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曾經有個木鼻子大佛

2021-02-19 晉山西

北魏時期,

高僧曇曜於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

主持開鑿了雲岡石窟第16至20窟,

稱為曇曜五窟,

由此揭開了雲岡石窟開鑿的序幕。

這五個窟中,

第18窟可以說是最豪華最講究的一個窟,

設計嚴謹,布局完整。

主尊佛像是一大立像,

高達15.5米,

挺拔宏偉、氣宇軒昂,

造型奇特而優美。

但是,

你知道嗎?

這尊大型犍陀羅式佛像,

曾經有過不幸的遭遇,

佛像面部慘不忍睹:

眼睛和臉龐部分缺失,

鼻子則完全掉落不存。

據大同地方文化研究者翟勇

在他的公號「大同老翟」中透露,

近日大同電影博物館張建新先生

提供了一組舊影像資料,

解密第十八窟大佛的「木鼻子」之謎。

資料顯示,

不知道在哪個年代,

大佛頭部不知什麼原因受到損害,

臉部鼻子不存。

有人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

給大佛安裝了一個木質鼻子,

長約60釐米左右。

但由於木鼻子的質地及其形狀,

無法與砂巖質感相配,

所以看起來很不協調。

後來,

在1974至1976年的雲岡「三年保護工程」中,

經過多方論證,

管理部門決定為其「整容」。

在修飾眼睛、臉龐等面部缺損部位的同時,

將木鼻子摘掉,

為其重新「安裝」了石雕鼻子,

使佛像面部恢復本來面目。

而讓大佛重新煥發光彩的背景,

是著名的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雲岡事件。

做出雲岡修複決定的,

正是陪同蓬皮杜總統訪問的周恩來總理。

這尊佛像的修復,

是雲岡「三年保護工程」的成果之一,

除此之外,

還挽救了一大批瀕臨崩塌的洞窟及雕像,

奠定了雲岡石窟後來保護維修的基礎,

也培養了人才,鍛鍊了隊伍,

是雲岡石窟走上科學保護道路的重要節點。

▲1973年9月15日,

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雲岡石窟

雲岡「三年保護工程」,由周恩來總理指示完成。1973年9月15日,周恩來總理抱病陪同首次訪華的法國總統蓬皮杜來到山西大同市參觀雲岡石窟,並指示國家文物局「雲岡石窟要在三年內修好」。

那麼,蓬皮杜總統為什麼會選擇參觀雲岡呢?

外國元首到中國進行訪問、參觀,一般都會去登長城,逛故宮,遊江南,很少有人去黃多綠少、風沙大雨水少的塞北。可是,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來中國訪問時,首先要求去的地方偏偏就是塞北重鎮大同,而且是興致勃勃直奔雲岡石窟參觀訪問。

25年後,在一篇採訪蓬皮杜遺孀克洛德 · 蓬皮杜夫人的報導中,道出了其中的原由。蓬皮杜夫人和丈夫是從保爾·克洛岱爾的詩集《認識東方》中認識中國的,並由此產生了對中國的嚮往之情。而中國大同的雲岡石窟在他心目中是極具世界性、頗顯民族特色的藝術珍寶,因此對雲岡石窟充滿了極大的興趣。

▲1973年9月15日,

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雲岡石窟

在參觀的過程中,周恩來對雲岡石窟的日益風化和逐漸崩塌的狀況十分關注,不斷詢問相關情況。隨行的講解員李治國也如實、大膽地向周恩來講出了雲岡石窟的現狀,引起了總理的高度重視。

周恩來聽後關切地詢問:「有沒有一個維修規劃?」 在場的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說:「 我們已經搞了個十年維修計劃」,總理聽後,馬上說:「10年時間太長。」 接著又問:「3年怎麼樣?」

