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說到吃,老北京人好吃、愛吃、講究吃,但也最講究飯桌上的規矩,相信不少在北京長大的孩子都經歷過在飯桌上因為不講規矩被長輩打手的經歷。老北京人的飯桌規矩,反映出幾百年來養成的飲食文化風俗習慣,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折射出老北京的價值觀念,其中就有不少與勤儉節約有關。
「吃菜可著一邊兒夾 西瓜最好切著吃」
在很多北京人的記憶裡,都對吃飯的時候「可著一邊兒夾菜」這句話印象頗深。這句話的意思是夾菜的時候要緊著一邊夾,不能滿盤子亂攪,如果攪亂了,會影響別人吃菜,進而造成飯菜的浪費;而「西瓜最好切著吃」則是為了隨吃隨切,便於保存,不會因為夏天天氣過熱而導致西瓜變質浪費。
「吃飯不剩碗底子」
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現在一些家長希望孩子營養均衡,吃飯的時候會不斷地往孩子碗裡夾菜,甚至告訴孩子「什麼都吃兩樣,吃不了就剩著」,這樣飯剩了,孩子節儉習慣的養成也被忽略了。
「吃飯不剩碗底子」作為北京餐桌上的老規矩,講的就是不剩一粒米、不剩一葉菜,吃多少盛多少,這樣避免造成浪費,還養成了克制、守禮的好品德。
此外,「好好吃飯 別瞎扒拉!」、「吃飯不許剩碗底兒」、「碗底剩的都是福根兒,得都吃乾淨」、「碗裡還粘著米呢,將來就得找個麻子臉的對象」等等這些土語,聽起來直白有趣,其實都是在告誡人們要養成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叢芳瑤)
[ 責編:李伯璽]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