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碎碎念:中概股陸續回歸 港交所股價節節升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港資股,尤其是本地地股,當中華人置業(00127)更於午市突飈升逾25%,受資金推動下,恆指於下午見明顯升勢。全日最終日收市報24770點,升404點,總成交額1348.66億元。

上周四(4日)打算以認沽證部署港交所(00388),惜於上周五港交所隨市上揚,相信無特別原因,只因大市上行,以及有消息指電商平臺京東後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於周一(8日)進行公開招股,18日上市。又多一隻中概股在港上市,難怪港交所股價節節上升。

事實上,從日線圖所看,港交所上周五的股價終於返回布林線通道內,然而,布林線通道整體仍然是向上行,SlowSTC(14,3)於嚴重超買水平回落,或許是上行路程中的一個小調整,始終市場憧憬未來有更多中概股來港上市,對港交所收入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

既然如此,就應該轉用比認沽證槓桿更高的熊證作部署,這樣一來可以快手或且戰且走的放式來捕捉港交所超買掉頭回落之勢。港交熊(50226),收回價310.8元,與上周五收市價294.2元有5.6%差距,逾14倍槓桿比率屬偏高,街貨低亦是另一賣點。

上文談及京東,也不得不提一下網易(09999)。網易已完成公開招股,並將於周四(11日)首掛。港交所上周五亦已表示,網易將推出期貨及期權產品,亦容許沽空,而相關的衍生權證亦可於上市首日發行。筆者的發行商朋友亦早已通知,該行將會為網易推出七隻認購證,行使價由129.99元至199.99元,年期由今年12月10日至明年6月30日,換股比率分10:1、50:1、100:1。

上周在網易截止認購後,據報初步超額認購逾300倍,反映網易受市場歡迎;一旦在首掛日爆上,或會引來資金即日,甚至第二追入亦不出奇,屆時可再留意其認購證的槓桿表現,如發現有輕微價外及高槓桿的認購證的話,亦可考慮小注出擊。

