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其侯竇嬰者,孝文後從兄子也。父世觀津人。喜賓客。孝文時,嬰為吳相,病免。孝景初即位,為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竇太后愛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飲。是時上未立太子,酒酣,從容言曰:「千秋之後傳梁王。」太后歡。竇嬰引卮酒進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以得擅傳梁王!」太后由此憎竇嬰。竇嬰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竇嬰門籍,不得入朝請。
孝景三年,吳楚反……(上)乃拜嬰為大將軍,賜金千斤。嬰乃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所賜金,陳之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金無入家者。竇嬰守滎陽,監齊趙兵。七國兵已盡破,封嬰為魏其侯。……孝景時每朝議大事,條侯、魏其侯,諸列侯莫敢與亢禮。
……
桃侯免相,竇太后數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豈以為臣有愛,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衛綰為丞相。
……
或聞上無意殺魏其,魏其復食,治病,議定不死矣。乃有蜚語為惡言聞上,故以十二月晦論棄市渭城。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魏其侯竇嬰,是孝文帝竇皇后堂兄的兒子。他的父輩以上世世代代是觀津(今河北武邑縣東南)人。竇嬰喜歡結交賓客。孝文帝時,竇嬰任吳國國相,後來因為有病免職。景帝剛即位,竇嬰又被任命為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家中之事的官)。
梁孝王是景帝的弟弟,母親竇太后很疼愛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和景帝一起以兄弟的身份舉行家宴。當時景帝還沒有立太子,當喝酒喝得非常痛快時,景帝順口說:「我死了之後就把帝位傳給梁王。」竇太后聽了心裡很高興。這時竇嬰端起一杯酒獻給景帝,說:「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應該父子相傳,這是漢朝立下的制度,皇上憑什麼擅自傳給梁王!」竇太后因此憎恨竇嬰。竇嬰也嫌詹事的官太小,就藉口生病辭職。竇太后於是註銷了竇嬰進出宮門的名籍,每逢節日也不讓他再進宮朝見皇帝。
孝景帝三年,吳楚等七國反叛……景帝任命竇嬰為大將軍,賞賜黃金千斤。這時袁盎、欒布等名將賢士都退職閒居在家裡,竇嬰就向景帝推薦起用了他們。竇嬰回來後把景帝賞賜的黃金全擺在走廊的穿堂裡,讓自己手下的軍官們根據需要隨便拿用。他自己一點兒也不往家裡拿。後來竇嬰駐守滎陽,監督齊國和趙國兩路兵馬。七國叛軍被打敗後,景帝賜封竇嬰為魏其侯。……每當朝廷討論軍政大事,周亞夫和竇嬰的地位最高,其他列侯誰也不敢跟他們分庭抗禮。
……
桃侯劉舍被免相,竇太后多次推薦魏其侯為丞相。孝景帝說:「太后難道認為我是吝嗇而不讓魏其侯當丞相嗎?魏其侯這個人驕傲自滿,自我欣賞,做事草率輕浮,很難讓他做丞相,擔當國家重任。」於是沒有任用竇嬰,而任用了建陵侯衛綰。
……
(武帝時,為救灌夫,魏其侯說景帝曾留遺詔,寫道「有什麼不利的事情,可以直接向皇上啟奏」,可武帝沒有找到遺詔的存根,這就犯了偽造詔書的罪,按律當斬首示眾)後來竇嬰聽說武帝沒有殺自己的意思,又開始吃飯,請醫生給自己治病了。不久果然傳出消息說朝廷議定不殺竇嬰,可是又有一些惡毒的流言蜚語傳到武帝那裡,於是在這一年的十二月三十日,竇嬰在渭城大街上被斬首示眾。
權高位重的竇嬰,竟然不得善終,落了個斬首示眾的下場,令人唏噓。
竇嬰是個直腸子,想一出是一出,不會彎彎繞。照老百姓的說法就是「一根筋」。因為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有功,他被封為魏其侯,竇太后力主任命竇嬰為丞相,景帝說:「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看來景帝還是挺了解這位舅舅的。
灌夫喝酒時與別人鬥毆,被判刑入獄,別的大臣避之唯恐不及,只有竇嬰拼了命去救這位落難的朋友,還弄出個「喬詔」的風波。說穿了,這不過是竇嬰和田蚡兩位皇親為爭奪權勢的一場內鬥,竇嬰是失敗一方而已。喬詔是真是假,成了樁疑案,竇嬰卻為此喪了身家性命。
司馬遷感慨:「然魏其誠不知時變,灌夫無術而不遜,兩人相翼,乃成禍亂。嗚呼哀哉!遷怒及人,命亦不延。」曹操倒是另有別論,「趙奢、竇嬰之為將也,受賜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濟成大功,永世流聲,吾讀其文,未嘗不慕其為人也。」
竇嬰的不幸告訴我們,一個不知時變的人再加上一個無術而不遜的朋友,會釀成禍亂。而這禍亂,可能導致「命亦不延」!
(玄承東)
本品呈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徑2~4釐米,厚約0.5釐米。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散結消腫,攻毒療瘡。用於瘡瘍腫毒、乳癰、瘰癘、痔漏、乾癬、禿瘡。主產廣西、四川、湖北等地。
編校:米媛 審核:王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