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士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記者承諾照顧他的妻兒,後來如何?

2020-12-14 大國將令視頻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智能,網絡也成為了大家了解世界的媒介。在如今的時代裡,只需要在網絡上輕輕一點,我們就能夠通過各種媒體知曉全世界發生的各種事件。早期的媒體可不像現在,能夠進行實地的直播和錄像,因此很多人對於各類世界也不是也別的了解,而現在人們則是能夠通過一個又一個的視屏,清晰的了解到世界各地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事件。

我們想要了解到這些事件主要還是要依賴於媒體的報導,而這些報導大都離不開記者的奮鬥,就目前我們所知道的這些記者裡,戰地記者最為特殊。因為他們經常活躍在戰場的前線,為人們傳回來戰場的最新報導,擔負著巨大的風險。曾經就有一名俄羅斯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而身亡,記者承諾照顧其妻兒,這名記者如今咋樣?

1991年,蘇聯因為經濟問題不得不宣布解體。此時,原本屬於俄羅斯管轄的車臣共和國也想趁機宣布獨立,但是俄羅斯肯定是不允許的,因此就爆發了內戰,讓全世界的焦點都聚集於此。

這裡我們要說的戰地記者就是盧宇光,他原本就是一名軍人,在車臣戰爭爆發的時候,盧光宇剛好在俄羅斯,因此中國就指定他為車臣戰爭中的戰地記者,為中國獲取戰場上的第一手信息。

由於在車臣戰爭中盧宇光曾經做過戰地記者,因此在俄羅斯爆發第二次車臣戰爭的時候,俄羅斯直接就邀請這名曾經合作過的記者前往戰場前線。為了保護盧宇光的安全,俄羅斯政府派遣了一個特種兵小隊保護盧宇光的安全。不幸的是在他們行進的路線上,有一顆地雷被觸發了,給這支小隊造成了不小的傷亡,而盧宇光雖然幸運的被特種兵保護了下來,但是保護他的特種兵卻身中數枚彈片,不幸犧牲。臨終時,特種兵希望盧宇光能夠替自己照顧妻兒,盧宇光答應了。

車臣戰爭結束以後,盧宇光很快就從前線趕了回來,並且找到了那名特種兵的妻兒,在表明來意以後,就一直履行著照顧她們母子的承諾。不過在長時間的相處之後,盧宇光和這名特種兵遺孀最終因為感情而走到了一起。

但好景不長,在兩人生下一個女兒之後,盧宇光和這名特種兵遺孀最終因為一些原因還是分開了,不過他並沒有忘記自己曾經的諾言,還是一直在幫助她生活,並且也將特種兵的兒子視為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撫養。

或許人類的歷史上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戰爭,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戰爭的存在,我們才能夠看到人性中的那些閃光點,讓人們相信世界上還有良知的存在。

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大多都是災難,很多人在戰爭中失去了自己的親人和家庭,終其一生都只能在痛苦中掙扎,因此我們應該珍惜眼下的和平生活,不要試圖再挑起紛爭。

