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運郵:「成如容易卻艱辛」

2020-12-14 中華工商網

在中歐貿易合作中充當「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最近又增加扮演了國際郵差的角色。每周二和周五,來自全國各地的國際郵包,在重慶搭乘著中歐班列出發10天後抵達立陶宛維爾紐斯,再分撥至西班牙、法國等30多個歐洲國家。

這可是對國際鐵路運郵歷史的改寫。在此以前,國際郵件主要通過空運和海運運輸,中國與歐洲之間即使有號稱大陸橋的鐵路連接,但100多年來郵運也一直沒開通。海運緩慢、空運價格貴的狀況一直持續,其中空運看似方便,但全國各地都要通過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國際互換局寄出,中轉環節很多。但這個狀況在疫情發生了逆轉。全國國際郵件一度積壓超過1500噸。緊急時刻,中國決定利用中歐班列緊急疏運。先是重慶,然後還有義烏、鄭州、成都等接踵效尤。

國際郵件運輸渠道,不是說改就能改的,而是需要一系列複雜的過程。多年以來,郵包一直是國際鐵路禁運物品。鐵路合作組織(OSJD)1956年頒布的《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明確規定,「在國際鐵路直通貨物聯運中不準運送郵政專運物品」。疫情期間之所以能逆轉看似雷打不動的傳統,正是多年來國內相關單位獨闢蹊徑的創意、並積極努力開展和推進國際合作的結果。

重慶是全國首條中歐班列線路的創始城市,利用中歐班列在沿線各國運郵的設想又是重慶最先提出。提出這個設想是要有一定準備的,在提出這個設想前,重慶已經組織了中歐班列(渝新歐)運郵的國內段測試,摸清了基本情況,然後才與海關總署、中國郵政等方面協調。

在三方的努力協調爭取下,2014年6月,鐵路合作組織在立陶宛召開了運輸法專門委員會會議,討論通過了新版《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刪除對禁止運輸郵政專用品的相關表述,建立國際鐵路郵件運輸規則的主要法律障礙得以破除;2016年4月,沿線各國郵政以《重慶宣言》的方式正式確定了「各國合作利用中歐鐵路開展鐵路運郵,提供與跨境電商相適應的陸路運輸方式」這一原則。

從2011年起開通的中歐班列,是一項影響深遠的創新,在促進中外貿易合作中發揮巨大的推動和師範作用。即便如此,重慶市及郵政、海關、鐵路等相關部門仍未止步,而是不斷開拓,又將業務拓展到國際郵件承運領域,兼任其郵差職責。這樣的開拓精神和經驗,值得全國範圍學習和借鑑。試想,國際鐵路不承運郵包的規則,已經存在了64年之久,其中自然有其國際政治慮量因素,鐵路合作組織(OSJD)是一個冷戰時代由前蘇聯和東歐國際組成的聯盟,外界難免會害怕與其打交道,覺得其深層的思維意識滯後於國際潮流。但重慶市等地方和部門敢為人先,洞察國際國內大潮流的變動,及時抓住了開拓國際合作的機遇。從當初提出開行中歐班列,到其後提出開行郵包運輸,重慶市每次的創意,乍看很難,但都緊緊順應了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果提出後一呼百應。可謂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但好的想法不等於說到就能年做到,「成如容易卻艱辛」,據介紹,在推進開通郵包業務過程中,各方共召開會議30多次,電子郵件往來達300餘封。可想而知,沒有一點耐心和韌性,即便好事終成,恐怕也要多費時日。至於中歐班列郵運的成功開通,就更不是一帆風順。

努力就會得到尊重、得到回報。正是由於中國方面的倡導和努力,2017年3月,萬國郵聯經營理事會成立了鐵路運郵特設工作組,由中國擔任主席國,牽頭開展相關工作。中國郵政以此為平臺,牽頭制定了《鐵路運郵工作指南》,已成為國際貨運班列運郵規則和標準。

不僅在政策溝通上堅持不懈、最終修成正果,在具體的商務設計上,中歐班列的郵包業務也緊貼用戶需求。此前中歐班列將波蘭作為運郵轉運口岸,但轉運效率和成本均不盡如人意,後來經過考察改為從立陶宛轉運,結果效率和成本均明顯改善。交付時間從30天左右縮短到18天左右,運費每公斤降低近30元。這樣的結果,也得益於創意。因為波蘭是通往歐洲的鐵路樞紐,一般人們會理所當然認為波蘭是最佳線路,何況即便從立陶宛陸路轉運,最終還要經過波蘭。但事實恰恰相反。國內的設計者們再次出人意料獨闢蹊徑,可謂慧眼識金。

中歐班列不斷的創新開拓,給了人們以很大啟發。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許多看來不可能的事,只要符合社會和大眾的需要,通過努力總是能實現理想。(本報評論員李富永)

