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花生—糯玉米—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 廣西賀州農業科技園區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桂科能 1598022-1-12)。
於松漢
在 農 業 生 產 中 ,實行 花 生 、糯 玉 米 及 連州菜 心周年輪作栽培模式,可產出花生 4 725 kg/hm2、糯玉米13 125 kg/hm2、連州菜心 37 500 kg/hm2,按市場價格計算,一年三造經濟產值可達 13.527 萬元/hm2,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花生、糯玉米及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模式既解決了糧油問題又充實了「錢袋子」,對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成果及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現將花生—糯玉米—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茬口安排
花生、糯玉米及連州菜心一年三熟栽培,季節緊張,合理安排各季茬口尤為重要。 3 年來的試驗研究表明:花生 3 月 2 日播種覆蓋地膜栽培,6 月下旬開始收穫;糯玉米在 7 月 5 日播種,採用育苗盤育苗,2 葉1 心至 4 葉 1 心時移栽,在 9 月 20 日左右可陸續採收上市;連州菜心安排在 9 月 25 日播種,採用育苗盤育苗,苗期 25~30 d 即可移栽,即 10 月 20 日開始移栽,11 月 15 日左右開始採摘,連續採摘至年前。
上述茬口安排是 3 年來總結出較為理想的搭配栽培模式,能協調前後茬關係,充分發揮各季的產出效益。
2 花生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花生品種選擇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賀油 10 號、 賀油 12 號、 賀豐 125、 賀豐777 等賀油系列高產抗病新品種。
2.2 查苗補苗
一般南方春花生種植密度在 13.5 萬~15.0 萬穴/hm2之間,每播種 2 粒。 播種後噴芽前除草劑,在齊苗後查田,發現缺苗應及時補種,以確保全苗。
覆蓋地膜栽培的地塊應及時檢查地膜是否颳風揭膜或地膜破口、透風,及時壓嚴,以確保增溫和保墒作用。 在花生出苗時及時放苗,以防止高溫烤苗,造成缺苗。
2.3 中耕培土
在花生生長過程中,要根據土壤的鬆軟程度與植株的生長速度對土壤進行適當的中耕培土工作。 中耕可以使土壤更加鬆軟,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加強根部的呼吸作用,使營養吸收更加全面,促進花生的生長。適當的培土可以有效地保溫保水, 防止澇害的產生;並且因為花生果實是生長在地下的,還能促進莢果的發育,保證產量。覆蓋地膜栽培的花生不需要培土,但田間雜草要拔除乾淨。
2.4 施肥管理
結合中耕培土進行追肥, 一般施用三元複合肥225 kg/hm2即可。
結合防蟲防病噴施葉面肥對花生生長是非常重要的。 噴施葉面肥可以為葉片生長提供水分,促進葉片的生長,加強光合作用,增加植株體內的營養積累。最適宜噴施葉面肥的時間是在結莢期。 花生生長後期(飽果初期—成熟)護根保葉促早熟,可以每隔 10 d 噴灑 1 次 0.2%磷酸二氫鉀,同時結合防治葉斑病和花生螟蟲。
2.5 控制水分
花生需水具有一定的階段性。 在出苗前保證土壤溼潤,有利於花生出苗;開花下針期前需水量不多,但此階段後花生的需水量漸漸增大。 要及時澆水,補充水分,以保證植株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不能讓植株處在一個乾旱的環境之下。 同時,田間不能有積水,要將積水及時排出去;否則,積水會影響根部呼吸,甚至還會導致爛根。 乾旱天氣及時澆水,不能灌大水;遇澇及時排水,防止爛果。
