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老杭州私藏的這條街全是老底子小飯館,80%年輕人沒吃過

2020-12-27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杭州吃貨 ,作者毛落胃的

杭州吃貨

錢江晚報旗下美食帳號。在杭州,吃什麼、上哪吃、怎麼吃,盡在「杭州吃貨」。

老一輩杭州人的美食記憶,大多以郵電路為原點,然後向外輻射到浣紗路、國貨路、延安路……

於是乎,這爿不大的地界上可謂臥虎藏龍,開業十幾二十年的餐廳比比皆是,若是一一都吃過,絕對算得上是杭城美食饕餮客了。

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這些藏在郵電路周圍的年代級老底子餐館。

一口福

開在浣紗路國貨路口的「一口福」,就是這樣一家深藏不露的街頭小館。相比起這兩年聲名鵲起的三姐妹、金豬,一口福低調的多。臨街門頭和旁邊的商家緊挨在一起,一樓望進去也就寥寥3張桌子,別看門頭毫不起眼,它卻是有著31年資歷的老底子家常菜館。

來這裡吃飯的人,絕不計較環境,餐廳至今仍舊保留著90年代初的裝修風格,打掃的清清爽爽。一共三層樓,除了2個包廂外,攏共也就7張桌子。中午十一點開始陸續上客,我去的那天是個下雨的周二,可是十二點剛過三分,店裡就坐滿了,可見來一口福吃飯,得趁早。

餐廳裡的食客大多有些年紀,講著地道的杭州話,略一打聽,有一半以上是吃了十多年的回頭客。老闆娘楊建英招呼他們的時候仿佛像在和老友拉家常,「今天幾位?你們解百的人最喜歡點炒隨便了,現在的雪菜冬筍肉片也好吃吃的,鐵板鱸魚先幫你燒起來啊。」

楊建英可以說是出身烹飪世家,父親、舅舅、姨夫、妹夫都是掌灶大廚,於是在1989年的時候,丈夫響應號召下海經商,就在自家房子裡開起了一口福,楊建英張羅前廳,楊爸爸負責把關後廚,因為價廉物美,一口福漸漸打出名氣,成了周圍單位的「小食堂」。

翻看一口福的菜單,價格大多在十幾二十塊錢,48塊一份的鐵板鱸魚已經算是貴价菜了,性價比極高。楊建英說,開業31年,一口福很少漲價,「來的都是老客人,不好意思漲價的。」今年豬肉進貨價幾乎漲了一倍,成本實在扛不住,這才把菜單上的肉菜提了2、3塊錢,素菜和水產類的,仍舊維持原來的價格。

現在的廚師已經在一口福工作了十多年,「身經百戰」的大廚對菜單上的菜可以說是信手拈來,即便店裡客人坐得滿滿當當,一桌菜仍舊能在20分鐘左右就上齊。

招牌菜鐵板鱸魚幾乎每桌必點,木勞勞大的一條現殺鱸魚才48塊,物價感人。鱸魚炸的剛剛好,蒜瓣肉帶著汁水,外殼卻是酥脆,淋上酸甜的醬汁,因為有熱鐵板墊底,一直吃到最後都是熱的,著實是溼冷冬日裡一份慰藉。

