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祭文——那個可愛的叛逆者,不在了

2021-01-08 劉煥的書房

很久沒有聽到李敖的消息了,一直知道他患癌,但沒想到走得這麼匆忙。

2018年3月18日,被一條推送消息鬧醒——著名作家李敖去世。

久久不願相信,遂回想起了與李敖的初遇。

那還是2004年,李敖訪問大陸,回到了闊別60年之久的故鄉,電視上鋪天蓋地的胡連會新聞,我第一次知道了李敖這位作家,找來他的書一看,就喜歡上了這麼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人。可以說,李敖和金庸、倪匡、柏楊一道,成了我的精神導師,教會我寫作,教會我讀書。

李敖說,自己敵人太多,朋友不多,然而我要說,通過讀他的文章,我與他成了精神上的朋友。

胡適門徒

李敖是可愛的人,但也是無奈的人。他出生在抗日救亡的東北,生長在日本統治下的北京城,求學於國民黨南渡後的臺灣,可以說,在他身上,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都很強烈,但族群認同的矛盾、文化認同的矛盾一直讓他痛苦終身,或許可以說,他是最後一位大中華學者。

在臺灣大學讀書時,李敖就認識了錢穆,那一年他只有十八歲。當時錢穆因為《國史大綱》暴得大名,被譽為「近代中國四大史學家」之一,李敖無疑做了錢穆思想上的門生。

隨著1958年胡適回臺,並做了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臺灣接著大陸掀起了對胡適思想的批判,隨著批判的深入,臺灣人對於胡適思想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出現了一批挺胡派,李敖便從那時走上了臺前。

雖然對於李敖的挺胡,胡適並未表示過感謝,但隨後李敖寫下的《胡適評傳》,卻獲得了胡適的讚譽,稱他為「你比胡適之更了解胡適之。」

而李敖,也從錢穆門下轉為胡適門下弟子,並且為之奮鬥了終身,且後來再也沒有去看過錢穆,再也沒有給他寫過信,李敖的狂狷人格可見一斑。

錢穆和胡適思想最大的不同是,錢穆是士大夫,認同中國傳統文化和統治階級,而胡適則是隱士者,雖居廟堂之高,卻處處懷著批判的思維,李敖寫道:「歷史上,真正『一代儒宗』是不會倒在統治者的懷裡的」。李敖說:「對錢穆這樣的人,蔣介石是皇帝。」

胡適像

錢穆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懷著崇拜之請,甚至捨不得丟棄傳統糟粕,比如認為陰陽五行八卦雖然是糟粕,卻也是傳統文化瑰寶,有著傳統美感,而胡適卻認為中國應該捨棄文言文,使用白話文,對於傳統文化糟粕,甚至連孔夫子都可以批判,錢穆對於傳統文化的奴顏婢膝令李敖不快。

真正令李敖厭惡的不是別的,正是錢穆與統治者的關係,尤其是與當時的極權統治者蔣介石的關係。錢穆為蔣介石寫賀壽文章稱其為「誠吾國歷史人物中最具貞德之一人」,這讓李敖覺得很不能接受,而胡適卻對蔣介石不認同,當蔣介石邀請胡適回來時,蔣介石講話,說,中國的亂象是因為五四運動掀起了無政府主義的暴動,讓中國人不服管了。對於蔣介石的「訓誡」,胡適大膽走上臺說:「蔣"總統",你錯了,五四運動並不是無政府主義,相反新文化運動促進了自由和民族精神的傳播,中國的亂象在於腐敗的統治階級,而不是新文化運動。」。這番話,令所有人大吃一驚。

可以說,李敖終其一生都是胡適思想的信徒,他甚至信奉到了癲狂的地步,李敖一生秉持兩點,第一是反中國傳統文化糟粕,第二是反對向統治階級磕頭,為了這兩點,他甚至不惜和好友翻臉。甚至有一些很極端的舉動,比如金庸武俠小說風行臺灣時,他發表文章《武俠小說——看鏢!》,矛頭直指武俠小說下流,充滿糟粕,事實證明,除了金庸以外,大多數臺灣武俠後來確實因為低級下流而湮滅了。當柏楊頌揚蔣介石時,他憤怒之下與他翻臉,而終身對國民黨有好感的余光中,則更是李敖思想的死敵,一輩子老死不相往來。

