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首個養老護理狀元:我想盡我所能做他們的子女

2021-01-11 荔枝網新聞

  前不久落幕的第五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中,第一次加入了養老護理項目的比拼,來自南京點將臺社會福利院的倪燕,最終拔得頭籌,拿到了江蘇省首個養老護理「狀元」。

  這個養老護理狀元有什麼不一樣?

  「袁奶奶,我們吃飯了啊!奶奶今天怎麼樣啊?還好是不是?我馬上給你把床搖起來。」記者見到倪燕的時候,她正忙著給老人滴鼻飼。這位江蘇養老護理狀元,到底有什麼絕招呢?

  「玻璃瓶的500毫升,每次要達到的克數是830-840,這樣才能保證她的營養是充分的。」

  「打營養液,我一般會將老人床頭抬到30到45度。袁奶奶長期臥床,手腳不能動了,搖到45度就是半臥位了,後半身可能就會往後滑一點,增加了她的摩擦力,比較容易導致皮膚壓瘡的危險。所以每次搖到上沿就達到30度。」

  倪燕說著她的護理訣竅。別看差一點,對於長期臥床的老人來說,潛在風險完全不一樣。

  那麼,怎麼才能確定正好是30度呢?經過反覆琢磨,倪燕想到了好辦法:她在老人床頭標上了紅線,每次搖床的時候,枕頭上方邊緣與紅線持平,那就剛好是30度!

  「奶奶,我們先吃慢一點,100好不好?先適應一下好不好?」倪燕每小時會定時巡視,看一下老人胃管有沒有脫落,營養液滴注是不是很順利,根據老人情況做一個速度的調整。

  心細的倪燕還將滴液速度記在了隨身的小本子上,方便下一次巡視。

  這邊,袁奶奶剛安頓下來,又到了給隔壁房間老人翻身的時間:「奶奶,我們要翻個身了。我先把手搓搓熱,好了,熱了,來吧!」

  規範、細心,這是評委們給倪燕的一致評價。在同事們看來,這離不開倪燕平時的積累。倪燕同事、南京點將臺社會福利院護士長姚文琴告訴記者:「下班後,她會喊我或者其他的小夥伴們說幫幫忙,等會再走。拉著大家再去做一遍、再去研究一下護理措施,她也是切實問我們,作為她的『模特』的時候,我們的感受是什麼。改進之後動一點點,安全感會很足。」

  倪燕認為,和其他護理工作相比,養老工作需要更用心。這顆心,是為人子女的心。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大部分老人能給的回應不多,但倪燕依舊堅持和老人互動。

  「老人們長期躺在這裡比較孤單,沒事就會和他聊聊天。他也聽不懂我們說啥,但是有人陪他的時候,就特別乖。哪怕他不會講話,他的眼神也讓你覺得特別相信你,特別信任你。」

  老人們知道倪燕拿獎的消息後,都特別開心,覺得像自己的孩子獲獎了一樣。86歲的邱奶奶告訴記者:「她都喊我們奶奶、奶奶,我就感覺像家裡人一樣。不只因為他們喊我奶奶,稱呼就像家裡人。你看她不催我,她叫我慢慢找,很耐心,我能接受得了。她假如一急,我更急,對不對?她把我當成她家的老人來對待。」

  「把老人不僅要當作自己家的老人,還要當成小孩一樣陪他。老人和小孩是一樣的感覺,耐下性子來,慢一點,自己和自己講這是爺爺奶奶,把他們當孩子一樣。這是爺爺奶奶,不能著急。」倪燕說。

