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痛打數萬馬家軍,終結騎兵時代,全靠繳獲的閻錫山武器

2020-12-17 冷兵器研究所

文/孤寂寒光

說到騎兵,早在普法戰爭就已經不是主角。但是在中國戰場,到了抗日戰爭都有著重要作用。這個主要原因就是當時東亞各國都比較菜。但是,解放戰爭中,西北野戰軍在鹹陽打垮數萬騎兵後,正式宣告騎兵時代在中國戰場也正式終結。西北野戰軍還利用從閻錫山處繳獲的大量日本刀在近戰中完勝西北馬家軍的馬刀。這場鹹陽戰役為何如此傳奇。

由於東亞工業能力比較弱,重機槍並沒有普遍裝備,而且騾馬作為運輸工具仍然佔據一定地位。「自從馬克沁機槍的發明,遊牧民族就變得能歌善舞」的時代在東亞還沒有完全到來。但是隨著解放戰爭後期,我軍繳獲了大量國民黨先進裝備,火力大幅度提升。部分縱隊在火力方面已經不輸國民黨中央軍,這也就意味著騎兵將退出中國戰場。這場防禦西北馬家軍騎兵的鹹陽戰役就是最好例證。

隨著太原戰役的結束,閻錫山徹底被消滅,華北地區的敵對力量被徹底肅清。中央下令攻打太原的華北軍區部隊全部劃撥給人數較少的西北野戰軍。面對我軍強大的攻勢,國民黨胡宗南部退往漢中,這個陝西門戶大開。面對如此情況,西北地區的軍閥開始緊張起來。寧夏馬鴻逵、青海馬步芳開始組織九萬部隊沿蘭西公路與我軍爭奪陝西,企圖攻下西安佔據有利位置。位於西安前沿的鹹陽成了守衛西安的關鍵一戰。由於馬家軍騎兵速度快,我軍大部隊還沒有從太原增援到西安。彭德懷司令要求我軍層層阻擊,在鹹陽徹底拖住馬家軍的進攻。

1949年6月10日我西北野戰軍61軍181師經過強行軍趕往鹹陽布防。由於考慮到西北馬家軍的騎兵配備的都是馬刀,當與馬家軍近戰的時候我軍的刺刀沒有馬刀靈活。我軍靈機一動,開始使用從閻錫山繳獲的大量日本刀。日本刀比馬刀長,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6月13日,馬家軍的精銳82軍抵達鹹陽發動進攻。一開始82軍想憑藉騎兵優勢發起衝鋒,企圖衝垮我軍。但是時代變了,我軍早已不是紅軍西徵時候的裝備,騎兵集團衝鋒早就過時了。

我軍先是在遠距離用大炮轟擊,然後近些時候利用輕重機槍組成的交叉火力阻滯騎兵進攻。82軍沒有辦法,只好下馬作戰。當年日軍都不敢騎馬進攻國軍精銳部隊,何況是火力更勝抗戰時期國軍的西北野戰軍?

82軍想通過衝鋒到陣地與我軍近戰,好發揮刀法上的優勢。但是近戰可是我軍的看家法寶,現在還有日本刀威力加持,82軍哪裡是我軍的對手。光541團2連1排副排長魏海東一人就用日本刀殺了6個82軍騎兵。魏海東戰後還榮獲一等功。光這一戰就消滅精銳騎兵2000多人。