李敖自己的思想,則主要體現在兩本雜文集——《獨白下的傳統》和《傳統下的獨白》中,他批判糟粕,批判獨裁,批判奴才,更批判低級,他的狂妄躍然紙上。

那麼,李敖自己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魏晉風骨

看李敖的演講與書籍,很容易膚淺地認為他是一個狂妄的人,然而他自己覺得他是狷狂。狷的意思是性情高潔,卻又潔身自好,狂妄自大,卻又對真正有才學的人謙卑。

歷史上魏晉時代的人,最有這種狷狂之氣。嵇康不和司馬氏合作,寧願放下滿腔才華,做一個打鐵匠。

阮籍,對於喜歡的人才正眼看,對於不喜歡的人,直接白眼看人,不屑一顧。

劉伶,整天醉酒,覺得清醒了反而是最醉人的,以天為帳地為床。

這些人,曾經意氣風發,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才幾十年,就變得酒色財氣、酒囊飯袋、酒池肉林,為何?

不是人變了,是時代變了,他們在自我放縱,對這個時代軟抵抗。

毫無疑問,李敖是當代最有魏晉風骨的人。

李敖所在的臺灣,風雨飄搖,早年的50年代,經歷了經濟蕭條、通貨膨脹的危機,到了60年代,冷戰橫行,李敖去金門當兵,在那種強烈對抗下,臺灣的白色恐怖人人談之色變。

70年代,臺灣又開始變成了美國思想的殖民地,處處唯美國馬首是瞻,處處崇洋媚外,以至於到了1979年,美麗島事件生下怪胎,1986年,民進黨成立。

可以說,幾十年來臺灣的亂象令李敖痛心疾首,他也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他看不上臺灣,他也想遇到明君,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然而,他更看不上老蔣。於是,他憤怒,他罵老蔣。

1971年,李敖終於「如願以償」入獄,坐了牢。

坐牢的經歷使他成為後來民進黨口中「言論自由」的先行者,然而李敖卻更加痛恨國民黨、痛恨蔣介石,雖然被判刑10年,1975年,他卻提前出獄了,理由是蔣介石這年死了,大赦,他大罵:「老王八蛋終於死了。」

李敖後來一輩子都在寫書罵國民黨,他也「競選總統」,但民進黨拉攏他,他更看不上,他說,國民黨可恨,民進黨卻完全沒用,可恨要罵,完全沒用,沾著都晦氣。

李敖反民進黨是有原因的,他其實一直都是一個大中國主義者。

大中國學者

2004年,李敖訪問大陸,在北大、清華和復旦先後三次發表演講,他接受採訪說:「李敖不是只是罵人的人,李敖有赤子之心。」

是的,李敖有赤子之心,就像胡適和錢穆,雖然理念不同,對於國家的熱愛是相同的,錢穆在抗戰時期的《國史大綱》令無數人為國史自豪,救國存亡,反觀那些「精日」,則是完全無赤子之心了。

有人問他,為何會對中共青睞有加時,他說:「我從小生活在北京,那個時候日本兵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地穿過北京城。我討厭這個畫面。誰能讓中國民族獨立,能讓中國境內外國大兵不再橫行,我就擁護誰。」

而李敖最被人非議的,就是他對於共產黨的評價頗為不錯,一個完全沒在大陸生活過的中國臺灣學者,為何會對共產黨青睞有加,這讓很多人不解,甚至很多人覺得他晚節不保,一輩子不磕頭的李敖向中共磕頭。

李敖自己是這樣解釋的,他在自己的微博說:「流行民國熱,我笑了:不懂民國史的,才會民國熱。前後 38 年 ,英國兵在中國國土上躍武、日本兵在揚威、美國兵在強姦、俄國兵在洗劫工廠。民國給我們的是屈辱、貧困、和憂傷。49 以後,65 年的天翻地覆革了又革,我們總算有了核彈與小康。民國不值得熱,讓我們冷在四季如冬裡,珍惜春天。」

