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地產IPO:700頁招股書裡的千億目標與職業經理人天團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觀點地產網

觀點地產網 張量身上的標籤一直不少。

從「富力公子」、「新京城四少」,到「投資狂人」、「科技發燒友」,這位留學歸國的張公子看起來既雄心勃勃又不拘一格。

2003年張量回國後,開始創辦恆量建設、傳媒飛沙、黑洞投資等公司,還創辦了房地產線上平臺狙房網,涉足領域從地產、裝飾、煤礦、媒體到營銷、餐飲等等。

恆量建設是其中一個與房地產相關的綜合集團,在早期,該公司與富力地產業務來往頻繁,同時承接富力多個住宅小區與甲級寫字樓的建造和裝修等工程;後續陸續進入中山、貴州、無錫等城市。

直到2015年,真正屬於張量的房地產之路或許才正式開始。當年,開年新春大會上提出「增加非富力業務,打造自己的品牌」,之後恆量建設更名為實地建設集團。

9月份,實地旗下「廣州豐實房地產的企業」以17.08億元先後連奪廣州長嶺居板塊四宗宅地,並在之後打造成實地在一線城市開發的首個項目「實地常春藤」,從而一炮成名。

隔年,實地銷售額從十幾個億飛躍突破百億。但隨後幾年,實地未能突圍兩百億的規模方陣。

而去年以來高調引進碧桂園、泰禾、中海等房企高管的舉動,讓外界對實地的發展又投來關注的目光。

2020年5月20日,行業尚未完全消化疫情影響之下,實地向港交所遞交了734頁的招股書。

重倉廣州與銷售

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最新招股書,實地定位自己為一家紮根廣州,是增長迅速的綜合房地產開發商,專注在大灣區開發智慧住宅物業,且已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華中和中國西部核心地區及華北地區有高增長潛力的其他城市建立戰略布局,旨在為客戶提供智慧人居生態系統解決方案。

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3月31日,於大灣區、長江三角洲地區、京津冀地區、華中和中國西部核心城區及華北地區選定城市的14個省份或直轄市的25個城市,實地合共持有37個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地產項目,總建築面積為143萬平方米。

截至3月份,實地總土地儲備1016萬平方米,包括可出售或可出租建築面積55.44萬平方米的已竣工物業;總規劃建築面積624.20萬平方米的開發中物業;及總規劃建築面積337.29萬平方米留作未來開發的物業。

觀點地產新媒體獲悉,實地目前在大本營廣州的土儲儲備為115萬平方米,佔總土儲比例11.4%,發展有3個項目,為土儲第二大城市;此外在重慶擁有土儲168萬平方米,佔總土儲比例16.5%,同樣發展有3個項目。

在市場較為關注的銷售方面,此次招股書還沒有披露具體的銷售金額數據,僅公布了銷售物業收益、已結轉建築面積、已結轉平均售價等數據。

於業績紀錄期間,實地地產的已結轉建築面積由2017年的46.98萬平方米增至2018年的76.26萬平方米,並進一步增至2019年的82.52萬平方米;已結轉平均售價由2017年的每平方米7711元增至2018年的每平方米8077元,並進一步增至2019年的每平方米9882元。

按此計算,實地過去三年結轉的銷售金額36.23億元、61.6億元及81.55億元。

另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於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實地每年的合約負債分別為135.36億元、183.7億元及204.51億元,其稱與業績紀錄期間物業預售增加一致。

披露的收益方面,實地常年來九成以上的收益都來自物業銷售。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實地物業銷售收益分別為36.23億元、61.59億元及81.56億元,複合增長率為46.6%。

其中,物業銷售主要來自於廣州、遵義、中山、無錫、武漢五個城市,其中於2019年廣州的銷售物業收益為40.72億元,佔比49.93%,反映目前的銷售仍主要依靠廣州的三個項目常春藤、薔薇國際、紫薇公館。

目前,實地廣州項目的重要性也可從盈利水平上反映出來。據悉,於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實地物業銷售毛利分別為7.72億元、15.71億元、25.44億元,毛利率分別為21.4%、25.5%及31.2%。

其中,2019年毛利率的躍升則是由於廣州常春藤周邊社區發展及教育資源繁榮令確認的平均售價增加,致該項目確認的毛利率亦有所增加;同時廣州薔薇國際所交付住宅物業(例如聯排別墅)利潤較高,使得毛利率相對增加。