(責任編輯 姜珊)

相關焦點

  • 中歐班列(鄭州)國際運郵通道雙向貫通
    2月28日15時,中歐班列(鄭州)首趟進口運郵班列順利抵達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這是繼2018年11月20日中歐班列(鄭州)國際運郵去程常態化之後,時隔15個月,迎來的首趟進口運郵班列,這標誌著河南擔負國家賦予的中歐班列唯一進口運郵試點線路全線貫通。
  • 東莞石龍中歐運郵班列進入常態化運行
    東莞海關對搭乘中歐班列的貨櫃施封 黎浩權 攝中新網廣州6月22日電 (唐貴江 濮宣)6月20日,在黃埔海關所屬東莞海關的監管下,一列滿載國際郵件的中歐班列從廣東(石龍)鐵路國際物流基地緩緩駛出。黃埔海關22日介紹,這是東莞石龍發出的第2列國際郵包專列,標誌著這條全國運距最長的國際鐵路運郵通道將進入常態化運行階段。據悉,首趟中歐班列(東莞-維爾紐斯)郵政專列已於5月22日抵達立陶宛,全程僅耗時13天,首趟專列搭載的發往20餘個歐洲國家的郵件已基本完成投遞。
  • 東莞中歐班列逆勢增長 華南國際運郵專列常態運行
    中新社東莞7月23日電 (索有為 濮關)從廣東省東莞市石龍始發的中歐班列實現逆勢增長。據黃埔海關23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該海關所屬東莞海關共監管中歐班列55班次,同比增長17.02%;貨運量3.45萬噸,同比增長16.76%;貨值20.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78%。今年疫情發生以來,海運、空運受阻,東莞海關與地方政府、鐵路部門、東莞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等進行座談,研究中歐班列儘早恢復運行的可行性。
  • 東莞石龍中歐班列發運貨值創歷史新高
    車頭上「中歐班列」字樣非常醒目。海關監管放行後,這趟滿載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生產的電器、通訊設備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將由滿洲裡口岸出境直達歐洲腹地。據黃埔海關所屬東莞海關統計,今年前11月東莞海關共監管國際班列121列,貨重8.57萬噸,貨值47.25億,貨值增長11.74%,創歷史新高。
  • 「渝新歐」中歐班列擴大歐洲貨運影響力 重慶集散地效應顯現
    央視網消息:與國際海運相比,通過「中歐班列」出口的貨物,大多採用CIF方式,也就是由賣方安排貨物運輸,並辦理貨運保險。
  • 中歐班列(渝新歐)「中國郵政號」專列首發 國際郵件應急疏運新通道...
    從建立臨時轉關郵路,到調撥集結全國歐向郵件,再到利用中歐班列(渝新歐)順利發運,整個過程高效順利完成,打了一場「漂亮仗」。為加快中歐班列(渝新歐)集疏國際郵件能力,重慶郵政主動匯報,獲得重慶海關支持,同意優化國際鐵路運郵作業、通關和換裝流程,實現了屬地海關一次施封、後續經轉節點全程通關的操作流程。
  • 中歐班列(武漢)首次搭載國際郵件,將直達波蘭,輻射英法德等國
    為提振本地跨境電商企業復工信心、推動國際寄遞業務發展,漢歐國際攜手湖北郵政,打通中歐班列(武漢)運郵通道,解決疫情期間國際郵件歐洲路向國際運力,暢通國際用郵渠道,助力湖北復工復產。漢歐國際成立技術專班,通過中鐵與沿途各國鐵路公司確認境外海關交接手續,安排專業技術人員與湖北郵政對接鐵路禁運要求、裝箱細節等,保證郵件運輸安全且順利。
  • 中歐班列(鄭州)總開行3000班!河南「陸上絲路」承載起春天的希望
    4月29日凌晨,第3000列中歐班列(鄭州)滿載著41節貨櫃貨物從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車務段圃田車站駛出,開往萬裡之遙的德國漢堡。東聯西進、融通亞歐。從2013年7月18日開行以來,中歐班列(鄭州)宛如一條流動的彩練,「舞」出河南開放發展的「加速度」。
  • 武漢首次利用中歐班列運輸國際郵件前往歐洲
    該趟列車是車站今年開出的第48列中歐班列,其中一個貨櫃大櫃中滿載來自湖北郵政的10710件、共計2.75噸國際郵件,主要是家居用品、汽車用品和飾品,這批國際郵件大約13天後抵達波蘭馬拉舍維奇,再由波蘭郵政分撥至英國、法國和德國,這是中歐班列(武漢)首次運輸國際郵件前往歐洲。
  • 中歐班列危難時刻顯身手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海關致力推動中歐班列多式聯運業務發展,加強中歐班列運輸與內陸、內河、海運貿易通道對接,擴大海鐵聯運規模,使中歐班列物流鏈延伸至更多地區,中歐班列的輻射範圍和影響日益增強。在這列中歐班列上,就有4個貨櫃是來自南沙港的保稅貨物,通過中歐班列,實現快速出口歐洲。
  • 【我們的2020】和中歐班列「長安號」一起奔跑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張力 劉權鋒) 2020年,在全球海運因疫情影響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中歐班列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西安東車輛段西安運用車間檢車員劉楊全:「從剛入路到有經驗來分辨這些聲音,要積累好幾年的經驗,包括師傅的傳幫帶,中歐班列開行輪對是否有故障,這個實際上是保證安全最主要的部件,所以說檢查中歐班列輪對這邊檢查是重中之重了。」俯身,鑽入車底查看、敲擊,再起身,周而復始。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一個班次下來,同樣的動作劉楊全要重複很多次。