【作者簡介】

Miss珊珊,80後財經傳媒人,喜歡投資窩輪、牛熊證,以小博大,希望在工資以外,用投資建立自己的『玩樂基金』,一年四次旅行是基本目標。

在香港知名財經媒體《信報》網站有專欄【輪證贏家】、now.com有專欄【輪證下半Part】 、著有《鐘擺戰略贏港股》。

專注以圖表及技術分析投資,採用即買即沽的策略,選取安全而爆炸力強的窩輪/牛熊證。

免責聲明:本文不代表鳳凰網港股立場,不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焦點

  • 中概股回歸的「難言之隱」
    看似兩全其美的選擇,也夾雜著中概股回歸的「難言之隱」。01矛頭自然指向了美國資本市場對中概股的偏見,而瑞幸正是那個讓不少企業被迫「回家」的害群之馬。渾水質疑瑞幸財務和運營數據造假被坐實後,瑞幸的股價一瀉千裡,也拉開了國外機構做空中概股的序幕。
  • ...港交所暴漲千億 14萬億中概股歸港潮湧,BAT等十大巨頭望齊聚...
    在李小加任行政總裁的最後一年,港交所或迎來新一輪改革成果,此前中概股瑞幸造假可能只是一個導火索,14萬億市值的中概股歸港浪潮湧動,網易、京東以及早前歸來的阿里巴巴僅佔了其中4成,港交所未來的機遇不言而喻。
  • 為什麼不回 A 股?中概股回歸關鍵 20 問
    而根據一份高盛研報統計,至少有 20 個中概股符合二次上市的要求;如果港交所未來放鬆上市時間、公司股東同股不同權等要求,有 38 個中概股符合二次上市市值要求。 投行傑富瑞(Jefferies)2020 年 5 月 27 日的研報預計,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可給港交所帶來 5570 億美元的市值,相當於目前港股總市值的 12%。加上已經回港二次上市的阿里、京東,總市值超過了1萬億美元。
  • 2020年是中概股回歸元年
    來源:新浪博客2020年是中概股回歸元年——港交所贏得中概股回歸先機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 董登新教授中概股回歸,既是機遇,也是挑戰2020年註定是中概股回歸元年。兩個原因:第一,早在2018年,港交所和中國證監會就已作好中概股回歸的通道設計;第二,美國對華為及中國高科技的無底線、赤裸裸打壓,已經嚴重波及中概股的生存,目前中概股在美國掛牌的成本與風險被數倍放大,甚至可能面臨集體摘牌的風險。
  • 中概股回歸爭鋒:誰更容易勝出?——專訪老虎證券CEO巫天華
    談及今年湧現的新一輪中概股回歸,巫天華從投行一線的角度,進行了觀察解讀。 「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潮的出現,最重要的因素是港交所的搭臺,其對上市規則的重大改革,為中概股公司回歸搭好了梯子。」巫天華表示,「與以往的中概股回歸潮不同,今年湧現的這一輪中概股回歸潮,實際上是一次標準的增發,與此前的私有化回歸相比,本輪中概股回歸不需要佔用大量的資金,公司決策難度降低,也無需其耗費過多的精力。」
  • 港交所迎中概股回流 市場生態大變遷
    時代周報記者 黃嘉祥 發自深圳 2020年以來,瑞幸咖啡(LK.NASDAQ,已退市)造假事件讓存在已久的中概股信任危機再度爆發。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概股回歸已成趨勢,更多的中概股正在回歸港股或A股二次上市的路上。
  • 中概股回歸潮下港交所將成大贏家 中企赴美IPO或進入低潮期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香港市場是一個面向全球的市場,國際化程度高,而中概股其實有很多國際資本在參與,二次上市的選擇也需要考慮股東和投資者的認可程度,而A股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是這波中概股回歸潮更偏好港股的原因。
  • 中概股回歸,香港的「贏家」故事
    顯然,中概股回歸香港,更可以看作是在危機之下的一次「資本自救」,就當下而言,它比美股更接近價值基準面,比A股更成熟,可以說是企業第二生命線的最佳選擇。與其說是瑞幸事件帶來了中概股的第三次回歸浪潮,更不如說是它恰如一個催化劑,加速中概股對自身更為科學、合理的自省和配置,是危險,但也更是機會。
  • 中信證券:瑞幸事件或加速中概股回歸 港股市場將成首選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曝光後,多家中概股遭做空,疊加疫情衝擊和中美摩擦,信任危機重現,中概股回歸潮或將來臨。私有化退市及VIE架構拆除耗時長、成本高,未來港股市場料將成為中概股回歸的首選。同時,恒生指數也將迎來五月檢討,或下調金融權重並允許納入同股不同權及二次上市企業。
  • 李想的理想,攜程的歸程,中概股去留之間的從容
    美國在線券商盈透證券5月份進行的壓力測試顯示,15億美元市值以下的中概股將跌到0,有近200隻中概股可能受到影響,佔中概股數量的78%。從測試結果來看,當時美國投資者對大部分中概股都不太看好。「投資者的情緒」,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燕用這個詞來形容瑞幸事件帶來的影響,「如果美國的投資者對中概股不買帳,不看好,公司股價就會跌,估值持續低迷會刺激中概股回歸的節奏。」張曉燕說。估值低迷是中概股的長期之「痛」。
  • 金山雲逆勢IPO,京東網易百度等中概股「敦刻爾克大撤退」
    與此同時,一場中概股逃離美國、回歸港交所二次上市的「浪潮」正在醞釀當中。5月5日,據彭博社報導,網易(Nasdaq:NTES)已秘密提交在香港二次上市的申請,已經與顧問進行了溝通,最快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二次上市。另據IFR報導,網易可能考慮通過在港上市最多籌資20億美元。
  • 百度、B站們開啟2021中概股新一輪海歸潮
    同時,國內股市,無論港交所還是A股市場,都對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大開方便之門。在一拒一迎之間,越來越多的中概股紛紛展開行動,謀求登陸國內股市。 當時間跨越到2021年,這波中概股回歸的熱潮,還在肉眼可見地不斷升溫。
  • 網易通過港交所聆訊 再引中概股回歸潮?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網易通過港交所聆訊 再引中概股回歸潮?網易公司正在中金、瑞銀和JP摩根護持下籌謀在香港二次上市。港交所披露的聆訊後文件並沒有公布具體的募資額,但此前香港媒體報導稱網易計劃此次籌資20億至30億美元(約156億至234億港元)。
  • 「中概股大盤點」:激蕩起伏30年,中概股在追捧和獵殺中漸漸成長
    這一波中概股上市潮奠定了海外中概股的市場地位,通過中概股讓海外投資者充分分享到中國增長紅利。2010年是中概股命運轉折點。東方紙業被渾水做空。此後的2010-2020年是中概股上市+做空交叉發展的十年。
  • 中概股回歸是什麼意思 主要的途徑有哪些
    對於中概股的回歸,相信許多的投資者聽說過。尤其是小米成為首家CDR企業之後,許多的中概股的回歸也愈演愈烈。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塊看一下中概股回歸是什麼意思?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首先,中概股是外國或香港證券市場對中國概念股的簡稱,就是說這些公司主要業務在中國,但在外國或香港上市。
  • 又一美國利空傳來,中概股加速撤退,港交所為何能成資本敦刻爾克
    在這份關於中美會計跨境執法合作的備忘錄中,中方同意按照相關流程向美國證監會和PCAOB提供經審核不涉及國家秘密的審計底稿。種種不確定,會進一步加速像阿里巴巴這樣中國企業回歸國內市場。相較而言更為優質的港交所,將成為大國博弈中的受益人。
  • 廣州中概股的「大航海」時代
    觀潮:中概股的市場表現如何? 《戰略與套利:海外中概股回歸與上市之路》一書中指出,被境外市場認可的「優等生」,往往有著這樣幾個特點:處於行業或細分領域的領先位置,成功在境外上市並獲得認同,有著良好的估值水平等。 廣州的中概股是否「優等生」?
  • 中概股陸續赴港敲鐘,連續下跌卻成趨勢!
    近期大熱的中概股回歸,使得港股市場迎來多方關注。以網易、京東為首的多家企業陸續回歸港股上市,可走勢並不樂觀,均呈現不同程度下跌。6月11日,網易於港股正式掛牌上市,這是本年度中概股宣布集體回歸以來,首家正式回歸的中國企業。
  • 網易京東二次上市,背後是中概股的Plan B
    兩個月前就有消息稱京東已聘請瑞銀和美銀安排赴港二次上市的事宜,而在2020年5月初網易也傳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的消息。其實,有關中概股回歸的消息接連不絕,其背後是瑞幸咖啡「造假門」誘發的信任危機,導致美國資本市場監管趨嚴、審視的目光越來越不友好。而在涉華退市法之下,中概股能否獨善其身,還得先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 中概股龍頭扎堆回流 港股市場將迎來「華麗轉身」
    同時,目前在全球市場中,港股仍處於估值「窪地」。特約撰稿 朱麗娜 香港報導繼阿里巴巴之後,網易、京東先後成功在港第二上市,中概股回歸的熱潮如火如荼。「這些中概股的回歸,市場反應十分正面。除了內地投資者積極參與以外,環球投資者也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包括一些短線的對衝基金,對這些股票有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