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町幕府時代,幕府的長官是足利家家督出任的「徵夷大將軍」,而幕府內部的次官,則是由足利氏一族出任的「管領」。
最早在室町幕府的初代將軍足利尊氏出任徵夷大將軍期間,足利家的家宰高氏一族的高師直便出任幕府的「執事」,協助將軍處理政務。後來,「執事」被改稱為「管領」,並且這一職位被足利氏庶流細川京兆家、畠山金吾家、斯波武衛家三家大名壟斷,這三家也被稱為「三管領」。當日本進入戰國時代時,幕府的管領正是由「三管領」之一的細川勝元出任。
細川勝元出生於永享二年(1430年),其父細川持之為細川京兆家家督,身兼攝津國、丹波國、贊岐國、土佐國四國守護,母親則是侍所所司、出雲國、隱岐國、飛騨國三國守護京極高光之女。從出身來看的話,說細川勝元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也不為過。
細川勝元的小名為「聰明丸」,這是細川京兆家嫡流代代相傳的小名。嘉吉元年(1441年)時,室町幕府的六代將軍足利義教在宴會上被家臣赤松滿祐、赤松教康父子刺殺,細川勝元的父親細川持之因為陪同將軍赴宴,因而也負了傷。將軍死後,細川持之主導幕政,擁戴足利義教之子千也茶丸為主,將赤松家討伐。可惜的是,細川持之在次年就因為傷重引發併發症去世,年僅四十三歲。
細川勝元在十一歲時元服,從將軍足利義勝(千也茶丸)處獲賜偏諱,取名細川勝元。父親去世時細川勝元年僅十三歲,好在細川氏一族在當時的日本聲勢顯赫,除了細川氏的一門總領細川京兆家外,還有庶流阿波守護家、淡路守護家、和泉上守護家、和泉下守護家、備中守護家等等庶流拱衛,是當時日本最強勢的家族。除此以外,細川勝元的叔叔細川持賢沒有像其他守護家族那樣,欺侮侄子年少謀求家督之位,而是作為細川勝元的後見人支持著他。此後,細川持賢一族便開創了「細川典廄家」的家業,成為細川京兆家的世代宿老。
文安二年(1445年)十六歲的細川勝元出任幕府管領,兩年之後,細川勝元迎娶了山名宗全的養女,與山名家締結了姻親關係。山名家同細川勝元母親出身的京極家一樣,也是具有出任侍所所司資格的家族,尤其是在討伐赤松家以後,山名氏一族更是佔據了赤松家舊領,成為實力僅次於細川氏的家族。兩家的結盟,讓細川勝元成為日本僅次於幕府將軍的最年輕又最有權勢的武士。
出任幕府管領的細川勝元一點都不好惹,為了打壓另外一個「三管領」畠山金吾家家督畠山持國的勢力,細川勝元本「著兩個凡是」的精神——凡是畠山持國支持的細川家就反對,凡是畠山持國反對的細川家就支持,在各地掀起了戰亂。例如畠山持國支持大和國的越智家榮,細川勝元就轉而支持越智家榮的對手成身院光宣;畠山持國早年曾立弟弟畠山持富為繼承人,兒子出生後又轉而立兒子畠山義就為繼承人,細川勝元便轉而支持畠山持富及其後裔。
畠山持國死後,畠山持國之子畠山義就與畠山持富之子畠山彌三郎、畠山政長展開了爭奪家督的內戰,細川勝元自然樂得見到畠山家內鬥,在背後推波助瀾,將畠山義就流放。除了畠山家內鬥外,「三管領」中家格最高的斯波武衛家也因為家督絕嗣而出現分裂,武衛家庶流大野斯波家出身的斯波義敏入繼宗家,但是因為與家臣不和、得罪將軍被流放,改由足利氏另外一支庶流涉川氏出身的斯波義廉出任家督。不過這樣一來,大野斯波家以及陸奧國的大崎氏、出羽國的最上氏(都是斯波氏出身)就不幹了,憑什麼讓外姓的人騎在自己的頭上?「三管領」家中武衛家、金吾家的分裂,使得細川京兆家事實上獨佔了管領的權勢。
不過,這期間細川勝元與嶽父山名宗全的關係卻出現了裂痕,緣由是赤松家的庶流想要復興家族,也就是奪回細川勝元嶽父山名宗全麾下的赤松家舊領,而細川氏庶流阿波守護家的家督細川成之則站在了赤松家的一邊,引起了山名宗全的不滿。
這其實並不能怪細川勝元,由於細川京兆家和山名家結盟後的勢力過於強大,引起了將軍足利義政的警惕,足利義政便通過抬高阿波守護家的地位來制衡細川京兆家,導致阿波守護家經常與總領對立,聽調不聽宣。除此以外,將軍足利義政和政所執事伊勢貞親為了打壓守護家族的勢力,無視斯波家重臣以及山名家(山名家與斯波義廉有婚約)的抗議,廢掉了斯波義廉的家督之位,召回了被流放的斯波義敏回歸武衛家。同時,足利義政和伊勢貞親還赦免了與細川勝元爭奪伊予國霸權的大內政弘,表明了態度就是要打壓細川家與山名家。
