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興趣—優勢」對比表,因材施教助娃成長,這才是贏在起跑線

2020-12-23 敖爸聊教育

如果家長只盯著孩子眼前的學習成績,很有可能會錯過你家的那位「小天才」。

01引子

普天之下沒有哪個家長不關注孩子的成長,正因為如此,在孩子呱呱落地之後,家長們就竭盡全力為孩子規劃教育和打造人生。當然,從最終結果來說,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驚喜,也有遺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長如果能夠抓住孩子早期的興趣培養,發展孩子的優勢領域,無疑能讓孩子少走很多的彎路,甚至實現彎道超車。

在某種程度上,孩子的人生命運其實是在家長的手中被掌握著,原因很簡單,家長自身所秉持的教育觀,對於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起到了相當重要的影響,甚至超越了老師的影響。無怪乎人們會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簡言之,家長正確的教育觀,能給孩子的成長助上一臂之力;而錯誤的教育觀,將阻礙孩子更快地成長。

這裡借用我一位朋友在早期培養孩子的例子,來探討這樣一個問題:家長如何圍繞孩子的興趣和優勢領域,對孩子因材施教,幫助孩子更快成長?

朋友的孩子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了一種特別的偏好,當然,在孩子早期還稱不上是繪畫,頂多算是塗鴉,如果只是一種興趣還不足以為奇,因為大多數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都有一段這樣的敏感關鍵期,但朋友卻通過日常的細緻觀察,很敏銳地看到了孩子不僅僅是有著塗鴉方面的興趣,還在繪畫領域上有著一定的天賦。作為家長,我們又該怎樣在現實的教育壓力下夾縫求生,巧妙平衡好孩子的學業和興趣兩者間的均衡發展,做到既不荒廢學業,又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孩子的興趣和優勢領域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

這裡不去細表他們走的這段辛苦的「陪娃成長路」,想必你我都早已感同身受。只說說他們的一些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首先,他們對寶寶的繪畫偏好特別地重視,不過他們的重視,並不是在孩子塗鴉之時指手畫腳地教孩子,也不是提前給孩子報一個繪畫早教班等,而是充分給予孩子塗鴉的便利,滿足孩子自由塗鴉的欲望,這就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原生想像力。

隨著孩子長大,開始正式上學,學業也開始增多了,學習壓力自然也大了,到了為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他們在徵求孩子意見的時候,孩子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繪畫。朋友並沒有像別的家長那樣棋琴畫樣樣都給孩子報一個,恨不得孩子在才藝培養上全面「開花」;更沒有因為學業的壓力,逼迫孩子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一心只讀聖賢書,為孩子選報社會上熱門的學科補習班。他們的做法是全力支持孩子繪畫興趣的培養。在家長的支持下,孩子的原生繪畫興趣已經逐漸變成了孩子的一個優勢領域。

現在朋友的孩子不僅在繪畫上嶄露頭角,多次獲獎,生活多姿多彩,而且也由此收穫到了一種強大的自信,使得她在學業上也開花結果,是妥妥的一枚學霸,雖然現在年齡還小,但這條路如果堅定走下去,相信孩子未來可期!

02一張「興趣—優勢」對比表,幫你發現孩子的興趣與優勢間的差異

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不是贏在同一條起跑線,而是贏在選對起跑線。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孩子在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並不能完全決定他的未來發展,也就是說,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是不夠的。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博士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提出了「 多元智能理論」。按照多元智能理論,我那位朋友的孩子擁有繪畫素養也是一大能力,培養得好,同樣能成就孩子的精彩人生。父母的重要職責就是去培養孩子的興趣、發展孩子的優勢,努力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父母能在早期發現孩子的興趣與優勢,並提供足夠的支持與幫助,就可讓孩子從小就能跨入自己既感興趣又有優勢的「賽道」,這才是真正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並不是所有的興趣愛好都能成為孩子的天賦,這就需要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進行一番細緻觀察,看看孩子在哪些方面是興趣,哪些方面是優勢。其中「優勢」在這裡也可解讀為天賦。

需要說明的是,「興趣」和「優勢」這兩者雖然在表面上相似,但實際上是有區別的。興趣是孩子喜歡的領域或事情,而優勢是孩子擅長的領域或事情。喜歡和擅長是兩碼事,舉例來說,這就好像有很多孩子本身並不具有音樂天賦,只不過是對音樂有興趣,如果家長抱著要把孩子培養成朗朗那樣的音樂天才,無視孩子的真實底子,為了面子而逼著孩子去學鋼琴等,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家長累,孩子也累,因為孩子的自信心大受打擊,正常的學業也常常受到影響。