說到底,李敖都是一個大中國主義者,他希望祖國統一,他更希望祖國強大,他說,不管什麼主義,能讓中國富國強兵就行。這不就是他一輩子的老師,胡適所說的「多解決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嗎?曾經這句話被郭沫若大罵道:「不,我們就是要談主義,天天談,月月談。」

然而,李敖不是瘋子,他雖然不信奉共產主義,但他知道,誰能讓中國富強,誰能讓中國人有尊嚴,他就擁護誰。他也不止一次說過,臺灣太小了,所以把兒子送到了北大,因為中國富強,靠民進黨不行。

他希望一國兩制統一中國,他對中國文化頗為了解,但他也痛罵傳統糟粕,痛罵中國國民黨,更大罵美國佬,小日本,說到底,他是一個無奈的大中國主義者。

無怪乎,當2011年他開通微博後,裡面的大中華情感讓很多大陸網友動容,在他生病住院的時候,大陸網友熱情地說:「大師先別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甚至還有網友說:「大師別走,你走了,臺灣最後一個認同統一的人都沒了。」話雖誇張,然而網友對他的崇敬之情溢於言表,他自己半開玩笑地說,五百年來,李敖白話文寫得最好,話雖然半開玩笑半狂妄,但李敖是民國大師文人最後的遺存,從陳寅恪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再到錢穆、胡適鬥而不同的學術爭論,大師都是有赤子之心的。

然而,網友卻發現,現存的民國大師,已經快沒有了,現存的大中國主義者,也寥寥無幾了。

只剩一個李敖了。

但,今天,李敖也終於走了,或許一個屬於大師的時代,真的結束了。

最後,用一則他的微博結尾吧,或許這是他最後一個願望:

「中國歷史上有個小朝廷抗拒統一最久,叫吳越。吳越是五代時稱孤道寡的政權,宋朝統一後,吳越小朝廷逍遙在外,直到宋太祖死了、宋太宗繼位,才消滅了這個相傳 5 代抗拒統一72年的小王朝。臺灣的蔣家王朝及其餘孽目前才抗拒了66 年,考第一、考第二,都不重要啦,重要是你在刼難逃啦。 」

