗎?
    歷史上許多人看來,這是北宋王朝的這項統一戰爭,所以能夠許多勝利是有很多原因的,他們認為是當時北宋最高統治者趙匡胤的才能機智等等,但在我看來,這場戰役狀況也能夠勝利,是有非常多的原因,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這場歷史,著名的北宋統一戰爭,看看趙匡胤是如何取得勝利的吧。
  • 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趙匡胤畫像歷史上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把皇位傳位弟弟,而不傳給自己兒子的說法有很多。
  • 宋太宗趙光義,燭光斧影籠罩的帝王之路
    但是,北宋的軍隊基本是從後周繼承過來的,可以說從後周開始至消滅北漢,近三十年時間,無論跟哪個國家交手,這支軍隊是沒有打過敗仗的。宋太宗趙光義消滅北漢之後,不顧及將士疲憊,倉促北伐,決戰失敗,自己也差點丟了性命,從此以後這支軍隊就好像失去了靈魂。939年,後晉天福四年,趙光義出生於開封浚儀官舍。
  • 北宋九位皇帝真人畫像,太祖霸氣,仁宗斯文
    圖為宋太祖趙匡胤畫像。趙匡胤(927年-976年),北宋開國皇帝。初為五代十國時期後周武將,後通過「陳橋兵變」取得帝位,開創宋朝。圖為宋太宗趙光義畫像。趙光義(939年-997年),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祖之弟。初名趙匡義,後為避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
  • 宋太宗趙光義大事年表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趙光義(939-997)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時間:976年-997年。本名趙匡義,因避其兄宋太祖趙匡胤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炅。年號太平興國、雍熙、淳化、至道,廟號太宗,諡號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 趙匡胤駕崩,皇后讓太監把小兒子找來繼位,進宮的卻是趙光義
    宋朝官方的說法是金匱之盟,宋太祖在生前指定一旦他出意外,就由當時的晉王趙光義繼位,這是吸取了之前五代十國時期的教訓。按照宋朝官方的說法,這是宋太祖的母親杜太后臨死前說的,要求宋太祖這麼做,因為她認為,宋朝之所以得天下,就是因為之前的後周孤兒寡母。而要避免宋朝遭到同樣的下場,就要立長君。
  • 宋太宗趙光義:驢車皇帝,陣圖皇帝,鴕鳥皇帝
    賜下陣圖,除了表現出對武將的猜忌,還體現了趙光義的迷之自信:他將自己的陣圖,當做克敵取勝的法寶。然而,趙光義的軍事眼光和能力,似乎並不與他的自信匹配。有兩件事可以說明趙光義的不靠譜。其一是戰略上。北宋創建之初,趙匡胤想定都關中,關中不像汴梁這樣無險可守,可以裁去大量冗兵,趙光義卻理直氣壯地說了一句:在德不在險。
  • 都是太宗,為什麼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趙光義的口碑天差地別?
    他想要鞏固皇權,委以重任於弟弟趙光義和趙光美是最好的選擇。再加上外部環境也不安穩,所以趙匡胤一直將趙光義當繼承人培養,讓他參與各種朝中事務,握有大權。在這之後的十幾年裡,趙家不斷的開枝散葉,趙光義的勢力也逐漸盤根錯節。宰相趙普一直支持趙德昭,反對趙光義,然而開寶六年(公元973年)8月,趙普就被罷相了,同年9月,趙光義被封為晉王。
  • 趙光義登基稱帝後,如何對待24歲的嫂子?答案讓人落淚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個非常有名的皇帝,在歷史上,有「唐宗宋祖」之說,這裡的「宋祖」指的就是趙匡胤。
  • 北宋和南宋的驚人巧合,是天道輪迴嗎?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北宋,定都河南開封。1127年,因發生靖康之難,北宋為金國所滅。
  • 公元976年10月20日晚上,趙光義究竟做了什麼,才當上皇帝
    公元976年10月20日晚上,趙光義究竟做了什麼,才當上北宋皇帝北宋開寶九年(976年)10月20日晚上,縱橫一生的宋太祖趙匡胤病危,暴崩於萬歲殿,其兄弟趙光義次日繼承皇位。詞語到底是稱讚晉王趙光義還是怒罵,後世不得而知。反正趙光義一反常態,不遵守後宮規矩,竟然在寢宮留宿,第二天才發現趙匡胤已經不明不白地暴崩。《燼餘錄》中則記載了一個花蕊夫人的故事,即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十分垂涎,當夜趁趙匡胤喝醉酒便調戲了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於是拿起身邊玉斧刺晉王,並大罵「好做好做」,但力不從心。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便弒兄篡位。
  • 宋遼澶淵之盟為何充滿爭議,北宋究竟是虧了還是賺了?
    說到宋朝,許多人印象是積弱,但積弱得分年代,在北宋開國之初,宋軍可絕對不弱。宋太祖趙匡胤武人出身,深知強軍的道理,在北宋初期,宋軍也是一支百戰之師,不然無法蕩平各路割據勢力一統天下,那時候的宋軍真的很強。宋太祖之後,宋太宗趙光義也矢志北伐,收復燕雲十六州,完成哥哥未竟的心願。
  • 宋太祖——趙匡胤
    有人說宋朝窩囊了300年,這可不全是宋太祖的鍋。趙匡胤總結出武官不能在手握重權的基礎上再幹政,於是不讓武將掌握中樞權利,他的構想是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可宋太宗趙光義卻一直打壓武將的勢力,不斷提高文人的待遇,為北宋的積貧積弱埋下伏筆(趙匡胤:這鍋我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