相關焦點

  • 俄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記者承諾照顧他的妻兒,現狀如何?
    軍隊通常都會派人保護戰地記者,但這也不能完全杜絕意外的發生,曾經就有一位俄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記者對其承諾了會照顧其妻兒,那他們的真實現狀如何呢?這位中國記者叫盧宇光,曾經也是一個軍人,不過在退役之後選擇成為了一名戰地記者,並且一直都在俄羅斯發展。早前車臣借著蘇聯解體,想要從俄羅斯獨立出來,於是和俄羅斯爆發了內戰。
  • 俄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臨終託付妻兒,記者乾脆娶其遺孀報恩
    三國時期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於蜀國,他曾寫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體現他的報恩決心,觀其一生,我們可以發現他為蜀國作出的眾多貢獻。我國現代也有這樣的例子。俄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臨終託付妻兒,記者乾脆娶其遺孀報恩,現狀如何?
  • 俄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記者娶了特種兵遺孀,現狀是什麼樣?
    為了及時對戰爭情況進行轉播,將真相傳遞出去,戰地記者們總是會深入戰地最前沿,所以他們也常常與危險為伍。我國也有很多優秀的隨軍記者,總是及時為人們傳遞迴某些戰爭的最新情況,其中一名戰地記者身上還發生了這樣的故事:一名俄羅斯特種兵為救他犧牲,他向那位特種兵承諾照顧其妻兒,那如今他們的近況如何了?
  • 俄國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而陣亡,記者娶了特種兵遺孀,現今怎樣?
    我們平時看到的新聞報導以及各種資訊,裡面的具體情況和數據都是記者通過採訪和調查得來的,記者們也有不同的領域及專業,而有一類記者就要經常出沒於危險的戰場,他們就是戰地記者。在一次戰爭中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一位俄特種兵為了救中國記者犧牲了,記者後來娶了這位特種兵的遺孀,那麼他們現今怎麼樣了呢?
  • 車臣戰爭,俄士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死前託付妻兒,後來怎樣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為了謀求地區的長期穩定,在一九九四年的十二月兵分三路對車臣進行了進攻,經過幾年的進攻,俄羅斯取得了勝利,但是車臣地區仍未實質性的掌握在俄羅斯政府手中。 一九九九年車臣的武裝司令帶領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我們的戰地記者也跟隨俄羅斯軍隊參與了戰爭的全過程,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 俄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記者娶其遺孀為妻,兩人過得幸福嗎
    只是這些都是物質層面上的恩情和報恩,倘若遇上了性命方面的恩情,應該要如何報答呢?俄羅斯就有一位特種兵為了救中國記者犧牲了,而記者為了報答他的恩情,娶其遺孀一起生活。硝煙四起的地區這場戰爭的伊始是為了獨立。
  • 俄特種兵犧牲自己救中國記者,記者為報恩娶他老婆,現在還好嗎?
    那時,俄羅斯經濟一路下滑,而周邊地區的矛盾也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激化,分秒不停地製造動亂,想要在俄羅斯境內搞出一連串的小動作。自1987年退伍後,文筆和才藝出眾的盧宇光又回到了西子湖畔,從此踏上了當記者的道路。由於自身能力較強,因此很快就在新聞業中打出了一席之地。亦所謂南方人敢拼敢闖的勁頭似乎全部集中到了盧宇光身上。
  • 俄羅斯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為報恩迎娶他妻子,現在生活幸福嗎?
    開始了他的記者之路。「金子總會發光」盧宇光在工作中,學會了攝影和圖片製作,版面設計方面樣樣精通著。在電視的方面上,他會攝像和編輯和字幕的編導,他所報導的新聞上,這些位置都出現過盧宇光的名字。慢慢地盧宇光的膽識也變得越來越大了。
  • 他年幼被迫參軍,信守承諾照顧長官妻兒66年,一生無怨無悔
    今天講的這個故事,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也是一個辛酸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庹長發,出生於1924年的重慶,這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在他的身上幾乎沒有任何亮點,是一個隱沒在萬萬千千中的平凡的人物,如果硬要說的話重諾是一個吧。他本該一生平平淡淡,在家裡放放牛,種種地,沒有什麼遠大的思想或者心思,但是就是他這樣的人,時代還是找上了他。他的少年過的非常的快,那個時候的中國經歷了非常大的變動,抗日戰爭如火如荼。
  • 信守承諾的老兵,照顧團長妻兒66年,自己終身未娶,常偷做一件事
    面對易祥的囑託,庹長發一口答應,並承諾,一定會將易祥的妻兒照顧好,等待著他從臺灣回來接走他們。誰都沒有想到,這一走就是66年。l 背井離鄉 信守承諾為了信守承諾,戰爭結束後的庹長發並沒有選擇回到自己出生長大的故鄉彭水,而是隻身去了的易祥老家。