相關焦點

  • 從李敖到李戡:「叛逆者」的兒子其實很乖
    老來得子的李敖,四年前就說兒子將來會超越自己。但是對那些想從李戡身上找出其父影子的人來說,父子倆的人生軌跡越來越顯得並不重合。當寫字可以謀生、為文能夠揚名的那個年代逝去,第二個狂狷、叛逆的「李敖」不會再有了。■ 澎湃新聞記者 張中江 即將迎來22歲生日的李戡,最近推出了自己第二本新書,內容有關國共合作的歷史。
  • 李戡:走不出「李敖兒子」正常
    李敖去世前,李戡一直守在他身邊,眼睜睜看著父親被病魔帶走。但父親的意志從未被消磨,即便躺在病床上,父親依然是那個愛講玩笑話,喜歡逗樂別人的李敖,也從未忘記希望兩岸和平統一的願望,李戡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一再強調這點。
  • 特稿 | 李敖:一輩子罵了三千多人,永遠的「逆風者」
    臺灣媒體人、最懂他的陳文茜在他逝世後說:「大多數的人一生都活在政治正確之中,是永遠的順風者,但李敖永遠活在他個人價值正確中,成為永遠的逆風者。」在人生的最後,李敖曾發公開信,邀請他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一起做一檔《再見李敖》的節目,對此生的恩怨情仇做一個了斷。
  • 李敖去世:人生是我的,不需要別人指手畫腳
    李敖的厲害,首先就體現在他的天才,這個人初中跳級,高中退學,先是考上了臺灣大學法律系,讀得不開心,退學再考,又考上了臺大歷史系。因為書讀得多,腦子又轉得快,每到上課,最大的樂趣就是挑老師的錯,而且毫無忌憚,一旦抓住紕漏就當場指出,加上性格強勢,經常和老師在課堂上爭一個面紅耳赤。
  • 李敖:他享受不該享受的榮譽,甚至被我甩在身後
    一、時代先驅,胸懷大志 少年時期的魯迅,已經體現出一種反抗舊社會各種不公平的心思,他出生於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之中,通過與長工兒子閏土的相處,足以看出魯迅心裡並沒有身份不同而產生芥蒂。可以說,魯迅是當時他所處那個時代的「另類」,並且他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詮釋著什麼是鬥爭精神。
  • 焦點│李敖83歲病逝 別了,永遠的逆風者
    嘻笑怒罵皆成文章的李敖,走完他多彩的一生,與他相交四十年的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表示,「大多數的人都活在政治正確之中,是永遠的順風者,李敖永遠活在個人價值正確中,為永遠的逆風者。」二○○六年,李敖也曾以參選臺北市長的方式宣揚其政治理念,但僅獲七七九五票。 但二○○四年李敖以「不插旗、不拜票、不發傳單、不做廣告、沒有競選總部」的方式,憑其高知名度當選臺北市立委,在質詢國防部長李傑時拿出狗鏈,直指臺灣作為美國的看門狗卻要自費購買武器。 李敖曾表示不屑政治,但卻參與好幾次選舉。
  • 李敖的法源寺
    由此推來,佘法師在一八九八年也應該是五十二歲上下,卻不該是「六十二歲」。另外從文章內容來說,佘法師自言三十五年前他在「長毛軍」中與大刀王五同隨石達開作戰,那時他比王五大十歲,也就是二十七歲。他說石達開有意把他招為女婿,他也與石達開近二十歲的女兒交好,哪知後來兵敗被圍,他自顧逃命,沒有回去救石達開之女,後來聞之那個女子被亂軍輪姦致死,他便後悔自責不已,最終出家做了和尚。
  • 對話 李敖之子李戡:喜愛《黃河大合唱》的年輕人
    這個眼角眉梢隱藏著傲氣的青年,眼下正忙著赴美留學辦籤證。他要學的是國際關係,就像本科在北大學習經濟一樣,並沒有選擇父親賴以成名的文史專業。作為名人後代的一個無奈,是經常會被拿來與父輩比較。老來得子的李敖,四年前就說兒子將來會超越自己。那個自稱「500年白話文第一」的狂人,舐犢之情顯露無疑。但是人們不難發現,父子倆的人生軌跡並不重合。
  • 離婚多年後,談起李敖的羞辱,胡因夢釋然:他罵我是因為沒放下我
    胡因夢開始用所有的叛逆來釋放自己,一次,胡因夢穿著迷你裙就跑到舞臺上,彈著吉他寫自己唱的歌,她還獨自騎著單車,去電影院看不良電影。 胡因夢後來回憶說:「那時候我總是穿著出格,喜歡超短裙,踩著恨天高,偶爾還會和外國男朋友出去逛街,有很多不喜歡我這種風格的老年人,說我有傷風化。」
  •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
    李敖曾因發表抨擊當政者言論等於1971年3月被捕,判刑10年,於1976年11月出獄,總計入獄5年零8個月。李敖除研究、寫作、教學外,還積極從事公開演講、時事評論等,並曾當選臺灣民意代表。李敖反對「臺獨」,支持兩岸統一,其主要著作包括《李敖大全集》、《李敖回憶錄》、《北京法源寺》等。
  • 李戡||不只是李敖的兒子
    李敖曾在電視節目中大嘆,「兒子比我可怕,我只會越來越老,他會超越老爸,指日可待」;在李戡選擇去北大讀書時,李敖在好友陳文茜的節目上給李戡做硬廣「北大的小女生,李戡來了!」李敖也同時不忘記表揚自己,說兒子是學他戴著口罩及手套去查閱,結果從封存幾十年的檔案中,得到極其珍貴的資料。
