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過早文化,舌尖上的武漢,果然名不虛傳!

2021-01-10 橙桔遊天下

文/橙桔遊天下(歡迎大家評論和轉發)

出門旅行不僅是精神上的享受,更是舌尖上的享受。對於小編而已,出遊食慾為最,美食不僅可以讓我們的味蕾得到滿足,而且還可以更加的對出行的地方加深影響。前段時間看一個綜藝節目,他們在武漢旅行時吃了武漢眾多美食。

小編不由得心動,也來到了武漢旅行,武漢的美食有哪些呢?你們吃過幾種呢?武漢是一個歷史文化非常濃鬱的城市,這裡的美食都是有著歷史文化,當地的美食一定是早餐文化,和廣州的早餐完全不同,在武漢邊走邊吃是當地吃早餐的一大特點。

武漢人民稱吃早餐為「過早」,不知大家好奇不好奇邊走邊吃的「過早」生活呢?和小編一起往下看吧!在武漢這座繁華的城市,2020年初的大風大浪到現在已經得到平靜,雖然人們還是會出門戴口罩,但我們走在武漢的大街上可以看出,武漢「病好了」。

我們來到武漢,尋找當地的過早文化的美食,早上來到店鋪門口,發現已經是長長的一條隊了。小編好奇問他們幾點開始過早呢?他們說早晨五點半就已經開始有人排掉了。過早必不可少就是燒麥了,當地的燒麥是最為出名的。

還有熱乾麵,吃一碗熱乾麵,作為北方人,簡直是非常爽的事情;接著就是三鮮豆皮,這個其實就是鮮嫩的豆腐包裹著糯米和一些香菇、筍、肉粒,口感非常棒。當地人很早就會排隊開始過早生活,如果要是去得晚了,我們還會排很長的隊等待。

所以大家要是到武漢旅行享受過早文化,一定要早早出門去排隊等候,武漢不僅美食非常多,還有非常多值得遊玩的景點。有去過武漢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區推薦給讀者朋友們,我們一起互動起來吧!

往期精彩:

北京「釘子戶」剛拆大門便出現異象,至今無人敢拆,這是為啥?

新疆:探索群山環繞的百年古村,原始木頭房子,田園詩畫般的生活

悲痛!山西五臺山景區,3名驢友被困,以致2死1傷

今年去澳門,應該了解的注意事項,可以收藏這篇文章

去日本旅行時,進屋要求脫鞋,腳太臭該怎麼辦?