這句話奠定了雲岡石窟30年後的模樣。

參觀結束後,周恩來總理面對中外記者大聲宣布,「雲岡石窟藝術,我們一定要想辦法保存下來。剛才說有一個十年規劃,時間太長了,要三年修好。三年以後請你們再來參觀!」

從此,雲岡石窟保護拉開了歷史新篇章。

▲1973年9月15日,

周恩來總理陪同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雲岡石窟

為了落實總理的指示,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及大同市有關領導馬上組織成立了雲岡石窟維修工程領導組,制定了「三年保護工程」的具體方案。1974年至1976年,雲岡石窟首次展開了三年大規模的保護維修工程。

從1974年開始,按照「搶險加固、排除險情、保護現狀、保護文物」的原則,國家文物局投巨資對洞窟進行大規模的搶救性修復。針對亟待解決的問題,有關專家學者多方研究探討,決定採用較為先進的修復技術。

應用環氧樹脂對洞窟東西向的岸邊剪切裂隙進行灌漿粘接加固,對殘斷、脫落的石雕粘接歸安復位,補配必要雕刻;應用錨杆加固的方法,把裂隙前的危巖固定在裂隙後的穩定巖體上,應用環氧樹脂將金屬錨杆、危巖以及穩定巖體三者牢固的粘和為一體;應用傳統土建工程「隱蔽結構」的手段作崖壁支護,進行頁巖風化蝕空帶補砌、防滲排水、木構件生桐油斷白加固……

這次保護維修中應用的「圍巖裂隙灌漿加固技術」,還受到了第一次全國科學大會的嘉獎。

「三年保護工程」涉及範圍包括曇曜五窟(第16窟—20窟)、五華洞(第9窟—13窟)、第5、6窟、現編號42窟以及第7窟上方危巖的局部加固。

在保護工程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雲岡石窟保護人員牢記總理的指示,爭分奪秒夜以繼日,任勞任怨。

1975年,總理在病情十分嚴重的時候仍然詢問工程進展情況。1976年9月15日,「雲岡三年保護工程」順利完成,但此時周恩來總理已經離開了人世。

此後,雲岡石窟又經歷了幾次保護修復,取得了矚目的成果。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文物保護與研究的艱難起步,到近年來雲岡石窟保護與研究的不斷深化、成果迭現,體現了一代代雲岡人篳路藍縷的不懈努力與卓絕付出。

參考文獻:

1、孟紅,《周恩來陪同蓬皮杜雲岡之行》,《湘潮》,2009.02.05

2、齊迎紅,《周恩來與雲岡石窟「三年保護工程」》,《中國文化遺產》,2007.10.15

3、王恆,《摘掉木鼻子——為雲岡大佛整容的故事》

連結:雲岡石窟:保護研究並重 活化文化遺產

來源:山西晚報、文博山西

添加方法:

1、長按上方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輕鬆添加!

2、點擊本文頂端藍色字體「晉山西」,即可添加!

