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天」對於遊牧民族到底意味著什麼

2021-02-08 語言茶座

蒙古人以「蒼天」為永恆且最高的神,謂為「長生天」,與漢族歷史上「君權神授」的意義大致相同。在遊牧民族的模式中,至高無上的權利由天神「長生天」授予一位土地上的首領,這位首領即是天神的意志。在蒙古族的歷史上,黃金家族就是騰格里最為出色的代言人,而成吉思汗則是這個家族最為出色的人物。

少數民族最早登上中國歷史舞臺,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在正統儒學中,少數民族歷來被酸儒不恥,他們信奉《論語》中的夷狄有君,提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民族問題一直是阻礙歷史前進的倒車輪。北方少數民族興起,衣冠南渡的門閥高第便開始了知識分子特有的口誅筆伐,簡稱開黑。士大夫的開黑是很有深度的,可以稱得上高級黑了。而歷史發展的規律也不負眾望的證明了「讀書少,沒前途」這一深刻的道理。因為直到民國,二十四史的作者中,少數民族學者寥寥無幾。

珍珠並不會因為砂礫的掩埋而失去光彩,即是我不是教徒,也一樣可以讀懂《古蘭經》中動人的詩篇。我想這個全名為孛兒只斤•鐵木真,被後世尊稱為「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他的一生,可謂是一首盪氣迴腸的史詩了。他的誕生就像是騰格里海上日出東方的朝陽,見證了遊牧民族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遊牧政權的輝煌。

歷史上雄才大略的人,從出生起就被賦予不平凡的色彩。被稱為萬世師表的孔子,在晉王嘉所著《拾遺記》中所說,孔子之母顏氏黑龍入夢而得妊;誕生之時,有神女下凡,空降異聲,又有五老前來拜賀。被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的太宗李世民出生之時,有二龍戲珠踞於房頂。

作為受命於天的偉大人物,成吉思汗也不例外。據《元史本紀第一•太祖》記載:「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諱鐵木真,姓奇渥溫氏,蒙古部人。太祖其十世祖孛端義兒,母曰阿蘭果火,嫁脫奔咩哩犍,生二子,長曰博寒葛答黑,次曰博合睹撒裡直。既而夫亡,阿蘭寡居,夜寢帳中,夢白光自天窗中入,化為金色神人,來趨臥榻。阿蘭驚覺,遂有娠,產一子,即孛端義兒也。孛端義兒狀貌奇異,沉默寡言,家人謂之痴,獨阿蘭語人曰:「此兒非痴,後世子孫必有大貴者。」此言非虛。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位年輕的未來大汗也不例外。宋濂所編著的《明史》就詳細記載了鐵木真的一生。在鐵木真九歲的時候,父親也速該被仇人之子暗算毒死,家族各部趁亂開始了紛爭。又有仇人煽動各部拋棄鐵木真母子,從此鐵木真便從位高權重的首領之子跌入了苦難的深淵。鐵木真十八歲時,因奪妻之恨,向昔日仇敵蔑兒乞部首領脫脫部長開戰。一舉打敗了篾兒乞人,之後便順理成章的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這是他朝著權利巔峰邁出的第一步,也為他日後統一部落,平定漠北草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這位天之驕子的一生並不是連連順遂的的,天才都有跌倒的時候,他也不例外。炙手可熱的可汗遭到了野心勃勃的扎木合的記恨,扎木合聯合了十三個心有不甘的部落首領向炙手可熱的可汗發動「十三翼之戰」。這場部落之間戰役成就了鐵木真一生六十場戰爭中唯一一次敗筆,這位天驕並沒有因為這次失敗而停前進的步伐,而是加快了平定草原各部的步伐。