當我們換種思維方式,只要把這當作孩子的一項興趣愛好培養就好了,孩子反而能從中享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因為快樂,也會把這種良好的情緒惠及到學業上。

反過來,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確實在音樂方面有天賦,家長卻一副佛繫心態,任由孩子「野蠻」生長,還美其名曰為這是在給孩子自由發展空間,這對孩子又是另外一種特殊形式的不公正。

音樂家莫扎特小時侯被無數人譽為「神童」,儘管只活了35歲,卻留下了很多經典的音樂作品,但莫扎特擁有如此的成就是與他父親的精心培養密切相關的。莫扎特3歲時,父親就發現他經常靜靜地坐在一邊,很有興趣地看姐姐練琴,於是就開始對他進行啟蒙教育。在父親的精心指導下,莫扎特5歲就開始創作短曲,6歲就創作鋼琴協奏曲。後來為了更好地培養他,父親甚至放棄了宮廷樂師的工作,將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可以說,如果沒有父親的那份執著培養,是無法造就莫扎特這樣一位音樂大師的。

家長要想發現孩子在哪一方面更有天賦,或者說更具發展優勢,可以通過兩者間的差異對比來觀察。通過對比,家長基本上可以判斷孩子在繪畫、音樂、運動、演講等方面是否具有天賦或優勢。

家長可根據孩子的每一項的具體情況酌情打上相應的分數,10分是既有興趣又有優勢的最高級別;1分表示基本沒有興趣和優勢;4分以下說明興趣度和優勢度一般;7分以上表示非常有興趣、有優勢。

「興趣—優勢」差異對比表(這裡以音樂、繪畫和運動為例,其它領域同理)

1、音樂方面:

屬於「興趣」範疇的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喜歡聽音樂或參加音樂活動;非常享受音樂方面的學習,不覺得枯燥;平時會主動花時間去欣賞和學習音樂;經常向父母、同學和老師表達自己對音樂的喜愛。

屬於「優勢」範疇的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很擅長識譜;歌譜記憶能力比較強;能很快掌握樂器學習的基本操作要領;敢於大膽嘗試創作音樂;對自己的音樂水平很自信。2、繪畫:

屬於「興趣」範疇的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喜歡畫畫,不覺得畫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能夠靜下心來欣賞和畫畫;很願意去看畫展;喜歡看繪畫方面的書。

屬於「優勢」範疇的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對於色彩有較好的敏銳度;有較好的構圖能力;對自己的繪畫水平很自信;有較高的審美能力。3、運動:

屬於「興趣」範疇的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很喜歡戶外運動;喜歡各種球類、田徑類的運動;喜歡觀看體育類的節目;經常給自己安排運動計劃。

屬於「優勢」範疇的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身體素質好,體力充沛;比較靈活,柔韌性佳;經常在運動比賽中獲獎;運動時,有耐力,能堅持。

03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優勢的差異,家長要採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通過「興趣」和「優勢」兩者間的縱向和橫向對比,可發現大致有以下四種不同的組合。對此,不同的組合情況意味著要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因此,家長要對孩子採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第一種組合:有興趣又有優勢

如果孩子在某項領域或對某件事情既有興趣又有優勢,這說明孩子在這方面有相當大的潛力可挖,家長就一定要拿出十足的誠意和百倍的心思,重點對孩子的優勢領域進行培養,給孩子的人生創造更多的可能,不能輕易放棄或錯過。

第二種組合:無興趣有優勢

如果孩子在某項領域或對某件事情雖有優勢卻沒興趣,父母可以對孩子嘗試著進行正向引導,通過引導而不是施壓,使孩子慢慢對自己的優勢領域產生興趣,所謂揚長避短也,也能成就孩子的一番精彩未來。

第三種組合:有興趣無優勢

如果孩子在某項領域或對某件事情雖有興趣但缺乏優勢,父母可以放手讓孩子積極參與其感興趣的項目,但不要對孩子抱著過高的期望值,以免給孩子過大的壓力,使得孩子望而卻步。這就好比有些孩子在繪畫方面只是出於一種興趣,確實沒有多高的天賦,那家長的心態就要放平和,不要非逼著孩子在繪畫領域上取得超出孩子實際能力的成就。

