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仁大亂:絕代智將細川勝元與日本戰國時代的序幕

2020-12-23 指尖看日本

在室町幕府時代,幕府的長官是足利家家督出任的「徵夷大將軍」,而幕府內部的次官,則是由足利氏一族出任的「管領」。

室町幕府結構

最早在室町幕府的初代將軍足利尊氏出任徵夷大將軍期間,足利家的家宰高氏一族的高師直便出任幕府的「執事」,協助將軍處理政務。後來,「執事」被改稱為「管領」,並且這一職位被足利氏庶流細川京兆家、畠山金吾家、斯波武衛家三家大名壟斷,這三家也被稱為「三管領」。當日本進入戰國時代時,幕府的管領正是由「三管領」之一的細川勝元出任。

細川勝元出生於永享二年(1430年),其父細川持之為細川京兆家家督,身兼攝津國、丹波國、贊岐國、土佐國四國守護,母親則是侍所所司、出雲國、隱岐國、飛騨國三國守護京極高光之女。從出身來看的話,說細川勝元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也不為過。

細川勝元的小名為「聰明丸」,這是細川京兆家嫡流代代相傳的小名。嘉吉元年(1441年)時,室町幕府的六代將軍足利義教在宴會上被家臣赤松滿祐、赤松教康父子刺殺,細川勝元的父親細川持之因為陪同將軍赴宴,因而也負了傷。將軍死後,細川持之主導幕政,擁戴足利義教之子千也茶丸為主,將赤松家討伐。可惜的是,細川持之在次年就因為傷重引發併發症去世,年僅四十三歲。

細川勝元在十一歲時元服,從將軍足利義勝(千也茶丸)處獲賜偏諱,取名細川勝元。父親去世時細川勝元年僅十三歲,好在細川氏一族在當時的日本聲勢顯赫,除了細川氏的一門總領細川京兆家外,還有庶流阿波守護家、淡路守護家、和泉上守護家、和泉下守護家、備中守護家等等庶流拱衛,是當時日本最強勢的家族。除此以外,細川勝元的叔叔細川持賢沒有像其他守護家族那樣,欺侮侄子年少謀求家督之位,而是作為細川勝元的後見人支持著他。此後,細川持賢一族便開創了「細川典廄家」的家業,成為細川京兆家的世代宿老。

細川勝元

文安二年(1445年)十六歲的細川勝元出任幕府管領,兩年之後,細川勝元迎娶了山名宗全的養女,與山名家締結了姻親關係。山名家同細川勝元母親出身的京極家一樣,也是具有出任侍所所司資格的家族,尤其是在討伐赤松家以後,山名氏一族更是佔據了赤松家舊領,成為實力僅次於細川氏的家族。兩家的結盟,讓細川勝元成為日本僅次於幕府將軍的最年輕又最有權勢的武士。

出任幕府管領的細川勝元一點都不好惹,為了打壓另外一個「三管領」畠山金吾家家督畠山持國的勢力,細川勝元本「著兩個凡是」的精神——凡是畠山持國支持的細川家就反對,凡是畠山持國反對的細川家就支持,在各地掀起了戰亂。例如畠山持國支持大和國的越智家榮,細川勝元就轉而支持越智家榮的對手成身院光宣;畠山持國早年曾立弟弟畠山持富為繼承人,兒子出生後又轉而立兒子畠山義就為繼承人,細川勝元便轉而支持畠山持富及其後裔。

畠山持國死後,畠山持國之子畠山義就與畠山持富之子畠山彌三郎、畠山政長展開了爭奪家督的內戰,細川勝元自然樂得見到畠山家內鬥,在背後推波助瀾,將畠山義就流放。除了畠山家內鬥外,「三管領」中家格最高的斯波武衛家也因為家督絕嗣而出現分裂,武衛家庶流大野斯波家出身的斯波義敏入繼宗家,但是因為與家臣不和、得罪將軍被流放,改由足利氏另外一支庶流涉川氏出身的斯波義廉出任家督。不過這樣一來,大野斯波家以及陸奧國的大崎氏、出羽國的最上氏(都是斯波氏出身)就不幹了,憑什麼讓外姓的人騎在自己的頭上?「三管領」家中武衛家、金吾家的分裂,使得細川京兆家事實上獨佔了管領的權勢。