另外,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年度,實地稅前淨利潤分別為4.14億元、13.42億元及17.0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02.9%;同期股東應佔淨利潤分別為3.15億元、8.23億元及7.27億元。三年間,淨利率分別為8.4%、13.3%及9.1%。

招兵買馬與上市

近幾年實地在規模上極力追求增長,那對應的財務狀況如何呢?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不同於大肆擴張的中小企業,2017年-2019年,實地地產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一直呈現正數,分別為25.15億元、6.63億元以及2.23億元;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59.1億元、-27.14億元以及-19.63億元,降幅收窄。

截至2019年末,實地地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0.39億元。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負債方面,2017年-2019年,實地地產未償還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為119.83億元、117.71及126.57億元,主要是因業務擴張而融資活動增加,其中一年內按截至2019年末計算,年末現金於短債的覆蓋比例為1.75。

最新數據顯示,於2020年3月31日,實地未償還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為129.28億元,其中,須於一年內或於要求時償還的銀行貸款為23.7億元,其他借款為19.18億元,佔總借款比例為33.16%。

於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實地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的加權平均實際利率分別為6.59%、6.67%及8.37%,但利率在去年有顯著攀升。

另外,淨資產負債比率則由2017年12月31日的38.09倍減至2018年12月31日的5.33倍,最後減至2019年12月31日的2.25倍,呈現大幅下降,實地稱主要是由於權益總額增加。

從披露的銷售收益、土儲、盈利、負債情況來看,似乎也就不難理解這幾年實地的發展。

而掌門人張量,現在就下定決心要讓這一地產平臺駛入快車道。隨著2019年末碧桂園原「打工皇帝」劉森峰的到來,實地的快速發展計劃開始浮出水面。

去年10月底,碧桂園江蘇區域總裁劉森峰離職並轉道實地;11月初,張量任命劉森峰擔任實地副董事長兼總裁。曾創造了「一天一個億」劉森峰的加盟,讓外界更加關注起了這家廣州房企。

多家第三方數據顯示,2015年實地年銷售額15億,2016年銷售額突破100億,2017銷售218億,2018年多方數據略有差距,據觀點指數發布的銷售榜單數據,2018年實地集團銷售額為275.2億元,2019年銷售額升至300.4億元,位列行業第90位。

在招股書中可以窺見,劉森峰於2020年4月24日獲委任為實地執行董事兼執行長,主要負責本集團整體物業發展及日常管理。

除了拉來營銷上的助手,張量還在財務等方面不斷招兵買馬,如原泰禾集團CFO李斌,擔任實地集團財務長,主要負責負責分管融資、資金、財務、稅務工作、協助董事長和執行長開展戰略規劃制定。

另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近幾年實地也招攬來了不少泰禾老將,如前泰禾助理總裁李朝陽獲委任為實地副總裁,主要負責本集團的採購及招標事宜;前泰禾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燕百勇委任為集團工程副總裁,等等。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傳從榮盛離職的副總裁劉軍似乎沒有見諸實地的高管名單中。據悉,劉軍曾在中海、寶能、榮盛任職,消息稱在實地將擔任副總裁分管融資。

一方面是高管的不斷引進補充,另一方面在公開土地市場上實地似乎也開始變得活躍,開年以來陸續獲得天津、佛山、昆明、惠州、無錫地塊,補倉金額在40億左右。

截至前4月,觀點指數榜單顯示,實地全口徑銷售93.3億元,排名66位,相比以往百名左右的位置有不小躍升。

劉森峰曾在今年對外表示,目前,集團的發展速度定為略高於同行平均值,「大部分公司都會降速,比如平均降到60,這個時候我們跑80,稍微快一點點,就存在彎道超車的勝算了。」

敲響資本市場大門的張量,能否在「劉森峰」們的帶領下衝向千億呢?