2.6 化控
花生生長中期,防葉斑病和蟲害,及時防徒長,為防花生莖枝基部節間細長,中後期發生倒伏,當花生的主莖 40 cm 高且有徒長趨勢時, 噴施 50~100 mg/kg多效唑,抑制徒長。
2.7 病蟲害防治
花生主要病蟲害有花生葉斑病、莖腐病、白絹病、蚜蟲、地老虎等,以採用藥劑防治為主。
2.8 適時收穫
基於植株長勢及莢果成熟期外表特徵,確定最佳的收穫期。 從長勢分析,上部分葉片已經枯萎變黃,中下部葉片大多數脫落,莖枝變為黃綠色;從莢果成熟期外表分析,果殼外表十分堅硬,紋理清晰可見,果實十分飽滿,種皮顏色絢麗。
3 糯玉米栽培技術
3.1 品種選擇
糯玉米選擇靈糯 6 號、桂糯 521、桂糯 523、桂甜糯 525 等廣西本土糯玉米品種,或者選擇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其他糯玉米品種。 在廣西賀州地區糯玉米種植密度在 5.25 萬~5.70 萬株/hm2之間。
3.2 水分管理
玉 米 播種後 ,要 保 證土壤溼 潤 ,並 噴施芽 前 除草劑。
穗期(即拔節至抽雄穗時間段)是玉米莖葉迅速生長,雄、雌穗積極分化的營養、生殖生長期,栽培中應注意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關係,使二者均衡發展,以保證雌、雄穗發育良好,爭取穂多粒大。
對于田間管理而言,促葉、壯稈是其根本任務,其中「捧三葉」、莖稈粗壯敦實、豐產長相是關鍵。 加強水肥供應,可確保玉米穗迅速生長,增加其長度[6]。
3.3 施肥技術
基於糯玉米自身特徵,施足基肥(施磷、鉀肥和有機肥等)。 在玉米拔節前,應施足苗肥;當葉子長出十幾片時,施加穗肥。 後期生長過程中,如果存在營養不足的情況,可施加適量的粒肥。 全生育期施加純 N225 kg/hm2、P2O5105 kg/hm2、K2O 195 kg/hm2。 氮肥總量科學施用比例為基肥 40%、苗肥 20%、穗肥 30%、粒肥 10%。
3.4 病蟲害防治
播栽前,針對小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可將米樂爾 30~45 kg/hm2撒入土壤中,以有效防治這些病蟲害。 按照糯玉米無公害生產的要求,在苗期和中後期強調防治蚜蟲及玉米螟。 鮮食玉米採收期短,應施用生物或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玉米螟等害蟲,同時要特別注意上市安全間隔時間, 以確保廣大消費者安全放心食用。
3.5 適時收穫
根據食味決定糯玉米採收最佳時期,食味最佳時即可採收。 食用青嫩果穗,以授粉後 1 個月採收最為適宜,採收過早不糯,過遲則風味差。
4 菜心栽培技術
4.1 品種選擇
菜心選擇從廣東省清遠市連州市引進的連州菜心品種。
4.2 移苗定植
5 葉時移植,單株定植。 在賀州地區連州菜心收主薹後繼續採收側薹,所以定植時適當疏一些。 露地種植,整地時包溝 1 m 雙行種植,行株距 40 cm×30 cm,連州菜心在廣西賀州地區一般栽植密度為 6.75 萬~7.20 萬株/hm2 之間。 定植後要及時淋定根水 ,以促進還苗。
4.3 中耕除草
移栽後,迅速進行中耕除草工作,儘量在封行前完成。 中耕過程中應堅持前淺後深的原則,避免傷害到根苗。
4.4 合理澆水
播種後及時澆水,保證齊苗壯苗;移栽後澆水,促進返苗;抽薹初、中期結合施肥澆水,後期適當控水促進抽薹。
4.5 施肥
施肥原則: 基於土壤養分及肥料效應等知識,準確測試土壤,制定科學合理的施肥方法及施肥量。 採取基肥與追肥相結合的原則,確定平衡施肥計劃。基肥施用優質有機肥不低於 15 t/hm2。 有機肥料要求充分腐熟。 氮肥佔用量的 30%~50%,大部分磷、鉀肥料可作基肥施用, 結合耕翻整地與耕層充分混勻。 適當補充鈣、鐵等微量元素。
追肥施用速效氮肥,基於菜心生長現狀及土壤肥力進行分期施加。 為了提高種植品質,抽薹時應追加氮肥、磷鉀肥。
4.6 適時收穫
在廣西賀州市連州菜心收穫主薹後繼續採收側薹。 主薹採收時選擇長勢強壯、菜心出現大花蕾但尚未開放時採收為宜,這時菜薹長得最大,品質也最佳。利用這 2~3 個腋芽萌發側芽, 待側芽長成後再採收。因切口易感染軟腐病,採收時要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