糖醋裡脊亦是點單率極高的招牌菜,傳統的琥珀色糖醋汁,均勻包裹軟炸裡脊,裡脊條外殼蓬鬆,肉條軟嫩,糖醋汁調的見功夫,吃到最後也不會澥汁。

雪菜筍片裡脊是老闆娘推薦的時令菜,正當時吃冬筍的季節,大片的粉嫩裡脊肉片,搭配鹹鮮的雪菜和鮮甜的筍片,這大概就是杭州人舌尖上的年味吧。

結帳時,路過隔壁桌,聽到剛從日本出差回來的食客說,自己一落地就直奔一口福,「日本的刺身哪裡有這裡的錢江鍋仔好吃。」

地址:上城區浣紗路43號

電話:0571-87065191

別飲居

說到郵電路,當然不得不提「別飲居」。想當年,TA也是名氣響噹噹的餐廳。可是,最近有不少吃貨反映,找不到它了。

其實,別飲居就在原處,只是門面小了很多,如果開車經過,車速稍快一些,甚至難以發現它的存在。

王聖榮,別飲居的當家人。老王從1981年開始在龍翔橋做水產生意,積累了不少食材渠道和餐飲圈的人脈。於是,1993年就開起了別飲居,算起來和杭州的「澳毛頭」、「王大姐」、「二盅」這些餐廳的老闆們是同一輩人。

別飲居一開業生意就非常火爆,當時樓上樓下總共四層,面積有一千平米,很多人喜歡在別飲居請客,店門口經常是車水馬龍,排隊等位是常態。很多名人明星也會慕名前來,劉德華、任達華琦琦夫婦、那英、孫悅、劉嘉玲、黃聖依......他們通常在晚上9點以後低調到店。

別飲居主打傳統杭幫菜和一些江浙菜,用料講究,口味地道。寧式鱔絲、炸響鈴、松鼠鱖魚......是店裡點擊率非常高的招牌菜,其中一道糯米醬鴨荷葉鮮,還得過杭州餐飲協會頒發的金獎。

杭州的餐飲江湖競爭非常激烈,2013年,老王開始逐漸縮小經營規模。菜單雖沒有以前那麼讓人眼花繚亂,但留下的都是精華,除了杭州卷雞、三鮮魚圓、西湖醋魚、紅燒獅子頭等這些傳統杭幫菜,為了適應周邊遊客的需求,廚房還增加了紅燒魚頭、牛蛙雞爪等這些兼容性較強的菜。可是,店裡最吸引人的招牌菜卻依然是醬貨。

老王做的醬鴨舌是招牌菜中的招牌,用的是內蒙古大白鴨鴨舌,乾淨,個大肉厚,一口咬下去滋滋冒油,濃鬱的醬香會隨著咀嚼慢慢散發,特別解饞。有位相聲大師在杭州開了個會所,經常派人到店裡買鴨舌,一買就是五六斤。

問起老王新年的發展計劃,老王很坦率地說:「沒什麼計劃,店裡現在雖然主打是醬貨,但是全靠手工,對天氣也特別依賴」。

別飲居26年來,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從大到小。老王對「初心」和「堅守」這兩個詞有了更深的理解。自己餐廳周邊遊客很多,經常有外地客人吃不習慣別飲居杭幫菜和醬貨的口味。但是,老王認為既然自己做的是傳統杭幫菜,就不能做個「半吊子」,不能為了營業額妥協,有真正屬於自己的風格,才是生存之道。

地址:上城區郵電路46-1號

電話:0571-87035122

萬人緣酒樓

藏在解百奧萊後門小巷子裡的萬人緣酒樓,從1988年開業至今已經走過32個年頭,從開始的一爿單間小店,到如今的三層酒樓,看店坐鎮的主事人從創始人老陳,變成了他的兒子小陳。

四年前萬人緣曾經遭遇一場大火,重新開張之後生意越發好起來,忙起來的時候,一張桌子要接待三四撥客人。一邊和我說著,小陳還在催促後廚處理剛接到的外賣訂單,一中午手機幾乎沒停下。

每當飯點走進去,店裡永遠人聲鼎沸,前後左右大多是上了點年紀的,講著地道杭州話的食客,帶著濃重的煙火氣。在湖濱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段,只消花上人均五六十塊錢,就能吃一頓落胃的正餐,實屬難得。你若是想尋找老底子杭幫菜的味道,懂行的老杭州大多會推薦你來這裡試試看。

家常菜館選購食材,就像家裡姆媽燒菜,大多不往稀奇名貴上走,圖的是個新鮮,而附近的菜場,就是最好的選購地。但是,萬人緣在調味料上卻有幾分計較,西湖味精、李錦記醬油、美心番茄醬……散裝雜牌貨是絕不肯用的。