一望無際的漠北草原上除了人之外還生存著另外一種生性兇猛的動物——狼。為什麼說生存,而不是生活呢?因為生存是一種比生活更加艱難的苟延殘喘。由於地域的特殊性,能在草原上存活下來的物種生性要麼兇猛,要麼理智。而草原狼則是集這兩種特性為一身的生物。草原狼一直是蒙古人又愛又恨的對象,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蒙古人的圖騰。據道潤梯步《新譯簡注〈蒙古秘史〉》記載,當初元朝人的祖先,是天生一個蒼色的狼,與一個慘白色的鹿相配了;同渡過騰吉思名字的水來,到於斡難名字的河源頭,不兒罕名字的山前住著,產了一個人,名字喚作巴塔赤罕•孛端察兒(成吉思汗的先祖)……縱馬緣斡難河而下矣。行至巴勒諄島,在彼結草庵而居焉……。無所食時,窺伺狼圍於崖中之野物,每射殺與共食,或拾食狼食之餘,以自餬口,兼養其鷹,以卒其歲也。

在現代,姜戎寫了一部名為《狼圖騰》的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言歸正傳,狼成為了草原男兒競相模仿的對象,而憑藉自己的實力一步一步爬上群狼頭頂年輕的王,絕不僅僅只是一隻綿羊。這位狼群首領的野心並不局限於一望無際的草原,在與大宋合力擊敗不可一世的大金之後,他把戰略性的目光鎖定在草原的鄰居——中原王朝身上。

成吉思汗在其教令中囑諸子練習圍獵,以為獵足以習戰。蒙古人不與人戰時,應與動物戰。故冬初為大獵之時,蒙古人之圍獵有類出兵。汗先偕其妻妾從者入圍,射取不可以數計之種種禽獸為樂。如是數日,及禽獸已少,諸老人遂至汗前,為所餘之獵物請命。乃縱之,俾其繁殖,以供下次圍獵之用。諸王共商,各領其軍作獵圈陣形之運動前進,攻取擋道之諸國。蒙哥合罕(元憲宗)作此獵圈陣形循河(伏爾加河)之左岸進。

歷史上的蒙古帝國疆域所及,東起白令海,西至阿姆河下遊,北達北冰洋,南及南海。包括今天的蒙古國,蘇聯鄂畢河、額爾齊斯河以東的西伯利亞地區,以及巴爾喀什湖至阿姆河的中亞地區,兼及阿富汗東北部,克什米爾東部,鍚金、不丹全境,緬甸、泰國北部,及越南西北部一隅,其版圖超過漢、唐盛世,形成為歷代王朝中最大的疆域,為世界歷史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今的中國人不論民族,只要提起成吉思汗,欽佩之意便油然而生。他的成就超越了民族,影響了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的進程。然而,他的死卻成為了歷史上的不解之謎。有傳言他帶著帝國最盛時期的巨大財富,埋骨在蒙古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留給後人無盡的遐思。我也不由得嚮往,到底是哪片草原能夠有幸成為天之驕子的葬身之地呢?