  • 成都青白江:中歐班列如何成「帶貨王」
    據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會對外聯絡部部長曾怡介紹,中歐班列是一組一組的貨櫃,在疫情防控中的隔離效果較好,因此,今年1—3月,在水運停滯、口岸不暢的情況下,中歐班列(成都)運量逆勢上漲超過8成。另外,從今年5月開始至今,已有1.78萬噸的防疫物資通過中歐班列(成都)運抵歐洲,為緩解世界疫情作出了巨大貢獻,也保障了國際貿易的穩步增長。
  • 內蒙古中歐班列開出「加速度」
    為保障中歐班列穩定運行,支持國內企業復工復產,滿洲裏海關通過落實海關總署支持中歐班列發展各項措施,有效提升口岸作業效率,進一步壓縮中歐班列口岸停留時間,各項措施疊加為企業大大節省了物流成本。疫情發生以來,二連海關統籌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動態加碼便捷舉措,確保了中歐班列的安全運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運、航運線路大面積停滯,中歐班列卻逆勢「走紅」。疫情當下,國際物流受阻,海運、空運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中歐班列卻憑藉獨特優勢,駛出一條逆勢上揚的軌跡,承載起一年的希望。
  • 中歐班列迎來全面復工
    受疫情影響,國內部分地區開行的中歐班列停開或減開。但隨著各地復產復工,中歐班列也陸續恢復開行,將成為連接中國和歐洲商品的重要通道。   付文彬告訴記者,以前聯想集團的貨品通常都走海運,疫情發生後,集團的貨品有1/3藉助中歐班列(成都)發往了歐洲。「首先,大大節約了成本,如果鐵路無法按時發運的話,為了按期完成客戶的訂單,我們就會轉成航空運輸,成本上面至少比鐵路運輸高三倍。」
  • 中歐班列再添新成員:東莞至德國杜伊斯堡中歐班列開通
    >11月29日,大灣區中歐班列迎來新成員:東莞常平號(東莞至杜伊斯堡)。首趟班列滿載價值300多萬美元的電子、防疫、家具和五金材料,全程運行時間約15天。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開闢的又一條新的國際貿易大通道,對於促進珠江東岸區域跨境電商發展,促進大灣區外循環經濟,深化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意義。
  • 中歐班列重慶直達布達佩斯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
    6月19日上午,一趟滿載貨櫃的中歐班列(渝新歐)從重慶團結村車站緩緩駛出,這標誌著中歐班列(渝新歐)重慶—布達佩斯直達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以後每周至少開行一班。本趟班列的貨物主要為筆電產品、小電器、生活用品、玩具、辦公用品等。
  • 巴庫中歐班列首發 金華中歐班列運營線路增加至12條
    9月10日8時30分,在辦結海關手續後,載有100個標準箱出口貨物的75104/3次中歐班列從金華南站啟程,開往8000多公裡外的巴庫埃巴特車站,標誌著金華—巴庫中歐班列成功首發。至此,金華中歐班列運營線路增加至12條。
  • 中歐班列系列漫畫③:中歐班列開啟「一帶一路」新徵程
    中歐班列(英文名稱CHINA RAILWAYExpress,縮寫CRexpress)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運行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貨櫃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是深化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
  • 中歐班列系列漫畫①:從中國開出的第一班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英文名稱CHINA RAILWAYExpress,縮寫CRexpress)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運行於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貨櫃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是深化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抓手
  • 首列「伊斯坦堡—西安」中歐班列成功開行
    中新社西安12月23日電 (記者 阿琳娜 梅鐿瀧)首列「土耳其·伊斯坦堡—中國·西安」中歐班列成功開行儀式23日在西安舉行,該班列的開行為兩國進一步加強經貿往來提供了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