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 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形音文字及語言文字優劣的標準(上)

2020-12-18 W碼先生
表音文字與表意文字共創完美「家園」

人類大約在四萬年前就能用不同聲調的聲音交流信息了。在人類長期共同的生活中,逐漸形成了用不同的音節來表示信息的約定,各種人群的約定不同,就形成了各個民族不同的語言。  

文字的形成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類的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當具備了寫條件:

刀、山石、竹片、筆、墨、帛、紙之後才出現的,人類文明是以文字的出現為標誌的。而文字的多少又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進步,思想的深化,語義的複雜和適應傳達的內容不斷擴大而逐漸增多的。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信息爆炸,產生著越來越多的新名詞,新詞彙。  

和中國畢昇的漢字活字排版異曲同工

在使用表音字母的西方,每個新詞彙都得另由字母重新拼合而成,由於西方文字的這種造字之法,其單字、詞彙量比漢字更多,因而造成了極大的記憶負擔。  

英語單詞,總共約有六、七十萬個,美國的韋氏辭典所收錄的單詞就有四十萬之多。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僅美、法、德、日、俄、五國基本同音的共同的科技詞彙,已增加到一萬三千多條。然而人的記憶力有限,詞彙量最豐富的莎士比亞頂多也只掌握其中數萬條。具說已故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記憶到六萬單詞,若以每一個單詞平均可有三個派生詞來算,他所記憶的單詞可達到十八萬至二十萬個,可以說是英美人士中記憶單詞量最多的一位。

今天使用拉丁文國家的許多人,已經很難讀懂幾百年前牛頓的經典名著或莎士比亞戲劇的原文版了,因而別說中國人學習西方文字難,即使西方以母語為英語的諸國人也感到自己文字的詞彙量過多,一輩子也難以記全,而成了累墮。  

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桑代克教授對英語常用單詞作過詳細的統計,又得出另外可喜的結論;

英語常用字詞用量的百分比表 

100字(58.83%); 500字(82.05%);   1000字(89.61%); 1500字(93.24%);   2000字(95.38%); 2500字(96.76%);   3000字(97.66%); 3500字(98.30%);   4000字(98.73%); 4500字(99.00%)。   從上表可見,英語的單詞雖多達七十多萬個,但可喜的只要記住常用的四千五百個單詞,在閱讀普通書報的時候,翻查字典的機會便可減少到每一百單詞一次(當然成語不計在內)。(摘自香港商務印書館莊以淳著《5000英語基本單詞速成記憶法》)。

至於英國農民日常所用的單詞,據說只不過七、八百個左右,較多的也介乎一千至一千五百之間,他們可以用這一範圍內的單詞,加上以這些單詞構成的成語,便足可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必要了,絲毫沒有不便之處。