但萬事萬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如果孩子通過刻意的練習和不懈的努力,也完全有可能會出現奇蹟,使得孩子在原本只是興趣的領域轉變成為一種優勢,那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就要與時俱進,和孩子做好接下來是否需要重點培養等方面的溝通工作。

第四種組合:無興趣無優勢

如果孩子在某項領域或對某件事情既欠缺優勢又沒興趣的話,那家長就不必強求孩子在這件事情上浪費時間和精力了,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其它有興趣又有優勢的事情上,這樣做才是對孩子成長的負責。

04發展孩子天賦或優勢領域的幾個教育小技巧

孩子在某項領域或在某件事情上具有一定的天賦或優勢,這是一件好事情,但要讓天賦或優勢成為孩子實實在在並不斷發展的能力,就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了。歸納起來,家長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教育小技巧,有利於孩子的培養。

1、家長要善於吊足孩子的胃口,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大多數孩子對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去珍惜。要想讓孩子學習某樣東西,家長要善於吊足孩子的胃口,使得孩子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通過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來激發他們的學習驅動力

每個孩子都願意體驗到成就感,因此,在培養孩子興趣的初始階段,家長不要一下子就給孩子定過高的學習目標,而是要讓孩子努力一把就能實現。通過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來帶動和激發孩子的學習驅動力。

3、充滿自信的孩子能更好地促進非優勢領域等方面的發展

很多家長還有這樣的顧慮和擔心:如果只重視孩子的興趣與優勢的培養,孩子的其它非優勢領域沒有得到同等的重視和發展,會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整體發展呢?

其實,這種擔心和顧慮是多餘的。我在最開頭舉的那個例子就已充分說明,當孩子從興趣的成功培養中找到了自信,就能藉助於自信所帶來的力量,促使其它非優勢領域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很多優秀學子不只是在自己的長項上得到長足的發展,也在其它非優勢領域上成功做到了平分秋色,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比比皆是,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

當然,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家長對孩子的非優勢領域的期望和要求不用像對待優勢領域那樣高,但可以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去完善和提高非優勢領域。

05結語

當很多家長還在把關注點只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從孩子的興趣和優勢入手,巧用「興趣—優勢」差異對比表,因材施教幫助孩子最大限度地成長,這才是真正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此外,無論是優勢領域還是非優勢領域,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這需要家長善於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興趣與優勢的發展,幫助孩子發現自己更多的興趣與發展優勢,讓成長中的孩子能走上一條充滿希望的康莊大道。