歷史總是留給人太多的思考。

來源id: jinxuguanggaochuangmei


相關焦點

  • 被遺忘的古宗教,長生天和薩滿教,曾經滿世界的信徒去哪兒了?
    而是由蒙古人創立的長生天/薩滿教,這個宗教的興旺遠超人們的想像。從芬蘭到北美的因紐特人、從東北到蒙古,曾經世界上到處都是薩滿教/長生天的痕跡。一個如此興旺的宗教,為什麼卻最後走上銷聲匿跡?並且他的繁榮到底是和誰有關係?是誰讓薩滿教的模式,成為各國人民跨越種族的界限,都願意相信的宗教?這一切的開始,都要從兩漢時期的中國說起。
  • 遊牧民族的戰鬥力到底是高是低?
    這顯然與許多人遊牧民族戰鬥力出眾的印象不太相符。實際上,大多數人遠遠高估了北方遊牧民族的戰鬥力。在古代,整建制軍隊的戰鬥力往往由士兵的訓練水平、戰術水平、裝備水平、兵種以及將領的統率能力決定。當然,這裡的數據拋開了兵種與實戰中種種限制,只是個宏觀層面的數據分析,然而這依然能說明遊牧民族在面對中原農耕王朝時的劣勢。這和我們平時了解到的東西好像不太一樣,我們平時耳聞目睹的,都是北方遊牧民族如何兇殘,中原王朝如何苦苦抵擋,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之類的。
  • 遊牧民族的1793
    對於遊牧民族來說,1793年實在算不上是個好年份。從今天的眼光看來,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是相當浪漫的。可是對於農耕民族來說,遊牧民族的這種生活方式不啻於是一種災難。到了1793年,從表面上看來,遊牧民族對於中國北方的侵擾似乎是已經歷史性地告一段落了:在北方,再沒有對中原沃土虎視眈眈的「胡人」或者「韃子」了;而清朝在平定了噶爾丹叛亂之後形成了一個空前統一的多民族大帝國,這個形式看上去也挺和諧的。
  • 遊牧民族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亡我之心的?
    只要農耕民族始終無法在這篇土地上紮下根,就始終會有一個遊牧民族在這篇土地上發展壯大。遊牧民族是天生的掠奪者,一旦一統,就會南下威脅農耕文明。這是由其地理氣候和歷史傳承決定的。縱觀歷史,從來只有遊牧民族轉化為農耕民族,很少有農耕民族會轉化為遊牧民族。為什麼?因為遊牧民族居無定所,生活顛沛流離,總的來說就是這是反人性的,人向來追求安逸。
  • 長生天的祝福(中)
    他在業餘時間做攝影的時候拍攝了許多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美麗景色以及在草原上生存的人們,漸漸地他開始喜歡上了遊牧民族的文化,並在2002年7月有了一次去蒙古國文化交流的機會。那一刻,他仿佛讀懂了金給思汗(蒙語,成吉思汗),讀懂了遊牧民族:對於馬背上的民族來說,大地和蒼天是一體的,人和自然萬物是一體的,當你在大地上,當你在馬背上,當你在金輪陽光和白輪月光的照耀下,世界是壯麗遼遠魅力無窮的,它值得每個勇士用自己的一生去遠方尋夢。
  • 遊牧民族騎兵和農耕民族騎兵,哪個強?
    匈牙利馬術師拉約什·考紹伊曾經試圖學習馬鐙發明之前遊牧民族的騎射技藝,結果發現沒有馬鐙的情況下,在馬背上顛簸數日之後,尿血是必然的後果。所以,遊牧民族「兒能騎羊,長為甲騎」的本領是他們的一種與生俱來的生活方式,農耕民族當中只有極少數從小生活在邊境,熟悉遊牧方式的人,比如飛將軍李廣,才能在騎射上與匈奴人相提並論。
  • 古代遊牧民族,在大草原上生存會受到哪些災害,又是如何應對的
    遊牧文明在草原上生存下來,又是如何面對這場災難的呢?農業文明偏愛將改造自然與順應自然相結合的方式,遊牧民族對自然與氣候的依賴性,實際上比農業文明要高得多,與自然災害作鬥爭的方式也與農業文明截然不同。這一差別,在一定程度上源於價值觀念的不同,對於農業文明而言,房屋、田地既是不可移動的、不可拋棄的財產,又是賴以生存的資產。
  • 契丹遊牧民族裝飾圖案構成淺析
    文章通過文獻研究、案例分析、考古資料挖掘等方法來研究契丹遊牧民族裝飾圖案的構成方式、主要特徵與文化融合的渠道。研究成果可充實我國北方遊牧民族文化的研究,並為現代建築空間設計提供參考。契丹族作為遊牧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代表,既受到了北方各個遊牧民族文化的影響,也與中原文化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傳承關係;契丹族曾經稱霸北方,享譽歐亞,故它的文化藝術中也擁有異域的文化因子。因此,探索集契丹民族文化藝術之大成的裝飾圖案,對於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在為當下的裝飾藝術設計提供更多可傳承的設計元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 偽遊牧民族什麼意思什麼梗? 不懂我可以給你解釋解釋呦!
    偽遊牧民族什麼意思什麼梗? 不懂我可以給你解釋解釋呦!時間:2020-02-02 15:2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偽遊牧民族什麼意思什麼梗? 不懂我可以給你解釋解釋呦! 指,每逢年過節就提前預定好酒店,再約女神空降。 與遊牧民族不同的是,雙方非情侶、夫妻。
