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源自域外天竺,興在華夏中原,存於隔海東瀛。漢僧將禪意留在心境中,日僧把禪境植於寺院裡,一虛一實,一內一外,孰能感化眾生,自有評說。——純道題記
了解更多日本佛教寺院,請免費訂閱微信《禪藝會》後輸入「14B」、「14C」查詢。
建仁寺,位於日本京都市東山區,臨濟宗建仁寺派大本山。山號「東山」,本尊釋迦如來、開基(創立者)為源賴家、開山(初代住持)為榮西,在京都五山中位居第三位。
恬靜悠然的名剎景致;東面,東山山麓滿眼綠色;西面,鴨川流水潺潺,心曠神怡。雖然地處祇園的煙花柳巷之中,卻鬧中取靜。
建仁寺,集文物瑰寶物於一身,莊嚴佇立。這裡是日本最古老的禪寺「建仁寺」。八百年的歷史與禪心,令人思緒萬千……,臨濟宗建仁寺派的大本山。
建仁寺作為日本最古老的禪寺而聞名於世,諸堂為仿中國的百丈山而建,創建之初曾為天台、密教、禪之三宗兼學,後自第十一代蘭溪道隆起成為純粹的臨濟禪之道場。
經過800多年的歲月,直至今日,這裡作為禪的道場依舊是廣大信眾的心靈寄託之處。
開山榮西禪師,字明庵,號千光、葉上。生於永治元年(1141年),14歲落髮為僧,在比睿山修天台密教,後兩次入宋留學,將禪傳入日本。
此外,他從中國帶回茶樹種子,鼓勵在日本栽培,並普及飲茶之法,故以「茶祖」聞名。每年春季在榮西禪師的誕辰日,都舉辦大茶會,表演禪宗古傳茶法。
在用白砂表現水之流動的枯山水庭園前垂下腰,度過悠閒自在的時光,相信一定能夠忘卻每日之喧囂,重返平靜的心情。
建仁寺精心準備了手抄佛經的體驗項目,雖然需向寺院獻納經文費,但手抄佛經的用具已全部備好,可自由自在地參與。因為是隨時募集參加者,可即時體驗一下!每月第二個星期日,從早晨8點開始舉行坐禪和說法會,有意願者可以免費參加。
方丈園,慶長4年(1599年)惠瓊從安藝國安國寺移建而來,優美的銅板屋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本尊是東福門院捐獻的十一面觀音菩薩像。白沙配以青苔、巨石,被稱為「大雄苑」的枯山水前庭,豁達大氣。
「東陽坊」茶室採用草庵式二帖草蓆結構,被奉為日本茶室建築典範。據傳天正15年(1587年)在豐臣秀吉舉辦的北野大茶會上,利休的高足真如堂東陽坊長盛擔任副席。茶室西側有本寺著名的「建仁寺垣」。
法堂是氣勢非凡的禪宗佛殿建築。明和2年(1765年)建造,兼作佛殿的「拈華堂」。正面須彌壇上供奉本尊釋迦如來坐像及脅侍迦葉、阿難。此外,法堂頂棚的雙龍圖為畫壇名家小泉淳作於2002年為紀念創建800周年所繪。開山堂,原名護國院,古時稱興禪護國院,為開山祖榮西禪師的入定塔(墓地)。長滿青苔的庭院內,開山祖親手植下的菩提樹如今依然繁茂。客殿本尊為赤旃檀釋迦如來像。隔扇門畫有加藤文麗所繪《龍虎圖》及原在中所繪《孔雀圖》等。風神雷神圖(國寶),俵屋宗達畫作,金箔紙著色繪畫。本圖雖既無落款亦無印章,卻被認為是宗達的真跡,而且為其晚年最佳之傑作。對開屏風,整面貼金箔,右繪風神,左繪雷神。勅使門(重要文物),包銅板人字頂四腳門,流傳至今的鎌倉時代後期的古建築遺蹟。門柱及門扇上有戰亂時留下的箭痕,由此故稱「矢之根門」或「矢立門」。據說原來是平清盛的六波羅邸之門,或是平教盛的館門,後移建於此。三門「望闕樓」,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即的解脫門。以「遠眺皇宮之樓閣」之意取名「望闕樓」。樓上供奉釋迦牟尼佛和迦葉、阿難及十六羅漢。
浴室,寬永5年(1628年)三江和尚(諱紹益)建。為七堂伽藍之一,內部分為接待室、浴室和土間(灶房)三部分。浴室為蒸汽浴室,在禪寺裡,入浴是修行的重要部分,因而有諸多嚴格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