相關焦點

  • 走街串巷遍尋美食,舌尖上的武漢,果然名不虛傳!
    武漢是一座歷史韻味厚重的城市,就連最平常的吃食,在這武漢文化底蘊的加持下,都能衍生出過早文化,過早文化是武漢當地的特色美食文化,也是當地的早餐文化,相比於廣州坐在茶樓的細嚼慢咽慢節奏不同,邊走邊吃是武漢早餐的一大亮點。
  • 舌尖上的武漢又回來了
    武漢多家小吃店復工營業,熱乾麵攜一眾美食歸隊,舌尖上的武漢又回來了!過早,帶給人一早上的滿足感,過了早,幸福滿滿的一天就開啟了。美食家蔡瀾稱武漢為「早餐之都」。蔡瀾說:「處處的早餐文化,因生活優裕而處於消失之中,武漢的街頭巷尾還在賣。」也許把武漢譽為早餐之都,廣東人會不服氣。廣東人坐在茶樓裡,慢條斯理地飲早茶,這對於形色匆匆的上班族實在有些奢侈。
  • 武漢戰「疫」記:舌尖上復甦的城市味道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舌尖上復甦的城市味道中新社武漢4月3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舌尖上復甦的城市味道中新社記者 張芹一碗熱乾麵、一杯蛋酒,是武漢小夥楊子航每日過早(武漢方言,意為吃早餐)標配。
  • 對不起,你不懂武漢的江湖
    穿梭於大街小巷、邊走邊吃,是武漢的經典畫面。滾滾江水,波濤湖泊,流繞出了武漢這座碼頭城市。又因數百年前碼頭邊的工人因為能量消耗大,對早飯高熱量、高飽腹感、低廉價格、快捷方便的需求而誕生了碼頭過早文化。這種城市文化流傳到今時今日,起床過個早,仍然是武漢人每天步入江湖前最有效果的元氣鬧鐘。
  • 上線「過早地圖」開發店鋪公告服務 高德助力武漢小店回暖
    當市民開始過早,有序的排隊買熱乾麵,武漢人的「專屬情懷」回來了,熟悉的生活也快回來了。4月9日,武漢「解封」的第二天,過早地圖正式上線。市民在高德地圖上搜索「武漢過早地圖」,便可一鍵查詢武漢市內超800家小吃店。在熱乾麵、牛肉粉、豆皮、面窩的撩撥下,舌尖和胃都將倍感充實。
  • 舌尖上的武漢(史上最強武漢小吃攻略)
    在武漢,相傳只有能聽得見洪山寶通寺鐘聲地域範圍內的特定土壤上長出來的菜薹才是當年給皇帝進貢的貢品紅菜薹,發源地就是武昌亞貿廣場背後的一塊丘陵地,曾被封為「金殿玉菜」。其莖肥葉嫩,色香味美,又叫「紅菜薹」,古時又稱為「芸菜薹」。長得像油菜,帶花,只是顏色呈紫紅色、紫黑色,湯汁呈紫黑色。正宗的洪山菜薹除外形肥壯外,色澤也較淺紅,口感較清。最佳搭配是菜薹炒臘肉。
  • 「舌尖上的武漢」,絕對地道的武漢頂級美食,每一家都好吃到爆!
    待風雨過後,待春暖花開時,我們一起去武漢吧!美食、美景和卿均不可負!最後,加油,我們偉大的祖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在仔細看了幾遍《舌尖上的中國3》後,對於節目中所拍攝的幾百道美食,真的有話要跟大家講一講!有的推薦美食真是讓人感到「意外」,除了拍攝畫面的優雅呈現和劇中臺詞的渲染外,其美食本身可以說是毫無吸引力。
  • 武漢人「過早」有多野?邊走邊吃的熱乾麵只是入門級
    武漢人將吃早餐稱為「過早」,將一頓早餐上升到與「過年」「過節」「過生日」同樣重要的地位。小家婦女學豪門,睡到晨時醒夢魂;且慢梳頭先過早,餈粑油餃一齊吞。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葉調元刻印的《漢口竹枝詞》第一次將吃早餐用「過早」一詞表達。至今,武漢人民「過早」已經快170年了。
  • 吃魚不見魚,武漢過早的最高境界!
    說起糊湯粉,到現在和一些店主和老武漢人們聊天,他們最常提起的便是「花樓街」和「田恆啟」這兩個標籤,其實還有一個被忽略的標籤——「碼頭文化」。起初,由於物質貧乏,糊湯粉是用水產攤中賣剩下的魚雜、魚頭甚至死魚、爛魚來加工的,當時開創糊湯粉的人,搜集來這些,將它們徹底熬煮融化後,加入大量胡椒粉去除腥味,再放入生米粉起糊做湯底,主要提供給碼頭工人,作為他們扛餓的粗食食用。
  • 中國江城智能網——武漢民間吃貨的私藏美食指南
    武漢小吃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的重鎮,兼具南北風格。武漢的小吃以早點為主,武漢人又把吃早飯叫「過早」。過早食品有熱乾麵、面窩、米耙粑、魚汁糊粉、燒梅、歡喜坨、發糕、鍋貼餃等。「處處的早餐文化,因生活優裕而消失之中,武漢的街頭巷尾還在賣,我將之冠上『早餐之都』。」食神」蔡瀾在微博上如此寫道。」
  • 「你過早了冇?」—— 藏在江城日出之食裡的鄉愁
