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挺身動作
對科班出身的體育教師同仁們
可謂是駕輕就熟
絕對是最為常見的訓練動作
然而即便了解動作要領
仍有很多環節容易被忽略
下面這幾個最為常見的錯誤
你有沒有中招?
NO.1 全程伏地挺身的幅度
伏地挺身時,應該將身體下降多低、抬起多高是最常見的問題。
身體抬起過高,意味著肩胛骨過多地打開,此時前鋸肌參與過多,就降低胸部和肱三頭肌的作用。
建議:採用常規雙手的位置,下降至胸、腹輕觸地面,再將身體推起到能挺胸的位置,不要通過張開肩胛骨和肩部前移再將身體抬到最高點。
NO.2 常規雙手位置
雙肘過於外張,肘部指向身體兩側,大臂和上肢呈90度角,這樣做急劇增加肩關節的負擔,而且也讓身體沒有處在最佳位置。
建議:保證雙手的常規位置,在進行動作時,雙肘略微內收,大臂大約和上肢呈45-60度角。
這樣做有利於胸部和肱三頭肌的發力,同時避免肩關節的受傷。
NO.3 身體軀幹沒有形成直線
不是膝關節向下塌陷,就是臀部凸起或者下沉、頭部抬起過高或者過於低頭。
建議:通過收勁臀部和核心區,感覺全身從雙腳中間到頭頂,好像貫穿一根鋼條一樣,保持挺直和收勁。
NO.4 頻率太快
練習的目的是刺激目標肌群,不是訓練綜合體能,過快會縮短行程,影響肌肉收縮的長度和刺激效果。
建議:推起時快,下降時儘量控制下放速度,這樣一快一慢,是對肌肉最大化刺激非常好的手段。
NO.5 臥推不要起腰
很多人在嘗試大重量時,為了發力會把腰臀不自覺的向上抬,以勉強完成動作,這樣會把臥推變成下斜推。這樣只有下胸得到刺激,上部練不著。
雖然舉起的重量增加一些,但效果收益絕對不是最高的。
正確的姿勢,應該保持後背充分貼在凳子上,這樣能讓整個胸肌發力。胸肌參與得多,自然得到的刺激更大。
NO.6不正確的呼吸
呼吸沒有規律和章法,對於身體軀幹的穩定非常不利。
建議:自重訓練的呼吸,有別於進行硬拉和深蹲時的呼吸方法(大重量可能需要短暫憋氣),可以在動作過程中吐氣,所以通常伏地挺身動作時,下降身體之前用鼻子吸氣,然後在推起身體用嘴吐氣,保證一次動作過程中,完整吸吐氣一次就可以了。
NO.7 形式單一
剛開始進行鍛鍊的人,可以進行膝式伏地挺身,動作跟常規伏地挺身一樣,只是將雙腳著地改為雙膝著地。再進階到常規雙腳伏地挺身,然後再進行負重伏地挺身,可以在背部上方放置槓鈴片。
NO.8 多選擇自由重量
有很多固定軌跡的器械,如史密斯臥推機等,都是固定的運動軌道,在新手期可以用這個來感受刺激胸肌發力。
但訓練到一定階段,就得多用自由重量,自由重量的會讓你在整個動作過程中,除了胸肌發力推舉,還得控制整個動作的平衡,平衡,控制,協調、集中,而不是簡單的推或拉的直線動作。因此光用器械練不出槓鈴啞鈴的效果。
以上就是今天介紹的幾種伏地挺身常見的錯誤,科班出身的你有沒有中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