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 黃嘉祥 發自深圳
2020年以來,瑞幸咖啡(LK.NASDAQ,已退市)造假事件讓存在已久的中概股信任危機再度爆發。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概股回歸已成趨勢,更多的中概股正在回歸港股或A股二次上市的路上。
在這一輪中概股回歸潮中,經過IPO制度系列改革後的港交所贏得先機。隨著新經濟公司不斷赴港上市,疊加中概股的回歸,港股市場生態亦在發生變遷,「新經濟」成色愈發明顯。
回歸潮起
6年前,因同股不同權問題存在分歧,阿里巴巴遠赴美國上市,這也成為港交所與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多年來無法釋懷的遺憾。
為了不再錯失更多新經濟公司,李小加帶領港交所開啟長達數年的改革之路。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修訂後的《主板上市規則》生效。新制定的《主板上市規則》新增內容包括容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來港上市,以及新設便利第二上市渠道接納大中華及海外公司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的地點。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敲鐘,6年前的遺憾得以彌補。
跨入2020年,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持續發酵,美國監管層多次釋放收緊信號,美國參議院今年5月通過了《外國公司控股責任法案》,如果在美上市公司不能連續3年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要求,將被禁止交易,並要求美股公司應披露是否被外國政府所有或控制;同時大幅提高中資企業赴美上市門檻。
「中國規定審計底稿不能帶出境外,而美國又要求查看審計底稿,其實對中概股是個死結。」中泰國際分析師顏招駿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在中美新形勢下,中概股開啟了一輪迴歸熱潮。
6月11日,丁磊在杭州完成網易在港二次上市的「雲敲鑼」儀式,敲響了2020年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第一記鑼聲。7天後,6月18日,京東在17歲生日這一天回港二次上市,總計募集資金298億港元,刷新了港交所2020年的融資紀錄。
不僅如此,還有更多中概股正在回歸的路上。
11月9日,新東方(EDU.NYSE/09901.HK)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是這一輪中概股回歸潮中首隻在港二次上市的教育股。憑藉1190港元的發行價,新東方成為首隻千元港股。上市當天,新東方終報1365港元,市值達2305億港元,成為史上「最貴港股」。
此外,今年以來,市場上還多次傳出百度(BIDU.NASDAQ)、攜程(TCOM.NASDAQ)等中概股有意回港二次上市的消息。
「中概股回歸香港二次上市,這是一個合理的選擇。」科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亞洲資本市場負責人蔡華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港交所2018年對上市制度進行改革,放寬了二次上市的規定,允許大中華地區的高科技企業到香港二次上市,香港本身伸出了橄欖枝;另一方面,目前美國資本市場對中概股反應比較冷淡。
「一方在推,另一方在拉,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頭部中概股回歸香港二次上市是一個自然的選擇,而且香港投資者本身對有些中國企業比美國投資者更為熟悉。」蔡華稱。
在第十一屆瑞信中國投資論壇上,瑞信中國香港研究兼中國股票策略主管黃翔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美國監管採取較為嚴苛態度的背景下,中概股回歸香港和A股二次上市已成為一個大趨勢,而回港二次上市在法規等各方面更加順暢,阿里巴巴完成香港二次上市後,可以明顯看到,其他中概股也在跟著走回港二次上市這條路,未來還會有更多中概股回流。
持續改革迎中概股
為了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IPO和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港交所也在持續推進改革。
繼2018年港交所力排眾議,允許採用個人股東持有特殊股票全架構的公司在香港上市之後,港交所也擬將這一制度擴大至「企業版」,即擁有特殊投票權的股東範圍從個人擴大至企業或法團實體。
2月,港交所向市場重新推出「企業版」同股不同權諮詢方案。港交所在諮詢文件中提及,適用企業版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除了科技企業外,還包括利用科技打造出創新生態圈的金融服務巨頭。
據港交所統計,2010―2019年11月間,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在美國上市的內地發行人中,42%為有法團身份的不同投票權受益人。港交所還表示,截至2019年11月,中國前50大非上市獨角獸公司中,有42家大股東都是發展成熟的上市公司,這42家公司的合計估值高達5400億美元,相當於港股當前市值的12%,是否接納「企業版」同股不同權將影響到這些公司未來的上市地點選擇。
不過,「企業板」同股不同權也備受爭議。從港交所10月30日發布的諮詢結果來看,諮詢文件共接獲65份回應意見,其中69%同意,31%反對。基於此,最終諮詢結果只保留了部分方案。新豁免安排下,採用企業版同股不同權的合資格發行人,可在港申請第二上市,但未允作第一上市要求。
這也意味著,未來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將更加便捷。
另一方面,今年5月,恒生指數公司進行重大調整,宣布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公司正式被納入恒生指數、國企指數選股範疇。8月14日,恒生指數公司公布最新一期指數檢討結果,阿里巴巴、小米集團和藥明生物獲納入恒生指數。這是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公司首次被納入恒生和國企指數的選股範疇。
對於港交所和港股市場而言,中概股的回歸無疑是一場大機遇。
廣發證券在港股2020年中期策略中預判,「市場生態大變遷」將成為港股長期的投資主題。隨著恆指選股新規改革、中概股加速回歸潮的到來,港股市場將迎來「源頭活水」「新老交替」的產業結構,為中長期估值抬升打下堅實基礎。
實際上,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港股生態已然發生變化。港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自上市新規實施以來,84家新經濟公司(包括醫療健康及生物科技公司)已在香港上市,共募集3023億港元。從結構上來看,新經濟公司首發募資額佔比從2016年的15.2%上升至50%;且香港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