    地理環境和經濟環境相互滲透影響,也就形成了江漢地區獨特的「過早」文化。這一頓早餐除了果腹之外,更是蘊含著武漢人的一種生活態度---接地氣。相比於廣州早茶的精緻,武漢的「過早」似乎有那麼點「難登大雅之堂」。很多早餐店是不需要店面的,只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隨意支起一個棚子,再配上幾個高矮小板凳搭配坐起來,十分鐘不到,就可以解決一頓早飯的問題。
  • 武漢人早餐執念,「過早」才是最大尊重,遊客:用得著凌晨排隊?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美食國度,中國美食的豐富是覺得都是外國人都不能想像的。中國的美食相交區域劃分的每一個區域或者地方都有著屬於自己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而這些地方性的文化在食材的處理和烹飪方式上面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
  • 史上最全武漢美食地圖!
    來武漢不吃上一碗熱乾麵怎麼能算來過?要問吃哪家,武漢人表示吃來吃去,屋裡出門左拐的熱乾麵最好吃;公司樓下的連鎖店也不賴。但如果你非要問出個答案,這11家不會讓你失望。武漢的過早文化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那就是油多、抗餓,這其中燒梅算是代表。它總是以搭配的形式出現在武漢人的過早列表裡,武漢做燒麥的不多,做的好吃的更是沒有幾家。
  • 全國五大學科競賽收官,「惟楚有才」果然名不虛傳
    荊楚學子成績亮眼在剛剛落幕的第36屆全國數學奧林匹克決賽(CMO)中,我省有6名高中生入圍,分別是華師一附中的鄭曦林、舒煒傑、夏語興,黃岡中學的餘博,武漢二中的張安褀,武鋼三中的王迪。這6名入圍的學生將於明年3月參加隊內選拔賽,與其他54名數學高手角逐最終由6名優勝者組建的中國國家隊,參加當年7月由俄羅斯承辦的第62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 武漢舌尖上的研學教育
    在武漢,有一些中小學校,嘗試推出「田間·舌間·田間」三間教育。當研學旅行遇上食物教育,會碰出怎樣的火花?舌尖:品嘗勞動果實最光榮研學旅行,未必要遠行才有收穫,身邊也有各種活教材。鄔家墩小學校長李娜認為:研學不在乎遠近,而在乎研究了什麼,收穫了什麼,不要讓學生們只惦記著遠方,而忽視了身邊的學問。
  • 兩天一夜:我曾這樣自助遊武漢
    (本文由深圳新行者原創,歡迎關注和分享)2019年11月中旬,新冠疫情尚未出現,武漢一片祥和。為了便於遊玩,我和同伴選擇住在黃鶴樓附近的酒店,所以白天會經常經過首義廣場,當時只見廣場上陽光燦爛,花團錦簇,仿佛代表著武漢的地方特色:透著大氣,顯著熱情。
  • 帶你品嘗舌尖上的茂名:特色風味小吃,果然是名不虛傳!
    (3)茂名糯米籺 最具茂名特色的傳統文化美食「籺」籺粵語讀音為:hat,茂名籺,也是古時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祭神靈祖先的貢品。若配上特製的姜醋和醬油兩種蘸料,更將鴨肉那種獨特的香味發揮得淋漓盡致。 上幾盆鴨粥,斬上一碟鴨,再加一碟青菜,三五知己花上個三四十元就可以大快朵頤。鴨粥真是一種很平民化的美食,難怪受到眾多客人的歡迎。一位用餐的電城客人說,他吃鴨粥已吃了十幾年,每次到縣城水東都要「特地來捧捧場」
  • 悅讀武漢 | 舌尖上的武漢之豆絲
    點擊聆聽 「武圖悅讀」 (作者:董宏猷)(建議WIFI環境中聆聽,土豪請隨意)    豆絲是武漢的特產小吃。它的普及率,是僅次於熱乾麵與米粉的。    武漢附近的郊縣農村,春節前都有攤豆絲的習俗,當然還要揣餈粑、熬糖。25年前,我就親手攤過豆絲。我至今還忘不了年前的冬夜,因為下過雨,或下過雪,村裡一片泥濘。
  • 武漢|早起的人才有好吃的,在武漢這是真理
    傍晚到武漢時,雨夾雪打在傘上,淅淅瀝瀝的雨聲格外清脆。住在胭脂路,離糧道街極近,正好滿足吃貨的胃。傳說中武漢最低調的美食一條街,糧道街有太多的名號,比如飲食樂土,又如武漢蒼蠅館子一條街。鑽進糧道街,市井的武漢味道,讓時光停留。從白天到夜晚,你值得擁有的美食一條街。
  • 武漢戶部巷,漢味早點第一巷
    戶部巷是一條不到150米長的百年老巷,於明代形成,清代因毗鄰負責管理戶籍錢糧、民事財政的藩署(對應京城的戶部衙門)而得名,上世紀70年代末,有人在戶部巷做早點養家餬口,戶部巷逐漸成為武漢人「過早」的聚集地,什麼叫「過早」,平時被我們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在武漢被提升到「過年」般「過」的位置,而戶部巷,經過30多年的演變,逐漸從武漢最有名的「早點一條巷」過渡為「美食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