山名宗全

不過,這期間細川勝元與嶽父山名宗全的關係卻出現了裂痕,緣由是赤松家的庶流想要復興家族,也就是奪回細川勝元嶽父山名宗全麾下的赤松家舊領,而細川氏庶流阿波守護家的家督細川成之則站在了赤松家的一邊,引起了山名宗全的不滿。

這其實並不能怪細川勝元,由於細川京兆家和山名家結盟後的勢力過於強大,引起了將軍足利義政的警惕,足利義政便通過抬高阿波守護家的地位來制衡細川京兆家,導致阿波守護家經常與總領對立,聽調不聽宣。除此以外,將軍足利義政和政所執事伊勢貞親為了打壓守護家族的勢力,無視斯波家重臣以及山名家(山名家與斯波義廉有婚約)的抗議,廢掉了斯波義廉的家督之位,召回了被流放的斯波義敏回歸武衛家。同時,足利義政和伊勢貞親還赦免了與細川勝元爭奪伊予國霸權的大內政弘,表明了態度就是要打壓細川家與山名家。

文正元年(1466年)九月,細川勝元與山名宗全一同發動政變,擁戴足利義政的弟弟足利義視為主,流放了伊勢貞親。與通說中不一樣的是,山名宗全從始至終都是足利義視的堅定支持者,他迫切地希望足利義視能夠出任幕府將軍,抬高山名家的地位,可是細川勝元在流放伊勢貞親以後卻讓將軍足利義政復權,與山名宗全的計劃背道而馳,引起了山名家的不滿。

十二月,山名宗全與稱霸了大和國、河內國的畠山義就結盟,號召畠山義就上洛。次年(文正二年,應仁元年,1467年)正月,畠山義就與時任管領的畠山政長在京都的御靈神社展開合戰,足利義政知道畠山義就與畠山政長背後的支持者分別是山名宗全與細川勝元,為了避免守護大名捲入內亂,幕府下令任何大名不得插手畠山家的戰爭。

足利義政與日野富子

細川勝元非常老實地遵守了幕府的命令,而山名宗全就不一樣了,他派遣女婿斯波義廉麾下大將朝倉孝景前往御靈神社支援畠山義就。儘管在援軍到來以前,畠山義就就擊敗了畠山政長,但是山名宗全不惜違背幕府命令也要支援盟友的做法與細川勝元的見死不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導致御靈合戰以後細川勝元被世人們嘲笑為「背棄盟友的膽小鬼」。前文有提到過,細川勝元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公子,在叔父的庇佑下,從小到大一路順風順水,哪裡受過這樣的委屈,他自然忍受不了罵名,決定要發起報復。

三月,朝廷認為「文正」這個年號又是政變又是內戰的,不大吉利,便下旨改元「應仁」,結果僅僅在改元的兩個月後,日本發生了更大的戰亂——被後人稱為日本戰國時代開端的「應仁·文明之亂」。

五月,細川勝元與畠山政長、斯波義敏、赤松政則等大名組成同盟,發兵包圍了將軍的御所「花之御所」,將天皇遷移至御所中,控制了幕府將軍與天皇,隨後對山名宗全、畠山義就、斯波義廉發起反擊,應仁之亂爆發。由於細川勝元的本陣在京都東邊,而山名宗全的本陣在西邊,所以兩軍也被稱為東軍與西軍。