相關焦點

  • 雲岡石窟的皇帝大佛——從鮮卑王到中國皇帝
    在象徵北魏平城時代的雲岡石窟中,有七座高13-17米的大佛。這些大佛以北魏皇帝為原型雕鑿,是體現北魏佛教特性的重要作品。作者認為,在初期曇曜五窟四座如來像中,第20、19、18窟大佛為「鮮卑皇帝大佛」,第16窟大佛則為「中國皇帝大佛」。
  • 王南導覽雲岡石窟:千年一窟看雲岡
    本次的雲岡石窟之行就是該系列活動的組成之一。營造學社的大同之旅要回溯到1933年,當時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到大同考察。當年他們本來是到大同測繪遼金的寺廟,之後覺得雲岡石窟是藝術史上的傑作,順便想來開開眼界,結果一到這發現,雲岡石窟是如此偉大的石窟式建築,而且還有建築中的建築,在這些窟裡有很多北魏時期的木建築的圖像,甚至有來自世界很多地方的外域建築形象。
  • 雲岡石窟丨讓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在中國營造學社成立90周年之際,清華師生重走梁思成、林徽因曾走過的古建築考察之路,近日,他們來到雲岡石窟,通過「人文清華」講壇網絡直播,將雲岡石窟之美分享給更多的人。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距今將近1600年。現存45個主要洞窟、209個附屬洞窟、1100多個佛龕、18000餘平方米雕刻面積,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寶庫。
  • 故宮院刊 | [日]石松日奈子著 王雲譯:雲岡石窟的皇帝大佛——從鮮卑王到中國皇帝
    在象徵北魏平城時代的雲岡石窟中,有七座高13-17米的大佛。這些大佛以北魏皇帝為原型雕鑿,是體現北魏佛教特性的重要作品。作者認為,在初期曇曜五窟四座如來像中,第20、19、18窟大佛為「鮮卑皇帝大佛」,第16窟大佛則為「中國皇帝大佛」。三座「鮮卑皇帝大佛」,以《魏書》所載初代道武帝的奇特容貌為基礎,用魁梧的身軀、巨大的耳朵和眼睛強調了鮮卑王的彪悍。
  • 老照片中的雲岡石窟百年史:1930年代發生坍塌,1970年代歷經大修
    本圖集從雲岡石窟的1902年第一張照片開始,百年間所留下的珍貴畫面,記錄下了石窟在近100年間所經歷的滄桑巨變。1902年,日本學者伊東忠太在史書上查找到了有關於大同地區有關於北魏石窟的記載,於是他前往雲岡實地考察,拍攝下了這張石窟最早的照片,雖然照片本身較為模糊,但記錄下了100多年前石窟最真實的面貌。圖中展示了清順治年間重修時所增加的石窟外木簷的部分。
  • 「複製」一個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研究院通過數位化技術,正在將石窟的信息全部記錄、重現在數字空間裡,再利用3D列印,將這些洞窟等大、逼真地再現。 雲岡45個大窟和200多個小窟分布在武周山南麓,自東向西延綿一公裡,其中立著約5.9萬尊千姿百態的佛像。這些融匯中國、印度、希臘、羅馬等中西風格的壯麗石窟,一千五百年來與山融為一體,俯視大同。
  • 看展 | 雲岡石窟
    釉陶佛眼 遼金 高14.2cm 雲岡石窟採集某大佛眼眶中失落的眼球。外形近圓錐形,胎質細膩,球面塗有黑釉,周身呈暗褐色。上世紀三十年代流失海外,八十年代由美國納爾遜博物館原館長史克門先生捐贈回國。天宮伎樂 北魏 砂巖 高28cm 雲岡石窟魯班窯出土上部表現仿木結構的屋簷,有瓦壟、簷椽。簷下排列三個尖楣圓拱形龕,龕楣相接處有帶頭光的供養天。每龕均有伎樂天一身,演奏不同樂器。
  • 中國三大石窟對比 | 莫高窟 雲岡 龍門
    這裡也是個河谷。十裡河(現已改道)的下切與地殼的抬升在這裡形成了自然斷崖,可以直接利用。而且此處既依山傍水,又緊鄰交通要道,非常利於皇家和民眾的禮拜。雲岡石窟全景圖(拍攝於2003年),可以看到它開鑿在自然斷崖上。(圖/圖蟲·創意)雲岡石窟建於公元五世紀北魏時代,純粹是沿武周山整體開鑿的。
  • 雕飾奇偉 冠於一世——漫話雲岡石窟藝術
    雲岡石窟在我國眾多的石窟藝術群體中,是以其造像的磅礴氣勢、內容的豐富多彩和融中外佛教藝術為一體這三個特點而奠定了它在我國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1真容巨壯 世法所稀談起雲岡石窟,即使沒有去過雲岡的人,也會馬上聯想到那尊被視為雲岡石窟象徵的露天大佛。
  • 【山西遊 • 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山,石窟依山開鑿,規模恢弘、氣勢雄渾,東西走向約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
  •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在山西大同西邊武周山南麓,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現存主要洞窟五十三個,造像五萬一千餘尊,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石窟始鑿於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遷都洛陽之前,而造像工程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