  成為江蘇首個養老護理狀元,倪燕覺得自己身上責任更重了:「我也想盡我所能做他們的子女,做他們的孫子孫女,讓他們住我們這裡特別溫暖,有這麼多爺爺奶奶的信任,所以要做得更好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這些江蘇技能狀元身上,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周星馳經典影片《食神》裡,有這麼一句臺詞:只有用心,才能做出最好吃的菜。而對老人們來說,他們需要護理者擁有一顆為人子女的心。希望有這樣赤子之心的行業模範越來越多。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湯安佶、俞銘義報導)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第五屆江蘇技能(養老護理)狀元大賽在崑山市舉行
    >begin--> 11月14至16日,第五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總決賽在崑山市舉行。江蘇省技能狀元大賽以省政府名義舉辦,是全省職業技能大賽中規格最高、範圍最廣、表彰獎勵力度最大的賽事活動,今年,養老護理項目首次入選江蘇技能狀元大賽職工組賽項,來自全省13個設區市的26名優秀養老護理員參加總決賽。省民政廳副廳長沙維偉出席開幕式,省民政廳二級巡視員趙曉東出席閉幕式。
  • 徐州市民政局組織開展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 - 徐州市人民政府
    10月16日,為期兩天的江蘇技能狀元(
  • 鹽城市社會福利院曹爭豔、陸靜 獲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二等獎
    11月16日下午,第五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決賽在崑山閉幕。經過3天的激烈角逐,來自各競賽工種的優勝選手均揭曉。在其中的養老護理技能大賽中,全省26名優秀養老護理員同臺競技,來自鹽城市社會福利院的曹爭豔、陸靜發揮出色,分別以總分第二、第三名的優異成績獲得職工組養老護理項目二等獎。
  • 參賽:我是瑞典養老行業裡的一枚螺絲釘——華人社工跟你聊聊瑞典老人福利(說明文)
    我2009年初中畢業後跟著親人移居來瑞典。來到斯德哥爾摩先讀了一年語言預科班,接著上了三年高中。高中畢業被斯德哥爾摩大學社會工作系錄取。一共讀了七個學期,也就是三年半。第五個學期在一個行政區的老年福利部門äldreomsorg beställarenhet做實習生。我在大學期間有去兼職做上門護理護工vikarierade vårdbiträde。
  • 我想盡我所能,不辜負每一位學員的期待|我是曾小雲
    「我想盡我所能,不辜負每一位學員的期待。」「雖然我大學是高爾夫專業,但起初興趣並不是很大。」提起這個,曾小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什麼時候轉變了這種想法呢?可能要從她開始參加各種比賽說起……由於一些契機,曾小雲跟同學一起報名參加了全國大學生高爾夫球錦標賽,當她第一次站在比賽場上時,就被現場的氣氛感染了。一張張青春而篤定的面龐,將所有活力與激情,釋放於綠茵之上;用實力與奮鬥,為大家呈現了一場精彩的高爾夫盛宴。
  • 我想盡我所能,不辜負每一位學員的期待 | 我是曾小雲
    「我想盡我所能,不辜負每一位學員的期待。」「突然有一天,我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這項運動了,我整個學生時期的高光時刻,都與高爾夫有關。」自從立志做一名高爾夫教練後,曾小雲做了很多努力,她先後考取了中高協初、中級教練資格證,目前又在為考取國家級教練資格證做準備
  • 擁軍門店展示║米東區:烏魯木齊市福壽養老護理中心
    烏魯木齊市福壽養老護理中心位於米東區古牧地西路1326號,佔地面積5300平方米,設置床位200張,是烏魯木齊市首家公建民營養老服務機構。
  • 72歲老人自述:不指望子女養老,我和老伴遠走他鄉
    我今年72歲,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三個子女都不肯給我養老,自從村裡的山林被收購,有了25萬的補貼款,三個子女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其實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們並不是孝順,而是在打這個錢的主意。我和老伴省吃儉用存了8萬塊養老錢,大兒子一直惦記著,慫恿二兒子和小女兒回來,把這個8萬塊錢給分掉。後來經不住他們的軟磨硬泡,把8萬塊錢給分了,他們答應等到我們老了走不動了,就輪流去他們家過日子。我患上了嚴重的風溼,老伴因為常年田間勞作,脊椎炎腰都立不起來,年紀大了幹不動農活了,我們想著每個月讓他們補貼300塊錢給我們零用。
  • 揚州市社會福利中心護理員獲江蘇技能狀元大賽獎項
    前不久,第五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總決賽舉辦,今年,養老護理首次入選職工組比賽項目,來自揚州市社會福利中心的兩位護理員分獲大賽養老護理項目二、三等獎。一大早,揚州市社會福利中心的護理員莫蕾就來到頤和養老院為老人們測量血壓,為他們提供生活上的照料和健康方面的指導。憑藉專業的養老護理技能,莫蕾在這次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中獲得三等獎。而另一位揚州市社會福利中心護理員胡潔獲得二等獎。
  • 「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