應仁之亂勢力圖

應仁之亂早期,山名宗全猝不及防,被東軍打得節節敗退。好在進入八月以後,與細川京兆家對立的大內政弘率軍上洛加入西軍,一舉扭轉了戰局。大內家擁有周防國、長門國、豐前國、筑前國四國守護職役,在北九州、瀨戶內海西部擁有強大的勢力,長年與細川京兆家爭奪著與明朝的「勘合貿易權」以及瀨戶內海霸權,大內軍的抵達,使得「應仁之亂」陷入了僵局,變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亂。

與猛將山名宗全相比,細川勝元更長於調略與詭計。為了打擊西軍的力量,細川勝元重用侍所所司代多賀高忠麾下的潑皮無賴骨皮道賢,任命他為足輕大將,率領一批由流氓、市民組成的足輕在西軍陣地附近騷擾作戰。文明元年(1469年),細川勝元以備後國、安藝國、山城國守護職收買了山名宗全的次子山名是豐,命其奪取攝津國切斷大內軍的補給路線,隨後又不斷地調略山名氏一族的家臣,企圖瓦解山名氏的領國。隨後細川勝元又煽動大內氏一族的大內教幸在大內家的領國掀起內戰,攪亂了大內軍的根據地。

應仁之亂

不僅如此,文明三年(1471年)時細川勝元以越前國守護職位條件調略了西軍猛將朝倉孝景,命其返回越前國作戰。攝津國的兵庫津與越前國的若狹灣都是西軍補給線的命根子所在,這兩處地域落入東軍手中,讓東軍在應仁之亂中佔據上風,最終取勝。

然而,長年的戰事與陰謀逐漸拖垮了細川勝元的身體。文明五年(1473年)三月,年邁的山名宗全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病故,兩個月後細川勝元也追隨著嶽父的後塵去世,年僅四十四歲。雖然細川勝元去世時應仁之亂仍在繼續,但是靠著細川勝元的計謀,東軍已經奠定了勝局。