相關焦點

  • 「贏在起跑線」的易烊千璽:被內卷吞噬的童年和被放大的教育焦慮
    此消息一出,家長圈炸了,紛紛探究千璽媽媽究竟是用了什麼神教育方法,把兩個孩子都培養的如此優秀?深觀千璽媽媽的教育之路,可以發現,其教育經就是一部典型的「雞娃史」:易烊千璽從2歲起,就被媽媽廣撒網式的送興趣班,小小年紀已經被媽媽帶著在十餘個興趣班中斡旋。
  • 以《海蒂與爺爺》為例,探究「因材施教」在孩子成長路上正確運用
    雖然三人教育方式不同,但是通過對比我們能看到爺爺、克拉拉奶奶因材施教的成功。今天,我們就按照電影的敘事順序,來分析影片中呈現的教育方式以及引發的思考,探討"因材施教"在孩子成功路上的正確運用。3.克拉拉奶奶對海蒂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正面例子,用合適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積極引導孩子做有意義的事而不是強迫孩子做,尊重孩子的興趣並支持孩子合理的夢想。爺爺對海蒂的教育:自由與愛,釋放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的基礎。
  • 課外輔導班:孩子們到底是贏在起跑線上,還是累倒在起跑線上?
    經常有人講孩子的起跑線,告訴我們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意思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誰在給我們洗腦?誰經常說這句話呢?最多的就是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營銷人員,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很清楚,課外輔導機構抓住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銷售「贏在起跑線上」的理念,讓家長投資課外輔導班,否則會輸掉一輩子。從這一點上看,這是課外輔導機構的一點營銷策略而已。從家長的角度看,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人一步,或者說是笨鳥先飛,或者說是捷足先登,找尋先走一步的優越感、自豪感、踏實感,從不考慮「幸福感」、「獲得感」。
  • 那些在起跑線發力過猛的孩子究竟贏了什麼?
    這讓家長們如坐針氈,心裡想的全都是如何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販賣焦慮成了投機者的生意,他們只用一個"贏在起跑線"口號就讓年輕人毫無抵抗力,讓這些家長的行為和那些在保健品店門口排隊領雞蛋的老年人如出一轍。一旦被焦慮所控制,這些家長就給孩子帶上了沉重的枷鎖,壓得他們無法呼吸。他們沒有心思再關注健康狀況,缺乏運動成為常態,從小學開始,周圍就有不少學生帶著厚厚的鏡片。
  • 還在迷信贏在起跑線?真正的三條起跑線,爸媽做到了幾條
    但是,當醫生詢問了孩子的爸爸媽媽之後,才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這孩子的爸爸媽媽表示,因為在網上看到了一些文章,講的是孩子怎樣才能贏在起跑線,還推薦了一些早教的方法。爸爸媽媽就開始上心了,決定一定也要給孩子早早開始教育。因此,孩子的爸爸媽媽就經常讓孩子看一些視頻,經常接觸電子產品。
  • 4歲孩子英語詞彙量1500,是否算「贏在起跑線」?家長要反思一下
    把這句話分享給身邊的很多寶媽,她們最直接的反應是:哈哈,並附帶一個笑哭的表情。無疑這句話聽起來像一個反諷笑話:美國需要用英語對話交流的國家,四歲孩子有1500的英語詞彙量就夠了;而國內交流對話用的是漢語,1500的英語詞彙缺失不夠的。
  • 德國才8千萬人,憑什麼拿下一半諾貝爾獎?輸了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比如,沒出生就進行胎教,學爬行也要報個班,沒上幼兒園就帶孩子去進行各種腦力開發,上學了就更不用說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興趣班鋪天蓋地而來。 似乎家長們都覺得,越早受教育對孩子越有利,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 姚明女兒才六歲就長這麼高了!這些星二代總有一百種方法贏你在起跑線上
    而且這孩子今年只有15歲而已,感覺不久的將來她很有很可能會把超模媽媽「拍死在的沙灘上」還有一些星二代,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繼承爸媽的外形優勢,但是他們卻很好的遺傳了父母的才華!當年那首《with you》,就簡簡單單的用吉他伴奏,清新的曲風和磁性的嗓音立刻引起圍觀!當年這首歌還得到了《吸血鬼日記》女主角妮娜-杜波夫的追捧👍
  • 孩子6歲前有四個敏感階段,開啟針對式教育,讓娃贏在起跑線上
    「敏感期」這個詞想必各位家長都不陌生,但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當孩子處在敏感期時,開啟針對式教育,讓娃贏在起跑線上。1-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語言能力的爆發期,逐漸學會使用複雜句,還可以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輔助語言的表達,並且開始喜歡提問。3-6歲時已是語言發展的成熟期,寶寶語速會變得更加流暢,吐字也會更加清楚,能和成年人無障礙交流,慢慢的就形成了完整的語言。
  • 天賦異稟的寶寶,或有這些明顯特徵,你家娃贏在「起跑線」了嗎?
    可是,這僅僅是個開始。「孩子,現在都講究贏在起跑線上。你看人家楊冪的女兒,三四歲就會幾百個英語單詞,咱天賦比不上人家,只能靠後天努力,多層次培養,現在苦點,以後才能樂呵。」於是,晚上六點剛過,小龍就要參加圍棋、鋼琴、書法等校外興趣輔導班,一周七天,天天晚上的興趣班網課都不會重樣。
  • 補習班興趣班,孩子苦父母累,贏在起跑線不一定能贏在終點線
    早教班,興趣班,特色班,文化課培訓班等等,凡是能夠促進孩子的智商發展,以及學習成績提高的方面,家長們都不想錯過,為的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且,很多父母還為了讓孩子能夠上好點的學校,想方設法地去搬家,去花錢,有的甚至一擲千金,為的就是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這樣孩子哭,父母累就真的能讓孩子贏在終點線嗎?