相關焦點

  • 實地地產赴港IPO,創始人張量系富力公子,玩轉地產、投資、網際網路!
    不願棲息在父親羽翼下的張量,最終還是做起了地產業務。 實地地產集團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一份長達734頁的招股書,從銷售規模來看這是一家小型地產公司。不過,因其創始人張量而備受市場關注。 資料顯示,實地地產實際控制人張量是富力地產聯席董事長兼總裁張力的獨子。
  • 實地劉森峰離職傳言之下職業經理人「降維打擊」為何失效?
    近日,實地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劉森峰將離職的消息在地產圈刷了屏。雖然此後實地表示,劉森峰仍在職。但劉森峰本人在朋友圈的回應為其去留蒙上了一層未定的色彩。假如劉森峰於此時離職,那麼其在實地的旅途止步於一年。今年以來,頭部房企溢出的職業經理人短期離職已非孤例,是什麼讓職業經理人「降維打擊」之路不再順暢?
  • 第六代房企實地IPO:張量的覺悟與實地的不自信
    王思聰剛把1.5個小目標還清,富力老闆張力的兒子張量,一把屎一把尿帶大的實地地產集團(下稱「實地」)就準備上市。5月20日晚間,實地地產集團在港交所IPO提交招股書,富力地產的老朋友在大灣區吃的很開的農銀國際是獨家保薦人。實地成立於2006年,主營業務有三:賣房、機電安裝維修、租賃。從0到長大到現在,2019年實地的業績是:83.2億元。
  • 實地地產衝刺IPO 創始人張量系富力地產董事長張力之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實地地產衝刺IPO,創始人系富力地產董事長張力之子富力地產(02777.HK)董事長張力之子張量實際控制的實地地產集團,正式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簡稱「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
  • 實地IPO淨負債率225%,張量從嬌妻到高管的網紅情結
    業績下滑的同時,實地地產還有著高達225%的淨資產負債率,遠遠超出70-100%的行業安全線,以及20億元的現金和等價物對比35.85億元的一年內到期借款,財務壓力很大。極具看點的是,在招股書中,實地地產創始人及董事長張量的網紅老婆龍茜首次公之於眾。
  • 實地地產集團聯交所遞IPO申請 招股書顯示重慶廣州為重點開發城市
    5月20日,總部位於廣州的實地地產集團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IPO申請,厚達700頁的招股說明書,得以讓人對這家平時比較低調的公司一探究竟。公司創業早期,主要承接富力地產多個住宅小區與甲級寫字樓的建造和裝修等工程,此後陸續走出珠三角,進軍全國市場。嚴格意義上來說,2015年才是恆量建設在房地產行業內的起飛之年。當年一開春,張量就在大會上提出「增加非富力業務,打造自己的品牌」,並將恆量建設更名為實地建設集團。
  • 實地地產躋身全國地產百強
    原標題:躋身全國地產百強 實地地產「穩增長」  克爾瑞數據顯示,正在港交所排隊上市、主打智慧人居的粵派房企實地集團上半年銷售排名躋身國內TOP100,排名較去年同期明顯上升。
  • 弘陽地產的「千億」之痛:物業拆分上市,靠高息借錢還債
    和世茂的物業一樣有,弘陽服務,也是從地產平臺拆分上市的。拆分物業獨立上市,是這兩年的流行潮。今天,槓桿地產不準備寫弘陽服務,畢竟體量不算大,我更想看看他背後的大佬——弘陽地產。話說弘陽地產,也是2018年的7月才在港上市。1、火箭速度,衝擊千億?一個集團,2年內,實現2家公司上市。在槓桿地產看來,不得不服。
  • 業績光環褪去:中小房企頻繁更換職業經理人,背後的困境與變局
    一個信號是:年關將至,職業經理人離職潮湧,且集中於中小房企。2020年最後一周,連續有多家中小房企的職業經理人離職:包括領地集團(06999.HK)總裁許曉軍,彰泰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巧龍,還有龍光集團執行董事兼執行副總裁吳劍、實地集團總裁劉森峰以及三巽集團總裁王本龍等。從這幾家房企的現狀可見,「三道紅線」壓力是存在的,更為現實的是,小房企的營銷壓力不小。
  • 觀點直擊|禹洲地產重申千億目標與上半年「少買地」
    這位剛剛回歸禹洲地產不超過兩年的「舊臣」,並沒有讓人失望。股東會後的媒體會上,從千億目標到減少買地,再到與標普的糾紛和分拆物業等事件,邱於賡與在場媒體聊了近一個小時。「向千億目標衝刺」2017年,林龍安提出了禹洲地產3年銷售突破千億的目標。