細川勝元去世後,細川京兆家家督由細川勝元的嫡子聰明丸(細川政元)繼承,那麼在細川政元的領導下,應仁之亂的走向以及細川京兆家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呢?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應仁之亂:開啟日本最激蕩人心的戰國時代
    如果想要去感受古代日本的動蕩紛亂之中的歷史魅力,我們需要來到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之間的戰國時代。戰國時代是日本最為血腥和動蕩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屬於英雄的時代,因為固有的社會階層的崩潰,許多來自社會底層的武士得以在這個時代脫穎而出,譬如豐臣秀吉,就是從低級士兵出身,最後成為統一日本的霸主。
  • 應仁之亂:室町幕府退場與日本戰國時代的開幕演出
    細川勝元不甘心失敗,決定勸說將軍足利義政下達討伐畠山義就的命令。但在將軍宅邸內耳目靈通的日野富子,迅速將此事告知山名宗全。山名宗全立即集結了本派系的軍隊包圍天皇的宮殿和將軍的御所,要求將軍足利義政將細川勝元和其一黨全部處以流放。足利義政雖然拒絕流放細川勝元,但作為讓步,準許畠山義就率軍消滅其兄弟畠山政長。
  • 最沒有存在感的歷史事件,日本戰國村鎮械鬥的開始——應仁之亂
    提起日本歷史,很多人都不是特別的了解,因為這個和我們隔海相望的島國,在歷史方面實在是過於混亂和奇葩。我們所熟知的,也就是一些日本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比如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三個人都是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人物。
  • 應仁之亂:11年激蕩歲月,室町幕府時代落幕,日本戰國時代的開端
    以前了解日本讀過《源氏物語》、《菊與刀》等作品,認識的名人也只是德川家康、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少數人物。看過吳座勇一寫的《應仁之亂》,我才注意到了日本戰國時代開始之前還有這樣混亂的十一年。一、應仁之亂始末應仁之亂是指發生於1467年至1477年之間日本室町幕府時期的封建領主間的內亂。和世界歷史一樣,這樣的動亂無非也是為了權力之爭。但日本的這次動亂卻很奇葩,在吳座勇一著呢《應仁之亂》的「前言」寫道:「人們不明白為什麼戰亂會爆發,也不知道最終究竟是誰獲得了勝利。」
  • 世界的臍帶06|禍源:禮崩樂壞的應仁之亂(下)
    按照取交集的原則,山名宗全和細川勝元勢力是都有支持足利義視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山名宗全和細川勝元決定聯手除掉伊勢貞親,當足利義視收到幕府的誅殺令時,山名和細川家馬上出兵庇護。從而很快擊潰了伊勢的勢力,並將其在京都的所有勢力放逐,史稱「文正之變」。
  • 日本古代軍事戰略 應仁之亂
    雙方不僅在京都,在地方分別支持東西軍的大名也互相殘殺,一片大亂。整個日本也陷入混亂。在交戰中,因主要在城市巷戰,雙方都放起火來,把附近的民居寺院全部付之一炬,攻擊對方,繁華的京都頓時成為一片焦土,影響極其惡劣、
  • 日本的「大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有啥區別?
    日本戰國時代(公元1467—公元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大概140餘年的斷代史。在這段時間裡日本被全國的大小軍閥割據,戰爭不斷,直到德川幕府建立。日本史學家用他們那生花妙筆把日本戰國時代描述的跌宕起伏,那麼真正的日本戰國時代是如何呢?公元1467 年,圍繞將軍繼承問題,室町幕府內部形成分裂,細川氏與山名氏兩大名的傾軋白熱化。
  • 應仁:幕府的落日與英雄的黎明(中)
    細川勝元顯然沒有料到山名宗全的背叛,對畠山義就的上洛他絲毫沒有準備,只能寄希望於幕府將軍足利義政。而山名宗全也沒有想到,自己為山名家爭取到的後援,將會開啟一個長達一百五十餘年的戰國亂世。足利義政的反覆三月五日,朝廷認為正月的「御靈合戰」帶來了不祥之兆,便決定將年號改為「應仁」,在這以後,百姓們依舊出門討生活,商店照常營業,皇族、公卿們也召開了和歌會玩樂。總之平安京一片風平浪靜,看似又恢復了太平,人們也都樂得如此。只有一個人除外。自御靈合戰以後,山名宗全方在幕府得勢,細川勝元則淪落為二線幕臣,並且受盡了白眼與嘲笑。年輕的細川勝元隱忍不發,正是在等待機會。
  • 《花之亂》跌落大河劇史上超低谷底,這段歷史日本人都「不待見」
    最終,多半以「這場戰亂導致室町幕府走向衰亡,戰國時代開始了」這種固定句式收尾。也正因如此,似乎真正關心應仁之亂的人也不多。東洋史學者內藤湖南在演講《關於應仁之亂》中曾提到:若為了了解今日之日本而研究日本歷史,研究古代歷史毫無必要。知道應仁之亂以後的歷史就足夠了。這段言論雖然有些過激,但卻很有名。