我軍一個師在各種不利情況下硬是擋住了馬家軍82軍的進攻。隨後我西北野戰軍各部相繼到達,馬家軍只好退回西北。

相關焦點

  • 合水之役:解放軍步兵與「馬家軍」騎兵的較量
    在陝北,包括「馬家軍」在內的國民黨軍隊共約25萬餘人,在胡宗南率領下,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延安發動了突然襲擊。彭德懷率領下的西北野戰軍與「馬家軍」鏖戰的序幕就此拉開。當時,圍攻延安的國民黨軍隊中有胡宗南的20個旅17萬多人,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的12個旅近7萬人,鄧寶珊的2個旅1.2萬多人。
  • 馬家軍屢教不改負隅頑抗,解放軍首長怒拍桌子:給我狠狠的打
    西北方面戰場,通過扶眉戰役、鹹陽保衛戰,兩場戰役,胡宗南已然逃去漢中,秦嶺地區逐漸的解放,曾經囂張無比的馬家軍,也漸漸的退回了隴山等地,還想要繼續在之前他們起家的地方:甘肅、青海等地,負隅頑抗。馬家軍簡直就是屢教不改,馬將軍曾幾何時也給我軍造成過重創。甘青二馬指的就是馬步芳與馬鴻逵二人,二人作惡多端。其中馬步芳俗稱青馬,此人手下人馬不少,算起來也是有四個軍以及一個騎兵營的。
  • 決戰鹹陽!彭總透露敵軍弱點:我軍百挺機槍擊敗馬步芳騎兵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解放戰爭歷史上一場由彭總親自指揮的阻擊戰——鹹陽阻擊戰。這場阻擊戰的最大亮點在於:彭總親自為官兵做戰前動員,並向參戰官兵透露了敵軍弱點。我軍官兵使用數百挺機槍與馬步芳的王牌騎兵展開決戰。經過慘烈激戰,我軍打退了敵人向鹹陽的反撲,消滅敵軍數千人。
  • 策應平型關大捷,斬首日軍指揮部,八路軍的騎兵隊還有哪些傳奇?
    如抗戰連續劇《亮劍》,日軍騎兵戰鬥力兇悍,讓八路軍很頭疼。在好友丁偉的幫助下,八路軍獨立團長李雲龍組建了一支騎兵連,連長是69軍騎兵團老兵孫德勝。這支騎兵連的馬是從日偽軍騎兵營繳獲的,被首長要去了一部分,剩餘的被組建了騎兵連。 在劇中,孫德勝的騎兵連後來在大掃蕩中跟日軍騎兵血戰,全連英勇殉國。
  • 建國後馬家軍殘匪叛亂,烈士遺體被剝皮!我軍平叛:槍決數萬惡匪
    解放軍迅速平叛,平叛過程中打死叛匪數萬人,處決及擊斃的高級將領有:騎八旅旅長馬英、82軍190師師長馬振武、騎十四旅旅長馬成賢(編者註:被擊斃)、青馬老將馬元海(編者註:打西路軍時青馬前線總指揮,被俘後處決),暗中支持叛軍的有82軍副軍長趙遂、100師師長譚呈祥、129軍357師師長楊修戎、新編騎兵軍軍長韓起功(打西路軍幹將),這三位躲在後面的「幹將」戰後也被槍決。
  • 盤踞青海的馬家軍不足10萬,為何被我軍視為強悍勁敵?原因有三
    民風彪悍再看我軍,雖然說在武器裝備上有所提升,但絕大多數都是繳獲的日軍武器,再到解放戰爭,雖說武器日漸增多,但與西方相比還是差距很大。再來看紅軍時期與抗戰時期,更是極其缺乏重火力等強力武器,一旦與青海馬家軍的騎兵衝突,還真沒有什麼比較有效的辦法來應對。再加上地域人文風俗等原因,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人自小就善於騎馬,熟知馬戰等,在戰鬥力方面要強於漢族騎兵很多。
  • 馬家軍的最後一戰,動用了一種「秘密武器」