    用她的話說:「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這位大媽的遭遇,其實也是目前很多老人普遍遇到的情況。為什麼老人帶娃,出錢出力,付出這麼多,還得不到尊重呢?付出感太強,把年輕人給慣懶了其實,我們的父母付出感都太強了,一輩子都是為子女而活。
  • 經濟學家陳志武:我從不以孩子是否孝順來評判他們的好壞
    今天,你們正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特別是文化觀、人生觀,這些觀念最後將影響你們整個的人生經歷……在此,我還是想跟你們交流一些我和你們媽媽的想法、願望。首先,我要說,你們一生幸福是我們最大的願望,長大後你們做任何事情都應以是否讓自己幸福為標準。我們當然會希望你們總在身邊,愛自己子女的父母都會這樣想。只是,你們不要管我們的願望如何,只要你們自己一輩子幸福,我們就開心。
  • 視頻|昆明規定每年最多可多休20天護理假:帶薪護理假能改善養老...
    來源標題:昆明規定每年最多可多休20天護理假:帶薪護理假能改善養老問題嗎? 12月中旬,雲南省昆明市發布新規,老人患病住院期間,子女可享10至20天帶薪護理假。
  • 鼓勵用人單位支持子女照顧病中的老人,杭州探索建立子女護理照料假...
    不出家門也能享受機構級的養老服務 老舊小區改造應考慮適老化改造 除了走出家門,到社區裡養老,老年人還可以把養老床位「搬」進家中,即享受上門養老服務。
  • 「告我也不會給你養老」,本以為是子女不孝,可網友評論卻一邊倒
    接通電話後,果然老父親不知道從哪聽說外孫當了小老闆,賺了不少錢,於是想讓外孫拿錢給親孫子買房,電話中還不忘記打感情牌:「你弟妹為了孩子婚房首付,天天和你弟弟吵架,嫌棄你弟弟沒本事賺錢少,孩子馬上要結婚,首付還差不少……」聽著好像是在說兒媳婦的不是,但每一句話都透露著要錢,希望女兒能幫忙出這個錢給外孫補貼
  • 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
    文/毛豆豆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現在誰家老人願意幫子女帶娃、接送孩子上學、做飯、做家務,那真是讓那些沒有老人幫忙的人羨慕。不過,這是「受益人」的想法,那麼「出力人」怎麼想呢?用她的話說:「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這位大媽的遭遇,其實也是目前很多老人普遍遇到的63歲的李阿姨是山東人,退休後的生活原本充實又輕鬆。4年前,在武漢工作的獨生女兒生了孩子,李阿姨和親家母輪流帶孩子。去年,女兒又懷了二胎。
  • 養老院不敢住、保姆成殺手、子女靠不住,誰來養老?
    對於老百姓而言,養老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這也折射在熱播影視劇裡。 電視劇《老有所依》講述了三個家庭子女與晚年父母生活的日常生活,其中老人被保姆虐待、被騙買保養品等情節就是來源於生活;近期騰訊視頻熱播的電視劇《安家》,獲得廣大觀眾的熱捧,其中,江奶奶和宋爺爺的故事讓人難忘,大家不僅被兩位老人的夕陽愛情深深感動,更為他們的白眼狼外甥和外甥媳婦遲遲不肯籤字賣房,導致宋爺爺沒錢治病而離世而悲憤;真實的世界可能更殘酷,近日,多起「以房養老
  • 「最美養老護士」湯思佳「老人需要照顧,他們都很需要我」
    ▲湯思佳 受訪者供圖湯思佳愛笑,更愛看老人笑,「看見老人家笑了,我就很開心。」今年22歲的湯思佳,已經有3年的養老護理經驗,稱得上是一個熟手,最近被評為市「最美養老護士」之一。可湯思佳笑著說,「希望我們老了,也能被用心照顧。」正是這份善意,讓湯思佳堅定地投入這份工作。「我在這裡哭什麼?痰還沒吸呢!」三年前,湯思佳從石家莊柯棣華醫學院護理專業畢業,來到石峰區海福祥第二養老院工作。
  • 「存錢給自己養老」,那些不靠子女的老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了?
    這首詩說的是每個人都會老去,也是一種正常的輪迴與無法掌握。放在年輕人身上,可能不會有這麼強烈情緒。他們覺得時間還長,衰老還比較遙遠。但對老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有所恐懼,甚至提前計劃起養老生活。其中,就有一種「存錢養老」,指的是自己存錢給自己養老,完全不靠子女,甚至演變為對子女的孩子不管不顧。這樣子的想法下,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呢?那麼,就有個老人這麼做,但結局真是讓人意外,真實又殘酷。
  • 我加入泰國精英俱樂部,子女教育+養老規劃一鍵全解!
    我特別喜歡潛水和衝浪,在泰國我可以徹底的放鬆身心。」 去曼谷度假淘金 「工作以後我就很喜歡到東南亞國家旅遊,和妻子一起去過泰國、菲律賓、印尼、柬埔寨和馬來西亞。這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泰國和菲律賓,但我不太喜歡向馬來西亞那種宗教色彩濃厚的國家。」
  •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寺院左右兩邊兩棟高三層的小樓房,就是寺院所辦的養老院。石瓜子的子女常年在外做生意,幾年前老伴去世後,她獨自過日子,經常飽一頓飢一頓。擔心自己死了都無人知道,她來到顯密吉祥寺養老院。佛以慈悲為懷,養老院也來者不拒。 目前,每位老人每月各種費用加起來,約需1500塊錢。從1999年到現在,養老院的建設及日常費用,已達800多萬元,全部是由照禪法師和能清法師等人在香港、上海等地化緣所得。不少信眾慷慨捐資,比如香港商人陳昇隆先生,至今已捐3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