  • 興趣班報名5大坑!附《潛能自查表》,快自查看看你家娃有啥天賦
    導語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藝,幫娃在日程表上填滿了各種興趣班。然而最近多起因不當「培養興趣」而產生的安全、經濟問題提醒我們:報興趣班,也要按照基本法啊!今天,託幼君就給大家匯總了興趣班班報名5大坑。文中還附《潛能自查表》,幫助家長更好發掘孩子興趣哦!
  • 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表」曝光:想摧毀一個娃,從起跑線開始
    因此,現如今有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制定詳細的日程表,要求孩子必須要按照自己的日程表來,成為更優秀的人。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表」讓人吃驚前些天,一位杭州的6歲小女孩的一天就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看完了這一位6歲小女孩的一天之後,有很多人都表示內心久久無法平靜。這位小女孩的媽媽經濟條件不錯,家裡只有一個獨生女兒。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玲玲呱呱墜地,媽媽認為只要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就好。孩子一天天長大了,看著身邊家長的帶著孩子認字,學英語,上各種補習班,玲玲媽媽感到非常焦慮。玲玲媽開始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課外班,一三五語、數、英,二四六寫字、畫畫、遊泳……但是不論大家多努力,一個50人的班,永遠有第一名和第五十名。玲玲雖然上了很多課外班,但是和學霸之間的距離並沒有縮短,反而因為壓力太大產生了厭學的心理。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就像餵雞,對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
    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陶先生給大家帶來的生動的教育演示,臺下頓時掌聲雷動。繪畫、音樂、舞蹈、書法、英語、樂器……,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只要別人家孩子學的,自家孩子都不能落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每個周末最忙的恐怕就是孩子了。家長逼迫孩子去學他不感興趣的東西,澆滅了孩子的學習熱情,最後弄得孩子這也不想學、那也不想學,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家長也為此心灰意冷,覺得孩子無可救藥。
  • 孩子教育需要注意的點,不是簡單的贏在起跑線
    有人說要打破寒門魔咒,鄉村兒童的起跑線要更加提前,甚至從0開始!還有人說真的起跑線是孩子內心的覺醒。你覺得呢?具體什麼才是贏在起跑線,方法又是什麼呢?想一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我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歸根結底是贏在教育!教育廣義上是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心智兩個字就涵蓋了所有的教育本質。心智其實就是大腦、眼睛、耳朵以及身體的各種器官,協調合作,對外界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然後輸出信息進行行動。為什麼同一件事每個人的看法不同,同一個問題每個人的解決方式不同?這就是我們的心智系統在起作用。
  • 龍珠:比魯斯成為布拉的保姆,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成就高於小芳
    因為比魯斯身為破壞神,也不能隨意地參加戰鬥,也只能留下來帶娃了。看上去這是一個無意的情節。可按照龍珠這部動漫的設定,以及布拉的血脈來看,事情不會這麼簡單。現在的布拉小小年紀就和比魯斯好上了,一旦布拉踏上修煉的道路,比魯斯絕對會成為布拉的第一位師傅。起跑線上就有破壞神級別的師傅,未來的成就絕對不低,甚至在小芳之上。雖然小芳現在展現出驚人的潛力。
  • 「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數據告訴你
    8:50第一節下課,兩個寶兒似乎才算真正鮮活起來,嘰嘰喳喳圍到我身邊。這個假期有一周左右的早上我們都要如此……66%的媽媽認為「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何為「起跑線」的起點?>只有8%左右的媽媽認為,孩子的起跑線可以設定在小學入學以後。
  • 啟蒙巧招,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非刻板教育所為
    在現今社會,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根本不管孩子累不累。社會的競爭如此殘酷,每一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在進入社會之前具備更多的生存能力。所以,為了讓家長們更好地為孩子的起跑線做準備,我建議家長們這樣做。你有沒有幻想過這樣一種場景,孩子每天追著媽媽要學習。現在,這種場景有可能實現哦,只要按照我的做法來給孩子啟蒙,實際的效果一定會讓你驚豔。
  • 解析DR.HS澳洲赫醫生乳鐵蛋白,贏在起跑線?
    (原標題:解析DR.HS澳洲赫醫生乳鐵蛋白,贏在起跑線?)別人家的孩子,似乎生來就和優秀掛鈎,小時候健康成長,到了小學成績遙遙領先,畢業後升職加薪……仿佛從起跑線開始,就走在了所有人前面。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好奇,究竟別人家的父母做了什麼,才能養出這麼一個人人羨慕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