  • 日本也有個戰國時代,都是誰跟誰打?相當於我國什麼朝代?
    朱見深即皇帝位三年後,日本正式進入戰國時代,那一年是日本后土御門天皇文正二年,應仁元年。日本在進入戰國時代前,先後經歷了早期文明、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以及幕府執政的鎌倉時代、南北朝時代,幕府執政的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就是日本的「戰國時代」。
  • 日本將軍幕府時代(全)
    細川勝元為保護人,誰知第二年足利義政又生了個兒子足利義尚,以山名持豐為保護人,於是圍繞將軍繼承人問題,幕府內部形成分裂,細川氏與山名氏兩個大名保護人的矛盾激化,最後爆發了著名的「應仁之亂」,以細川勝元為統率的16萬東軍與以山名持豐
  • 日本戰國時代——窺視當代日本文化的歷史窗口
    日本戰國時代——研究當代日本文明的窗口實際上,日本戰國時代的影響,遠不止停留在這一層面。日本著名史學家內藤湖南,在對日本戰國時代的描述時,曾說出過這樣一段話:如想了解今天的日本,只需了解1467年應仁元年發生的「應仁之亂」以後的歷史。
  • 日本戰國武將列傳:「毗沙門天」的化身山名宗全
    「毗沙門天」指佛教中「四大天王」之一的多聞天王,在日本的中世紀,毗沙門天的形象是一員身著唐甲的武將,被日本人視為佛教之中的戰神,例如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上杉謙信就曾以
  • 下克上與大名混戰,小小的日本為何會出現戰國時代?
    日本流行文化發達,輻射力廣,所以很多國人對於日本的歷史也稍有了解,日本歷史中有一個相當精彩的時期,這就是「戰國時期」,這段時期日本國內烽煙迭起,豪傑並出,不過,大部分人對於這段時期的認識估計僅限於豪傑混戰,至於這段時期是為何出現,又如何終結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日本戰國時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時代。
  • 「烽煙四起,戰火蔓延」,群雄並起的日本戰國
    隨著近幾年大河劇的熱播,越來越多人對日本的戰國時代充滿了興趣,刀光劍影的近身廝殺,個性鮮明的武士頭盔,精緻複雜的鎧甲,勾心鬥角的下克上,忠心耿耿的武士道精神,都讓人們感受到完全不同的異域文化魅力。日本的戰國始於室町時代的應仁之亂,終於德川幕府的建立,類似於我們中國的三國時期,群雄割據,戰亂不休,日本全國分為大小六十六個分國,每個分國都有國主,也稱為守護,守護上級是管領,管領的上級就是武士的棟梁,幕府將軍。
  • 古墳、飛鳥、戰國、江戶:日本古代的時代名稱都是怎麼來的?
    那麼這些日本古代的時代名稱都是怎麼來的呢?。繩文繩文時代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12000年到公元前300年。此時的日本還處在文明尚未出現的石器時代,只存在少數原始部落。考古學家將這一時期出土的陶器稱為「繩文陶器」,將該時代命名為「繩文時代」。
  • 「下克上」的日本戰國伊始,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的創業之路
    日本戰國時代雖然造就了日本近百年的混亂,但戰火紛飛中時勢造英雄,各路豪傑依次登場。其中,到底是誰率先成為領軍人物,引領戰國時代的開啟?幕府將軍矛盾激化,戰國序幕,誰是第一代豪傑日本戰國時代有一個違背義理的特徵,那就是「下克上」,按照常規邏輯,應該是上級統治下級
  • 告訴你日本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春秋戰國真實差距到底多大丨中日歷史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鎌倉幕府滅亡以後的動蕩混亂時期逐步走向穩定統一的一個時期,是地方勢力整合逐漸轉向整個國家體系的建立。
  • 日本戰國時期兵力如何?巔峰兵馬20萬,國土面積只有海南十分之一
    此外的河北戰國群雄還有「大興之熊」、「天津九區一縣無勝此人者」、「唐山之虎」、僅用10年時間就統一石家莊地區的「石家莊能人」。 日本戰國會戰麼,若是地方豪族,規模不大,若是中央政權,說幾場。應仁大亂東軍大約12萬,西軍大約10萬。其餘各種助拳的盜匪惡僧地方武裝無算。在近畿附近互相殺人放火,劫持將軍公卿。
  • 足利義滿死後幕府內亂,日本由此進入戰國時代
    每次佔領一處對方陣營的地盤,為了打擊對方,就搶掠一空,然後縱火將一切建築燒為白地。雙方打仗一直打了七年之久,東西兩軍都傷亡慘重,又看不到戰事結束的可能,於是都有了談和之意。但是內部又有主戰派反對,甚至威脅主帥不得談和。一直到了文明五年(1473年),東西兩軍的頭領在一個月內相繼病死,經過將軍夫人日野富子的調停,雙方宣布罷戰。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應仁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