店裡做的最好的,是各種江鮮河鮮。幹炸小鯽魚和乾隆魚頭是店裡的人氣菜。寸把長的小鯽魚炸到骨頭都酥了,再撒上椒鹽辣椒粉,一口下去鹹鮮酥脆,是一道極好的酒餚。

乾隆魚頭算是杭州的傳統菜式了,綿軟入味的包頭魚頭,合著炸豆腐、木耳,滿滿一煲端上來帶著富貴相,也不過48塊錢。其他諸如錢江肉絲、蒸雙臭、魚頭豆腐湯,也都是經過無數杭州好吃嘴驗證,地道落胃的老底子味道。

雖是主做老底子杭幫菜,但是菜單上也不乏有創新,比如好評率頗高的粽子牛排,江南獨有的小隻糯米粽和牛肋排一起紅燒,牛排酥爛脫骨,粽子沾滿肉香。腐皮炒青菜也帶著和別家菜館不盡相同的香氣,問小陳是不是用了菜油。小陳笑而不語,只讓我趁熱多吃點。

年根底下,許多餐廳都開始張羅起來年夜飯菜單,可是小陳卻搖搖頭,說萬人緣從開業以來從不做年夜飯生意,不僅如此年假也格外長,從除夕開始一直帶薪休假3個禮拜,「廚師和服務員都辛苦一年了,總得要好好過個年吧。」

聽到小陳的話,萬人緣之所以能留得住員工和食客的原因,我似乎懂了。

地址:吳山路6號

電話:0571-87077565

你還知道郵電路附近藏匿著什麼神級小店嗎?

歡迎在互動區互通有無啊

來源:杭州吃貨(ilove-eat)