  • 仗義每多屠狗輩:只為一個承諾,他照顧嫂子侄兒66年,終生未娶
    由於底層軍官能攜帶家屬的名額有限,18軍的上校軍官易祥喊來勤務兵庹長發,託付他照顧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並承諾一旦有機會就接走她們。庹長發向眼前這位大他5歲的長官兼大哥,鄭重承諾:「你去一年,我就照顧她們一年;你去十年,我就照顧十年;你去一輩子,我就照顧他們一輩子。」
  • 俄羅斯軍事記者有多野?這回,中國也玩了一把!
    這也許能夠解釋,為什麼俄羅斯軍事記者給大家的印象這麼深,為什麼網友要和俄羅斯女記者比。那麼,俄羅斯軍事記者到底有多野呢?好不容易上來了,俄羅斯記者趁機坐進普京總統的位置體驗了一番,還讓飛行員教他開轟炸機!這是現學現賣嗎?
  • BBC記者問普京:俄羅斯是否"善良無辜"
    普京繼續反擊道,「我們曾聽到過你們承諾北約不會東擴,但是你們沒有信守你們的諾言。你們是聰明人,可為什麼把我們當作傻瓜?」當地時間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線上年度記者會。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普京表達了對西方國家在軍事等領域背棄承諾的不滿。他向西方國家喊話:「你們是聰明人,可為什麼把我們當傻瓜?」
  • 連續三次沒聽懂中國記者提問,孫興慜用英語耐心回答
    孫興慜接受記者採訪據網易足球記者李思明稱,與中國隊的比賽之後,孫興慜走進了採訪區,現場有許多等候的記者,於是一位中國記者用不太嫻熟的韓語向孫興慜提問,但尷尬的是,問題連說了三遍孫興慜也沒有聽懂,於是孫興慜決定用英文與記者交流
  • 骯髒俄國妖僧,美豔皇后主動為他獻身,沙皇卻說:感謝照顧我妻兒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夫婦對他推崇備至,幾乎言聽計從,而拉斯普京也憑藉寵愛大肆斂財,公然霸佔貴族的妻子和女兒,甚至有傳聞,連沙俄皇后亞歷珊德拉也拜倒在他的僧袍之下,和他發生了苟且之事。然而沙皇對此仿佛不以為意,甚至還屢次感謝拉斯普京:謝謝你照顧我妻兒。在傳統俄羅斯民俗中,有一群名為「瘋僧」的人,他們長年不洗澡,行事瘋瘋癲癲,卻有令人稱奇的神力。
  • 記者節叩問:戰地記者的初心
    值此第19個記者節來臨之際,叩問戰地記者的初心,回望戰地記者從哪裡來,展望戰地記者向哪裡去,既是追根溯源,又是正本清源,更是前行的動力。      2016年11月7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劉雲山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九屆理事會全體代表和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代表。
  • 俄羅斯記者有多「硬核」?網友:工資很高吧?
    最後還是記者實在被沙塵給吹咳嗽了,畫面才終止了攝像。小哥:別啊,咳咳咳,我還能播中國網友看完表示一致驚呆:這報導實在太硬核,感覺有點費人。網友們好奇,緊接著這位勇猛的俄羅斯記者小哥信息,就被扒了出來。小哥名叫丹尼爾·列文,出生於莫斯科,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新聞系。他曾獲得過國家獎和部門獎 —— 友誼勳章和一級「為祖國服務」勳章,從2017年以來一直在「紅星」電視臺工作。
  • 記者手記:令人肅然起敬的布列斯特英雄要塞
    新華網發 魏忠傑 攝新華網明斯克5月12日電(記者魏忠傑、李佳)5月9日,白俄羅斯全國各地舉辦各類活動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3周年。在打響偉大衛國戰爭第一槍的白俄羅斯布列斯特要塞,更是有數萬人參加遊行,緬懷為保家衛國英勇犧牲的先烈。在勝利日前夕,記者受白俄羅斯外交部邀請走訪布列斯特要塞,深入了解蘇聯官兵當年浴血奮戰的英勇歷史。
  • 俄媒還原歷史真相:蘇聯士兵捨身救下德國女孩
    參考消息網5月11日報導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5月7日發表阿列克謝·霍捷耶夫的文章《士兵的不朽功勳》,通過軍事記者的記錄還原了一段蘇聯士兵在柏林捨身救下德國女孩的故事。文章摘編如下:無論政客和媒體如何貶低蘇聯在偉大的衛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的作用,5月9日在過去和未來都一直是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人民節日。勝利日擁有自己的標誌,通過它能更好地彰顯各種紀念活動的意義。柏林特雷普託公園裡的解放者雕像便是這種標誌。雕像落成於1949年5月,由蘇聯雕塑家葉夫根尼·武切季奇創作。
  • 照片上的這個中國士兵是誰?上了美國雜誌封面,美國記者告訴你
    在1938年5月16日,美國《生活》雜誌第一次以一張中國士兵的圖片作為封面,配文是:「保衛中國的戰士「,他是一名15歲的中國士兵,他的眼中有一種堅定的意志,由羅伯特·卡帕在武漢戰役中拍攝,就是下圖:想知道這張戰地照片是如何來的,就得了解它的拍攝者羅伯特·卡帕!「機敏」的出名之路羅伯特·卡帕他其實並不是美國人,他一開始的名字也不是羅伯特·卡帕,並且他剛開始也不擅長攝影,那麼他是怎麼拍出如此好的照片呢?他又經歷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