  • 藍光發展:地產二代背後職業經理人團隊凸顯
    近日,藍光發展二代正式走上臺前,根據藍光發展公告,地產二代95後董事楊武正出任公司常務副總裁、營運長,分管投資體系、經營體系。藍光發展回復界面新聞稱,藍光近年來著力打造精英化職業經理人團隊,公司核心崗位更加善於納入新鮮血液,增強公司整體戰鬥力。與其他地產公司類似,強化精英化職業經理人團隊的同時,地產公司也給了「地產二代「們更多的磨練機會。公開資料顯示,楊武正於今年4月出任藍光發展董事。
  • 佳兆業明星職業經理人翁昊離職,郭英成之子進入董事會
    他從深圳區域總部開始,輪換過多個部門和專業集團崗位,既做過投資經理這類基層崗位,也有過上海財富管理集團總裁助理、上海城市更新集團副總裁等多個高管職務。2019年12月,郭曉群獲委任為佳兆業集團旗下佳雲科技(300242.SZ)董事長。
  • 力高李鐳:2020年的房地產市場是對地產職業經理人的考驗
    樂居財經訊郭曉濤發自上海12月12日,在「2020(第四屆)中國地產新時代盛典」現場,「2020中國地產經理人評選」結果揭曉。榮獲「2020中國地產經理人100強」的力高天津公司總經理李鐳在獲獎現場接受了樂居財經專訪。
  • 18位高管開年密集變陣:中小房企的野心與職業經理人的「焦慮」
    多位房地產行業受訪人士對此表示,在高管人事變動潮的背後,是中小房企無法掩飾的「規模渴求」以及職業經理人的「現實焦慮」,有滬上獵頭公司負責人就表示,在戰略變更、組織調整等說辭背後,職業經理人業績達標與否,仍是房企考量高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管變動潮延續僅僅3天時間,有「2020年港交所最年輕的上市房企」之稱的上坤地產,就再次迎來新的高層人事變動。
  • 魚塘裡走出的「千億」地產版圖
    Part3 獨立 當一份事業,不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野心,各立門戶,自我證明,就成為了必然。 2012年二哥李金樞創立華鴻嘉信,在地產行業賺得盆滿缽滿。 2015年三弟李金傑入局,成立新鴻隆祥地產。
  • 祥生上市「浮世繪」:多元融資偏愛信託 分拆地產交班鋪路
    6月3日晚,祥生控股正式遞交港交所招股書,祥生控股旗下核心資產即祥生地產集團。這意味著TOP30房企中唯一一家未上市獨苗也開啟IPO徵程。去年10月,祥生地產引入正榮原財務總監、被譽為「上市熟手」的談銘恆,一度引發市場關於祥生地產是否要上市的熱議。今年初,祥生物業猛然增資,關於祥生地產物業哪個板塊先上市,業內頗多猜測。
  • 同信地產上半年銷售不足30億元:全年目標或再落空 旗下多項目陷...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同信地產全年目標大概率無法完成。對此評價,同信地產有何回應?公司計劃如何在下半年完成超過80%的銷售額?不過,但克而瑞披露的2019年全口徑銷售榜TOP200顯示,同信地產榜上無名,而排名第200名的廣西中鼎銷售金額為71.3億元。這是否意味著同信地產2019年的銷售金額低於71.3億元,中國網財經記者也未能得到答案。   志在「千億目標」   除「2019年的百億目標」外,麻延衛還曾表示「爭取在下一個五年向千億進軍,躋身一線房企」。
  • 獨家|實地集團計劃赴港上市:實控人張量為富力地產總裁張力之子
    至今,實力集團已覆蓋華南、華東、華北、華中、西南以及海南六大城市群,布局廣州、深圳、武漢、三亞、天津共27個城市,並先後引入職業經理人,繼地產圈「打工皇帝」原碧桂園副總裁兼江蘇區域總裁劉森峰2019年11月加盟實地並擔任總裁後,2019年3月,原泰禾集團CFO李斌也入職實地集團並擔任CFO一職,2020年3月實地集團再次迎來中海系副總裁劉軍擔任副總裁。
  • 翻完貝殼找房457頁招股書,我們發現了它選擇去美股上市的秘密
    來源:時刻頭條前有全球估值最大的萬億級獨角獸螞蟻金服選擇A+H上市,作為地產行業年入460億的最大獨角獸,貝殼找房為什麼還要堅持去美股上市?這大概是業內對於貝殼找房最大的好奇點。翻完貝殼找房457頁招股書,我們發現了它堅持赴美的幾個可能性。
  • 新希望歲末「三重奏」,地產欲破千億大關
    ◎ 來源 | 地產密探(ID:real-estate-spy) ◎ 編輯 | 密探君 再過20多天,2020年將迎來收官,但註定不平凡。疫情衝擊下,眾志成城,「復甦」與「希望」早已寫進大家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