文正元年(1466年)九月,細川勝元與山名宗全一同發動政變,擁戴足利義政的弟弟足利義視為主,流放了伊勢貞親。與通說中不一樣的是,山名宗全從始至終都是足利義視的堅定支持者,他迫切地希望足利義視能夠出任幕府將軍,抬高山名家的地位,可是細川勝元在流放伊勢貞親以後卻讓將軍足利義政復權,與山名宗全的計劃背道而馳,引起了山名家的不滿。
十二月,山名宗全與稱霸了大和國、河內國的畠山義就結盟,號召畠山義就上洛。次年(文正二年,應仁元年,1467年)正月,畠山義就與時任管領的畠山政長在京都的御靈神社展開合戰,足利義政知道畠山義就與畠山政長背後的支持者分別是山名宗全與細川勝元,為了避免守護大名捲入內亂,幕府下令任何大名不得插手畠山家的戰爭。
細川勝元非常老實地遵守了幕府的命令,而山名宗全就不一樣了,他派遣女婿斯波義廉麾下大將朝倉孝景前往御靈神社支援畠山義就。儘管在援軍到來以前,畠山義就就擊敗了畠山政長,但是山名宗全不惜違背幕府命令也要支援盟友的做法與細川勝元的見死不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導致御靈合戰以後細川勝元被世人們嘲笑為「背棄盟友的膽小鬼」。前文有提到過,細川勝元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貴公子,在叔父的庇佑下,從小到大一路順風順水,哪裡受過這樣的委屈,他自然忍受不了罵名,決定要發起報復。
三月,朝廷認為「文正」這個年號又是政變又是內戰的,不大吉利,便下旨改元「應仁」,結果僅僅在改元的兩個月後,日本發生了更大的戰亂——被後人稱為日本戰國時代開端的「應仁·文明之亂」。
五月,細川勝元與畠山政長、斯波義敏、赤松政則等大名組成同盟,發兵包圍了將軍的御所「花之御所」,將天皇遷移至御所中,控制了幕府將軍與天皇,隨後對山名宗全、畠山義就、斯波義廉發起反擊,應仁之亂爆發。由於細川勝元的本陣在京都東邊,而山名宗全的本陣在西邊,所以兩軍也被稱為東軍與西軍。
應仁之亂早期,山名宗全猝不及防,被東軍打得節節敗退。好在進入八月以後,與細川京兆家對立的大內政弘率軍上洛加入西軍,一舉扭轉了戰局。大內家擁有周防國、長門國、豐前國、筑前國四國守護職役,在北九州、瀨戶內海西部擁有強大的勢力,長年與細川京兆家爭奪著與明朝的「勘合貿易權」以及瀨戶內海霸權,大內軍的抵達,使得「應仁之亂」陷入了僵局,變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亂。
與猛將山名宗全相比,細川勝元更長於調略與詭計。為了打擊西軍的力量,細川勝元重用侍所所司代多賀高忠麾下的潑皮無賴骨皮道賢,任命他為足輕大將,率領一批由流氓、市民組成的足輕在西軍陣地附近騷擾作戰。文明元年(1469年),細川勝元以備後國、安藝國、山城國守護職收買了山名宗全的次子山名是豐,命其奪取攝津國切斷大內軍的補給路線,隨後又不斷地調略山名氏一族的家臣,企圖瓦解山名氏的領國。隨後細川勝元又煽動大內氏一族的大內教幸在大內家的領國掀起內戰,攪亂了大內軍的根據地。
不僅如此,文明三年(1471年)時細川勝元以越前國守護職位條件調略了西軍猛將朝倉孝景,命其返回越前國作戰。攝津國的兵庫津與越前國的若狹灣都是西軍補給線的命根子所在,這兩處地域落入東軍手中,讓東軍在應仁之亂中佔據上風,最終取勝。
然而,長年的戰事與陰謀逐漸拖垮了細川勝元的身體。文明五年(1473年)三月,年邁的山名宗全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病故,兩個月後細川勝元也追隨著嶽父的後塵去世,年僅四十四歲。雖然細川勝元去世時應仁之亂仍在繼續,但是靠著細川勝元的計謀,東軍已經奠定了勝局。
細川勝元去世後,細川京兆家家督由細川勝元的嫡子聰明丸(細川政元)繼承,那麼在細川政元的領導下,應仁之亂的走向以及細川京兆家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呢?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