原標題:《真香!老杭州私藏的這條街全是老底子小飯館,80%年輕人沒吃過》

相關焦點

  • 杭州最好吃的店都在這條路上!一個月我都沒能把這條美食街吃個遍
    杭州一直被外地人戲稱為美食盆地。無論是濱江的垃圾街還是河坊街旁的吳山夜市,或者是外婆家新白鹿這種連鎖店,千篇一律的味道總讓人提不起勁。直至搬到了市區附近吃了一個月後,小編才突然醒悟:原來杭州最好吃的店都在中山路上。這條路被分成了三截,橫跨了市中心和城南,三部分各有特色,美食也不盡相同。
  • 老西安人私藏的油茶麻花Top8,這才是老陝記憶裡的味道
    不得不說,秋冬簡直就是吃西安美食zui合適的季節!牛羊肉泡饃、水盆羊肉、紅油米線、臊子麵、燴麵片、麻食……大家耳熟能詳的西安美食大多數是骨湯打底,一碗下去吃飽喝足,還得出一身汗。不過這個季節,嘴饞的還要數香味飄滿整條街的油茶麻花。一口噴香的油茶、一口酥脆的麻花,一掃秋日的寒冷。
  • 廣州美食5條街,從街頭吃到巷尾,全都吃過的算是地道老廣了
    全國人民一直非常羨慕廣州人,聲稱廣州百姓太幸福了,被那麼多美食包圍著,懂得吃,吃得香。廣州有5條美食街,從街頭吃到街尾,吃到挪不動步才罷休。地道廣州人應該都吃過了吧?來看看是哪5條街。首先排名第一的是西華路,沒人有意見吧。
  • 望林府:禹見杭州老底子,致敬那些時光中的老手藝
    於老杭州人,應該是有印象的,杭州籃曾經同西湖龍井、都錦生絲綢一樣,是杭州特產之一。  用篾青編制的杭州籃,口寬底窄,籃柄較長,可拎可挎也可背,做工比較考究,形狀也多種多樣,高的、矮的、扁的、圓的、大的、小的一應俱全。
  • 汪曾祺——昆明的吃食 幾家老飯館
    東月樓在護國路,這是一家地道的雲南飯館。其名菜是鍋貼烏魚。烏魚兩片,去其邊皮,大小如雲片糕,中夾宣威火腿一片,於平鐺上文火烙熟,極香美。宜酒宜飯,也可作點心。我在別處未吃過,在昆明別家飯館也未吃過,信是人間至味。東月樓另一名菜是醬雞腿。入味,而雞肉不「柴」。映時春。映時春在武成路東口,這是一家不大不小的飯館。最受歡迎的菜是油淋雞。
  • 福州必吃的7條美食街,少去一處都不行!
    這家藏在老藥洲的老店,有人吃到大,有人吃到老...【沒牙伯花生湯】福州城裡接地氣的老字號甜品店,去掉外衣的花生在慢火熬煮中變得綿軟,口感細膩。賞味指路:100吃遍一條街!虎糾人私藏的這6家小店,物價還是10年前...
  • 鈴鐺搖搖,小曲兒唱唱,杭州這個小區收垃圾收出了老底子的感覺
    昨天中午周大伯來電:流水西苑社區推廣了搖鈴上門收集垃圾,這就大大方便投放垃圾和分類的需求。也恢復了老杭州的味道。 記者朱家豪核實:每天早上10點和下午4點,一輛電動三輪車上載了7桶垃圾桶,一個環衛工手裡搖著黃色小鈴鐺,向沿街的20多個商鋪喊著:收垃圾咧,收垃圾咧。
  • 1988年的老牌杭幫菜館子,杭州人扎堆,而你可能都沒聽過!
    開了32年的老牌杭幫菜館杭州老底子都知道,而你可能都沒聽過
  • 杭州這家私房菜館,從餛飩攤變成300平大飯店,藏有老底子的味道
    在杭州的吃貨圈裡,三姐妹私房菜館,具有很高的人氣。很多老吃家都對他家的私房菜如數家珍,開背蝦,白切肉,黑魚兩吃等等。這家私房菜館人氣很高,想要去吃的話,要錯開高峰期,飯點的時候,店裡座無虛席。也正是因為客人多,這家店的服務讓人感覺有種店大欺客,被怠慢了的感覺。
  • 魔都老底子冷麵店個個米道嗲!普陀這幾家你都「切」過嗎?
    再搭配冷餛飩、綠豆刨冰醉滷、糟貨……這便是老底子上海寧夏日的頂級享受小編這次為大家獻上魔都高人氣冷麵店合集,個個米道嗲(速速收藏!挨家打卡!)特色的冷麵非常符合上海人的口味,最懂吃的老上海人會配上一碗紅豆湯,就是最地道的吃法啦。辣肉澆頭涼麵,肉質厚實,已經熬出了辣肉的油水,吃起來很有嚼勁。肉丁不小,滿滿當當地鋪了一層,醬汁順著面的縫隙滲入。夾一大筷塞進嘴裡,充滿了肉香、面香、黃瓜絲的清爽,說是辣肉其實一點都不辣,上海人應該沒有不喜歡的吧。
  • 不止是吃雞~達坂城區柴窩堡辣子雞一條街要變美食城