  • 為什麼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總是侵略中原?
    負向的氣候衝擊,通過對遊牧地區經濟的影響,與遊牧部落向中原王朝的劫掠之間有著很強的正相關關係。軍事衝突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都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研究軍事衝突的誘因是我們努力阻止類似衝突發生的前提。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的衝突橫貫兩千餘年的中國歷史,可能是世界上綿延時間最長的文明衝突。
  • 北方遊牧民族的歷史是屬於中國,還是蒙古國和土耳其?
    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裡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鬥爭史。幾千年間,無數的遊牧民族融入了漢族,很多漢人身上有遊牧民族的血統,尤其是北方人。還有多個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地區建立政權,蒙古和滿族甚至建立了大一統王朝。
  • 中國歷史上以兇狠著稱的三大蠻族,竟然全都是遊牧民族
    蠻族,這個詞我不知道大家對它的理解是什麼?歷史上中國對於蠻族理解是指那些非華夏部落或者說是那些文化層度落後於中原的一些南方部落。而在國外,對於滿足的理解,是分區域的。在西方歷史中,滿足這個詞是源於羅馬帝國時期,對周邊的部落和民族的稱呼。而我今天要給你們介紹的是我國史上三大蠻族。
  • 蒙古」閃米特」印歐」 世界三大遊牧民族
    遊牧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種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現代考古發掘逐漸證明,有史可查的最早的遊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紀中葉,
  • 匈奴、突厥、柔然等遊牧民族曾經叱吒風雲,後來去哪了?
    古代的遊牧民族一直都是對於中原的統治者來說極具威脅的存在,而這些遊牧民族還分有好多類,匈奴、突厥、
  • 歷史上中國的三大蠻族,都是遊牧民族,都以兇狠著稱!
    蠻族,這個詞我不知道大家對它的理解是什麼?歷史上中國對於蠻族理解是指那些非華夏部落或者說是那些文化層度落後於中原的一些南方部落。而在國外,對於滿足的理解,是分區域的。在西方歷史中,滿足這個詞是源於羅馬帝國時期,對周邊的部落和民族的稱呼。而我今天要給你們介紹的是我國史上三大蠻族。
  • 遊牧民族風味——哈薩克族馬奶子
    正因為馬奶子是一種香醇可口,具有一定治療價值的良好飲料,所以一直受到哈薩克等民族的喜愛。馬奶子雖然含有少量的酒精成分,但絕不醉人,連喝十幾碗,亦不傷腦,倒是能起催眠作用,故飲後常陶然入睡。在滾滾的歷史車輪中, 馬奶子不僅是遊牧民族日常生活中永遠必不可少的飲品,也是民族特色的一種象徵,成為遊牧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蒙古,閃米特,印歐世界三大遊牧系民族
    遊牧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種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現代考古發掘逐漸證明,有史可查的最早的遊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紀中葉,分布於阿爾泰山以東西徐亞人,
  • 長城僅7米8,究竟是怎樣防禦遊牧民族千年的呢?
    僅僅幾米高的長城到底防住了什麼呢?實際上,和日本人的評價相反,西方學者對長城更多的是一種肯定,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建築藝術上,長城都是中國歷史上的珍品,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傳奇。西方人更是斷言:「修建長城,把西方文明拖入了一個黑暗時期。」這又是為什麼呢?
  • 為何秦漢時我們能夠壓著遊牧民族打,宋朝時卻屢屢被虐?
    秦代銅錯金弩機而此時北方的遊牧民族過的是什麼日子呢?商周時期,他們過的是茹毛飲血的生活,根本沒有成型的社會生產體系。匈奴王大帳復原但對於任何中原文明來說,和遊牧民族的戰爭是性價比極低的事情,無論是小型的戰役,還是大到將遊牧民族趕到極北之地的大勝,收益都是「負值」。
  • 遊牧民族民族經常犯邊,騎兵該如何攻城?原來我們低估了古人智慧
    這對矛盾從封建王朝出現開始,一直到最後面的民族融合都在進行的這個過程。而且在這一場劇烈的衝突之中,遊牧民族似乎自始至終都佔據著絕對的優勢,每次與中原王朝大戰之時,中原王朝都被打得大敗虧輸,必須要以大毅力大勇氣,而且再加上名軍和名將的配合,才能取得勝利。而往往做到這一切的人物,都會成為歷史的絕頂存在,例如漢武帝,又例如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