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脂期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我們的心情也會隨之跌宕起伏,一個良好的心態能夠讓你在減脂期事半功倍,減脂期到底怎麼吃?怎麼練?看看下面的情況你有沒有遇到過?你又是怎麼做的呢?
問:減脂就是減重?
答:首先體重是重量,胖瘦是體積。就如同5斤鐵和5斤棉花誰&34;一些呢?由於棉花的密度小於鐵,重量相同的棉花就要比鐵顯得胖一些。同樣的道理,肌肉的密度大於肥肉的密度,同樣體重的人肌肉含量多的人就要比肌肉含量小的人顯得瘦一些。所以我推薦你減少測量體重的次數,每周測量一次就足夠了,周五早晨進行體重的測試就很不錯。
不過更推薦你檢驗&34;的方式是照鏡子或測維度,鏡子和維度是不會騙人的,也許你的體重久久沒有變化,那麼請你不要執著於體重秤上的數字,看看鏡子中的自己是不是已經比之前要苗條一些了呢?
問:只要攝入<消耗,體重就會一直下降?
答:並不是,人體遵守能量守恆定律確實沒有問題,但如果每天能量的攝入小於消耗,豈不是會原地消失?人類的身體非常聰明,它會根據所處的環境進行調節,如果長期能量攝入小於消耗,那麼大腦就會覺得自己所處的環境非常惡劣(就比如在沙漠裡),人類本身為了生存就會開啟節能模式來減少能量的消耗,所以長期節食很容易出現平臺期,體重沒有變化甚至增加。
你認為的減脂是這樣
實際上減脂是這樣
減脂還是要看長期,只要大方向沒有問題,偶爾出現體重上下浮動是非常正常的,長期採用同一種減脂方式身體很快就會適應,偶爾一頓合理的&34;,改變運動模式都是打破平臺期非常好的方法。
問:我爸媽都胖,所以我註定會胖?
答:基因的確能夠影響你的胖瘦,但不能決定你的胖瘦,為了你的下一代,你更應該去改變自己。每個人的基因都是由自己的父母所決定,包括自己的長相、身高等等。可能我們會感嘆自己的父母沒有給自己一個易瘦體質,但是父母就是父母,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我們能夠選擇自己的一生。既然你自己不是富二代,那麼就請你努力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富二代。沒有喝涼水都會胖的人,也不會有永遠瘦不下來的人,只不過是你的方式不夠科學。既然你已經覺得自己有些胖,那麼你更有責任為了自己的孩子去努力改變自己。
問:胖就一定要減脂?減不下去就代表不自律?
答: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以瘦為美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審美觀,大家每天都在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形象,胖與瘦成為了大家每天必談的話題,似乎&34;就代表了一個人不愛運動,甚至代表了一個人的不自律。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有比減脂更美好更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現在的體型並沒有影響到你正常的生活,不用猶豫,你可以踏踏實實的選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生活、享受美食。但如果你下定決心要減脂時,就請你認真對待這件事。一個人減脂絕不是靠自律或是堅持,只靠堅持去做某件事一定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無論是飲食還是運動,既然無法避免,試著喜歡上它們。由內而外的驅動力要比被動去完成一件事效率更高。
問:減脂一定要運動麼?
答:減脂不一定必須運動,但運動會讓你的身材更有線條感,讓你的身體更加健康。體重基數較大的朋友首要任務是合理搭配飲食並將自己的體重降下來,減少身體各個關節的壓力,然後再進行體育鍛鍊。體重基數低一些的朋友可以增加一些力量或有氧運動,但運動的前提是在合理搭配飲食的基礎之上。合理搭配飲食的重要性大於運動,而合理搭配飲食的原則如下:
能量的攝入<能量的消耗且≧基礎代謝
每日能量缺口小於300千卡為宜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5:3:2
不合理的運動不但不能減肥,還會傷身。說到運動減肥大家想到的一定是跑步,但是大體重的朋友跑步對膝蓋壓力非常大,所以並不推薦跑步。在合理搭配飲食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力量訓練為宜,有氧運動的話遊泳、橢圓機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強迫運動會增加自身壓力激素,不如早睡早起做好作息規律。當然這裡並不是說運動是不好的,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含量,有氧運動可以消耗提高消耗脂肪的效率,只不過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而不是為了減肥而去運動。推薦力量訓練>有氧運動。
問:既然飲食這麼重要,那我照著網上的減脂食譜吃可以麼?
答:網上的食譜可以參考,但不能完全照搬,它不一定完全適合你。每個人的年齡、體重、體型、體脂率都各不相同,網上的食譜也是真假參半,當然我更不希望你去購買食譜。適當的增加一下學習成本,了解一些營養方面的知識。不要總想著讓別人告訴你最簡單的方法,減脂的飲食其實很簡單(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減脂期飲食方法有太多,水煮菜、不吃早晚飯等等都能夠讓你在短期內體重減輕,但是你真的能夠一直持續下去麼?我相信大部分人應該做不到。所以減脂不難,難的是減脂後如何去保持,創造出適合自己並能夠長期堅持的飲食方式才是長久之計。
減脂其實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它絕對不是一天少攝入300千卡,一周就會少攝入2100千卡,一個數學問題。放平心態,調整好作息飲食規律,適當增加運動,我相信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減脂是一件簡單並且快樂的事情。
希望本文能對您有所幫助。努力學習,不斷進步,專注健身營養知識,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