  • 被李敖罵為「馬屁詩人」,余光中笑臉回應:他的人生不能沒有我
    李敖曾將自己並肩於魯迅,也許從這點上看,兩人確實有那麼些相似之處,言他人不敢言,做他人不敢做之事,用罵來救世。他也曾自翊為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的中國白話第一人,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這句話看起來實在是自吹自擂大言不慚啊,不過在筆者看來,說出此等狂語的李敖竟額外有幾分可愛。真性情的人雖然嘴上不饒人,但內心卻依舊是一片神聖的淨土,在世界上也總會有人欣賞,畢竟是這個時代很少見的東西了。
  • 李敖與《北京法源寺》
    李敖晚年給人的最大印象似乎就是「狂」。他曾經公開說:「五百年來中國白話文作家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我這一輩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憑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不過李敖的「狂」,確實有「狂」的資本。李敖一生可謂「波瀾壯闊」,至今似乎仍難以完全「蓋棺定論」。這裡,只談談李敖寫的一本長篇歷史小說《北京法源寺》。
  • 揭秘:北京大學為什麼拒絕李敖捐款為胡適立銅像?
    2011年1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新版《李敖大全集》,收錄李敖先生的著述更為豐富、全面,總計一千四百萬餘言。李敖生平著作以嬉笑怒罵為己任,在臺灣稱為「怪才」,曾兩次入獄。李敖在臺灣,有的說可愛,有的說可惡,被稱為「奇才」。他的作品已經成了當代中國特具影響力的文字之一,也是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 即將播出的電視劇《叛逆者》的原著小說有多精彩?
    文丨藝術雅言前日和一個同寫書法朋友聚餐,在他工作室案頭上發現攤著一本作家畀愚籤名本《叛逆者》。畀愚的名字很特別,所以我知道這個是小說《歡樂頌》的原作者。我拿起書,翻看著,就忽然放不下了,感覺這個書裡刀光劍影的革面戰爭年代的故事是那麼引人入勝。
  • 李敖去世了,大白有話說
    今天,又有一位重量級的人物像霍金一樣停止了呼吸,走向了另一個未知的世界,這個人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李敖。實事求是講,聽到霍金去世,大白內心有觸動,但這個觸動不大。因為我沒看過霍金的書,也不太清楚他的理論,我只知道霍金很牛,其他就知之甚少,所以霍金去世,我也就惋惜了一下,然後這事就過去了。但是,當我在今天得知李敖去世的消息時,我還真是難過了好一會兒。當時我在地鐵上。
  • | 李敖逝世兩周年
    ■ 鳳 凰 網 文 化 ■ 時 代 文 化 觀 察 者如果要評選近四十年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李敖絕對榜上有名。 在過去半個世紀裡,他長期活躍在熱點之中,「語不驚人死不休」。他的言論一呼百應,卻也招來無數罵名。
  • 李敖的真實面目是什麼?知識分子的良心代表?80歲開張風流韻事
    無論聲譽如何,只有一個李敖和一個李敖具有多個方面。青年李敖於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在這個多子多孫時代,李敖在八個兄弟姊妹大家庭中排名第五。在李敖年輕的時候,由日本軍指揮和表演的偽滿洲國已經建立了三年多。不做國奴,不做假滿洲人,李敖一家一夜之間搬到了北平,擁有大量十九人人口的大家庭。然而在北平之後,發生了一件事,全家被迫再次成為奴隸。
  • 魯迅當年怒罵當局者,為何能安然無事?李敖:他還有一個特殊身份
    ——魯迅若要說魯迅先生給人留下的印象,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文學巨人、敢怒敢言、愛憎分明、以筆代戈」等等,總之,他就是一個不懼強權、敢怒敢言的人,從魯迅先生的文章裡,我們很容易感受到他的精神。那麼問題來了,魯迅一生痛斥過無數人,其中不乏一些當權者,在這種情況下,魯迅又是怎麼全身而退、安然無事的呢?對此,學者李敖給出了他的一些觀點。1.
  • 如何公正評判李敖?晚年走向滑稽反面,痛罵余光中仍可見風骨
    談李敖,不能不談他的文章。說到底,他還是一介文人。所謂文人者,不以文為生也必以文揚名,最后角立傑出的還是文字。要評價李敖的文學,依然無法離開他這個人懸空立論。可以說,李敖的漫漫人生路,是自我選擇了一條很困難的「蜀道」,攀爬最困難的峻岭,他的生存方法就非常特別;而他的文章,也因此幾乎都是文如其人這句話的寫照,看他所寫下的大部分文字,表面上都是猖狂的熱鬧,實質是獨行的孤獨,有極強烈的「遊者鞅掌以觀無妄」的意味,那個人幽微隱秘的情感竟如此停辛佇苦深藏若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