  • 雲岡石窟是什麼?
    大小洞窟共254個其中主要洞窟45個雕刻面積達18000餘平方米混戰中的東晉與十六國時期鮮卑族人拓( tuò )跋( bá)部落從大興安嶺嘎仙洞發源歷經長年徵戰支持時任沙門統的曇( tán)曜( yào)在當時平城以西的聖山武周山開啟了一場千年的佛教盛宴雲岡石窟曇曜像   上海孫文婷 作品和平初年(公元 460 年)北魏的前五位帝王被演化成了五尊石窟大佛後世稱之為 曇曜五窟雲岡石窟60餘年營建熱潮由此拉開序幕
  • 中國三大石窟,山西雲岡石窟,卻有著「帝王的石窟」美稱
    雲岡石窟傍山所以依山而開鑿,東西兩個方向各延長一公裡。如今還存在這四十多個主要洞窟,一千一百多的小龕,大大小小的造像有五萬多尊,這就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讓世界都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世遺會也發表了感嘆說,雲岡石窟是中國石窟藝術程度的標杆。
  • 雲岡石窟:翻開這部1560年的「石頭史書」
    雲岡最早的「曇曜五窟」開鑿於公元460年,今年是雲岡石窟開鑿1560周年,相當於整整26個甲子。學者推測,「曇曜五窟」開鑿的目的是讓五窟中的五尊大佛分別象徵北魏開國的五個皇帝(從道武帝一直到文成帝),其實是希望統治者支持佛教的發展。    1933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和莫宗江,整個中國營造學社的骨幹一起來到大同考察古建築。
  • 佛教藝術中國化的代表——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圖源網絡 侵刪)山西省大同市武州山南麓,這裡有著中國的一顆千年遺珠——雲岡石窟。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起建於北魏文成帝時期,大致開鑿了六十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目前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
  • 雲岡石窟看什麼才不虛此行
    石窟依山開鑿,規模宏偉,自東迄西約1公裡的山崖上,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4個,各類佛教人物造像59000餘尊,各類龕式、塔形和紋樣20000餘處,雕刻面積達18000平方米。其中典型佛陀形象包含露天大佛、三世佛、二佛並坐、七立佛、四方四佛、阿彌陀佛、千佛等。而說到雲岡石窟煌煌近6萬尊佛造像,人們印象最深的便是露天大佛。大佛像位於第20窟,該窟之前立壁早在洞窟竣工不久就已坍塌,使佛像露天而稱「露天大佛」。儘管南壁崩塌,已經露天的佛像也比曇曜五窟其他洞窟前壁向南突出一些,使佛像格外引人注目。同時,由於露天大佛的石頭略呈白色,歷史上曾經有過「白佛爺」的俗稱。
  • 現貨訂購:中國石窟系列之雲岡+敦煌石窟銀章2盎司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裡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 雲岡石窟:「雲」端行走,「雲」遊世界
    趙昆雨是雲岡石窟研究院科研辦主任,多年致力於雲岡石窟研究。在他眼中,雲岡石窟早期佛像體現了神性之美,中期造像有胡風漢韻交相雜糅之美,而晚期造像則體現了人性的回歸。其中,中期造像中的西方因素尤其引人入勝。雲岡石窟中期洞窟約鑿於公元471至494年,共有12個洞窟,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形式多變、莊嚴煥斕,中西文化之融合在此期間發生了最絢爛的碰撞。
  • 晉楚燕趙故地自駕十八日(八上)—雲岡石窟
    大同,古稱雲中,扼晉、冀、蒙之咽喉要道,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著名的文物古蹟包括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第一站:雲岡石窟,出發。大同市區開車相當舒服,因為極少電瓶車和自行車。S339省道,過大同煤炭博物館,45分鐘到達雲岡石窟停車場。
  •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雲岡石窟
    這為新中國成立後全面開展石窟調查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也為後繼者開啟了研究路徑、開闊了研究思路。20世紀80年代,北大考古團隊對雲岡石窟進行了細緻調研,不僅運用考古學方法對窟龕及雕塑作品進行分類研究,還結合國內外研究者的看法,更為細緻地提出了雲岡石窟的具體分期問題,成為今天研究雲岡石窟歷史分期的重要參照。