    而青海馬家軍少帥馬繼援則不然,他是沒吃過大虧,打心眼裡真覺得天大地大,就他「青馬」最大。別人都不行,就他自己是大能耐。從軍事學術研討角度而言,到1949年8月,鑑於胡宗南集團僅存的一個機動兵團在扶眉戰役中基本覆沒,第一野戰軍刀鋒直指「青」「寧」二馬,「鉗胡打馬」的戰略意圖已十分明顯時,就馬步芳而言,既然不可能全軍投降,那麼仍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選擇。
  • 青海馬家軍一共不到10萬人,為何卻常年被我軍視為大敵?3點原因
    青海馬家軍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割據青海、甘肅數十年,曾經給我軍造成過嚴重傷害和威脅。其實西北地廣人稀,不利於軍隊徵兵,青馬的總兵力並不是優勢。青馬火力水平一般,最強大的兵種是騎兵。三四十年代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已經具備強大空軍和坦克裝甲部隊,騎兵呈現衰落趨勢,但是在農業國中國就完全不同了。騎兵的快速反應、奔襲作戰能力仍然有著巨大威力,尤其是在廣大西北地區。解放軍的裝備提升,是在繳獲日漸增多的解放戰爭中後期,而紅軍和抗戰時期則極其缺乏重火力及自動火器,對於青馬的騎兵衝擊戰術沒有什麼有效的應對辦法。
  • 紅軍1937年西徵,統帥若換此人,馬家軍可能佔不到絲毫便宜
    引言:1937年紅軍發動西徵,馬步芳利用騎兵打敗了當時2萬西路軍名聲盛極一時。據分析,馬步芳的騎兵得利,只不過是他當時根基深厚,而且佔據了天時地利,並非紅軍不能拿下他。一、馬步芳的殘暴當時的馬步芳率領他的馬家軍佔領在西北一帶,他本人也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
  • 拿破崙時代的騎兵的武器裝備
    相信看過相關電影、玩過遊戲的小夥伴都知道,拿破崙時代騎兵以使用冷兵器為主。其實在火槍普及的過程中,手槍一度使刀劍失色,成為了騎兵的主要武器。然而歷史卻開了一次"倒車", 在17世紀的瑞典戰神古斯塔夫Ⅱ展現的威力之下,冷兵器又被帶回了騎兵武器的主宰之位。
  • 馬家軍抗日功勳卓著,但小算盤打得猴精的馬步芳,算不得抗戰英雄
    馬鴻賓率部將日軍誘入沙窩一帶,馬家騎兵在運動戰中與日軍不斷周旋,迫使日軍放棄增援計劃,匆匆敗走。之後馬家軍再在黃河南岸與偽蒙騎兵大戰十餘場,一舉收復伊克昭盟東北地區,名震天下。整個綏西會戰,馬鴻賓和傅作義基本肅清地區日軍勢力,挫敗了日軍覬覦西北的企圖。
  • 一戰成名的西北馬家軍,為何不敢入侵中原,爭霸天下?
    馬家軍憑藉著自己強悍的戰鬥力將西路軍全軍覆沒,並且為了炫耀他們有多厲害,將許多紅軍戰士的頭顱砍下來,掛在城門上。這次戰爭的勝利讓地方部隊的馬家軍一舉成名,同時也讓蔣介石非常興奮,他還對自己的將領說:你們這些擁有較先進武器的人還比不過人家使用落後裝備的人。由於蔣介石在當時是個很有威望的人,當他說了這話的時候。
  • 馬家軍結局如何?當年真的不準他們投降麼?馬樸投降後結局不錯
    民國時代,馬家軍和我軍有著一定的恩怨。馬家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末「陝甘回變」時期,當時大清國的精銳部隊被太平軍拖住,陝甘回民趁機起事。隨著清軍解決太平軍問題,陝甘回軍出現分化,其中一部分歸順清廷,並不斷發展其勢力,最終在民國時期,形成了馬家軍集團。
  • 馬家軍將領馬祿雖和紅軍有仇,但抗戰有功,偉人親自贈給他錦旗