    1988年,陳智堅的父親在柴窩堡經營魚塘,當年5月,因為魚塘倒閉,就在戈壁灘上開了一家飯館。「那時候那裡有個柴窩堡火車西站,人流量比較大,我當時就是坐著火車去烏魯木齊上學的。爸爸在那裡開了拌麵館,順便做辣子雞,並嘗試用鮮紅的幹辣子炒雞,沒想到人們還挺喜歡吃的。」陳智堅回憶說。
  • 本幫菜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本幫菜的濃油赤醬,並不入八大菜系之列,然而它卻奠定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味覺之本。
  • 好香好香,確實好香!80歲老杭州拎著3層保溫壺上門……看完很暖
    老沈的羊肉要出鍋咯立冬(11月7日)後,吃羊肉最近這段時間連小抱抱的後臺諮詢都開始飄起了紅燒羊肉的香味 「小抱抱,去年老沈家的羊肉今年還燒不燒呀?」「立冬了,老沈家的羊肉啥時候燒啊?」濃稠的湯汁,撲鼻的濃香糯而不粉的羊肉再撒幾片蒜葉這份杭州人喜歡的紅燒羊肉太讓人惦記了去年,小抱抱推薦後已售出2300多份吃過的抱抱粉,有不少回購
  • ...老底子三墩也有火車站!穿城而過的這條老鐵路和它的小站記憶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倉前站的退出,也標誌著宣杭老線全線停用進入倒計時。告別宣杭老線 | 49歲的倉前火車站今天揮手謝幕,它有杭州市區罕見的鐵路道口宣杭老線,從德清西站分岔,沿途經過上柏鎮、石瀨、倉前,在餘杭的行宮塘站匯入宣杭複線。
  • 告別宣杭老線 老底子三墩也有火車站!穿城而過的這條老鐵路和它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倉前站的退出,也標誌著宣杭老線全線停用進入倒計時。告別宣杭老線 | 49歲的倉前火車站今天揮手謝幕,它有杭州市區罕見的鐵路道口宣杭老線,從德清西站分岔,沿途經過上柏鎮、石瀨、倉前,在餘杭的行宮塘站匯入宣杭複線。小時候,我跟隨父母和長輩,坐著綠皮火車,在這條老舊單線鐵路上往返多次,到過湖州、長興,也去過安徽銅陵等地。
  • 上海老底子餅乾、華夫「邊角料」竟然那麼火!小辰光的味道,不止是...
    上海老底子餅乾、華夫「邊角料」竟然那麼火!小辰光的味道,不止是懷舊! 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逛逛 這家老上海零食店吧 苔條餅、萬年青、杏元餅乾… 上海老底子餅乾還是很火
  • 杭州太廟醬貨一條街 一到冬季滿街飄滿醬香味
    秋冬季,是杭州人老底子傳統的醬貨開始製作的季節。醬鴨,醬肉,醤魚乾等等都是一道道傳統的杭州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佳餚。杭州市城南,太廟邊上的察院前巷醬貨店有十餘家,每年一到冬天,太廟邊上店家門前一排排的晾杆就會晾起很多的醬貨、醃貨。
  • 舌尖上的老南陽——「察院街」的美食傳奇
    一座城市的記憶、歷史、輝煌,都層層疊疊地或顯或隱地寫在城市的老街、深巷、宮闕、樓臺、廣場、城牆乃至旮旮旯旯的遺蹟中……民主街 清代察院  民主街就是這樣一條有故事的街巷,老南陽的民俗、風貌、風情,都可以在這條老街的勾欄瓦肆、青磚灰瓦中觸碰、感受到。
  • 年輕人創業做什麼?80 90後實拍新晉網紅快餐「菌子街」
    當下,年輕人創業做什麼?這估計是比「今天中午吃什麼」更難回答的世紀難題,因為80、90後這一代的年輕人思想上更加獨立,有見解。在事業發展方面,不少年輕人選擇了自主創業。但是,對於初次創業者來說,時常會迷茫於選擇何種創業項目。年輕人創業做什麼好?當今有哪些適合年輕人的創業小成本、抗風險、收益穩定的項目?下面,筆者和大家聊一下最近偶然間邂逅的「野生君」——菌子街撈飯/米線。
  • 蔓越莓紙杯蛋糕,用簡單的做法,復刻老底子的蛋糕味道
    既然蛋糕比麵包受歡迎,那麼,這兩天就多做幾次蛋糕吧!做蛋糕真的不難,我想起小時候陪外公在糕點房做蛋糕的場景,那時候守在土爐子旁邊,蛋糕新鮮出爐那個香啊,只能分到小小的1個,頂多2個,是一口一個那種,香香軟軟的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