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了體面生活而掙扎,變成了自己曾經厭惡的某種人...可是不掙扎,又怕自己慢了。被別人比下去。就這樣悵悵惘惘,蹉跎了歲月。也沒覺得真正的暢快安然的活過一回。
寫這一篇文章糾結了太久,前思後想了整整有一個多月。開始時候是想寫滿滿的幸福之語。寫著寫著就沉思了......
幸福來源於人
這裡我舉了兩個鮮明的例子。希臘神話西西弗斯和王寶強演技之巔峰作《hello,樹先生》中的「樹」。
一、西西弗斯:忍耐是福,無聲的快樂
西西弗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而且他還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國王。他曾一度綁架了死神,讓世間沒有了死亡。最後,西西弗斯觸犯了諸神。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由於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頂就又滾下山去,前功盡棄,於是他就不斷重複、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當中慢慢消耗殆盡。
作為一個普通人亦不是如此。上學時代的宿舍一食堂一教室,三點一線重複,上班時代的家一公司,兩點一線。西西弗斯式的過著每一天,生命就在這樣的重複中慢慢耗盡。
生活中總要有很多的艱辛,要比把巨石推上山頂還要折磨心智。而為了體面的生活還要繼續掙扎。所以成年人學會了忍耐,人總要有快樂,總要在某一方面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忍耐了生活的無情,剩下的就是尋找自己的快樂。
西西弗斯有快樂嗎?也有。他的快樂在於:他掌握著自己的命運,可以否認諸神,並且去抗爭命運,雖然現在重複著搬石頭的工作,但是抗爭了,幸福了,內心是充實的。(信仰支撐這幸福,讓一個人可以活下去)他有著自己的全新的世界,無論是巖石還是大山,還是從事的事情,都是自己的事情,有權去過好每一天的無聊卻充實的一天。信念就是要將巨石推到山頂,達成對諸神抗爭的勝利。
雖然西西弗斯將巨石推到山頂看似毫無可能性,但是這世上的人誰不是呢?要是沒有堅定的信念,做什麼事情都看似毫無可能。與其在山腳下被命運壓迫,不如努力做些事情,掙脫命運的枷鎖。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一輩子。幸福來源於自己,快樂也是如此。即使人生再不如意,在路上的人總是笑逐顏開的。
看起來辛苦的人比其他人幸福,瘋子和傻子比其他人幸福多了,嘲笑不出來!
二、樹先生:幻想使我快樂
《hello,樹先生》中,講述的是每一個農村都會有的一個典型的人物角色。樹先生憨厚老實,心底善良,自尊心強,好面子。可是自己的條件配不上別人的尊重。樹先生是一個修車店的修理工,因為受傷而失去了修車的工作。他在醫院時護士給他清理傷口,他卻猥褻護士,做出了摸手的動作。家裡的地被煤礦廠霸佔,卻不敢與煤老闆也是自己的小時候玩伴兒--二豬理論。唯一一個可以說得上話,和自己有點相像的小莊,也在煤礦出事故時候去世。佔地給的新房子被三弟佔去,後來連母親也被三弟接走。獨留自己在這兒因為採礦而地面日漸下沉的村莊裡。真實的樹先生是孤獨的,他的友情、愛情、親情全部被殘酷的世界所無情的拋棄。
樹先生真的那麼不堪,是一個傻子?
樹先生不傻,他就像每一個普通人的寫照。他想要人們能夠尊重他,想要親人的陪伴,愛情的眷顧,和能一起談心的朋友。他都做過什麼努力呢?
他本來有著修車工的工作,工作是辛苦又髒亂,卻從不嫌棄這份工作,他喜歡車,尤其是皇冠車。在修車時候眼睛受傷了,老闆要辭掉他,給他錢,他不想現在收這個錢,是想在眼睛好了之後,老闆能繼續讓他在店裡工作。可是丟掉工作已經是必然了。在兒時玩伴兒陳藝馨回來參加高朋婚禮時候,說想和陳藝馨談談,就是想讓陳藝馨給他介紹個工作,因為他知道有工作,能賺下錢才能被人尊重,才能娶媳婦。
他也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別人請吃飯,他都說還有其他事情要忙,婉言回絕。他不想佔人便宜後被別人瞧不起。他看到別人娶媳婦,就主動要求人家幫忙給自己和啞女小梅說媒。在片尾時候,幻想哥哥出現,還說換新房子了,邀請哥哥嫂子搬過來住,一家人要合合整整的!其實樹先生是渴望自己的三弟可以邀請自己住新房子,和親人住在一起。當自己唯一可以談心的朋友一小莊去世後,自己變得更孤單了!
電影中幻想的場景太多啦!
樹先生被二豬們邀請去喝酒,還一起把酒言歡,有很大的可能就是樹先生的幻想,他希望得到友情和尊重。
看到了高朋結婚後,就幻想著自己和看到的美女啞女小梅談戀愛,發簡訊,拉手,結婚。試想在提親時候小梅對樹先生的第一印象不過關後,怎麼可能答應婚事。
去陳藝馨的奧數學校打掃衛生,這個工作也是樹先生幻想的,他渴望自己擁有知識,能像陳藝馨一樣活的很好,被人尊重,他每看到一個人,就覺得自己可以努力變成這個人。在農村總會有這麼一個人,傻乎乎的全村晃蕩,在熱鬧的婚喪事宴上總會出現,他們會盯著一個人看很長時間,他在幻想和你發生交際。
幻想哥哥帶著文工團的嫂子回來看自己。其實哥哥早在20年前就去世了,他想要親人陪伴,但是不知道怎麼言語,母親和三弟都到城裡去了,留下自己常常幻想哥哥和父親。尤其是父親,他害怕父親,總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會被父親責罰,所以父親會像影子一樣伴隨在身邊,產生日日夜夜的恐懼。
樹先生徹底的瘋了之後,卻變得幸福了,他幻想自己變成了能佔卜的大師,受到瑞陽礦廠的大老闆邀請,參加剪彩儀式,與瑞陽礦廠的大老闆商討如何環保等事宜,而且村長還給自己送錢,村裡人都捧他為大師。啞女小梅回來和自己過日子,而且能說話了。哥哥也回來和自己住到了新房子裡......
樹先生給自己編織了一個《華胥引》中的夢境。
樹先生想要卻得不到的一切也是我們想要卻得不到的。我們比起來樹先生要幸福一些而已。樹先生屬於被拋棄的人群,是需要社會去給予關愛的人群。他在現實中得不到的,他就幻想自己可以得到這一切,甚至於在幻想中有著抱負,有著對別人給予的關愛。精神病的世界比我們真實的世界要純淨的多,他們都是最天真的人,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他們是幸福的。希望我們可以尊重他們的幻想世界,不要嘲笑精神病患者!他們只是和我們想法不一樣而已。
我們跟樹哥有區別嗎?生活水平的差別只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本質沒有區別,我們也有各自無法反抗的冰冷現實,我們選擇了賴活著,俗世生活總在閹割我們這些凡人的思想,我們為了體面生活而掙扎,變成了自己曾經厭惡的某種人,我們只是沒有樹哥那種勇氣或者沒有碰到絕望,而讓自己徹底去他媽的,發瘋而已。
我們都活成了西西弗斯,在這個局限的空間裡尋求快樂。卻沒有樹先生的灑脫,也沒有樹先生幸福。樹哥在他的幻想中是擁有著完美人生的。
人都渴望幸福,幸福來源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