    民國時期軍閥林立,比如桂系李宗仁,川軍劉湘,晉綏軍閻錫山等,他們都是雄霸一方的軍閥,實力雄厚。在眾多的軍閥中,有一支馬家軍。 這一位真是大名鼎鼎,不論今天我們怎麼說,但是馬家軍當時真強悍的不像話,特別是馬家軍的騎兵,在當時首屈一指,馬家軍很多將領都雙面型人物,在民族大義上不含糊,但是在私德上有虧,比如馬家軍的馬祿
  • 紅四方面軍最大的敗仗來自於西北馬家軍,馬家軍殘忍程度令人髮指
    徐帥這一輩子,罕有敗績,西北應該是徐帥的最大的痛。西北馬家軍何許人也?西北馬家軍主要分兩部分,分為青馬、寧馬。也就是青海的馬步芳,和寧夏的馬鴻逵。這兩部分人馬的發跡史是一樣的。清朝同治年間,繼太平軍和捻軍之後,西北回民作亂。甘肅靈州、肅州、河州、西寧相繼發生叛亂。
  • 解放軍虎將狂虐馬家軍精銳,叩開解放大西北的突破口
    我國的紅軍和解放軍都在西北和馬步芳所帶領的馬家軍不止一次的正面戰鬥過,很多人都以為他帶領的馬家軍被解放軍徹底擊敗是因為1949年八月兩方發生的蘭州戰役中,他不敵對方。事實上,在一次戰鬥中解放軍狠狠地打擊了他所率領的馬家軍,這次戰鬥遠遠沒有著名的蘭州戰役規模宏大,這場戰役就是威名遠播的作戰力極強的解放軍中的大將王震所帶領軍隊在1949年7月打響的固關戰役。
  • 殘殺紅軍西路軍的馬家軍後來結局怎樣?彪悍兇狠不減當年仍遭消滅
    (點擊頁面右上方「關注」,發現敝號更多精彩,也望多多分享和點讚)解放戰爭後期,西北野戰軍(後整編為第一野戰軍)與國民黨胡宗南的軍隊激戰近一年半的時期後,其40萬大軍被殲滅16多萬人,不僅收復了當初迫近放棄的延安,還解放了關中的大片地區,迫使其退往西北,依靠馬家軍的犄角式配合苟延殘喘。
  • 他是紅軍「軍長」,被馬家軍鐵騎殺害,50年後才被認出「首級」
    他們可是富得流油,他們除了數百萬「中央」正規軍,手下還有四大軍閥,閻錫山晉軍、馬步芳騎兵、張學良東北軍、李宗仁桂軍。武器裝備精良,唯獨馬步芳的騎兵還多少有點起色。西路軍不畏嚴寒一路走到了甘青地帶,在這裡和長年盤踞於此的馬步芳一部展開了激戰,前方戰事吃緊,後方又得不到支援,兩軍整整激戰了五個多月,孫玉清彈盡糧絕被逼到了一處空曠地帶,馬家軍最擅長什麼?騎兵,馬家軍騎兵每衝鋒一次,西路軍都有很多人將士倒下,場面異常悲慘,人越打越少只能硬著頭皮突圍,被馬步芳手下一個民兵團俘獲。
  • 閻錫山盤踞山西38年,成為最富有軍閥,全靠此人一路扶持
    在民國軍閥混戰的時代,閻錫山可以說是一股「清流」。在所有軍閥當中,閻錫山是活得最久的一個。在他的掌控下,山西的經濟雄厚,武器精良,在抗日戰爭中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閻錫山的發跡史。閻錫山出生於1883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閻錫山打著去南方平亂的名義,率領部下殺到山西,幹掉了當時的山西巡撫陸鍾琦,從此成為了山西都督。由於山西距離京師很近,這讓清朝十分惶恐,後來袁世凱上臺後,閻錫山隨之投靠,進而鞏固了他在山西的地位。隨著袁世凱的下臺,閻錫山成為了山西掌控一切的存在。
  • 馬家軍與新四軍蓄意搞摩擦,引起原西路軍將士的復仇之戰……
    1937年初在河西走廊與馬家軍浴血奮戰數月之久的西路軍戰鬥數天,兵力越打越少,供給無望,周圍卻是窮兇極惡的數十萬馬家軍和民團的不斷圍攻,部隊進入到倪家營子一帶準備跟馬家軍進行殊死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