2020-05-07 於陝西省古洋洲

相關焦點

  • 曠世秘聞——西方「表音文字」是中文雅言的寄生物
    (一)近代以前的歐洲不存在書面語言 「表意」是文字的本質屬性,沒有表意,就不會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表音」本身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文字,因為聲音是特殊性、狹隘性的——與文字所要求的「普遍共通」不相適應。那麼,西方表音文字(字母系統)何以「橫空出世、橫行天下」呢?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公元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化,在這一過程中大批本來沒有自己文字的民族開始借鑑其他民族的文字用來記錄自己的語言,時至今日世界上的文字形態可謂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有語音、詞彙和語法三要素,而文字作為紀錄語言的工具也有三要素:音--語音(字的讀音)、形--字符形狀(字的書寫形狀)、義--意義(字所表達的含義)。
  • 均質社會·一·二·文字概述:楔形文字
    二·破解後楔形文字。三·蘇美爾楔形文字。 一·楔形文字概述。迄今為止,人類的文字系統大體可以分為四類,即:象形文字,即字素文字、表意文字、會意文字;意音文字,包括意音音節文字、意音字母文字;音節文字;字母文字,即拼音文字。
  • 中文國際化(表意文字國際化,漢字漢語華語國際化)
    中文國際化(表意文字國際化,漢字漢語華語國際化)漢語由核心詞語,再組成百萬級的短詞,來表達意思,英語也是如此一樣,如果按詞語學習對方的語言,雙方的學習難道強度都較大,這是可想而知的,好在,如果走向國際化,漢語的核心字在3000字左右,掌握了,
  • 文字和語言有什麼關係?這涉及到文字起源的秘密
    我們的文字起源於何時,目前來說,這還是一個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往上推溯,倒是可以想見文字起源的一些合理的邏輯現象。文字為什麼會產生?對於一種語言來說,肯定是先有了這種語言,然後才會產生文字,這在很多國家的語言史中都可以得到驗證。
  • 為什麼說漢語是最複雜語言?因為它就是個「外星人」的文字系統
    出現這種差異,就要從不同語言的特點說起。1.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人類的語言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讀音,另一個是文字。人類的語言總是先有讀音,後有文字。大部分國家民族的文字,都是對讀音的表達。在現存世界和過往的歷史中,有很多的語言有讀音,卻沒有文字。但有文字的語言,基本都有對應的讀音。
  • 神奇的文字,可以用維度分類,瑪雅文字體現三維空間,可惜失傳!
    而語言文字方面,是研究歷史文化的最直接工具,由於很多已經失傳,對我們反而是很大的謎團,關於我們歷史上語言文字的種類,我們引述一段網絡資料看看:德國出版的《語言學及語言交際工具問題手冊》提供了比較具體的數字:5561種。但這只是現有的語言,在這之外,已經有很多種語言文字在世界上消失了。
  • 裘錫圭:從純文字學角度看簡化字
    這個問題只有在多方面的、深入的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才能得到比較科學的結論。我們沒有在這篇短文中全面討論這個問題的奢望,只想從純文字學的角度淺談一下簡化的利弊。從漢字字形的表意表音作用來看,有很多簡體顯然優於繁體。例如繁體「眾」早已成為字形講不出道理的記號字,簡體「眾」則是很好理解的會意字。
  • 字母文字的演變脈絡:世界所有國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實際上,人類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後來象形文字不斷出現一些表音的結構,於是開始向字母文字過渡。
  • 帶你認識文字:漢字的特點,漢字與漢語的關係
    帶你認識文字:漢字的特點,漢字與漢語的關係漢字的特點(一)從形義上來看,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體系的符號來表示漢語的詞或語素的.世界上通行的文字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表音文字,一類是表意文字(表形的象形文字實際 上也屬於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用字母來 表示語言中的音節或音素的。(二)從語音上來看,漢字是代表音節的。在表音文字中,字母是表示語言的音素的。
  • 於殿利:文字、文明的起源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在圖畫文字過渡到圖形文字的過程中,由於不能發聲的文字不便於人們學習、交流與傳播,因此需要增添表音符號。而且,蘇美爾人原先的圖形符號與表意符號存在固有的缺點。其一,它們大多只能表示具體的事物和行動,無法表達引語與語法,也無法表達與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尤其是外國的人名與地名。因此必須採用另一個兼具表音功能與語法功能的符號系統。
  • 汪德邁先生:中國表意文字與中國文學
    殷代佔卜師自然是用口語來設想表意佔卜式體系的。但該體系並非因此產生當時的口語文字。佔卜師所設的表意文字不是用來紀録他們對每一個卜佔之「述」,而是用言語對每個卜佔運作方式進行「思考」。這一思維方式在本質上與導致諸如「2+5=7」定義的數學方式是同一性質的表述(儘管在佔卜的實踐上很不同)。所録的絶非「二加五等於七」的數學定義,而是「一」「二」「等於」「三」在佔卜學上的運算各項。
  • 人類文字起源,從羅塞塔石碑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
    但是羅塞塔石碑出現了如此多的字符,只能證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除了表音符號之外,他還有表意符號,混合起來使用,才是真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語意,也就是說,它很複雜,和古希臘語差別非常大,不是有一個對照就能直接翻譯過來的,在隨後的24年中,羅塞塔石碑的研究就像是一個競賽,各國學者都希望藉此一舉成名,而最後成功的是法國的考古學者-商伯良,他首先在石碑上成功地辨認出了法老託勒密和另外一位法老的名字
  • 漢字本來就是表音文字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世界上,不論何種語言,總是先於文字產生,因此,有許多語言並沒有對應的文字,只有造成語言的語音系統。
  • 效率遠超英語的古老文字!讓你在信息過量時代一目十行!
    當今世界的文字的兩種類型當今世界雖然語言文字種類繁多,但其實只有兩大類,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而拼音文字則是表音文字中的一種低端化延伸。1.表音文字是一維線性文字我們常見的英文就是一種表音文字,從字形上看,我們發現英文有個特點,就是長條狀的線性文字,比如英文名詞「信息」information,而其形容詞「信息的」是informational,「信息社會」的英文information society,是不是很長?
  • 漢字是土生土長文字 形聲字不斷壯大(組圖)
    直到今天,漢字仍然能夠很好地記錄漢語,適應語言新的發展變化,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在漢字創立的時候,漢語的詞是以單音節為主的,聲母、韻母相同的很多。根據這個特點,先民造字著眼單音節詞,一個單音詞配置一個字。這樣就形成了一詞一字,字詞對應的局面。配置的字可以是表意字,也可以是假借字和形聲字。按照裘錫圭先生的解釋,表意字只在意義上和它所記錄的詞有聯繫。
  • 中國文字博物館:從一片甲骨讀中國文字綿延起伏
    走在安陽,走在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鄉、素有「七朝古都」之稱的土地上。腳下就是古代,隨處都是歲月留下的風雨煙塵,中國文字博物館,以其獨有的現代建築風格和殷商宮廷風韻矗立在這座古城。
  • 天書一樣的瑪雅文字究竟是被誰破解的
    在發現了瑪雅人的計數系統和曆法後,人們面對瑪雅文字系統這個真正的難題又一次束手無策了。人們所做的只能是儘量將所發現的瑪雅文字進行整理和歸類,試著在其中發現什麼線索。在這一方面,英國人湯姆森(Eric Sidney Thompson)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將瑪雅文字中各種異體字進行整理歸類並進行編號,並將這套編號系統變成了學術界研究瑪雅文字的標準工具。
  • 新疆伊犁民族語言文字
    自古以來,伊犁就是一個多民族、多語種、多文字的地方,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印歐語系三大語系的語言匯集於此。歷史上,伊犁的居民曾使用過粟特文、突厥文、回鶻文、契丹文、察合臺文等少數民族古文字。在語言文字方面,伊犁廣泛使用漢語漢文、維吾爾語維吾爾文、哈薩克語哈薩克文三種語言文字,在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使用錫伯語錫伯文。現代維吾爾語字母標準發音維吾爾文阿拉伯字母與拉丁字母對照表:
  • 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在商朝的晚期形成了中華民族最早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因為有了甲骨文的存在,我們才可以通過對當時文字的破譯來了解更多那個時期的華夏歷史。從甲骨文開始,中國的漢字經歷了多次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而漢字又是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先進的文字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座城市,位於河南省的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